高三物理基础知识回扣一中学教育中考_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三物理基础知识回扣一中学教育中考_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物理基础知识回扣一中学教育中考_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高三物理高考前基础知识回扣(一)一高考热点一物理学史 高中物理学史考查的重点是十四位科学家的贡献,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占居一个选择题。要求同学熟记。具体有几下几位科学家:1.亚里士多德:主要着眼于“运动原因”的探讨,因此他的力学理论是动力学性质的,但大多数是一些猜想和推理的结果,其结论往往是错误的。他认为:物体下落速度应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其他一切运动都是强迫运动,这种运动只有在推动者的直接推动下才能进行。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2.伽利略:高中涉及的主要贡献:(1)通过逻辑推理、结合斜面实验,推证落体定律,把实验与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2)通过理想
2、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是维持物体的原因,得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3.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著作中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即牛顿三大运动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 4.胡克:胡克定律: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5.开普勒:总结了第谷对天体精确观测的记录,经过辛勤地整理和计算,归纳出行星绕太阳运行的三条基本规律。开普勒定律只涉及运动学、几何学方面的内容。开普勒定律为万有引力定律的提出奠定了基础,此三定律也是星球之间万有引力作用的必然结果。6.富兰克林:提出了正、负电荷的概念,并提出了电荷守恒原理
3、7.库仑:利用扭秤实验发现了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库仑定律,8.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电子的电荷量 9.安培:发现了电流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根据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条形磁铁的磁场的相似性,提出了分子电流假说解释磁场产生原因;总结出安培定则判断电流磁场的方向和左手定则判断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的方向。10.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揭示了电和磁的联系 11.法拉第:提出了场的概念,并提出用“力线”来描述场;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12.楞次:总结出判断感应电流磁场方向的定律楞次定律。13.焦耳:发现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14.洛伦兹:发现了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规律。二高考热点二分子动理论与气体性质 选修
4、 3-3在高考中所占比例为 12 分,主要考查形式为选择+计算的形式。选择题所涵盖的知识点以知识点的识记为主,计算题往往是气体性质与热力学第一定律结合的题目,且以液体封闭的气体为主要考查对象。考点 64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阿伏罗德罗常数 要求:阿伏加德罗常数(NA6.02 1023mol1)是联系微观量与宏观量的桥梁。固体、液体分子可估算分子质量、大小(认为分子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气体分子不可估算大小,只能估算气体分子所占空间、分子质量。考点 65 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探究)要求: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的实验中,有下列操作步骤,请补充实验步骤 C 的内容及实验步骤 E中
5、的计算式:A 用滴管将浓度为 0.05%的油酸酒精溶液逐滴滴入量筒中,记下滴入 1mL 的油酸酒精溶液的滴数 N;B将痱子粉末均匀地撒在浅盘内的水面上,用滴管吸取浓度为 0.05%的油酸酒精溶液,逐滴向水面上滴入,直到油酸薄膜表面足够大,且不与器壁接触为止,记下滴入的滴数 n;C_ D将画有油酸薄膜轮廓的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以坐标纸上边长 1cm 的正方形为单位,计算出轮廓内正方形的个数 m(超过半格算一格,小于半格不算)E用上述测量的物理量可以估算出单个油酸分子的直径 d=_ cm 考点 66 分子热运动 布朗运动 要求: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分子热运动)。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6、应用举例:向半导体材料掺入其它元素 扩散现象直接说明: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间 接 说 明:分子间有间隙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_的无规则运动,不是_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因微粒很小,所以要用光学显微镜来观察 布朗运动发生的原因是受到包围微粒的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地撞击的不平衡性造成的 因而布朗运动说明了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1)布朗运动不是固体微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布朗运动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3)课本中所示的布朗运动路线,不是固体微粒运动的轨迹(4)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_ 注意:房间里一缕阳光下的灰尘的运动不是布朗运动 3)扩散
7、现象是分子运动的直接证明;布朗运动间接证明了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考点 67 分子间的作用力 要求:1)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一定同时存在,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_,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_,但斥力变化_ 2)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_。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分子力先变小后变大再变小。(注意:这是指 r 从小于 r0开始到增大到无穷大)3)分子力的表现及变化,对于曲线注意两个距离,即 r0(1010m)与 10r0。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当分子间距离为 r0(约为 1010m)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最小 当分子间距离 rr0时,分子力表现为_。当分子间距离由 r0增大时,分子力_ 当分子
8、间距离 rr0时,分子力表现为_。当分子间距离由 r0减小时,分子力_ 4)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是由于分子中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引起的。5)注意:压缩气体也需要力,不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作用,压缩气体需要的力是用来反抗大量气体分子频繁撞击容器壁(活塞)时对容器壁(活塞)产生的压力。考点 68 温度和内能 要求:温度和温标 1)温度: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一个宏观统计概念),是_的标志。任何同温度的物体,其分子平均动能_。(1)只有大量分子组成的物体才谈得上温度,不能说某几个氧分子的温度是多少多少。因为这几个分子运动是无规则的,某时刻它们的平均动能可能较大,另一时刻它们的平均动能也可能较小,无稳
9、定的“冷热程度”。(2)1的氧气和 1的氢气分子平均动能相同,1的氧气分子平均速率小于 1的氢气分子平均速率 2)热力学温度(T)与摄氏温度(t)的关系为:T_(K)说明:两种温度数值不同,但改变 1 K 和 1的温度差相同 K 是低温的极限,只能无限接近,但不可能达到。这两种温度每一单位大小相同,只是计算的起点不同。摄氏温度把 1 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热力学温度把1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273K(即把273规定为0K),所以T=t+273.3)单个分子的运动都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的;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受到统计规律的支配 内能 1)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
10、分子势能的总和,是_量(填“状态、过程)改变内能的方法有_和_,它们是等效的三者的关系可由热力学第一定律得到 UW+Q 2)决定分子势能的因素 从宏观上看:分子势能跟物体的_有关。从微观上看:分子势能跟_有关。3)固体、液体的内能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分子数)、物体的温度(平均动能)和物体的体积(分子势能)都有关 气体: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不考虑气体分子势能的变化(即不考虑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4)一个具有机械能的物体,同时也具有内能;一个具有内能的物体不一定具有机械能。它们之间可以转化 5)理想气体的内能:理想气体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理想气体分子间距很大,不存在分子势能,所以理想气体
11、的内能只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内能越大。(1)理想气体与外界做功与否,看体积,体积增大,对外做了功(外界是真空则气体对外不做功),体积减小,则外界对气体做了功。(2)理想气体内能变化情况看温度。(3)理想气体吸不吸热,则由做功情况和内能变化情况共同判断。(即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判断)6)关于分子平均动能和分子势能理解时要注意(1)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温度相同时任何物体的分 子平均动能相等,但平均速率一般不等(分子质量不同)(2)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3)分子势能为零一共有两处,一处在无穷远处,另一处小于 r0 分子力为零时分子势能最小,而不是零。(4)理想
12、气体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分子势能为零,只有分子动能。考点 69 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的微观结构 要求:1)只能用单晶体制作晶体管和集成电路 2)具体到某种晶体,它可能只是某种物理性质各向异性较明显。例:云母片就是导热性明显,方解石则是透光性上明显,方铅矿则在导电性上明显。但笼统提晶体就说各种物理性质是各向异性。3)同种物质可能以晶体和非晶体两种不同的形式出现,物质是晶体还是非晶体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4)通过 X 射线在晶体上的衍射实验,发现各种晶体内部的微粒按各自的规则排列,具有空间上的周期性。有的物质组成它们的微粒能够按照不同规则在空间分布,因此在不同条件下可以生成不同的晶体。
13、例如:碳原子由于排列不同可以生成石墨或金刚石。5)晶体达到熔点后由固态向液态转化,分子间距离要加大。此时晶体要从外界吸收热量来破坏晶体固体 多晶体 如金属 1、有确定几何形状 2、制作晶体管、集成电路 3、各向异性 晶体 1、无确定几何形状 2、各向同性 非晶体液化过程中温度会不断改变,而不同温度下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所以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化热 有确定熔点 熔解和凝固时放出的热量相等 非晶体 单晶体 1、无确定几何形状 2、无确定熔点 3、各向同性 x 0 EP r0 家的贡献在近几年的高考中占居一个选择题要求同学熟记具体有几下几位科学家亚里士多德主要着眼于运动原因的探讨因
14、此他的力学理论是动力学性质的但大多数是一些猜想和推理的结果其结论往往是错误的他认为物体下落速度应的原因伽利略高中涉及的主要贡献通逻辑推理结合斜面实验推证落体定律把实验与逻辑推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的发展通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关于力是维持物体的原因得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牛顿在利用扭秤实验装置比较准确地测出了引力常量胡克胡克定律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开普勒总结了第谷对天体精确观测的记录经辛勤地整理和计算归纳出行当分子间距离为约为时分子力为零分子势能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的点阵结构,所以吸热只是为了克服分子间的引力做功,只增加了分子的势能。考点 7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物理 基础知识 回扣 一中 教育 中考 中学 高中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