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八下诗五首导学案小学教育小学考试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人教版语文八下诗五首导学案小学教育小学考试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语文八下诗五首导学案小学教育小学考试_小学教育-小学教育.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30、诗五首 姓名 老师寄语:读史可以明智,读诗可以聪慧。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这五首诗歌。2、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3、比较阅读 4、培养大家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课前准备 1、背景资料 饮酒(其五)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隐后陆续写成的一组五言古诗,为酒后即兴之作,大多直抒胸臆,挥洒真情,实际上是借“饮酒”的题目,写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这组诗共 20 首,以这一首的格调最为闲雅有致。此诗写作时间大约是作者归田的第20 年(417 年)。此诗写他在农村里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心远地自偏”的
2、哲理,表达了作者从自然景物中寻找到乐趣的恬适心情和丰富的精神生活。行路难是李白在天宝三载(744)离开长安时所作。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边盖的一座茅屋。诗中描绘了秋风破屋,长夜沾湿的情景,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的这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也成为边塞诗的名篇佳作。己亥杂诗龚自珍是中国近代思想家、文学家,他在清王朝表
3、面繁荣之际,就向当局发出了警告,极力呼吁改革。但他在政治上不受重视,他 48 岁,对清朝统治者大失所望,毅然决然辞去官职,回归故里。一路上,他有所思,有所感,就用鸡毛写在账簿纸上,投入一个竹筐里。这就是著名的己亥杂诗 那一年是己亥年。2、熟读这五首诗歌。3、填写表格,识记文学常识。诗题 出处 作者 朝代 4、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金樽()珍馐()投箸()挂罥()塘坳()庇护()阑干()风掣()突兀()狐裘()第一课时(一)学习饮酒(其五)1.听课文录音,大家听读,注意字音、诗歌的节奏以及轻重音,初步感知诗歌内容。2.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两遍,指名同学来读,老师指导朗读,齐读 3.思考下面几个问题;A.
4、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B.诗人“结庐在人境”,为什么又说“而无车马喧”呢?C.结合你对陶渊明思想的了解,说说你是如何理解诗中的“而无车马喧”和“心远地自偏”的?D.“此中有真意”,你认为所谓的“真意”指什么?4.齐读诗歌,写写自己的理解。A.诗歌的名句是哪几句?你是如何理解这几句诗的?名句:,理解: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B.你最喜欢哪几句诗(或你认为诗中哪个词语用得好)?写写自己的理解。5.背诵这首诗,进行抽背,齐背。(二)学习行路难 1.导入新课 2.听课文录音,注意诗歌的节奏、轻重音等,初步感知诗歌内容。3.自由朗读课文两遍,指名朗读,齐读,进一步感知诗歌内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A.
5、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B.这首诗可以分为几层?试着在课本上画出层次。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比喻什么?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这两句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4.齐读全诗,思考下面几个问题:A.你认为“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好,还是鲍照的“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好?为什么?B.陶渊明的饮酒诗序中说:“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然复醉。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而李白这首行路难却写了对酒停杯的情境。一个是“既饮”之作,一个是“未饮”之歌,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5.竟背这首诗。课堂练习 1、饮酒(其五)中达到物我合一境
6、界的诗句:,。2、李白行路难中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的句子是 ,。表现他豪迈气概的句子是 ,。3、行路难中用典的语句是:,。4、行路难作者 ,字 ,号 。代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 主义诗人。现存作品有 。5、读饮酒,做题。1.全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填原文)的道理。2.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怎样的心境?3.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用的非常精妙,换成“望”就没有这种效果。请你说说为什么。歌品味语言体味诗歌的情味领悟诗歌的意境比较阅读培养大家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能力课前准备背景资料饮酒其五饮酒是陶渊明弃官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语文 八下诗五首导学案 小学教育 小学 考试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