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推荐3篇).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推荐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推荐3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第1篇】观书有感一、复习导入。1、有感情地朗读。2、背诵古诗。二、学习观书有感。1、按自学提纲自学古诗。出示投影片:自学提纲:(1)读一读,想一想,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借助字典或联系诗句理解词语“鉴” “徘徊”“渠”“如许” 等,并说说诗句的意思。(3)记下不懂的问题。2、交流自学情况。(1)、配乐范读。边听边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2)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重点:准确理解一些词语鉴:镜子。徘徊:在一个地方走来走去,诗中 指天光云影映在水塘中闪耀浮动。渠:它,
2、指方塘。如许:如此。理解“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思。2、默写古诗五、总结学法:读诗句一说诗意一悟意境一吟诵诗六、作业:背诵古诗和诗句的意思板书设计题西林壁(宋)苏轼远近高低一各不同不识一真面目只缘一此山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边读边理解边想象。质疑解疑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1)看图,听录音,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想象诗中描绘的景 象。(2)学生自由练读。(读中领悟:正像源源不断的活水使池塘变 得如些清澈那样,人要不断读书,不断汲取新的知识,才能变得更加 聪明)(3)指名读。(4)练习背诵。三、学习本课生字。1、记忆字形;说一说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聿”“鉴”“徘徊”这 几个字的。2、
3、正确书写:你认为哪个容易写错,给大家提示一下。3、练习书写。四、由学生推荐课外自学的古诗。1、分组互相交流收集的古诗。提示:先读读古诗,说说作者是谁。还可以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 诗句和意思,最后和大家读一读。2、请二、三名同学当小老师,向全班同学推荐古诗。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默写课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教学设计【第2篇】教学目标1 .知识本事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和默写古诗,了解诗句 的意思。2 .过程方法目标:学习如何让解读诗歌。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热爱古诗文, 学会全面看待问题。教学重点经过理解诗意,体会诗中蕴含的深刻的人生道理。教学难点
4、体会诗中描绘的景象。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由介绍诗人入手)师: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光辉灿烂、历史悠久,灿烂的古文化就 像是一个巨大的宝库,值得后世人们的不断探索,反复学习。而古诗 文则像是这个巨大宝库中的一颗璀灿的明珠,熠熠生辉,永放光芒, 创造出这光辉文化的先人们更是名垂千古,令人佩服,今日教师就带 你们一起认识一位十分了不起的人物(出示:宋苏轼)1 .简介苏轼(重点介绍他的成就及诗风)2 .今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其中的一首诗。(出题解题)3 .简介诗的生成背景。(帮忙学生理解诗意,体会意境)在苏轼四十九岁时,当时已经被贬到黄州做官的他再次被贬到汝州,在去汝州上任时,途经江西庐山,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西林 教学 设计 推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