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要点梳理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考.pdf
《高考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要点梳理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要点梳理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考.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20XX 年高考物理总复习基础知识要点梳理 第一部分 力 学 一 力和物体的平衡:1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成对出现,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和引起形变;力是矢量,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力的分类:按力的性质分类。按力的效果分类(可以几个力的合力)。力的图示:由作用点开始画,沿力的方向画直线。选定标度,并按大小结合标度分段。在末端画箭头并标出力的符号。2重力 产生:由于地球吸引而产生(但不等于万有引力)。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心。大小:G=mg,在地球上不同地点 g 不同。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出。重心:质量分布均匀的
2、有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或不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除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与质量的分布有关。重心可用悬挂法测定。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 产生:物体直接接触且产生弹性形变时产生。压力或支持力的方向垂直于支持面而指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有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弹力,弹力是否存在可用假设法判断,即假设弹力存在,通过分析物体的合力和运动状态判断。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F=KX,X是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量。4摩擦力 静摩擦力:物接触、相互挤压(即存在弹力)、有相对运动趋势且相对静止时产生。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除最大静摩擦力外,静摩擦力没有一定的计算式,只能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按力的平衡或 F=ma 方法求。判断它的方向可采用“假设法”,即如无静摩擦力时物体发生怎样的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物接触、相互挤压且在粗糙面上有相对运动时产生。方向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不一定与物的运动方向相反)大小 f=FN。(FN 不一定等于重力)。滑动摩擦力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摩擦力既可能起动力作用,也可能起阻力作用。5力的合成与分解 合成与分解:合力与分力的效果相同,可以根据需要互相替代。力的合成和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对任何矢量的合成都适用,力的合成与分解也可用正交
4、分解法。两固定力只能合成一个合力,一个力可分解成无数对分力,但力的分解要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合力与分力关系:两分力与合力 F1+F2 FF1 F2,但合力不一定大于某一分力。对于三个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它们同向时为最大合力,但最小合力则要考虑其中两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的关系,例如 3N、4N、5N 三个力,其最大合力 F34512N,但最小合力不是等于三者之差,而是等于 0。6在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 物体所处状态:此时物体所受合力=0。物处于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两平衡力与作用反作用力:平衡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其效果可互相抵消,它们不一定是同一性质的力;作用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不同的物
5、体上,其效果不能互相抵消(其效果要结合各个物体的其他受力情况分析),但必是同一性质的力。7物体的受力分析 确定研究对象:隔离法:研究对象只选一个物体。整体法:研究对象是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应用整体法一般要求这几个物体的运动加速度相同,包括系统中各物体均处于平衡状态(当加速度不同时,也可应用)。作力的示意图(力图):选择对象。按顺序画:一般按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画受力图,应用整体法时系统中各物体间相互作用力(内力)不要画。注意摩擦力:是否存在,方向如何。注意效果力:它是由其他的“性质力”如弹力、重力等提供的,不要把这些“效果力”再重复作为一个单独的力参与受力分析。作图准确。二、直线运动:1基
6、本概念 时刻与时间:时刻对应的是位置、瞬时速度、动量、动能等状态量,时间对应的是位移、路程、冲量、功等过程量。位移与路程:位移是起点至终点的直线距离,是矢量。路程是起点至终点的实际长度,是标量。2匀速度直线运动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速度:对应的位移,只要位移大小或方向改变,速度即改变。匀速直线运动中的速度是一个恒量,即大小和方向都不变。速率:对应的路程。在曲线运动中,路程是曲线的长度。平均速度:是总位移与总时间的比值,tStSV路在速度不同的几个运动中,它不是速度的平均值(总位移/总时间)。匀速直线运动图象:St 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直线的斜率=速度。Vt 图象,是平行于 t 轴的一条
7、直线,图线所包围的面积物体的位移。3匀变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用来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是矢量。在其他运动中,它不一定指速度变化的大小,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t=V0+atS=V0 t+at2/2 在匀加速直线运动中,a 为正,a 与 V 同向,匀减速直线运动中,a 为负,a 与 V 反向。vt 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图线的斜率=a。图线与 X 轴包围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例,加速度都是 g。竖直上抛可分为上、下两个运动求解,也可直接应用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计算,当速度为负值时,表示物体处于下降阶段,
8、当位移为负值时,表示物体在抛出点下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一些特点:SaT2:相邻两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个恒量。位移之比:V00 时,从起点算起,1t、2t、3tnt 时间内的位移之比 S1 S2 S3 Sn=149n2。V00 时,从起点算起,第 1t 秒、第 2t 秒、第 3t 秒第 nt 秒时间内的位移之比S1 S2 S3 Sn=135(2n1);从 V00 算起,通过连续相等位移的时间之比 t1t2t3tn1)23(:)12()1nn(速度关系:时间中点的速度=该段的平均速度。位移中点速度 VB 与该位移起点速度 VA 和终点速度 VC 关系:2VVVCAB。在匀加速直线运动或匀减速直线
9、运动中,位移中点的速度都比时间中点速度大。4注意点 匀减速直线运动:有下面三种情况:物体可以返回且加速度不变时,如竖直上抛运动,公式 Vt=V0 at 和 S=V0 tat2/2 适用于整个过程。如果已知返回过程某时刻的速度,可以负值代入速度公式计算,如果已知返回过程某位置处于抛出点的另一侧,其位移可以负值代入位移公式。物体不能返回的运动,如汽车刹车后 t 秒的位移和速度,以上两公式只适用 Vt0 前的过程,此类问题一般要先判断汽车刹车后可运动的时间。物体可以返回但加速度不同,如竖直上抛时存在空气阻力,则要分上升和下落两段单独计算。物体可以返回运动时,在返回点的速度零,但加速度不一定为零。公式
10、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在某些题目中使用它,可以使计算简化,对于加速度不变的往复运动,如竖直上抛运动,如果物体处于下落过程,此时的速度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公式中的 Vt 要取负值。相追相遇的问题:要注意用作图的方法分析各物体的运动情况,并在图上逐个注明物理量。在追赶运动中,追上的条件不但与两物体的位移有关,还与两物体的速度有关,一般情况时,要把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作为临界条件。竖直分离问题:叠在一起的两物体一起向上运动时,要使上面的物体与下面的物体分离,例如用手竖直向上抛物,要使物离开手,先有一个向上加速过程,然后要有一个向上减速过程,只有当向下的加速度大小增大到g 以后时,物体才开始脱离手,因
11、此 g 是分离的临界加速度(此后手的向下加速度要大于 g)。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其速度仍然不断增大(只是每秒速度增加量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至零时,此时物体的速度最大。三、运动定律:1牛顿第一定律 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针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认识,经过通过物体沿光滑斜面下滑,观察它滚上另一个斜面(平面)运动情况的抽象思维,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理想实验。当物在光滑的水用成对出现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和引起形变力是矢量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力的分类按力的性质分类按力的效果分类可以几个力的合力力的图示由作用点开始画沿力的方向画直方向竖
12、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点不同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秤测出重质量分布均匀的有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在它的几何中质量分布不均匀或不规则形状物体的重除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与质量的分布有关重可用悬挂法测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有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弹力弹力是否存在可用假设法判断即假设弹力存在通过分析物体的合力和运动状态判断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是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量摩擦力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平面上运动,物的速度保持不变,物体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物在水平面上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是受到阻力的缘故。惯性:物体保持原来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
13、性是所有物体的固有性质。它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快慢、受力情况无关。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在同样力作用下,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用惯性解释现象时,着重强调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特性(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2牛顿第二定律 特点:a=F/m 是一个瞬时作用规律,即 a 是 F 作用所产生,与 F 始终同向,同时变化,同时存在或消失。应用:进行受力分析是应用 Fma 解题的关键步骤。按加速度方向列式。与运动学结合计算时一般以加速度为中间量。注意物体运动中加速度是否变化。3牛顿第三定律 特点:大小相同、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性质相同。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一定相同
14、,也不能互相抵消。借助 F 和 F 的关系,可以通过改变研究对象分析问题,但此种情况下答题时要注意引入牛顿第三定律答题。4力学单位制 国际单位制:力学中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热学中热力学温度(开)、物质的量(摩尔),电学中电流强度(安培),是国际基本单位。由这些基本单位推导出的单位,如牛(千克米/秒 2)等,是导出单位。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单位制。5应用牛顿运动定律的解题要求 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进行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或运动状态分析,画出分析图。力的分解和合成:物体受多力作用时,注意是否要把力按效果进行分解,分解时应选择什么方向的座标轴。列出相关量的关系式:按正交分解时分开
15、列式。找出相关量和变量:在同一题目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研究对象(单个或系统),列式时,选择未知量数少、已知量和相关量多的公式,注意有的物理量的大小和方向是否变化,物体处于什么状态。当物体的加速度为已知时,即相当于知道物体的合力,如果要求某一个力,此时在作力的分析图时,要把合力作为一个已知量。6超重和失重 超重:指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拉力大于它的重力,作加速上升或减速下降的物体,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失重:加速下降或减速上升的物体对支持物压力或拉力小于重力;完全失重:自由下落或绕地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的物体对支持物压力或拉力=零。(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的液体的浮力也为零)7注意点 牛顿运动定律只在低速(
16、相对于光速)、宏观(相对于微观粒子)条件下适用。对于绳子、弹簧、硬棒,要注意它们受力方面的差别,其中绳子只能受拉力,弹簧可受拉力和压力,硬棒除能受拉力、压力外,还能弯曲,这时的力不延棒的方向。当其他力撤消的瞬间,一般认为绳子受力情况立即改变,而弹簧的弹力则不会立即消失。超重、失重与物体的重力:超重、失重是指在竖直方向作变速运动的物体所受其他物体的支持力或拉力大小(即视重或称重)是否大于或小于它的重力(引力重),在这种运动状态,物体所受重力不变。在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中,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体间不存在支持力或拉力,但物体仍然受到地球的重力作用,此时重力全部用于提供向心力。四、曲线运动:
17、1曲线运动 物体作曲线运动的条件:初速度和合外力不为零。两者不在一直线上。速度:合外力的作用是改变速度(大小、方向)。任一点的速度方向在该点曲线的切线方向上。运动中速度不断改变,是一种变速运动,如果合外力是恒定的,属匀变速运动。2运动的合成和分解 两类基本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最常见的两类基本运动;运动合成:几个同类运动的合运动仍是同类运动。合速度或合加速度按力的合成方法求。不同类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V0 与 a 在同一直线上),也可能是曲线运动(V0 与 a 不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分解:一个复杂的运动也可分解成几个较简单的分运动(一般用正交分解),各个分运动
18、可独立求解,其相互关系是它们具有等时性。船渡河和拖船问题:船渡河:它是船在静水中的运动和水的运动的合运动,它是两种匀速直线运动的合成,合运动也是匀速直线运动。船渡河的时间由河宽和船垂直河岸的分速度决定,与水的流速度无关,船渡河沿河岸的位移与渡河时间和水的流速有关。当船的静水速度大于水的流速时,可以使它们的合速度方向垂直河岸,此时渡河最小位移等用成对出现力不能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和引起形变力是矢量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力的分类按力的性质分类按力的效果分类可以几个力的合力力的图示由作用点开始画沿力的方向画直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在重大小在地球上不同地点不同重力的大
19、小可用弹簧秤测出重质量分布均匀的有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在它的几何中质量分布不均匀或不规则形状物体的重除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外还与质量的分布有关重可用悬挂法测向被压或被支持的物体绳的拉力方向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有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有弹力弹力是否存在可用假设法判断即假设弹力存在通过分析物体的合力和运动状态判断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是弹簧的伸长量或缩短量摩擦力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于河宽,当船的静水速度小于水的流速时,无法使它们的合速度方向垂直河岸,此时要通过画圆弧方法求解。岸上拖船:包括汽车通过滑轮提升重物问题,存在两个不同的运动,一般岸上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而比岸低的水中船的运动是一种变速运动,船在
20、水中的速度是合速度(实际效果),连接绳的速度是船的分速度(它的大小等于岸上拉绳力的速度大小),船的移动距离要通过绳被拖过的长度计算。如果是河中的船(匀速)拖动岸上物体,则船速也是合速度。对于汽车通过滑轮提升重物,汽车速度也是合速度。3平抛运动 性质:初速度与重力垂直,是匀变速运动,加速度=g。分运动:水平方向 X=V0t;竖直方向 Y=gt2/2。平抛运动的空中运动时间由 h 决定,水平位移由 h 和V0 联合决定。运动过程各点的水平分速度都等于 V0,竖直分速度 Vtgt,速度改变量 gt。各点机械能相等。4匀速圆周运动 意义: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断改变。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是变加
21、速运动。物理量:线速度:V=S/t2R/TR,其中 S 是通过的弧长,方向沿该点圆周的切线方向。角速度:=/t2/T,单位为 rad/s。周期 T 和频率 f:T1/f,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转速 nf。向心加速度:aV2/RR2,方向始终指向圆心(不断变化)。向心力:大小 F=ma=mV2/r=mr 2;其方向始终指向圆心(变力),是一种“效果力”,它是由其他力(单个或多个)提供的。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角速度、周期、频率是不变的,速度、向心加速度、向心力是变化的(大小不变,方向不断改变)。注意点:在皮带传动系统中,认为皮带及其接触处轮沿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等(不打滑),同一轮上各点角速度相等,线速度
22、大小不一定相同。比较它们的 V、或 a 时,要判断它们哪些物理量大小是相同的。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速度、加速度大小和方向不断改变,只要求分析最高点和最低点的情况。最高点的情况要根据提供向心力的物体决定,例如细绳和轻棒,细绳只 能承受拉力,最高点的最小速度为 VRg,而轻棒还可承受压力,允许最高点的速度0。当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如果它的向心力是由不在一条直线上的力提供的(如圆锥摆、火车转弯等),要注意确定圆心的位置和沿半径方向的合力。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当它所受的合外力突然消失或不足以提供所需的向心力时,说会做逐渐远离圆心的离心运动,如果向心力突然消失,物体由于惯性就会沿切线飞去
23、。5万有引力和天体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F=GmM/r2,其中的 r 是两个质点间的距离,当物体间的距离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大小时,物体可视为质点。引力常量:G=6.671011 牛米 2/千克 2,它是卡文迪许用扭秤测定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 17 世纪自然科学最伟大的成果之一,第一次揭示自然科学中一种基本相互作用的规律。开普勒定律:第一定律:所有的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处在所有椭圆的一个焦点上。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轨的三次方跟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即 R3/T2k。天体的运动:向心力由两天体间的万有引力提供,根据已知和所求物理量,在公式 GmM/r2 mV2/
24、rmr2mr(2/T)2mg 选择(其中的 r 是运动半径,g 是天体所在处的重力加速度)。天体质量、密度、周期关系:MV4R3/442r3/GT2,其中 R 是天体半径,r 是天体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半径,T 是周期。当物体在天体表面附近作匀速圆周运动时,3/GT2。人造地球卫星:以上的公式仍然适用,对于离地 h 高的卫星,g=g(h/R+h)2。卫星的 V、T 与 r的关系:根据 GmM/r2 mV2/r,得rGMV,r 越大,V 越小,同理根据 GmM/r2 mr2 mr(2/T)2,21/r3,T2r3,r 越大,越小,T 越大。宇宙速度:第一宇宙速度=7.9 千米/秒(绕地作匀速圆周运动
25、的最大速度);第二宇宙速度=112 千米/秒;第三宇宙速度=16.7 千米/秒;同步卫星:相对地球静止的卫星,它的周期、角速度与地球的自转周期和角速度相同。这样的卫星必须在赤道上方的一个固定圆形轨道上作匀速圆周运动,离地高约 3.6107 米。7注意点 任何物体在离开运动着的物体瞬间,都具有与离开时相同的速度,它以后的运动即把该速度作为初速度,运动状态由离开后的受力情况决定,与它原来所在物体的运动无关。随地球自转的物体与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周期和向心力不相同,地球的自转周期 T24 小时86400 秒,而卫星的周期随离地的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地球表面附近的卫星的最小周期约 506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物理 复习 基础知识 要点 梳理 中学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