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古诗词表现手法——山水田园诗训练.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古诗词表现手法——山水田园诗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高考古诗词表现手法——山水田园诗训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届高考复习:高考古诗词表现手法一一山水田园诗训练考点:L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2 .项斯山行3 .王维渭川田家4 .俞桂过湖5 .(南宋)范成大田舍6 .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考点研究】一、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序号类型解析1描写手法(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 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3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
2、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 怎样的感情。二、广义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 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 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三、诗歌表现手法技巧答题步骤1 .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 具体的表现方法。
3、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 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一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 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一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一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 技巧一抑扬、卒章显志。2 .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 .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
4、表情达意 的作用。.四、用典的好处1 .用典的首要目的是增强说服力;2 .用典含蓄,秃婉抒情;3 .运用典故,还可以使语言典雅精炼。【考题对接】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归园田居(其二) 云黄”,一望无际的稻田已是一片金黄。“携锄” “筑圃”“稻云黄”可以看出这首诗描绘的是农家生活 场景。【注释】田舍:农家。.筑圃(pti):修筑打谷场。菁(jing):水草。天末:天边。这里是指稻田一望无际。【译文】大家呼唤着扛着锄头出了村庄,匆匆忙忙地修筑着打谷场。小孩子欢快地躺在落叶堆里玩耍,斜阳中一群群鸟雀喳喳叫得忙。远远的村中传来阵阵笑语,炊烟袅袅;田野上林木与野草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今年真是个高兴的
5、年头,一望无际的稻田已是一片金黄。【赏析】这是首写农家生活的五律,重点描绘秋收前的片段。诗以欢快的节奏开始,说农民们互相呼唤着,拿起锄头,忙忙碌碌地赶着修筑打谷场。秋收是农民一 年的寄托所在,从起首两句,人们马上可以感受到今年的收成一定不错。范成大的诗,善于在首联渲染气 氛,为全诗的主题作好铺垫,这首诗可作代表。以下,诗忽然掉开,不写筑场打谷事,转说小孩子睡在落叶上玩耍,鸟雀在斜阳下热闹地飞鸣,远处 村庄升起了袅袅炊烟,原野中草木发出浓郁的香气。这两联,着力对农村作描写,落叶、鸟雀及野景都点 明节令是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写小孩子无忧无虑地玩,从侧面反映了大人们忙于准备秋收的喜悦。鸟雀 到了傍晚
6、,总是成群地在稻田上空飞翔啄食,“鸟雀噪斜阳”不是经历过的人写不出来。作者选录的每一 幅场景,都带有欢乐气息在内,于是诗出齐尾联,不再傍写,直接说明今年真快乐,田野里的稻子一片金 黄,像云彩一般,一直铺到与天相连,丰收已经在望了。这样,通过末联的明点,前数联所表现的欢快都 得到了落实。这首诗,首尾呼应,中间采用了几组跳跃性的镜头,忽写筑场,忽写儿童,忽写鸟雀,忽写村庄,看 似各自为政,不相统属,而以“丰收”这条线作感情上的贯穿,烘托点染出一派庆祝丰收的喜悦景象,收 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这首诗,很像是范成大在秋日田园杂兴中写的打谷的场面:“新筑场泥镜面平, 家家打稻趁霜晴。笑歌声里轻雷动,一夜连
7、枷响到明。”这一派欢乐的景象,正是这首田舍诗所表现 的内容的继续。六、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王维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作老龙鳞。【注释】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土。凡鸟:据世说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 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门上题“风”字而去,嘲讽嵇喜 是“凡鸟” o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登其门观竹, “讽啸良久”。.1 .诗的颈联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感情的?请作简要
8、分析。2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借桃花源记中的世外桃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写吕逸人不染风尘的超俗节操。B.诗人寻友不遇,借典故表达了未见到吕逸人的无限懊恼,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C.尾联表达了对吕逸人淡定洒脱、精神自足人生境界的赞美;也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D.这首诗既有上下句虚实相间,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笔姿灵活,变化多端,颇有情味。六、王维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答案】1 .借景抒情,诗人描写了吕逸人居住的清幽的环境,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吕逸人的景仰 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解析】颈联“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写城上的青
9、山好像在室内一样,东邻流动的水流入 西边邻居。实写吕逸人居所的环境,“青山如屋里”生动地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即见山,暗示与尘市远离; 流水经过东家流入西邻,可以想见吕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真是一个依山傍水的绝妙境地。 青山妩媚,流水多情。诗人借景抒情,一则照应开篇的绝风尘,二则抒写了隐逸生活的情趣,抒发了作者 对吕逸人的景仰之情和对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2 . B【解析】B. “无限懊恼”错。访人不遇,于普通人而言,可能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引用历史故事 来表达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注释】裴迪,王维诗友,早年同居终南山,后常伴王维隐居辆川,游览赋诗,琴樽相乐。新昌里,即新昌坊,在 长安朱
10、雀街东自北数第八坊(见长安志)。吕逸人:不详何人。逸人,古代称隐居之人。遇:会见。 桃源:即桃花源,此指吕逸人隐居之处。一向:从过去到现在的一段时间。绝:断绝,隔绝。风尘:指尘俗的世事。柳市,汉长安地名。此亦借指吕逸人隐居之处。隐沦:隐士,隐居之人。题凡鸟:典出世说新语简傲。作者在“题凡鸟”前加“不敢”,有两个意思:一是此次来访未遇主 人;二是赞扬吕逸人家不俗气。看竹:典出晋书王羲之传。作者在此用典,也有两个意思:一是未见到主人;二是作者与主人不外, 尽管主人不在家,仍可留下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何须:何必,哪里还用。屋里:室内。.闭户:闭门,关门。种松:栽种松树。龙鳞:谓古松躯干如龙鳞。这里用
11、它来形容老松树的表皮呈现出鳞的形状,很老了。【译文】吕逸人隐居之地方,与尘俗世事隔绝。我专程来柳市南头访问吕逸人。来访未遇主人,参观主人的住地环境何必询问主人。城上的青山好像在室内一样,东邻流动的水流入西边邻居。主人在这里著书立说的时间已经很长了,他亲手栽种的松树已经很老了,树的表皮都像龙鳞一样。【赏析】王维和裴迪是知交,早年一同住在终南山,常相唱和,以后,两人又在辆川山庄“浮舟往来,弹琴赋 诗,啸咏终日”(旧唐书王维传)。新昌里在长安城内。吕逸人即吕姓隐士,事迹未详。这首诗极 赞吕逸人闭户著书的隐居生活,显示了作者艳羡“绝风尘”的情怀。“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借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
12、桃花源,比况吕逸人的住处,着 一虚笔。于长安柳市之南寻访吕逸人,跟一实笔。一虚一实,既写出吕逸人长期“绝风尘”的超俗气节, 又显示了作者倾慕向往的隐逸之思。“到门不敢题鸟,看竹何须问主人。”访人不遇,本有无限懊恼,然而诗人却不说,反而拉出历史故 事来继续说明对吕逸人的仰慕之情,可见其寻逸之心的诚笃真挚。“凡鸟”是“凤”字的分写。据世说 新语简傲记载,三国魏时的嵇康和吕安是莫逆之交,一次,吕安访嵇康未遇,康兄嵇喜出迎,吕安于 门上题“凤”字而去,这是嘲讽嵇喜是“凡鸟”。王维“到门不敢题凡鸟”,则是表示对吕逸人的尊敬。 “看竹”事见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之子王徽之闻吴中某家有好竹,坐车直造其门观竹,
13、“讽啸良 久”。而此诗“何须问主人”是活用典故,表示即使没有遇见主人,看看他的幽雅居处,也会使人产生高 山仰止之情。.上一联借用典故,来表示对吕逸人的敬仰,是虚写。“城上青山如屋里,东家流水入西邻”,写吕逸 人居所的环境,是实写。“城上”,一作“城外” O “青山如屋里”,生动地点明吕逸人居所出门即见山, 暗示与尘市远离;流水经过东家流入西邻,可以想见吕逸人居所附近流水淙淙,环境清幽,真是一个依山 傍水的绝妙境地。青山妩媚,流水多情。两句环境描写,一则照应开篇的绝风尘,二则抒写了隐逸生活的 情趣。“闭户著书多岁月,种松皆老作龙鳞。”最后从正面写隐逸。吕逸人无求于功名,不碌碌于尘世,长 时间闭户
14、著书,是真隐士而不是走“终南捷径”的假隐士,这就更为诗人所崇尚。松皮作龙鳞,标志手种 松树已老,说明时间之长,显示吕逸人隐居之志的坚贞和持久,“龙鳞”给“多岁月”作补充,并照应开 头的“一向绝风尘”,全诗结构严谨完整。这首诗,句句流露出对吕逸人的钦羡之情,以至青山、流水、松树,都为诗人所爱慕,充分表现了诗 人归隐皈依的情思。描写中虚实结合,有上下句虚实相间的,也有上下联虚实相对的,笔姿灵活,变化多 端,既不空泛,又不呆滞,颇有情味。陶渊明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注释
15、】穷巷:偏僻的里巷。鞅(ydng):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轮鞅:指车马。曲:隐僻的地方。 墟曲:乡野。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霰(xidn现):小雪粒。1 .诗歌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静的? “静”的内涵是什么的?2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 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居生活的宁静。B.乡村生活也有他的喜惧。庄稼一天一天生长,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生怕自己的辛勤 劳动,遭到自然灾害,毁于一旦,心怀恐惧。C.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喜忧参半的语调,叙述乡
16、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 以及心境的恬静。全诗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D.元好问曾说:“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正是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 一、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答案】1 .前四句正面写静。诗人的村居生活,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造访,幽静的居室把 尘世喧嚣远远隔绝,生活环境安静。中间四句以动衬静。诗人与乡邻共话桑麻,披草往来,关系友好淳厚,外在的“动”衬托出乡居生活内 心的“静” O最后四句进一步以动衬静。对庄稼盛衰的单纯喜惧,反映了诗人心灵的单纯澄澈,心之“动”进一步展 示了心之“静”。“静”的内涵:诗人的身心俱静。暗示出自己
17、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解析】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终于回归田园,他摆脱了的仕官生活,极少有世俗的交际应酬,也极 少有车马贵客一一官场中人造访的情景,他总算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在“白日”大好的时光,可以自由地掩起柴门,把自己关在虚空安静的居室里,让那些往昔曾萦绕于心间 令人烦恼的尘俗杂念,彻底断绝。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 都远远地摒弃了。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柴扉”、“虚室”等意象来反复强调乡居的清净。 中间四句以动衬静。诗人“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常与乡邻们共话桑麻。然而在诗人看来,与纯朴 的农民披草来往
18、,不是世俗的“人事”;共话桑麻,也不是杂言”。与充满机巧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别 有洞天。一一这是以外在的“动”写出内在的“静”。最后四句进一步以动衬静。“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田里的桑麻已经渐渐 长高,我垦种的土地面积也口渐增广。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乡村生活也有他的喜惧。 庄稼一天一天生长,开垦的荒地越来越多,令人喜悦;同时又生怕自己的辛勤劳动,遭到自然灾害,毁于 一旦,心怀恐惧。这里的一喜一惧,反映着经过乡居劳动的洗礼,诗人的心灵变得明澈了,感情变得纯朴 了。这是以心之“动”来进一步展示心之“静”。本诗构思巧妙或含蓄委婉。无一字写“静”,却句句写“静
19、”。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悠然自在的语调,叙述乡居生活的日常片断,让读者在其中去领略乡村的幽静以 及心境的恬静。全诗流荡着一种古朴淳厚的情味。诗人在这里描绘的正是一个宁静谐美的理想天地。故“静” 的内涵:诗人的身心俱静。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2 . C【解析】C. “喜忧参半的语调”错,应该是“悠然自在的语调”。【注释】 野外:郊野。罕:少。人事:指和俗人结交往来的事。陶渊明诗里的“人事”、“人境”都有贬义,“人 事”即“俗事”,“人境”即“尘世”。这句是说住在田野很少和世俗交往。穷巷:偏僻的里巷。鞅(yang):马驾车时套在颈上的皮带。轮鞅:指车马。这句是说处于陋巷,车马稀 少。白日
20、:白天。荆扉:柴门。尘想:世俗的观念。这两句是说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 的观念。时复:有时又。曲:隐僻的地方。墟曲:乡野。披:拨开。 杂言:尘杂之言,指仕宦求禄等言论。但道:只说。这两句是说桑麻一天天在生长,我开垦的土地一天天广大。 霰(xidn):小雪粒。莽:草。【译文】住在郊野很少与人结交往来,偏僻的里巷少有车马来往。 白天柴门紧闭,在幽静的屋子里屏绝一切尘俗的观念。耕作之余不时到田里,把草拨开,和农民随意交往。见面之后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田里的桑麻已经渐渐长高,我垦种的土地面积也日渐增广。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赏析】陶渊明“性本爱丘山”,这不
21、仅是因为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之中,炊烟缭绕的村落,幽深的小巷中传来的 鸡鸣狗吠,都会唤起他无限亲切的感情;更重要的是,在他的心目中,恬美宁静的乡村是与趋膻逐臭的官 场相对立的一个理想天地,这里没有暴力、虚假,有的只是淳朴天真、和谐自然。因此,他总是借田园之 景寄托胸中之“意”,挖掘田园生活内在的本质的美。归园田居组诗是诗人在归隐初期的作品,第一 首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着重表现他“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欣喜心情,这一首则着意写出乡 居生活的宁静。.开头四句从正面写“静”。“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诗人“久在樊笼”之后,终于回归田园,他摆脱了“怀役不遑寐,中 宵尚孤征”的仕官生活,就极少有世俗的交
22、际应酬,也极少有车马贵客一一官场中人造访的情景,他总算 又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宁静。诗句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片自得之意,那正是摆脱了官场的机巧,清除了尘 俗的应酬“复得返自然”之后的深切感受。“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在“白日”大好的时光,可以自由地掩起柴门,把自己关在虚空安静 的居室里,让那些往昔曾萦绕于心间令人烦恼的尘俗杂念,彻底断绝。那道虚掩的柴门,那间幽静的居室, 已经把尘世的一切喧嚣,一切俗念都远远地摒弃了。诗人的身心俱静。在这四句中,诗人反复用“野外”、“穷巷”、“柴扉”、“虚室”来反复强调乡 居的清贫,暗示出自己抱贫守志的高洁之心。“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墟曲中:一作墟里人。墟
23、曲,墟里、乡野。曲:乡僻。披:拨开。这 两句是说,经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相见无杂言,但话桑麻长。”这两句是说,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虚掩的柴门也有敞开之时,诗人时常沿着野草丛生的田间小路,和乡邻们来来往往;诗人也并非总是 独坐“虚室”之中,他时常和乡邻们共话麻桑,可见他在劳动中同农民也有了共同语言。在诗人看来,与 淳朴的农人来往,绝不同于官场应酬,不是他所厌恶的“杂言”。与充满权诈虚伪的官场相比,这里人与 人的关系是清澄明净的。这是以外在的“动”来写出乡居生活内在的“静”。二、项斯山行山行项斯青杨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蒸茗气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古诗词 表现手法 山水 田园诗 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