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相互作用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考.pdf





《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相互作用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相互作用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考.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2014年高考物理真题分类汇编相互作用 14 2014 广东卷 如图 7 所示,水平地面上堆放着原木,关于原木 P 在支撑点 M、N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BN 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 CM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 MN 方向 DN 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 14A解析 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所以 M 处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N 处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即垂直 MN 向上,故选项 A 正确,选项 B 错误;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平行,与支持力垂直,故选项 C、D 错误 142014 山东卷 如图所示,用两根等长
2、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木板静止时,F1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F2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AF1不变,F2变大 BF1不变,F2变小 CF1变大,F2变大 DF1变小,F2变小 14A解析 本题考查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在轻绳被剪短前后,木板都处于静止状态,所以木板所受的合力都为零,即 F10 N因两根轻绳等长,且悬挂点等高,故两根轻绳对木板的拉力相等,均为 F2.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竖直方向平衡方程:2F2cos G,轻绳剪去一段后,增大,cos 减小,故 F2变大选项 A 正确
3、 14 2014 浙江卷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无关 B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 C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方向与其运动方向相反 D动摩擦因数的数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无关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14B解析 本题考查机械波、静摩擦力、动摩擦因数等知识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有关,选项 A 错误;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选项 B 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相反,也可以互成一定的夹角,选项 C 错误;动摩擦因数描述相互接触物体间的粗糙程度,与材料有关,选项 D 错误 2014 重庆卷(2)为了研究人们用绳索跨越山谷过程中绳索拉力的变化规律,同学们设计了如题
4、6 图 3 所示的实验装置,他们将不可伸长的轻绳的两端通过测力计(不计质量及长度)固定在相距为 D 的两根立柱上,固定点分别为 P 和 Q,P 低于 Q,绳长为 L(LPQ)题 6 图 3 他们首先在绳上距离 P 点 10 cm 处(标记为 C 点)系上质量为 m 的重物(不滑动),由测力计读出绳 PC、QC 的拉力大小 TP和 TQ.随后,改变重物悬挂点 C 的位置,每次将 P 点到 C点的距离增加 10 cm,并读出测力计的示数,最后得到 TP、TQ与绳长 PC 的关系曲线如题 6图 4 所示由实验可知:题 6 图 4 曲线中拉力最大时,C 点与 P 点的距离为_cm,该曲线为_(选填“T
5、P”或“TQ”)的曲线 在重物从 P 移到 Q 的整个过程中,受到最大拉力的是_(选填“P”或“Q”)点所在的立柱 在曲线、相交处,可读出绳的拉力 T0_ N,它与 L、D、m 和重力加速度 g 的关系为 T0_ 答案(2)60(5664 之间的值均可)TPQ 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方向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解析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所以处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处支持力的方向示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木板静止时表示木板所
6、受合力的大小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不变变大不变变小变零即因两根轻绳等长且悬挂点等高故两根轻绳对木板的拉力相等均为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竖直方向平衡方程轻绳剪去一段后增大减小故变大选项正确浙江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无关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4.30(4.254.35 之间的值均可)mgLL2D22(L2D2)解析(2)从曲线可读出,拉力最大时 C 点与 P 点的距离为 60 cm 左右,对绳子的结点进行受力如图所示,重物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有 TPsin TQsin,当结点偏向左边时,接近零度,sin TQ,故可推断曲线为 TP的曲线,曲线为
7、TQ的曲线 通过的分析结果和曲线的变化趋势,可知受到最大拉力的是 Q 点所在的立柱 曲线、相交处,TPTQT0,根据力的正交分解,可列方程如下,T0sin T0sin,得 ,T0cos T0cos mg,对绳子,设左边长度为 l1,由几何关系有 l1sin(Ll1)sin D,以上方程解得 T0mgLL2D22(L2D2).21 2014 浙江卷 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时,某同学把两根弹簧如图 1连接起来进行探究 第 21 题图 1 钩码数 1 2 3 4 LA/cm 15.71 19.71 23.66 27.76 LB/cm 29.96 35.76 41.51 47.36 第 21
8、题表 1(1)某次测量如图 2 所示,指针示数为_ cm.(2)在弹性限度内,将 50 g 的钩码逐个挂在弹簧下端,得到指针 A、B 的示数 LA和 LB处受力的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处受到的支持力竖直向上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方向处受到的静摩擦力沿水平方向解析支持力的方向与接触面垂直所以处的支持力的方向与地面垂直即竖直向上处支持力的方向示用两根等长轻绳将木板悬挂在竖直木桩上等高的两点制成一简易秋千某次维修时将两轻绳各剪去一小段但仍保持等长且悬挂点不变木板静止时表示木板所受合力的大小表示单根轻绳对木板拉力的大小则维修后不变变大不变变小变零即因两根轻绳等长且悬挂点等高故两根轻绳对
9、木板的拉力相等均为对木板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竖直方向平衡方程轻绳剪去一段后增大减小故变大选项正确浙江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机械波的振幅与波源无关机械波的传播速度由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图(a)如表 1.用表 1 数据计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 N/m(重力加速度 g 取 10 m/s2)由表数据_(选填“能”或“不能”)计算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第 21 题图 2 21.答案(1)(15.95 16.05)cm,有效数字位数正确(2)(12.212.8)N/m 能 解析(1)由图 2 可知刻度尺能精确到 0.1 cm,读数时需要往后估读一位故指针示数为 16.00 0.05 cm.(2)由表 1 中数据
10、可知每挂一个钩码,弹簧的平均伸长量x1 4 cm,弹簧的总平均伸长量 x2 5.80 cm,根据胡克定律可求得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12.5 N/m,同理也能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23(10 分)2014 新课标卷 某实验小组探究弹簧的劲度系数 k 与其长度(圈数)的关系实验装置如图(a)所示:一均匀长弹簧竖直悬挂,7 个指针 P0、P1、P2、P3、P4、P5、P6分别固定在弹簧上距悬点 0、10、20、30、40、50、60 圈处;通过旁边竖直放置的刻度尺,可以读出指针的位置,P0指向 0 刻度设弹簧下端未挂重物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 x0;挂有质量为 0.100 kg 的砝码时,各指针的位置记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物理 分类 汇编 相互作用 中学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