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考.pdf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考.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古代诗歌鉴赏题型设计及答题思路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4.答题步骤: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
2、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答题示例 1:春行即兴 李 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题: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参考答案(步骤一)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二)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步骤三)诗中“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答题示例 2:游
3、月陂 宋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1)这首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3 分)参考答案(步骤一)诗人写了百尺高台、美丽的水光月色,树林和泉声,(1 分)(步骤二)营造了宁静(或静谧、幽静等)(1 分)的意境,(步骤三)表达了诗人闲适(或恬淡、自在)(1 分)的心情。(2)“林下泉声静自来”一句诗用什么表现手法?请简析其效果?(3 分)参考答案(步骤一)反衬(以动写静,以有声衬无声)(1 分)。(步骤二)淙淙的泉声更突出了月夜的寂静。(2 分)表现手
4、法 1、修辞方法:修辞方法:比喻、比拟、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点化(化用)、互文、反复、排比、双关、列 锦等。现手法: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2、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文艺表现方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和想象、抑扬关系欲扬先抑、欲抑先扬、似贬实褒、似褒实贬、等 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分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助典故、借古讽今或借古抒怀)(情景 交融包括三种形式,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
5、、正侧结合、点面 结合、声色结合、细节描写、粗笔勾勒、白描工笔、诗中有画、观察角度(俯视、仰视、远眺、近看)、以少总多、以小见大等。乐景与哀景。3、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 篇章结构:篇章结构 照应、伏笔铺垫、画龙点睛、浑然天成等。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1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4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
6、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1: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 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步骤一)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步骤二),第三联运用了夸张手法写出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步骤三)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答题示例 2:醉落魄 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风低削碎中原路。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注堵
7、:座。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轩举:意气飞扬。(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1、诗歌的个人风格类 感情色彩,像褒贬(赞美、批评)、冷暖(悲喜)等。性格色彩,像显隐(明快、含蓄)、直婉(直抒胸臆、委婉)、刚柔(豪放、婉 约)、庄谐(严整、幽默)等;语体
8、色彩,像文白(文采绚丽、文朴实)、散整(句式错落有致与整齐有力)等。风格即由选材、表达、语言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春山一路鸟空啼问题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参考答案步骤一写了
9、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二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等方面综合形成的艺术特色,如雄浑、旷达、豪放、俊逸、朴实、冲淡、沉郁、悲凉、清新、婉约等。褒贬在 第三种模式 分析语言特色 1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3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4 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
10、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1:江 村 杜 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突出的语言特点。(步骤一)清新、自然、质朴,描绘的清江、梁上燕、水中鸥构成了一派恬静优雅的自然田园景象;老妻画纸为棋局的痴情憨态,望而可爱;稚子(步骤二)敲针作钓钩的天真无邪,弥足可爱。(步骤三)不作雕饰,自然成趣,生活意味十足。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1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 解答分析:古
11、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 答题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题示例 1:华子岗 裴迪 日落松风起,还家草露晞。云光侵履迹,山翠拂人衣。请谈谈“侵”“拂”两个字的妙处。(步骤一)“侵”字写夕阳余辉逐渐消退的过程,展现了诗人在夕阳中一步步下山的生动情景(步骤二)。“拂”字运用拟人手法,增强了动感(步骤一),也使人想见山色的青翠可爱、柔和多姿、。境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12、情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春山一路鸟空啼问题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参考答案步骤一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步骤二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步骤三)这两个动词写云光山翠对诗
13、人的眷恋不舍之情,折射出诗人对华子岗的喜爱与留恋。答题示例 2: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问:结合作品简析旅夜书怀第三联中的两个虚词“岂”“应”使用的妙处。(步骤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的意思是“(步骤二)(我的)名誉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扬呢?(我的)官位也真该因年老多病而罢退”。(步骤三)诗人本是以诗文自负的,而一个“岂”字说,表达了内心的愤懑之情。诗人本是想建功立业的,而一个“应”字反其意而用,表达了受排挤被罢官的无可奈何的情绪。“岂”“应”二字,将一个不得志者的心理表现得颇为准确、精炼、传神。答题示
14、例 3: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1)本诗首联描绘了一幅画面,请为这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2 分)参考答案驿站秋夜难眠图(2)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 分)参考答案本诗以“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答题示例 4: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诗歌 鉴赏 答题 技巧 中学 教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