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二专题学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附参考答案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
《高一生物必修二专题学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附参考答案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生物必修二专题学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附参考答案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3章:第 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基础知识 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S 型细菌 菌落表面:多糖荚膜?(有/无)毒性?(有/无)R型细菌 菌落表面:多糖荚膜?(有/无)毒性?(有/无)1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S 型活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从尸体中分离出 )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 R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混合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 (从尸体中分离出 )。(2)实验结论:加热杀死的 S 型细菌中有 使 R型活细菌转化为 。2艾弗里的体外转化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将提纯的 S 型肺炎双球菌的 、和 等物质分
2、别加入到培养了 R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发现只有加入 时,R型细菌才能转化为 S 型细菌。(2)实验结论:才是使 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1大肠杆菌 T2噬菌体的结构和特点:头部和尾部的外壳由 构成,头部内含有 。从生物分类学角度上看是一种 ,其与大肠杆菌的种间关系是 。2实验方法:。3实验过程及结果:(1)在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 和放射性同位素32P 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 T2噬菌体,得到 和 。(2)用35S 或32P 分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细菌内标记物(同位素35S 和32P)进行检测。4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
3、噬菌体的 进入细菌体内,而噬菌体的 没有进入细菌体内,留在细胞外。因此在亲代和子代噬菌体中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 ,也就是说 是大肠杆菌 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5总结:大肠杆菌 T2噬菌体可以在自身 的作用下,利用 体内的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成分,完成增殖过程。三、不同生物的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生物(包括全部的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均为 ,极少数生物(如 、)的遗传物质是 RNA。所以说 DNA 是 。专题巩固 1DNA 是控制遗传性状的主要物质。在绿色植物的细胞内,它分布在 A细胞核、细胞质基质 B细胞核、核糖体 C 细胞核、内质网 D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 21928 年,用
4、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转化实验的科学家及其国籍是 英国 美国 格里菲思 艾弗里 A B C D 3若用 DNA 酶处理 S 型肺炎双球菌的 DNA,再与活的 R型肺炎双球菌(无毒性)一起感染小鼠,结果是 A小鼠不死亡 B小鼠死亡 C 从小鼠体内可分离到 S 型活菌 D从小鼠体内可分离到 S 型菌的 DNA 4在肺炎双球菌的体内和体外转化实验中,R型菌和 S 型菌的数量变化曲线依次为 A B C D 5为证实 DNA是遗传物质,在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进行体内转化实验之后,艾弗里等人又进行了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与格里菲思的实验相比,艾弗里的实验更加科学,更
5、加准确 B实验作为的对照实验,更加充分说明 DNA 是具有转化作用的遗传物质 C艾弗里实验设计的巧妙之处在于分离、提纯构成 S 型细菌的生物大分子并分别鉴定 D实验说明人类膳食中动植物的 DNA 分子能在人体内表达 6肺炎双球菌中的 S 型具有多糖类荚膜,R型则不具有。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培养 R型活细菌时加 S 型细菌的多糖类物质,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B培养 R型活细菌时加 S 型细菌的 DNA 的完全水解产物,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C培养 R型活细菌时加 S 型细菌的 DNA,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D培养 R型活细菌时加 S 型细菌的蛋白质,不能产生具荚膜的细菌 7“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证
6、明 DNA 是遗传物质,而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得出这一结论的关键是 A用 S 型活菌和热杀死后的 S 型菌分别对小白鼠进行人工自动免疫,并形成对照 B用热杀死的 S 型菌与无毒 R型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测定小鼠体液中抗体含量 C从死亡小鼠体内分离获得了 S 型菌,且这种变异是能遗传的,后代还全是 S 型菌 D将 S 菌可能的各种因子分离并分别加入 R型菌培养基中,观察是否发生转化 8噬菌体增殖时的原料来自 A噬菌体 DNA B 细菌的 DNA C噬菌体内的化学物质 D 细菌体内的化学物质 9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 A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B DNA 是遗传物质 C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7、 D 蛋白质和 DNA 是遗传物质 10使噬菌体的 DNA 分子中含32P 标记的正确方法是用含32P 的 A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 细菌培养噬菌体 C 鸡胚细胞培养噬菌体 D 血浆培养噬菌体 11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合成新噬菌体的 DNA 需要 A细菌的 DNA 和脱氧核苷酸 B 噬菌体的 DNA 及脱氧核苷酸 C细菌的 DNA 和噬菌体的脱氧核苷酸 D 噬菌体的 DNA 和细菌的脱氧核苷酸 12若用15N、32P、35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组成成分中能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 DNA 中找到15N和32P B可在外壳中找到15N和35S C可在 DNA 中找到15N和
8、32P、35S D只在外壳中找到15N 13赫尔希通过 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 DNA 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 4 个步骤:侵染大肠杆菌和培养子代噬菌体、35S 和32P标记噬菌体、放射性检测、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A B C D 1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不能证明:DNA 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DNA 分子结构的相对稳定性、DNA 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DNA 能产生可遗传变异、DNA 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NA是组成染色体或染色质的主要化学物质之一 A B C D 15噬菌体在大肠杆菌体内进行复制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模板和酶来自细菌,脱氧
9、核苷酸原料来自噬菌体 B模板 DNA 和酶来自噬菌体,能量和脱氧核苷酸原料来自细菌 CDNA 模板来自噬菌体,脱氧核苷酸原料、酶、能量来自细菌 D模板 DNA、原料、能量均来自细菌 面多糖荚膜有无毒性有无格里菲斯的体内转化实验实验过程及现象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型活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从尸体中分离出加热杀死的型细菌注射入小鼠体内小鼠型活细菌加热杀死的型细菌混合注射入小鼠体内提纯的型肺炎双球菌的和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型肺炎双球菌的培养基中发现只有加入时型细菌才能转化为型细菌实验结论才是使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大肠杆菌噬菌体的结构和特点头部和尾部的有放射性同位素
10、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得到和用或分别标记的噬菌体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细菌内标记物同位素和进行检测实验结果分析及结论噬菌体的进入细菌体内而噬菌体的没有16含3 5S、3 2P 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结果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均有放射性、蛋白质均无放射性、DNA绝大多数有放射性、DNA 绝大多数无放射性 A B C D 17用噬菌体去感染内含大量3H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应 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仅发现于噬菌体的 DNA 中 C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和 DNA 中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18将某噬菌体的外壳用35S 标记,DNA 用32P 标记。细菌用15N进
11、行标记,将该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噬菌体大量增殖后,任意抽查某一个噬菌体,则该噬菌体 A不含35S,可能含32P,含15N B含35S,含32P,可能含15N C不含35S,不含32P,含15N D仅不含35S 19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ADNA BRNA CDNA 或 RNA DDNA 和 RNA 20病毒甲具有 RNA甲、蛋白质甲,病毒乙具有 RNA乙、蛋白质乙,若将 RNA甲、蛋白质乙组成一种病毒丙,再以病毒丙感染寄主细胞,则细胞中的子代病毒具有 ARNA 甲和蛋白质乙 B RNA 甲和蛋白质甲 C RNA 乙和蛋白质乙 D RNA 乙和蛋白质甲 21看图回答问题:(1)过程和表明,将S 菌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 必修 专题 DNA 主要 遗传物质 参考答案 中学 教育 高考 高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