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导学案第三课时教师版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考.pdf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导学案第三课时教师版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导学案第三课时教师版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考.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考情分析】纵观近年来高考的古诗鉴赏题目,所考内容围绕这样三个问题:“写了什么”解读意象、意境、内容;“怎样写”简析语言、表达技巧;“为何写、写的怎样”揣摩主题、情感、观点态度。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对借景抒情、对比、烘托、反衬、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借古讽今以及比喻、比拟、对偶等表达技巧的设题角度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学习目标】通过一些历年高考题掌握常见的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运用。【复习要求】牢记术语,理解含义;审清题目,规范答题。【使用说明】预习案:通过30分钟阅读优化指导,仔细思考,自主学习,独立完成。(安排预习课)探究案:在预习课上通过独学来完成,在展示课上再小组讨论,交流
2、答案,求同存异,并在展示中交流合作、质疑。老师对出现的问题答疑解惑。1、第三课时 【预习案】【学习目标】掌握诗歌鉴赏中表现手法的运用及正确的答题技巧。【课时安排】1 课时 【自主学习】一、表现手法广义包括:(托物言志、写景抒情、叙事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欲扬先抑、欲抑先扬、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笔、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动静结合、动静相衬等)二、熟知关于“表达技巧”的各种不同提问形式。明确: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2、请分析本诗的表现方法。3、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4、
3、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5、这首诗用了怎样的手法?特别提醒:虽然提问形式不同,但其本质却是一样的,即都是问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因此,答题课题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三)课时分配 3 课时 班级 姓名 组别 时间 的内容、步骤也都一样。三、探究高考设题寻求答题启示 古诗鉴赏表达技巧类的设题角度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小角度”设题,一类是“大角度”设题。“小角度”设题。此类设问的“切入点”较小,考查的针对性强,题干要求上明确规定了从表达技巧中的某一个具体方面鉴赏。如:年四川卷: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作赏析。年江西卷: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年全国卷:请从“景”和“情
4、”的角度对这首词作一赏析。年湖北卷: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此类题目的考查目标非常明确,题干明确告诉考生须从“修辞方法”、“虚实”、“景”和“情”、“融情于景”等角度鉴赏,答题时我们只要根据题干所要求的相关表达技巧知识,并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出分析说明即可。“大角度”设题。此类设题往往“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角度要求,出现在题干中的关键词通常是“表现手法”、“表达效果”、“艺术手法”或“手法”等较为宽泛的概念。如:年上海卷:联系全诗,赏析“雪”和“朱”的表达效果。年江西卷: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年福建卷:这首诗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5、请作简要分析。此类题目较之上一类鉴赏难度要大,因未规定表达技巧的具体类型,所以答案的不确定性因素很大,答案有可能是表达技巧中的任何一种甚至几种类型。如:包含了比喻和对比;包含了对比、寓情于景、用典和议论等;包括了对比、比喻和象征;主要是借景抒情。这些题型往往给考生答题带来很大盲目性。【探究案】【学习目标】通过高考题目检验一下对诗歌鉴赏中表现手法的掌握。【合作探究】先在预习课上独立完成,再在展示课上进行小组交流,并让组长抽签决定展示的题目,并由组长派本组一成员展示所抽问题的答案。其他组有质疑的权利。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年高考安徽卷)醉落魄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
6、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堵:座。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轩举:意气飞扬。问题: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解析】该词写鹰,但作者几乎未从正面描写“鹰”的形象,而是极力着笔于“鹰”身处的背景和环境。“寒山几堵”的“堵”字,“削碎中原路”的“削”字,烘托了“鹰”凌厉激荡的气势形象;“风低”一句更让人仿佛看到“鹰”在广阔草原上迅疾低飞的雄姿。显然,作者是采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来描写“鹰”矫健的英姿和凌厉的气势的。【参考答案】主要运用了烘托(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
7、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烘托鹰的形象。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年高考江西卷)初入淮河四绝句(三)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注】淳熙十六年十二月,金人派遣使者来南宋贺岁,杨万里奉命送金使北返途中,来到原为北宋腹地,现已成为宋、金国界的淮河时,感慨万端,作诗以抒怀。问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赏析这首诗。【解析】该诗由眼前之景起兴,以此抒发感慨。解答此题,前提是要了解古诗中“虚”和“实”的关系实写的内容往往不是重点,而是抒怀、明理的依托;虚写的内容常常由实写而来,并常常涉及诗词的主旨。作答时要注意透过“现象”挖“本质”,即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鉴赏 诗歌 表达 技巧 导学案 第三 课时 教师版 中学 教育 高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