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导学案(推荐3篇).docx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导学案(推荐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导学案(推荐3篇).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导学案【第1篇】春夏秋冬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本课为看图识字。课文含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整个识字课由两部 分组成:第一部分由一组与四季相关联的词语及由这些词语拓展的短 语组成,表现了四季最有代表性的特点。第二部分借鉴了传统文学的 一些表达方式,呈现的是两行意义相关联的词和短语,描绘出一幅生 机盎然、多姿多彩的美好画面。这些词和短语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 而且语言典雅,富有文化内涵。图文对照,易于朗读,有助于学生理 解词义,识记字形,感受汉语言文化之美。鉴于此,本课教学设计以 “图文结合”为主要方式,引领学生立足生活,多元化
2、识字,多形式 诵读,最终实现读文、识字与理解的完美结合。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准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预习生字,制作生词卡片,仔细观察书中插图。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2.教给识字方法,促进自主识字。教材在识字的编排上,注重渗透汉字的构字方法,不断引导学生发现 新的识字方法。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就抓住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引 导学生主动掌握识字方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观察去比较,发现异 同。同时鼓励学生根据自我经验,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这样学 生不但能很快记住这些字,而且会慢慢地根据这个特点去认识更多的 汉字,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兴趣。部编版语文一
3、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 .能正确认读“霜、吹、落、降、飘” 5个生字,认识雨字头和双 耳旁,学写“春、冬、雪” 3个字。2 .通过借助插图、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词语和短语的意思,感受 四季不同的特征。3 .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积累语言,感受语言的音韵美。02教学流程一、谈话揭题,学习“春、冬”设计意图:要求书写的字可以根据生字的分布情况,分散进行书写指导。课题中就有两个要求写的汉字,在导入课题时就进行书写指导,时机恰当。1 .学生说说喜欢什么季节,为什么。出示词语:春、夏、秋、冬。2 .学生认读“春、夏、秋、冬”。3 .书写“春、冬” 2个字。仔细观察“春”字,发现它由哪几
4、个部件组成。教师范写,讲解书写要点:先写三横,左低右高,间距均等,中 间一横最短;再写一个“人”字,撇、捺要舒展;最后,再写一个“日” 字,贴住撇,不碰捺。学生练习书写。教学书写“冬”字:横撇和捺交叉在中心点上。上点小,下点大, 对齐写在竖中线上。教师示范书写后,学生练写。4 .学生齐读四季的名称。二、借助插图,读词识字1 .出示插图,说说这是什么季节,有什么特征。引导说话:春天(夏 天、秋天、冬天)2 .相机出示词卡:春风、夏雨、秋霜、冬雪。请学生借助拼音,自 由拼读。3 .正音:请学生读词语,教师根据学情差异,指导生字读音。其中 “风、霜”的读音重点正音。设计意图: 秋霜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
5、生,先联系生活所见交流,再借助简介,可 以加深学生对秋霜的认知。同时结合汉字字形教学,使形义结合,便 于学生掌握生字。4.去掉拼音,采取多种形式读词。(自由读指 名读 领读 齐读)5.认识“秋霜”。(1)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见过的“霜”是什么样的。呈现画面,教师小结:在寒冷的清晨,树叶上、地面上、车窗上,常常会出现一层薄薄的结晶,这就是霜。学生认读生字,巩固读音。观察“霜”字,识记字形,认识雨字头。(4)小结:霜常常在深秋出现,所以把它称为“秋霜出示词卡,复现词语,巩固读音。三、动作演示,认读短语,识记生字1 .出示短语,采取多种形式读词正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2 .圈画动词,引导学生发现
6、春风、夏雨、秋霜、冬雪来到人们身边 的方式。(交流:吹、落、降、飘)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运用已学的识字方法进行自主识字。根据生字的特点分类教 学,突出难点。借助动作演示落实四个动词,巧妙地将生字的音形义 结合起来。3.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读音:吹、落、降、飘。 引导学生交流是怎么记住这4个生字的。识记“吹”字。结合动作发现:吹要用上口。识记“落”字。结合动作,发现夏雨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指名读齐读)识记“降”字,认识双耳旁。结合动作,发现和“落”字的意思 相近。所以它们可以放在一起变成一个词“降落”。“降”的甲骨 文是。左边是一座土山,沿着山势向下走留下一串脚印。由此看出“降” 的本义是指从高处向
7、低处走,引申为“降低、落下左边的山,后 来就演变成偏旁邛”。识记“飘”字。引导学生做做动作,发现雪轻轻柔柔的,一会儿 飘到东,一会儿飘到西,这都是“风”的功劳(凸显“风字旁”)。4.读读4个生字,请学生将这4个生字宝宝送到正确的词语中:春风吹 夏雨落 秋霜降 冬雪飘设计意图: 将学习内容与课间操结合起来,既复习了课文内容,又帮助学生缓解 了紧张的学习。问答式的合作读,揭示了短语的结构,渗透了语文知 识的学习。 5.课间操(师生一边拍手,一边合作读)。师:什么吹?生:春风吹。师:什么落? 生:夏雨落。师:什么降? 生:秋霜降。师:什么飘? 生:冬雪飘。四、巩固练习,学习写字1 .认读字卡:吹、落
8、、霜、降、飘。2 .书写生字。(1)教学书写“雪”字:观察“雪”字,比较“雨”和“雪”,交流发 现。重点观察:“雨”字变成雨字头后的变化。提示:“雨”字作偏旁后变扁了,第二笔竖变成了左点,横折钩变成 了横钩。雨字头作偏旁的字一般与天气有关,如“雷、霜”等。教师示范书写,学生练习书写。学生书写反馈,评议交流。第二课时01教学目标1 .识记“游、池、入”3个生字;会写“风、花、飞、入”4个字, 重点学习“风、飞” 2个字中横斜钩的写法。2 .认读“青草、红花、游鱼、飞鸟”,通过师生问答,进一步理解词 义并熟读积累。借助插图,初步理解“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 入林”,并熟读积累。3 .通过多种形
9、式朗读短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音韵美。02教学流程一、听写生字,复习短语1 .听写“春天、冬雪”。(1)提出要求:把字写正确,写端正。教师读词,学生听写。投影校对。2 .做“找朋友”游戏,复现生字。(1)教师板贴词卡“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学生读词。导入:朋友朋友在哪里?就在你的课桌里。引导学生从课桌里拿出“吹、落、降、飘 4张字卡。教师提问,学生边举字卡边回答。师:“春风”的朋友在哪里?生:“春风”的朋友在这里,“吹吹“春风吹”。师:“夏雨”的朋友在哪里?生:“夏雨的朋友在这里,“落,”落,“夏雨落师:“秋霜”的朋友在哪里?生:“秋霜”的朋友在这里,“降” “降”“秋霜降”。师:“冬雪的朋
10、友在哪里?生:“冬雪”的朋友在这里,“飘” “飘”“冬雪飘,二、教学词语“青草、红花、游鱼、飞鸟”1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春天,去欣赏春天的美丽景色。2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看图说话:仔细看图,说说你看到 了什么美丽的景物。3 .引导学生读准4个词语,识记“游”字。课件出示“青草、红花、游鱼、飞鸟”,学生借助拼音自主练读。指名领读词语,教师指导读正确。随机教学认读“游”字,并练 习组词。去掉拼音,同桌互读词语。设计意图:师生互动问答读,不仅能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朗读热情,而且能巧妙渗 透对词义的理解,并为下一步词语分类、体会构词特点作铺垫。4 .师生问答,理解词义。(1)教师问,指
11、名学生答。师:红红的小花叫什么?生:红红的小花叫红花。师:游动的鱼儿叫什么?生:游动的鱼儿叫游鱼。师:青青的小草叫什么?生:青青的小草叫青草。师:飞翔的小鸟叫什么?生:飞翔的小鸟叫飞鸟。教师问,学生齐答。5 .词语归类,朗读巩固。(1)随机出示词卡“青草、红花、游鱼、飞鸟”,学生开火车读(一列 小朋友按顺序一个一个地读)O板贴词卡,全班齐读。指名学生上台,将词卡分类。教师提问:为什么这样分?设计意图:词语分类,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师生拍手读,有助于感受韵律和节 奏,增强记忆。预设:“青草、红花”都是植物,“游鱼、飞鸟”都是 动物。“青草、红花”前一个字表颜色,后一个字表名称;“游鱼、飞 鸟”前
12、一个字表动作,后一个字表名称。课件出示儿歌,师生拍手读词语。青的草,红的花,青草和红花。鱼在游,鸟在飞,游鱼和飞鸟。三、指导书写“风、飞”1 .课件播放滑滑梯的动画,教师讲解,强调横斜钩的特点:仔细观 察横斜钩,多像我们最爱玩的滑滑梯呀!横像平台,斜钩就像斜斜的 滑道。2 .教师范写横斜钩,学生练写。3 .教师范写“风、飞”,学生自由练写。4 .投影点评学生的书写,评价时重点关注横斜钩的书写。四、教学短语“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1 .课件配乐出示小诗,引出短语。池中水草青,山间春花红。游鱼出清水,飞鸟入丛林。设计意图:出示的小诗既是对上一个环节“看图说话,感受美景”的提炼,又能 自然
13、无痕地引出下一组短语的教学,同时还能达到复现生字、通过情 境朗读激发学习兴趣的双重效果。(1)指名读诗。课件动态呈现由小诗变成的短语: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 入林。2 .认读短语,识记“池”字。课件出示4个短语,教师指名领读,强调读准“池、入” 2个翘 舌音。课件出示“池塘”的,引导学生认读识记,并理解“池草”:瞧! 这就是“池塘”,也可以叫“水池”,还可以叫“小池”。“池草青”里 的“池草”就是指长在池塘里或池塘边的草。全班齐读4个短语。3 .感受词韵,读好短语。(1)教师问,学生答。师:什么青?生:池草青。师:什么红? 生:山花红。师:什么出水? 生:鱼出水。师:什么人林? 生:鸟入林
14、。课件出示带停顿符号的短语,指导读出停顿。池草/青 山花/红 鱼/出水 鸟/入林学生反复朗读。齐读、男女生轮读。五、书写练习,背诵积累1 .指导书写“入、花”。(1)引导学生独立观察,自主书写“人”。指名学生上投影仪前书写“入”字。教师强调“先撇后捺”的基本规律,关注“一捺弯弯盖住撇”。学生再次练写“入(4)学生独立书写“花二2 .学生再次齐读4个短语,尝试背诵。六、布置作业,课堂延伸背诵课文。教学反思由于学生已初步具备认读生字的能力,教学时我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有利于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我在 教导学生认识大自然现象时,图文结合,形象、直观,符合一年级学 生的生理
15、、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利用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鼓励学 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借助动作演示落实四个动词、将学习内容与课 间操结合起来等形式,效果很好。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乐学的 效果。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1春夏秋冬导学案【第3篇】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一、欣赏动画,整体感知1 .播放四季交替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一边欣赏,一边思考:这是什 么季节?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2 .师生互动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完整,可以先说说看到的是 哪个季节,再说说自己喜欢这个季节的原因。预设:(1)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大地上的草儿绿了, 像一块大地
16、毯。草地上开满了五颜六色的小花。(2)夏天,小青蛙呱呱地叫着,在荷叶上跳来跳去。小蜻蜓在池塘边 飞来飞去。秋天,叶子一片片落下来,像金色的蝴蝶。小蚂蚁爬到落叶上面, 把它当成了运动场。 冬天,雪花纷纷飘落。房子、树木都盖上了银色的棉被,小河开 始结冰了。3 .教师依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引出“春、夏、秋、冬”,引导学生认 读。重点指导“春”是翘舌音;“冬”是后鼻音。此时要适时板书课 题、揭题。4 .指导学生书写“春”和“冬”。仔细观察“春”字,看看它由哪几个部件组成。教师一边范写“春”,一边指导书写要点:“春”,上下结构,上包 下。先写三横,间距均匀;再写一个“人”,撇、捺要舒展;最后写“日”,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一年级 下册 春夏秋冬 导学案 推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