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设计与评析小学教育小学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
《《比例尺》教学设计与评析小学教育小学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例尺》教学设计与评析小学教育小学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教学内容 教材第 3536 页的比例尺及例 4、“练一练”,练习七第 13 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3、结合实际教育,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和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教具准备 泰州地图一张,米尺一把,不同比例的相同照片两张,变形照片两张。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 朱老师从家骑摩托车到学校,用了十五分钟。但有只蚂蚁从家爬到我们学校只用了五秒钟。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导入:图上距离与实
2、际距离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评析】“教育无痕”。课的开始,教者巧妙地创设了教学情境,在欢声中自然地导入新课,在笑语中学生理解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两个概念,为研究比例尺奠定了基础。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1、操作计算。画出一条 1 米长的线段,提问:你能把 1 米长的线段画到自己练习本上吗?公布画图结果。(板书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要求学生用比的形式反映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板书:比)这里应用注意提醒学生注意单位的统一。2、比例尺的意义 让学生说出所写各比所表示的意思。揭示比例尺的意义。像这样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补充板书:=例尺)强调比例尺的意义。提问:比例尺
3、是尺吗?那它是什么?强调:比例尺是一个比,是一个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板书:着重号)由于比有两种形式表示,所以比例尺也可以写成1:和 的形式。教学比例尺的特点。在我求一幅图的比例尺时,通常把比例尺的前项写成1 的形式。3、掌握意思,引出线段比例尺。出示同一幅标有线段比例尺的地图。学生观察,小组讨论这两种比例尺有何关系。结论:这两种比例尺是一回事。只是形式不同,都表示图上距离1 厘米实际距离 400000 厘米。演示画线段比例尺的过程。先画 1 厘米表示 400000 厘米,再画 2 厘米呢?3 厘米呢?引导学生发现要把小单位化为大单位,并只在最后一个数字后面添上单位。让学生说出黑板上另外三
4、个数值比例尺的意思,根据比例尺的意思,让学生自己试画线段比例尺。(提示:画线段比例尺的注意点。)通过学生对比比较,提问像这种比例尺,我们该叫什么比例尺呢?前面这一种呢?(板书:数值 线段比例尺)【评析】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在认识、研究、推导、归纳“比例尺”概念时,教师要求学生画出 1 米长的线段的数学活动,学生在操作中不断思考:怎样在纸上确定所画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线段的长短?所算出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怎样称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教师又恰当地辅以指导。不断
5、感悟比例尺、逐步认识比例尺,最终理解比例尺,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三、注重实践,运用比例尺 1、求出照片中的比例尺。出示自己的照片:提问:你能算出这幅图片的比例尺吗?要求这幅图的比例尺,我们要知道哪些条件?(本人身高 1.76 米,图上身高 22 厘米)要求学生自己求出比例尺。(标上比例尺)出示另一张自己的照片 提问:图上身高 11 厘米,这幅片的比例尺又是多少呢?小结:选用不同的比例尺,图片的大小是不同的。2、画出黑板的平面图 要求:同学们刚才在练习本上画了 1 米长的线段,那你能不能把黑板画到你的练习本上呢?测量:黑板长 4 米,宽 1.2 米。提醒:图画好后要注意标上什么?教师巡视。并提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比例尺 教学 设计 评析 小学教育 小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