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定义人力资源绩效管理_人力资源-绩效管理.pdf





《健康的定义人力资源绩效管理_人力资源-绩效管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的定义人力资源绩效管理_人力资源-绩效管理.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发信人:mhelper(无望的救赎),信区:WellBeing 标 题:心理健康的定义 发信站:北大未名站(2003 年 03月23日 23:01:00 星期天),转信 心理健康是个体在良好的生理状态基础上的自我和谐及与外部社会环境的 和谐所表现出的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这一定义的核心是把心理健康看作是个体的 一种主观体验,是身心和谐的结果。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最终表现,也是个 体良好的生理状态以及个体的内部和外部和谐的结果。因此,不同的个体达到心 理健康状态的途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一般来说,个体如果生理状态良好、并且 有着良好的个人适应和社会适应,就一定会达到主观幸福感。但并非满足了所有 条件
2、之后个体才会产生主观幸福感,有的人可能存在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但如 果他在主观上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且仍能保持内心的和谐,那么他仍然是心理 健康的。发信人:mhelper(无望的救赎),信区:WellBeing 标 题:儒家的心理健康思想 发信站:北大未名站(2003 年 03月23日 23:16:51 星期天),转信 中国文化主要受儒家思想的影响,以“君子”、“仁人”的行为模式为标准。四书所界定的做人标准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准,具体包括以下七个方面。即:能 以仁道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善与人相处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中国古代思 想家特别重视人伦,也就是指与人相处之道。而且在交往中也应遵循具体的规
3、则,如葛洪的交际中指出,交友要“先择而后交”,对朋友不能“面而不心”,要作做到“狎而不慢,和而不同”。论语中对交友也有很高的要求,如“吾 日三省吾身,日与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能适当地 约束自己的行为。儒家一直重视礼仪,而且认为个人应能做适当的判断。能保 持情绪的平衡。“正心”就是保持情绪平衡,使其不致引起行为方面的歪曲。“君 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即胸怀坦荡,不为小事斤斤计较,也是心理健康的标 志。能正确认识环境中的事物。儒家强调学习,从穿衣进食到为政治世的大道 理都要学习,而且应循序渐进,注重在实践中调整自己的认识。通过反省增加 对自身的了解。自我了解是良好适应的重
4、要条件,儒家的修身之道常注意反省的 功夫。能具有积极的生活态度。论语里的君子就具备这种态度,如“力行 近乎仁”,君子当“先行其言”。以“止于至善”作为自我发展的目标。如“大 学,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点与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的“自我实 现”是非常相似的。发信人:mhelper(无望的救赎),信区:WellBeing 标 题:中医的心理健康思想 发信站:北大未名站(2003 年 03月23日 23:18:01 星期天),转信 我国古代的心理健康标准还蕴含在 黄帝内经 之中,燕国材根据有关学者 的研究,把它概括为九条:经常保持乐观的心境,“以恬愉为务”,“和喜怒 而安居处”,“心安而不惧
5、”。不为物欲所累,“志闲而少欲”,“不惧于 物”,“无为惧惧”。不妄想妄为,“无思想之患”,“不妄想”,“不妄作”,“淫邪不能惑其心”。意志坚强,凭理智行事,“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 散,悔怒不至”。身心有劳有逸,生活合乎规律,“御神有时”,起“居有节”。心神宁静,“恬淡虚”,居“处安 静”,静“则冲藏”。热爱生活,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其俗”,善“附人”,好“利人”。善于 适应环境变化,“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涵养性格,陶冶气质,不断完善自身,做到“节阴阳而调刚柔”。发信人:mhelper(无望的救赎),信区:WellBeing 标 题: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健康的看法 发信站:北
6、大未名站(2003 年 03月24日00:59:14 星期一),转信 精神分析理论是建立在对病人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他所强调更多的 是异常和不适应的特点,而不是正常和适应的特点。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生之旅 犹如穿过湍急的河流,若适应不良则会产生心理问题,幸运的人则能健康地度过 这些关卡。因此心理卫生就是没有严重异常症状的人。健康的性格或心理卫生就 是有能力去爱并且从事生产性的工作,这样的人通常在性心理发展阶段已达到最 高层生殖期。虽然今天许多人对弗洛伊德学说提出质疑,但弗洛伊德仍被认为是迄今罕见 的思想家。他的理论和观察使我们对人类的动机和行为有了新的认识,精神卫生 的几乎全体专业人员都受
7、到弗洛伊德的显著影响。弗洛伊德认为人类本能有两种。一为性本能,一为攻击本能 在性本能背后 有一种潜在的力量,称为“力必多”,它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作用。人在出生后 不久,力必多就开始发展,因此最早的性表现在出生后不久立即发生,只不过消 来与生殖本能有关。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力必多投射到不同的区域,称为性感带 或敏感区,并标志着性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如果在每个发展阶段出现危机,而 父母又不能正确处理的话,就有可能出现许多不同的变态。现代精神分析学家艾 里克森也用发育课题的术语描述了类似的各个发展阶段。在每个阶段,一个人视 其父母和社会环境情况,既可能吸收有益于理键康的态度,也可能吸收对心理键 康有害
8、的状态。弗洛伊德把心理分为三部分:意识,即当前注意所及的心理活动领域;前意 识,即当前未被注意,但一经提及可以想到的心理活动领域;无意识,即受到压 抑,隐藏很深的心理活动领域。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包含着各种本能欲望,是人 类心理活动的原动力。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也分为三部分:处于无意识的最深层有一个本我,是行 为动力的源泉,它追求直接的满足,遵循“快乐原则”;意识中有“自我”,它 是从无意识中产生的,指导行为采取社会允许的方式满足本我的需要。还有一个“超我”代表良心或道德力量,对自我起监察作用,不让其有越轨行为,否则就 给予惩罚。超我中有一部分处于无意识之中,另一部分则处于意识领域。在本我欲望和超
9、我标准之间有时会出现矛盾和冲突,并产生焦虑。根据精神 分析的观点,自我会发展各种方法去阻止各种有危险的冲动表现 防范危险或焦 虑的手段可能是意识中的或无意识中的;这些手段就称为心理防御机制 单个心 理防御机制 或几种心理防御机制结合起来,可能变得十分突出,以致主宰了一个人的人格 及其发展或者损害了他的有效功能。发信人:mhelper(无望的救赎),信区:WellBeing 标 题:人本主义心理学对心理健康的看法 发信站:北大未名站(2003 年 03月24日01:02:55 星期一),转信 人本主义心理学从正面界定心理卫生,即自我实现的人(Self-actualized individual)
10、。他们具有清晰的洞察力,具有区别别人虚假不真的能力;能够接 纳自己和别人,也能够享受独处;对生命保持不断更新和投入的态度,态基础上的自我和谐及与外部社会环境的和谐所表现出的个体的主观幸福感这一定义的核心是把心理健康看作是个体的一种主观体验是身心和谐的结果主观幸福感是心理健康的最终表现也是个体良好的生理状态以及个体的内部和外着良好的个人适应和社会适应就一定会达到主观幸福感但并非满足了所有条件之后个体才会产生主观幸福感有的人可能存在明显的社会适应不良但如果他在主观上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且仍能保持内心的和谐么他仍然是心理健康的发响以君子仁人的行为模式为标准四书所界定的做人标准也是心理健康的标准具体包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健康 定义 人力资源 绩效 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