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四川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部分地区2021-2022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doc(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古诗阅读专题四川省南充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咏荆轲(节选)陶渊明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前两句从太子丹养士引出荆轲,三四句写荆轲为报知遇之恩而提剑出京。B. 诗歌叙述了荆轲刺秦王事件的经过,描写了出京、饮饯、登程、搏击等场面。C. “图穷”两句描绘刺秦的画面,正面表现
2、了荆轲的果敢和雄姿勃勃的形象。D. “其人”两句直接抒情,肯定其人虽已逝去,但精神犹在,传载千古,充满赞叹。15. 本诗是怎样塑造荆轲的英雄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四川省广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于易水送人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注】唐高宗仪凤三年(678),骆宾王以侍御史职多次上疏讽谏,触忤武后,不久便被诬下狱。第二年(679年)秋遇赦出狱。冬,奔赴幽燕一带,侧身于军幕之中,决心报效国家,要为匡复李唐王朝,干出一番事业,可是苦无时机的压抑与无奈,使得诗人陷
3、入了彷徨企求的苦闷之中。此诗大约写于这一时期。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壮士发冲冠”高度概括了易水送别的悲壮场面和人物激昂慷慨的心情,“壮士”指当年白衣白冠送别荆轲的勇士。B首句破空而来,直入史事,同时点出诗人送别友人的地点,巧妙地把昔日之易水壮别和此刻之易水送人两个场面融为一体。C从诗歌的写作内容来看,本诗既是一首送别诗,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作者在荆轲这一形象中寄托自己对现实的深刻感慨。D末句的“寒”字,移情入景,寓情于景,表现了诗人于易水岸边送别友人,不仅感到水冷气寒,而且更加觉得意冷心寒。15本诗借易水送别友人关联荆轲故事,表达了诗人复杂而深沉的思想感情
4、,请简要分析。(6分)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日别王长史王勃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篇。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注】北梁:语自楚辞九怀“绝北梁兮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B. 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两个典故,点出时令和地点,含蓄而新颖。C. 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
5、而写景。前一句是远景描写,后一句是近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D. 全诗感情真挚动人,既有起笔处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后来又用“寒雾”“暮烟”等景物抒情,渲染了悲伤、沉郁的氛围。15. 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6分)四川省雅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词阅读(本小题共2小题,9分)木兰花苏庠宋代江云叠叠遮鸳浦,江水无情流薄幕。归帆初张苇边风,客梦不禁篷背雨。渚花不解留人住,只作深愁无尽处。白沙烟树有无中,雁落沧洲何处所。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的前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及景物特色。鸳浦二字颇
6、有深意,“鸳”即鸳鸯,雌雄偶居不离,常比喻情深意长的伉俪。B.“客梦不禁篷背雨”一句写雨声淅沥,敲击船篷,惊扰了客梦。“不禁”二字是禁不住的意思,强调客梦清浅恍惚。C.“渚花不解留人住”,采用了移情的手法将渚花人格化,写出了渚花无留客之举,体现出渚花的不解风情。D.词的最后两句通过“白沙”“烟树”两个意象营造出一种明朗绮丽的意境,抒发了词人见此情景的怅惘。15.“只作深愁无尽处”一句中的“深愁”有几层含义?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古诗阅读专题四川省南充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咏荆轲(节选)陶渊
7、明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的前两句从太子丹养士引出荆轲,三四句写荆轲为报知遇之恩而提剑出京。B. 诗歌叙述了荆轲刺秦王事件的经过,描写了出京、饮饯、登程、搏击等场面。C. “图穷”两句描绘刺秦的画面,正面表现了荆轲的果敢和雄姿勃勃的形象。D. “其人”两句直接抒情,肯定其人虽已逝去,但精神犹在,传载千古,充满赞叹。15. 本诗是怎样塑造荆轲的英雄形象的?请结合诗句内容
8、分析。【答案】14. C 15. 用动作、神态的描写塑造形象,如“提剑出燕京”的动作写出了荆轲大义凛然、仗剑除暴的英姿。或“登车何时顾”的动作写出了荆轲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勇猛气概也可。环境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萧萧哀风吹过易水,淡淡水波泛起寒意,营造了悲壮、凄寒的氛围,突出荆轲勇于牺牲,蹈死不顾的形象。衬托手法塑造形象。以刺秦时秦王的慌张惊恐衬托荆轲的果敢和勇猛威势。【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鉴赏诗歌的能力。C.“正面描绘”错误,刺秦场面没有正面刻画荆轲,而是以秦王秦王慌张惊恐侧面写荆轲的果敢威势。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人物形象和表现手法的能力。本题考查的是人物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四川省 部分 地区 2021 2022 学年 上学 期高一 语文期末 试卷 分类 汇编 古诗 阅读 专题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