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机构高二上学期理数公式中学教育试题_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
《文化机构高二上学期理数公式中学教育试题_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机构高二上学期理数公式中学教育试题_中学教育-高中教育.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必修五 第一章 三角函数 一正弦定理:2(sinsinsinabcRRABC为三角形外接圆半径)变形:2 sin(sin)22 sin(sin)22 sin(sin)2aaRAARbbRBBRccRCCR 推论::sin:sin:sina b cABC 二余弦定理:三三角形面积公式:111sinsinsin,222ABCSbcAacBabC 第二章 数列 一等差数列:1.定义:an+1-an=d(常数)2.通项公式:dnaan11或dmnaamn 3.求和公式:dnnnnaaaSnn21211 4.重要性质(1)aaaaqpnmqpnm (2)m,2m,32mmmS SS SS仍成等差数列 二
2、等比数列:1.定义:)0(1qqaann 2.通项公式:qaann11或qaamnmn 3.求和公式:)(1q,1 naSn)(1q11)1(11qqaaqqaSnnn 4.重要性质(1)aaaaqpnmqpnm(2)m,2m,32q1mmmmS SS SS 仍成等比数列或 为奇数 三数列求和方法总结:1.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可采用求和公式(公式法).2.非等差等比数列可考虑(分组求和法),(错位相减法)等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再求和,若不能转化为等差或等比数列则采用(拆项相消法)求和.注意(1):若数列的通项可分成两项之和(或三项之和)则可用(分组求和法)。(2)若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
3、相乘构成的新数列求和,采用(错位相减法).2222222222cos2cos2cosabcbcAbacacBcababC 222222222cos2cos2cos2bcaAbcacbBacabcCab 过程:乘公比再两式错位相减(3)若数列的通项可拆成两项之差,通过正负相消后剩有限项再求和的方法为(拆项相消法).常见的拆项公式:111)1(1.1nnnn 四.数列求通项公式方法总结:1.找规律(观察法).2.若为等差等比(公式法)3.已知 Sn,用(Sn 法)即用公式 2111nSSnSannn 4.叠加法 5.叠乘法等 第三章:不等式 一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三部曲:1.化不等式为标准式 ax2+
4、bx+c0 或 ax2+bx+c0)。22.0axbxc 计算的值,确定方程的根。3.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特别的:若二次项系数 a 为正且有两根时写解集用口决:(不等号)大于 0 取两边,小于 0取中间 二.分式不等式的求解通法:(1)标准化:右边化零,系数化正.(2)转 换:化为一元二次不等式(依据:两数的商与积同号)三.二元一次不等式 Ax+By+C0(A、B 不同时为 0),确定其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用口诀:同上异下(注意:包含边界直线用实线,否则用虚线)四.线性规划问题求解步骤:画(可行域)移(平行线)求(交点坐标,最优解,最值)答.五.基 本 不 等 式:(0,0)2abab ab
5、(当 且 仅 当 a=b 时,等 号 成 立)(和定积最大)(积定和最小):变形变形.)2()2(;2)1(2baababba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应用条件:一正数 二定值 三相等 )11(1)(1.2knnkknn)121121(21)12)(12(1.3nnnn)2)(1(1)1(121)2)(1(1.4nnnnnnn)1(1n1.5nnn()10()()0()()(2)0()()0()0()()()30()()f xf xg xg xf xf xg xg xg xf xf xaag xg x 常用的解分式不等式的同解变形法则为()且(),再通分数列定义通项公式常数或求和公式重要性质仍成等
6、差数列二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或求和公式重要性质或为奇数仍成等比数列三数列求和方法总结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可采用求和公式公式法非等差等比数列可考虑分组求和法错位相减两项之和或三项之和则可用分组求和法若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相乘构成的新数列求和采用错位相减法过程乘公比再两式错位相减若数列的通项可拆成两项之差通过正负相消后剩有限项再求和的方法为拆项相消法常见章不等式一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三部曲化不等式为标准式或计算的值确定方程的根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特别的若二次项系数为正且有两根时写解集用口决不等号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二分式不等式的求解通法标准化右边化零系旧知识回顾:120axbxc 求方程的
7、根方法:(1)十字相乘法:左列分解二次项系数 a,右列分解常数项 c,交叉相乘再相加凑成一次项系数 b。21 242bbacxa,(2)求根公式:2.韦达定理:2121212,00),bcxaxbxcxxaa 若x是方程(a的两根,则有xx 3对数类:logaM+logaN=logaMN logaM-logaN=logaNM logaMN=NlogaM(M.0,N0)选修 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命题: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2、“若p,则q”形式的命题中的p称为命题的条件,q称为命题的结论.3、对于两个命题,如果
8、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条件,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则q”,它的逆命题为“若q,则p”.4、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条件的否定和结论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否命题.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否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则q”,则它的否命题为“若p,则q”.5、对于两个命题,如果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恰好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的否定和条件的否定,则这两个命题称为互为逆否命题.其中一个命题称为原命题,另一个称为原命题的逆否命题.若原命题为“若p,则q”,则它的否命题为
9、“若q,则p”.6、四种命题的真假性:四种命题的真假性之间的关系:1两个命题互为逆否命题,它们有相同的真假性;2两个命题为互逆命题或互否命题,它们的真假性没有关系 7、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若pq,则p是q的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8、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 当p、q都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假命题时,pq是假命题 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q 当p、q两个命题中有一个命题是真命题时,pq是真命题;当p、q两个命题都是假原命题 逆命题 否命题 逆否命题 真 真
10、真 真 真 假 假 真 假 真 真 真 假 假 假 假 数列定义通项公式常数或求和公式重要性质仍成等差数列二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或求和公式重要性质或为奇数仍成等比数列三数列求和方法总结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可采用求和公式公式法非等差等比数列可考虑分组求和法错位相减两项之和或三项之和则可用分组求和法若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相乘构成的新数列求和采用错位相减法过程乘公比再两式错位相减若数列的通项可拆成两项之差通过正负相消后剩有限项再求和的方法为拆项相消法常见章不等式一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三部曲化不等式为标准式或计算的值确定方程的根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特别的若二次项系数为正且有两根时写解集用口决不
11、等号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二分式不等式的求解通法标准化右边化零系命题时,pq是假命题 对一个命题p全盘否定,得到一个新命题,记作p 若p是真命题,则p必是假命题;若p是假命题,则p必是真命题 9、短语“对所有的”、“对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全称量词,用“”表示 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称为全称命题 全称命题“对中任意一个x,有 p x成立”,记作“x,p x”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称为存在量词,用“”表示 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称为特称命题 特称命题“存在中的一个x,使 p x成立”,记作“x,p x”10、全称命题p:x,p x,它的否定p:x,p x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12、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11、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2F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的点的轨迹称为椭圆 这两个定点称为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椭圆的焦距 12、椭圆的几何性质: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222210 xyabab 222210yxabab 范围 axa 且byb bxb 且aya 顶点 1,0a、2,0a 10,b、20,b 10,a、20,a 1,0b、2,0b 轴长 短轴的长2b 长轴的长2a 焦点 1,0Fc、2,0Fc 10,Fc、20,Fc 焦距 222122F Fc cab 对称性 关于x轴、y轴、原点对称 离心率 2210
13、1cbeeaa 准线方程 2axc 2ayc 13、设是椭圆上任一点,点到1F对应准线的距离为1d,点到2F对应准线的距离为2d,则1212FFedd 数列定义通项公式常数或求和公式重要性质仍成等差数列二等比数列定义通项公式或求和公式重要性质或为奇数仍成等比数列三数列求和方法总结等差等比数列求和可采用求和公式公式法非等差等比数列可考虑分组求和法错位相减两项之和或三项之和则可用分组求和法若一个等差数列与一个等比数列的对应相乘构成的新数列求和采用错位相减法过程乘公比再两式错位相减若数列的通项可拆成两项之差通过正负相消后剩有限项再求和的方法为拆项相消法常见章不等式一解一元二次不等式三部曲化不等式为标
14、准式或计算的值确定方程的根根据图象写出不等式的解集特别的若二次项系数为正且有两根时写解集用口决不等号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二分式不等式的求解通法标准化右边化零系14、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F,2F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小于12F F)的点的轨迹称为双曲线这两个定点称为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称为双曲线的焦距 15、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焦点的位置 焦点在x轴上 焦点在y轴上 图形 标准方程 222210,0 xyabab 222210,0yxabab 范围 xa 或xa,yR ya 或ya,xR 顶点 1,0a、2,0a 10,a、20,a 轴长 虚轴的长2b 实轴的长2a 焦点 1,0Fc、2
15、,0Fc 10,Fc、20,Fc 焦距 222122F Fc cab 对称性 关于x轴、y轴对称,关于原点中心对称 离心率 2211cbeeaa 准线方程 2axc 2ayc 渐近线方程 byxa ayxb 16、实轴和虚轴等长的双曲线称为等轴双曲线 17、设是双曲线上任一点,点到1F对应准线的距离为1d,点到2F对应准线的距离为2d,则1212FFedd 18、平面内与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称为抛物线 定点F称为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称为抛物线的准线 19、过抛物线的焦点作垂直于对称轴且交抛物线于、两点的线段,称为抛物线的“通径”,即2p 20、焦半径公式:若点00,x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文化 机构 上学 期理数 公式 中学 教育 试题 高中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