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新题型揭秘专题 碰撞与动量守恒之实验题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考.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高考物理新题型揭秘专题 碰撞与动量守恒之实验题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新题型揭秘专题 碰撞与动量守恒之实验题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考.pdf(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新题型三碰撞与动量守恒之实验题 (2011 北京卷)如图,用“碰撞实验器”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即研究两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1)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_(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A小球开始释放高度 h B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H C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2)图中 O 点是小球抛出点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实验时,先让入射球1m多次从斜轨上S 位置静止释放,找到其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P,测量平抛射程 OP。然后,把被碰小球2m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将入射球1m从斜轨上 S 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2m
2、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_填选项前的符号)。A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1m、2m B测量小球1m开始释放高度 h C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 H D分别找到1m、2m相碰后平均落地点的位置 M、N E测量平抛射程 OM,ON(3)若两球相碰前后的动量守恒,其表达式可表示为_(用中测量的量表示);若碰撞是弹性碰撞,那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_(用中测量的量表示)。(4)经测定,1m=45.0 g,2m=7.5 g,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 O 点的距离如图所示。碰撞前、后1m的动量分别为1p与1p,则1p:1p=_;若碰撞结束时2m的动量为2p,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则1p:2p=_。
3、实 验 结 果 表 明,碰 撞 前、后 总 动 量 的 比 值112ppp 为_。(5)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更换两个小球的材质,其他条件不变,可以使被碰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增大。请你用中已知的数据,分析和计算出被碰小球2m平抛运动射程 ON的最大值为_cm。【参 考 答 案】(1)C (2)ADE 或 DEA 或 DAE (3)m1 OM+m2 ON=m1 OP m1 OM2+m2 ON2=m1 OP2(4)14 2.9 11.01 (5)76.8 m1 OM+m2 ON=m1 OP成 立,若 碰 撞 是 弹 性 碰 撞,动 能 是 守 恒 的,则 有m1 OM2+m2 ON2=m1 O
4、P2成立。(4)碰撞前后1m动量之比:1144.81425.211pOPOMp,112245.025.2117.555.682.9pmOMmONp,1112124544.81.014535.27.555.68pmOPmOMmONpp。(5)发生弹性碰撞时,被碰小球获得速度最大,根据动量守恒的表达式是1 11 122m vm vm v,动 能 守 恒 的 表 达 式 是2221 11 122111222m vm vm v,联 立 解 得121122mvvmm,因此最大射程为24544.8 cm=76.8 cm457.5s。名内容 可能的分值 可能的题型 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实验
5、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小球开始释放高度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图中点是小球抛后把被碰小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入射球从斜轨上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填选项前的符号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测量小球开始释放高度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分别找到相碰后平均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用中测量的量表示经测定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点的距离如图所示碰撞前后的动量分别为与则若碰撞结束时的动量为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则实验结果表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为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师解读 碰撞及
6、动量守恒 修订前 10 分 选考 计算题 修订后 6 分或9 分 必考 实验题 1 碰撞及动量守恒在选修 3 5 中虽然占用的篇幅不是很多,但是却是高考的热点,从 2010 年 2016 年这几年的时间,在选考的三个部分中,必有一道关于碰撞及动量守恒的题,而且分值相对也较高,一般为 10 分,在作为选考内容的时候,可能会存在多个解的问题。学优高考网、22016 年新出了 2017 年的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将选修 3 5 的内容调整为必考内容,这种调整,更加说明了碰撞及能量守恒的重要性。32017 年是考试改革的第一年,但是从往年选考的内容来看,碰撞和守恒在今年肯定会考,但是其考查形式可能就比较
7、多样,比如可能将碰撞及动量守恒的知识以实验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而且还可以与其他章节的知识相结合考查,这就更加增加了难度,完全可以放在多项选择题的位置进行考查。1(2014 新课标全国卷)利用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图(a)中,气垫导轨上有 A、B两个滑块,滑块 A右侧带有一弹簧片,左侧与打点计时器(图中未画出)的纸带相连;滑块 B 左侧也带有一弹簧片,上面固定一遮光片,光电计时器(未完全画出)可以记录遮光片通过光电门的时间。实验测得滑块 A 质量 m1=0.310 kg,滑块 B的质量 m2=0.108 kg,遮光片的宽度 d=1.00 cm;打点计时器所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 f=5
8、0 HZ。将光电门固定在滑块 B的右侧,启动打点计时器,给滑块 A 一向右的初速度,使它与 B 相碰;碰后光电计时器显示的时间为3.500 msBt,碰撞前后打出的纸带如图(b)所示。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小球开始释放高度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图中点是小球抛后把被碰小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入射球从斜轨上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填选项前的符号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测量小球开始释放高度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分别找到相碰后平均么还应满足的
9、表达式为用中测量的量表示经测定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点的距离如图所示碰撞前后的动量分别为与则若碰撞结束时的动量为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则实验结果表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为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若实验允许的相对误差绝对值100%碰撞前后总动量之差碰前总动量()最大为 5,本实验是否在误差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写出运算过程。2如图(a)所示,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停着甲、乙两辆实验小车,甲车系一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当甲车受到水平向右的冲量时,随即启动打点计时器。甲车运动一段距离后,与静止的(乙)车发生正碰并粘在一起运动。纸带记录下碰撞前甲车和碰撞后两车运动情况如图(b)所示,电
10、源频率为 50 Hz,则碰撞前甲车运动速度大小为_m/s,甲、乙两车的质量比 m甲:m乙=_。3气垫导轨(如图所示)工作时,空气从导轨表面的小孔喷出,在导轨表面和滑块内表面之间形成一层薄薄的空气层,使滑块不与导轨表面直接接触,大大减小了滑块运动时的阻力。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放置两个质量均为 a 的滑块,每个滑块的一端分别与穿过打点计时器的纸带相连,两个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均为 b。气垫导轨正常工作后,接通两个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并让两滑块以不同的速度相向运动,两滑块相碰后粘在一起继续运动。右图为某次实验打出的点迹清晰的纸带的一部分,在纸带上以相同间距的 6个连续点为一段划分
11、纸带,用刻度尺分别量出其长度 x1、x2和 x3。若题中各物理量的单位均为国际单位,那么,碰撞前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分别为_、_,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_;碰撞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大小为_。重复上述实验,多做几次。若碰撞前、后两滑块的总动量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相等,则动量守恒定律得到验证。4为了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某同学选取了两个材质相同,体积不等的立方体滑块 A和 B,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步骤 1:在 A、B的相撞面分别装上尼龙拉扣,以便二者相撞以后能够立刻结为整体;步骤 2:安装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铝质轨道槽的左端是倾斜槽,右端是长直水平槽,倾斜槽和水平槽由一小段弧连接,轨道槽
12、被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在轨道槽的侧面与轨道等高且适当远处装一台数码频闪照相机;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小球开始释放高度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图中点是小球抛后把被碰小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入射球从斜轨上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填选项前的符号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测量小球开始释放高度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分别找到相碰后平均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用中测量的量表示经测定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点的距离如图所示碰撞前后的动量分别为与则若碰撞结束时的动
13、量为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则实验结果表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为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步骤 3:让滑块 B 静置于水平槽的某处,滑块 A从斜槽某处由静止释放,同时开始频闪拍摄,直到 A、B停止运动,得到一幅多次曝光的数码照片;步骤 4:多次重复步骤 3,得到多幅照片、挑出其中最理想的一幅,打印出来,将刻度尺紧靠照片放置,如图所示。(1)由图分析可知,滑块 A与滑块 B碰撞发生的位置_。在 P5、P6之间 在 P6处 在 P6、P7之间(2)为了探究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需要直接测量或读取的物理量是_。A、B两个滑块的质量 m1和 m2 滑块 A释放时距桌面的高度 频闪照相的周期
14、 照片尺寸和实际尺寸的比例 照片上测得的 x45、x56和 x67、x78 照片上测得的 x34、x45、x56和 x67、x78、x89 滑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写出验证动量守恒的表达式_。(3)请 你 写 出 一 条 有 利 于 提 高 实 验 准 确 度 或 改 进 实 验 原 理 的 建 议:_。5如图所示是用来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弹性球 1 用细线悬挂于 O 点,O 点正下方桌子的边沿有一竖直立柱。实验时,调节悬点,使弹性球 1 静止时恰与立柱上的球 2 接触且两球等高。将球 1 拉到 A点,并使之静止,同时把球 2 放在立柱上。释放球 1,当它摆到悬点正下方时与球 2 发生对
15、心碰撞。碰后球 1 向左最远可摆到 B点,球 2 落到水平地面上的 D点。测出有关数据即可验证 1、2 两球碰撞时动量守恒。现已测出 A点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摆长 L,B点离水平桌面的距离为 b,D点与桌子边沿间的水平距离为 S。此外: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小球开始释放高度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图中点是小球抛后把被碰小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入射球从斜轨上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填选项前的符号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测量小球开始释放高
16、度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分别找到相碰后平均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用中测量的量表示经测定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点的距离如图所示碰撞前后的动量分别为与则若碰撞结束时的动量为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则实验结果表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为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1)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_、_和。(2)根据测量的数据,该实验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忽略小球的大小)1如图所示为“探究两物体作用前后动量是否守恒”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已知 a、b 小球的质量分别为 ma、mb,半径分别是 ra、rb,图中 P 点为单独释放 a 球的平均落点,M、N 是 a、b 小球碰撞后落点的平均位置。(1)本实
17、验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A斜槽轨道必须是光滑的学优高考网、B斜槽轨道末端的切线水平 C入射小球每次都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度释放 D入射小球与被碰球满足 mamb,ra=rb(2)为了判断动量守恒,需要测量 OP间的距离 x1,则还需要测量 OM 间的距离 x2,ON 间的距离 x3,如果动量守恒,须满足的关系式是_(用测量物理量的字母表示)。2把两个大小相同、质量不等的金属球用细线连接,中间夹一被压缩了的弹簧,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图所示。烧断细线,观察两球的运动情况,进行必要的测量,验证物体间相互作用时动量守恒。(1)还必须添加的器材是:_。(2)需直接测量的数据是:_。(3)用所得数据验
18、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关系式是_。3如图所示,某同学设计了一个用气垫导轨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质量为2m的滑块 2 静止放在水平气垫导轨上光电门的右侧,质量为1m的滑块从光电门的右侧向左运动,穿过光电门与滑块 2 发生碰撞,随后两个滑块分离并依次穿过光电门,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小球开始释放高度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图中点是小球抛后把被碰小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入射球从斜轨上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填选项前的符号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
19、量测量小球开始释放高度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分别找到相碰后平均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用中测量的量表示经测定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点的距离如图所示碰撞前后的动量分别为与则若碰撞结束时的动量为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则实验结果表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为有同学认为在上述实验中仅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滑块 2 碰上左端被导轨左端的粘接条粘住,待滑块 1 穿过光电门后用手将它停住。两个滑块上固定的遮光条宽度相同。数字计时器分别记录下滑块 1 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滑块2 和滑块 1 依次通过光电门的时间2t和1t。本实验中两个滑块的质量大小关系应为_;若等式_成立,则证明两滑块碰撞过程中系统的动量守恒。4某同学设
20、计了一个用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 A 的前端粘有橡皮泥,设法使小车 A 做匀速直线运动,然后与原来静止的小车 B 相碰并粘在一起,继续做匀速运动,设计如图甲所示:在小车 A的后面连着纸带,电磁打点计时器的频率为 50 Hz,长木板下垫着小木片用以平衡摩擦力。(1)若已得到打点纸带如图乙所示,并测得各计数点间的距离,在图上标出 A为运动起始的点,则应选_段来计算 A碰前的速度,应选_段来计算 A和 B碰后的共同速度。(2)已测得小车 A的质量 mA=0.4 kg,小车 B的质量 mB=0.20 kg,则由以上结果可得碰前总动量=_kg m/s,碰后总动量=_kg m/s。5如图
21、是用来验证动量守恒的实验装置,弹性球 1 用细线悬挂于 O 点,O 点下方桌子的边沿有一竖直立柱。实验时,调节悬点,使弹性球 1 静止时恰与立柱上的球 2 接触且两球等高。将球 1 拉到 A点,并使之静止,同时把球 2 放在立柱上。释放球 1,当它摆到悬点正下方时与球 2 发生对心碰撞,碰后球 1 向左最远可摆到 B 点,球 2 落到水平地面上的 C点。测出有关数据即可验证 1、2 两球碰撞时动量守恒。现已测出 A 点离水平桌面的距离为 a,B 点离水平桌面的距离为 b,C点与桌子边沿间的水平距离为 c。(忽略小球的大小)以及弹性小球 1、2 的质量 m1、m2,要验证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
22、还需要测量的量是_个小球在轨道水平部分碰撞前后的动量关系实验中直接测定小球碰撞前后的速度是不容易的但是可以通过仅测量填选项前的符号间接地解决这个问题小球开始释放高度小球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射程图中点是小球抛后把被碰小球静置于轨道的水平部分再入射球从斜轨上位置静止释放与小球相碰并多次重复接下来要完成的必要步骤是填选项前的符号用天平测量两个小球的质量测量小球开始释放高度测量抛出点距地面的高度分别找到相碰后平均么还应满足的表达式为用中测量的量表示经测定小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距点的距离如图所示碰撞前后的动量分别为与则若碰撞结束时的动量为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则实验结果表明碰撞前后总动量的比值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物理新题型揭秘专题 碰撞与动量守恒之实验题中学教育高考_中学教育-高考 高考 物理 题型 揭秘 专题 碰撞 动量 守恒 实验 中学 教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