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 短文两篇教学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6短文两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2 .疏通课文大意,背诵并默写课文。过程与方法1.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2,体会对比、衬托的作用。3.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在文中表露出来的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体会作者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培养 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虚词。2 .疏通课文大意,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及其寓意,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2 .体会对比、衬托的作用。3 .学习多种表达方式的运用。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俗话说“金屋,银屋,不如自己的草屋”,
2、自己的草屋尽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代诗人 刘禹锡就自称他的屋子为“陋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陋室铭吧!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刘禹锡(约772约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有“诗豪”之称。富贵的世风,表达了作者志在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的情怀。(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1 .托物言志,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答案示例:本文借赞美莲的品质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既是作者的自况,也是对世风 的批评,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态度。文中赋予菊、莲、牡丹不同的象征意义, 对当时的世风作了精辟的概括,有力地表明作者“出淤泥而不染”的信念。在这一过程中, 作者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3、,有记叙,有描写,有议论,有抒情。开篇记叙世态人情,既而描写 莲的高洁、雅致的形象,最后议论莲的君子风范,整篇文章贯穿抒情,表明志向。2 .巧用衬托手法。答案示例:“衬托”是指为了突出主要事物,通过描绘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 事物作为陪衬,使被描写的事物的特征更突出、形象更鲜明的一种表达技巧。作者在文中先 后用菊花、牡丹衬托莲:第一次衬托,表明自己喜好的与众不同;第二次衬托,显出了莲的 品格高于百花;第三次衬托,以牡丹反衬,以菊花陪衬,突出了莲的品格。(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对比阅读课文与李渔的闲情偶寄(节选),根据要求回答问题。闲情偶寄(节选)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既
4、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 作飘飘之态。迨风亦呈袅娜之态。迨至落茗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 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 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 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 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 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注释】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菌苔:未开的荷花。 异馥:异香。芙渠:荷花。(1)课文与李渔的闲情
5、偶寄(节选)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答案示例:爱莲说一文:借赘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 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闲情偶寄(节选)一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 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2)课文与李渔的闲情偶寄(节选)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答案示例:爱莲说一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 品格。闲情偶寄(节选)一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 “可闻” “可吃” “可 用“,有实用价值。五、课堂小结同学们,周敦颐盛赞莲花为君子,当然有独到的见解,他表现出的对贪慕
6、富贵的鄙弃, 对高洁志向的推崇,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 正直的人。六、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七、板书设计菊:隐逸者一逃避现实(正衬)、(环境: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形态: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莲君子仁二二黄卜托物言志淡泊名利高洁香气:香M血清仪表:亭亭净植Jj牡丹:富贵者一庸俗逐利(反衬)质朴正直清高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其代表作有乌衣巷秋词 竹枝词石头城杨柳枝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有刘梦得文集传世。2 .背景资料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唐顺宗时,刘禹锡和柳宗元一同 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
7、革新运动,反对宦官专权和藩镇割据。运动失败后被降职为朗州司马, 后又任连州、和州刺史。和州知县欺刘禹锡被贬而来,令他半年内连搬三次家,住所也越来 越小、越来越简陋。因此,刘禹锡愤然写下此文。3 .知识链接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铭的形式 短小,文字简洁,一般用韵,内容多含颂扬、警戒之意。4 .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德馨(xin)鸿儒(h6n9 ru)案牍(dil) (2)古今异义古义:能散布很远的香气,文中指德行美好。例:惟吾德馨。馨I今义:芳香。古义:形体、躯体。例:无案牍之劳形。形I今义:形状。词类活用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苔痕上阶
8、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蔓延到)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有龙则灵(形容词用作动词,灵验)(4)文言虚词:无丝竹之乱耳(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之何陋之有(宾主前置的标志,不译)、水陆草木之花(结构助词,的)文言句式倒装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有何陋之?)三、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 .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答案示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 丝竹/之乱耳,无/案
9、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日:何陋/之有?2 .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斯是陋室() (2)谈笑有鸿儒() (3)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 (5)无丝竹之乱耳() (6)无案牍之劳形() 答案示例:(1)简陋的屋子(2)博学的人(3)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4)不加装饰的琴 (5)本指用丝、竹材料制作的乐器。这里借指达官贵人家的乐声(6)指官府文书3 .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话。答案示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 .开篇四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答案示例:运用类比,一方面引出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另一方面表明,即 使是陋室,也有“名”,
10、也有“灵”。用“山” “水”类比“陋室”,用龙”“灵”暗 喻自己,突出“德馨”。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比喻“陋室”,以引起对陋室的吟咏。这 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的方法叫“起兴”。2 .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作者的“德馨”的?答案示例:周围景色:“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环境清幽宁静。往来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写与人交往高雅脱俗。生活内容:“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写室内活动欢 畅无虞。3 .结尾为什么提到“诸葛庐” “子云亭”?(出示幻灯片)答案示例: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4 .通过这篇文章,我们能看出刘禹锡是个怎样
11、的人?答案示例:从中我们能看出他是一个具有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的人。他的 精神生活远远高于他的物质享受,所以,才能泰然处之。(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 .你是如何理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两句的?答案示例:概括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德馨”,点明主旨,统领全篇。2 .理解“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两句。答案示例:“上” “入”二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绿” “青”衬托出陋室的宁静、 清新、别致。这两句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以景色之雅表现了 “陋室不陋”。3 .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答案示例:这两句运用类比的修辞手法。引古代圣贤之居室证明“陋室不陋
12、”,意在以 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明贤的志趣和抱负。4 .本文的最后一句引用了谁的话?有什么作用?答案示例:引用了孔子的话。紧扣题目,总结全文,且以反问作结,警策有力,发人深省,隐含陋室主人以“君子” 自居之意,表现了其高雅的志趣,再次证明“陋室不陋”。5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答案示例: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有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答案示例:苔痕长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了青色。(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答案示例:说笑的都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
13、没有无学问的人。可以弹不加装饰的琴, 阅读佛经。(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答案示例: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请简析本文的主旨。答案示例:本文通过对居室的描绘,极力说明“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 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五)赏读课文,鉴赏评价1 .骈散结合,音韵和谐。答案示例:本文的句式整齐,对仗工整,音韵和谐,富于节奏,读起来,抑扬顿挫,毫 无呆板之感。在整齐美和错综美中体现出一种和谐美。全篇以骈句为主,偶句押韵。有对偶 句,有排比句。句子长短不一,有三言,有五言,有六言。文末的三言、四言句,是全文的 散句,不押韵,并且是反问
14、句,在全篇中有一语千钧的突兀语感,就是这种“错综”的手法 更加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2 .托物言志,运用类比,主题突出。答案示例:以有仙之山、有龙之水类比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 “灵”的性质,自 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惟吾德馨”;用“诸葛庐”和“子云亭”类比陋室,意在以古代 圣贤自况,表明陋室主人也有着古代圣贤一样的思想境界,从而突出“惟吾德馨”;引用孔 子的话,意在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把“惟吾德馨”之志推向极致。本文借陋室抒 发作者的情怀,以“惟吾德馨”贯串全文,层层铺垫,主题十分突出。(六)课外拓展,对比延伸1 .对比:本文的刘禹锡和下文的王欢都安贫乐道,其具体表现有什么不同?
15、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 意怡如也。其妻患之,或焚毁其书而求改嫁,欢笑而谓之日:“卿不闻朱买臣妻邪? ”时闻 者多哂之。欢守志弥固,遂为通儒。答案示例:刘禹锡甘居陋室,情趣高雅,怡然自得。王欢甘守贫困,专心治学,终有所 成。2 .对比:对本文与下文的作者表现出的人生态度,你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谈谈。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shE)漉(1U),雨泽下 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 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楣(s
16、htin), 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 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答案示例:示例一:我很欣赏文中作者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生活中人们往往面临种种 诱惑,只要能像作者那样保持淡泊的心境,就一定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完善自己的人格。示 例二:我不赞成文中作者的人生态度。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哪来的精神享受?何况,人生 在世,就应该轰轰烈烈创造一番事业,为社会做贡献。四、课堂小结陋室之中的景是优美的,陋室之中的人是不俗的,陋室之中的生活是高雅的,你说作者 所居陋室陋吗?(不陋)请大家齐读文中描写陋室特点的句子。(在读中结束
17、新课)五、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六、板书设计山水起兴,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环境清幽陋室不陋苔痕绿、草色青安贫乐道高洁傲岸陋室主人,交友高雅、生活恬适I古贤自喻:反问、点题第二课时一、课前复习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有仙则名() (2)苔痕上阶绿() *(3)无丝竹之乱耳() *(4)无案牍之劳形()(5)有龙则灵()2.填空。刘禹锡,(朝代)文学家,有“”之称。代表作有秋词 石头城等。(2)铭,古代刻在 上用来 自己或者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铭的形式,文字, 一般用韵,内容多含、之意。答案示例:1.(1)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2)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到,蔓延到(3)
1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扰乱(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感到劳累(5)形容词用作 动词,灵验 2.(1)唐代 诗豪 乌衣巷 竹枝词 杨柳枝词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 器物警戒称述功德短小简洁颂扬警戒二、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短文两篇中的第一篇刘禹锡的陋室铭,知道了 “陋室 不陋”的原因,感受到了古人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的精神。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篇 周敦颐的爱莲说,去看看具有哪些美好品质的人才是作者心目中的“君子”。三、自主预习1 .作者介绍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号濂溪,谥号元公,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 学家。世称濂溪先生。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2 .背景资料爱莲说
19、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周敦颐博学力行,品德高尚, 为官清廉,不媚权贵,得到人们的赞赏。该文是他在南康(今江西星子县)做郡守时写的。他 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夏秋之交,莲花盛开,亭亭玉立。微风过处, 荷叶轻摇,莲花颔首,馨香扑鼻。周敦颐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爱莲说。3 .知识链接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论辩类”。作者在文中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叙事、抒 情,表明见解或说明寄寓的道理。4 .检查预习(1)订正字音甚蕃(fWn)淤泥(yii)濯(zhu6)清涟(liWn)亵玩(xi3)噫(四(2)古今异义1古义:竖立。例:亭亭净植。植4I今义:栽种。(3)一
20、词多义、/濯演涟而不妖(清澈)清I香远益清(清幽)*、一香远益清(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远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距离长)陶后鲜有闻(读xi&n,少)I芳草鲜美(读xiM,鲜艳)(4)词类活用不蔓不枝(名词用作动词,生藤蔓,生枝茎)香远益清(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5)文言句式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者也”表示 判断)省略句濯清涟而不妖(“濯”的前面省略了主语“莲”,后面省略了介词“于”)四、合作探究(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答案示例: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 牡
21、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而不染() (3)濯清涟而不妖()() (4)亭亭净植() (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6)花之隐逸者也() (7)宜乎众矣()*答案示例:(1)多(2)河沟、池塘里积存的污泥(3)洗水波(4)耸立的样子(5)亲近而不庄重(6)隐居避世。这里是说菊花不与别的 花争奇斗艳(7
22、)应当3 .给课文划分层次,说说每个部分的大意。答案示例:第一部分(1):描写莲的形象和品格,说明爱莲的缘由。第二部分(2):作者用菊和牡丹来衬托莲,以花喻人,表达了自己不贪慕富贵、洁身自 好的生活态度和在污浊的环境中坚贞不渝、保持正直操守的志向。4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又赋予莲花哪些品格?答案示例:作者是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这些方面来写莲花的。作者赋予了莲花高洁质朴、正直芳香的品格。(二)精读课文,内容探究1 .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 “菊”和“牡丹”?答案示例:这是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突出莲的高尚情操。2 .周敦颐为什么如此爱莲,你能从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请用
23、文中语句回答)答案示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君子者也”。3 .本文中作者以莲自况,莲的形象有何象征意义?答案示例:文中莲的形象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者正是从这个整体出发,得出“可 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个结论的;又根据这个结论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 美好品德的意义。具体地说,“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濯清涟而不妖”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品质;“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香远益清,
24、亭亭净植“象 征君子美好的资质和高雅的风度。(三)品读课文,句段赏析1 .说说你对“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 丹”这几句的理解。答案示例:这几句先用衬笔,再转而写莲,突出了莲的高洁可爱。2 .你是如何理解“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几句的?答案示例:这几句运用了大量的描写,将莲人格化,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格的象征,在 莲的形象中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操守和感情。3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几句运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
25、示例:这几句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作者将“菊” “牡丹” “莲”拟人化, 既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又表现出自己对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庸俗世 风的摒弃。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答案示例:水中、陆地上的草本或木本植物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 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答案示例: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受淤泥的沾染,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 得娇艳,它的茎中间是贯通的,外形是笔直的,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越 清幽,它洁净地挺立在那里,(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可以靠近玩弄。(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答案示例: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土;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答案示例: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 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吧!(四)熟读课文,主旨探究请说说本文的中心主旨。答案示例:本文作者以具有高洁品格的“莲”自比,含蓄地批判了当时趋炎附势、追求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