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中学教育中学_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中学教育中学_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中学教育中学_中学教育-中学课件.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1 页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读准下列字音:豁然 俨然 衣着 阡陌 鬓 要 邑 诣 骥 语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特点。(1)通假字:具、要;(2)古今异义:交通、妻子、绝境、无论;(3)一词多义:舍、寻;(4)辨析同义词:悉、并、具、咸、皆;(5)句式:省略句。3.了解文学家陶渊明。(二)能力目标 1.借助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查找有关词的意思。2.培养朗读和背诵的能力,这样可以品味语言的神韵、气势和感情色彩,体会语言形式、修辞方法、写作手法的表现力,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内容。(三)情感目标 1.理解作者这一理想的进步意义和消
2、极意义。2.理解作者追求平等、自由、幸福,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理想及对黑暗现实不满的精神。二、学法引导 朗读感知课文内容,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疏通文意,再用归纳比较法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辩证地评价陶渊明的社会理想,最后熟读成诵,汲取文化营养。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学习一词多义、句子成分的省略等古汉语知识。2.理解和评价桃花源这样的社会。可通过讨论课后练习一至四题来完成。3.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4.如何理解文章的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开头渲染神秘色彩,结尾又不知所踪都暗示了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似真而幻的虚构境界。四、课时安排 2
3、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投影片:生字词;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有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同义词的辨析表格;随堂练习。2.有关课文的插图。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背诵接龙,其中如有人背错,就让他(她)表演一个节目,最后评出优胜者。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 1.读准生字的字音。2.了解作家陶渊明。3.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词汇的特点。4.理解和评价桃花源这样的社会。5.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课文。(二)整体感知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第 2 页 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花源,到访问桃花源,再到离开桃花源,一线贯之层次分明,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回环,悬念迭起
4、,虚虚实实,引人入胜,富有“传奇”色彩。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带动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大意。l.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林的?2.在桃林尽头渔人看到了什么?3.渔人在桃花源作客时,和村中人作了哪些交谈?4.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做了些什么,结果如何?(三)教学过程 1.简介陶渊明。陶渊明(365-427),又名潜,东晋时人,祖居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陶渊明少年时代深受儒家学说影响,有着“大济苍生”的志向。二十九岁出什,但几次做官都不过担任祭酒、参军一类低微的职务,不仅济世的抱负得不到施展,而且还要屈身和一些官场人物周旋,他十分厌恶官场生活。四十一岁时,他出任彭泽县令,但上任只有八十几天,就因不愿“为五斗米
5、折腰”而弃官归隐,从此过着躬耕自资”的田园生活。陶渊明归隐田园之后,亲自参加了一些农业劳动,较多地接触了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对他此后的创作起了积极的作用。陶源明的作品,大都是归隐后写的,反映了当时的田园生活,因而成为我国有名的“田园诗人”。桃花源记(原名桃花源诗并记,诗未收入教材)是作者 57 岁时所作,标志着作者思想发展的高度。作者因不满当时的社会现实,想象出了“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寄托了作者洁身自好、要求人人劳动、人人平等、丰衣足食、与世无争的希望。这既是作者在思想上对当时社会的一种否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愿望。2.读准下列字音:3.学生借助工具书和课文的注释
6、,老师稍加指点,让学生弄清全文内容。4.第一自然段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这样描写的意图是什么?讨论明确:描写了一片美丽的桃花林。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来会出现“奇景”,为渔人进入桃花源作了气氛上的渲染,也为桃花源的美好作了铺垫。弄清以下词句的含义:“忘路之远近”中的“远近”是偏义复词;“夹岸数百步”,指两岸数百步之宽,不是指沿岸之长;“渔人甚异之”中的“异”为意动用法。5.讨论第二自然段写了几层意思?渔人初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有哪些?从这些叙述描写中,可以看出这是怎样的一个社会?明确:第二自然段写了两层意思,即先写进入桃花源的过程,再写初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初入桃花源的所见所闻,一是环境土
7、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歼陌交通,鸡犬相闻。二是人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作者的这些描写叙述让我们看到了这样一个和平安宁、丰衣足食、人人劳动、安居乐业的社会,与黑暗的现实社会形成了鲜明对比。现实社会生活中,战乱频繁,生灵涂炭,民不聊生;而桃花源却是一派优美、安宁的景象。作者明写桃花源,暗里却在讥讽现实,反映了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防治建筑生活垃圾处筑生活垃理工地环境卫华诚学府花园一环期二标段由阆中活置园业有限公司园活投资华设深圳市鑫计圳顾问筑四川集团施省兴旺程项目管学监该防主体卫卫为上层编制活理依据准手册序文件作理兴旺指导书成都指中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中学教育中学_中学教育-中学课件 教学 设计 第一 课时 中学 教育 课件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