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高考古诗词表现手法——咏物抒怀诗训练.docx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高考古诗词表现手法——咏物抒怀诗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高考古诗词表现手法——咏物抒怀诗训练.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届高考考点:高考古诗词表现手法一一咏物抒怀诗训练考点:1 .李绅忆放鹤2 .郑觉斋扬州慢琼花3 .(宋)王溥咏牡丹与(清)袁枚苔4 .柳宗元红蕉5 .(元)鲜于必仁(双调)折桂令卢沟晓月6 .(宋)刘克庄落梅【考点研究】一、诗歌的技巧主要包括表现手法、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以及修辞手法。序号类型解析1描写手法(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乐景衬哀情、哀景衬乐情;(2)联 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2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双关、用典,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借代、对偶等。3表现手法主要有渲染、烘托等。抒情手法主要有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答
2、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 怎样的感情。二、广义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 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表现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写景抒情、 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对比、衬托、卒章显志、象征、用典、想象、联想、照应、寓 情于景、反衬、烘托、托物起兴、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三、诗歌表现手法技巧答题步骤1 .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
3、各种 具体的表现方法。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 织方式。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表达方式一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 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一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一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 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 技巧一抑扬、卒章显志。2 .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 .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
4、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 的作用。四、用典的好处1 .用典的首要目的是增强说服力;2 .用典含蓄,秃婉抒情;3 .运用典故,还可以使语言典雅精炼。【考题对接】一、李绅忆放鹤忆放鹤 宿霭千寻卧龙,掣流云万丈垂虹”,这两句运用比喻、对偶和夸张的写法写卢沟桥,形象地描绘了卢沟桥 恢弘的气势和寥廓的境界,极为形象、传神。结尾三句,照应开头的晓行,诗人运用比喻的写法,展开丰富的想象,把卢沟桥与晓月、天上与人间融为 一体,创造出一个恬淡愉悦深遂高远的境界。诗中的“疏钟”、“行人”把画面点染得鲜活生动。最后一 句“如步蟾宫”切合题中之“晓月”,将读者带进了一个神话般的世界。六、(宋)刘克庄落梅(宋)刘克
5、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注释】莓苔,苔群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1 .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使诗人触目愁肠,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B.颔联不仅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的景象,还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的坎坷一生。C.此诗前两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后两联在此基础上展开抒情,表达出主旨。D.此诗不着一个“梅”字,却不仅刻画出梅的品格和遭际,更处处透出诗人的心迹情感。2 .本诗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六、(宋)刘克庄落
6、梅【答案】1C【解析】C. “前两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后两联在此基础上展开抒情”错误,诗歌前三联重在写景, 景中寓情。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尾联看似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即不怜香惜 玉。实际上,“东风”者,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 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2.采用比喻修辞手法,把落梅比喻为过岭的迁客,赴湘的骚人,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坠落的凄 美景象,表现出梅花的高洁傲岸,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以及对这种不尊重人才现象的强烈不满。【解析】颔联“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是说飘零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
7、,坠落的梅花 犹如不得已赴湘的骚人。本联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比喻奇特,寓意深刻丰富, 既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又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的坎坷人生, 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以及对这种不尊重人才现象的强烈不满,还有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赞美“迁 客” “骚人”的意味。【注释】落梅:即掉落的梅花。砌:台阶。骚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诗人。谬:不合情理的。权柄:犹权利。孤高:孤特高洁;孤傲自许。主张:主宰;作主。【译文】每一片飘零的梅花都教人触目愁肠,更哪堪残缺的花瓣凋落如雪片,铺满了台阶又堆上了墙头呢? 飘零的梅花就像匆匆过岭的迁客,坠落的梅花犹如
8、不得已赴湘的骚人。那么多原来美好高洁的花朵,如今却沉沦泥土与莓苔为伍,然而偶然粘上衣袖的香气,还久久不去。啊,让东风执掌对百花的生杀予夺大权,真是差矣错矣,它忌妒梅花的孤高,对梅花任意摧残,根本不讲 怜香惜玉。【赏析】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 愤的基调。每一片落梅都使诗人触目愁肠,更何况那如雪花般飘落下来的铺满台阶又堆上了墙头的落梅呢? 面对如此凄凉的景象,自然引起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颔联进一步刻画落梅:“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这两句对仗工整,化用典故,寓意深 刻。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
9、象,而且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 “骚人”的坎坷一生。“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暗喻韩愈被贬 谪潮州的故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湘”,指湘江流域,今湖南一带,暗用屈原失宠被逐,投汨罗 江而死的故事。然而,这里的“迁客”、“骚人”不仅指屈原、韩愈,而且泛指历史上一切仕途坎坷的有 志之士。诗人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逐来比喻“落梅”,且用梅花的高洁品格来 赞美“迁客”、“骚人”。颈联写落梅的最后结局:”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这两句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落梅虽零落成泥,但香气经久
10、不灭。诗人在此表 面是赞美梅花,实际上是对那些遭迁谪放逐但是仍坚守志节的“迁客”、“骚人”的赞颂,用笔委婉,言 近旨远。上三联重在写景,景中寓情。尾联在此基础上展开议论,是全篇的点睛之笔。“东风谬掌花权柄,却 忌孤高不主张。”这两句看似指“东风”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即不怜香惜玉。实际上,“东 风”者,指控的是执掌权柄者,诗人用暗讽的笔触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 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这首咏梅诗不同于一般的咏物诗,有着深刻的寓意,寄托着诗人浓烈的悲愤之情。简直可视为一篇浓 缩了的离骚。呜呼! “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刘克庄咏梅诗词之丰无人可及。不啻于
11、 斯,他的一生针对南宋“国脉微如缕”的现状,写下了大量抒发感慨的不同题材的诗篇,爱国之心“似放 翁”,高洁之志“似稼轩”,其身其品一如梅花。李绅羽毛似雪无瑕点,顾影秋池舞白云。闲整素仪三岛近,回飘清唳九霄闻。好风顺举应摩日,逸翩将成莫恋群。凌励坐看空碧外,更怜凫鹭老江消。【注释】三岛:传说中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海上仙山,亦泛指仙境。摩:接近。 逸翻:强健善飞的鸟的翅膀。清:水边,岸边。L尾联是如何表达诗人情感的?请简要分析。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鹤的羽毛如雪一样洁白无瑕,白鹤在池水里与白云的倒影共舞,顾影自怜,自在逍遥。B.颔联从仪态和鸣声两方面直接写白鹤
12、,并借仙境和云天来烘托出白鹤的俊逸神采,不同凡俗。C.诗人认为白鹤应乘风展翅高飞,展现自己的特立独行、孤高傲世,不应贪恋安逸的群居生活。D.本诗回忆当初放鹤的情形,前两联凸显了白鹤的超凡脱俗,后两联表达对白鹤的期许和喜爱。一、李绅忆放鹤【答案】1 .以翱翔碧空的白鹤与老死江边的凫鹭对比,表达了对志存高远的白鹤的喜爱和赞美,对贪图安逸(没 有追求)的生命的鄙视。以展翅凌云的白鹤来托物言志,寄寓诗人高远的志向(不甘平庸)和积极进取 的精神。【解析】“凌励坐看空碧外,更怜凫鹭老江演”,作者以白鹤与凫鹭进行对比,一个翱翔碧空,一个老死 江边,“凌励”“坐看”,表明作者白鹤的喜爱和赞美,“更怜”“老”,
13、表现了作者对对贪图安逸(没 有追求)的生命的鄙视。“凌励坐看空碧外”,白鹤乘风展翅高飞,作者托物言志,寄寓了诗人自己特立独行、孤高傲世,志存高 远和积极进取的精神。2C【解析】C.“展现自己的特立独行,孤高傲世”分析错误,应是“展现自己的高远志向,奋勇向上”。二、郑觉斋扬州慢琼花扬州慢琼花郑觉斋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试新妆才了,炷沉水香琵。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堤 骑星流。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 悠。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注释】弄玉,传说中的仙女。南州,泛指南方州郡。L这首词写法
14、上虚实结合,请对这种写法及其作用作简要分析。2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数语,人与花合写,互相映衬。前五句以仙女设喻,描绘琼花的姿态、颜色、气味,并未绘形画状, 而是着力写琼花的风貌神情。B. “记晓”三句,追怀琼花被快马送至行宫供隋炀帝赏玩之事,与杜牧诗“一骑红尘妃子笑”异曲同工, 饱含词人对统治者奢侈荒淫的不满。C. “尊前”三句,由“吹梦南州” 一语发出新意。词人曾在扬州看到过琼花,而今琼花也一样飘泊来到江 南,词人顿生“踪迹萍浮”之感。D.全词在咏琼花中兼写情事,花中隐有人在,不即不离,有着较为深永的情味。琼花似佳人,往事悠悠, 春愁无限,慨叹交加,伤感
15、无限。二、郑觉斋扬州慢琼花【答案】1 .想像仙女下楼、隋炀帝赏花,回忆无双亭旧游,是虚写;尊前赏花、凭阑无语,是实写;整首词虚实结 合,古今相接,异地相通,拓展了表现时空,花事、人事、史事交织,扩大了词作意境。【解析】题目要求对虚实结合的手法做出判断,以及明确手法有何表达效果和作用。所谓虚写,指想象、 回忆的内容,可从词中“忆”“记”“欲”“梦”等字判断。实写指眼前景物的真实描写。依据“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得出诗人在江南的酒筵上见到了琼花,这是实写,“凭阑无语” 是实写,写出了诗人独倚栏杆,默默无语的情态,因赏花而触发了怀念扬州旧事。词的上片全是虚写,前五句以仙女来比琼花,写出它不同凡
16、花的花姿、花色、清香。着力写出琼花的风 韵。“记晓剪、春冰驰送,金瓶露湿,堤骑星流”虚写,写出诗人追怀琼花昔日为御物,被星夜送入宫中 以供隋炀帝观赏的盛事。依据“无双亭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烟霄远、旧事悠悠。”得出虚写,是词人不由得陷入深深 的回忆之中,想起无双亭畔那“天下无双”的琼花,如雪般素洁,在春风中摇动,不知自己何时能重游扬 州,再睹那美妙的丰姿?虚实结合表达作用:现实与回忆、想象相结合,诗中提到隋炀帝赏琼花之心切,古今相接;琼花喻仙女, 花美莹洁,而诗人孤独惆怅,花与人相互映衬,拓展了时空,丰富了意境。2 . B【解析】B. “饱含词人对统治者奢侈荒淫的不满”错误,依据“晓剪、
17、春冰驰送,金瓶露湿,堤骑星 流”得出诗人以写隋炀帝赏花的心切,侧面衬托琼花的出众不凡。没有表达出对统治者奢侈荒淫的不满。【注释】弄玉:相传为春秋时秦穆公之女,后与萧史一起升天仙去。“飞琼”,许飞琼,西王母的侍女。淡泞:这里指飞琼的衣装素淡。袜尘:词中谓仙女的步履轻盈。“迷楼”,点出扬州。隋炀帝在扬州建行宫,回环四合,误入者不得出, 名日迷楼。香琵:一种铜制的薰香用的球,中分三层,圆转不已,叮放置在被褥中问,其香烟不灭。晓剪:清晨将琼花剪下。堤骑:古代当朝贵官的前导和随从的骑士。星流:流星快马。天中月色:形容琼花淡黄的色彩。南州:指临安。临安在扬州之南,故称之为“南州”。尊前:酒杯前。无双亭:亭
18、名.在扬州后土祠旁,北宋诗人宋郊建。缠腰骑鹤:指重游扬州。烟花三月:指阳春三月。【译文】盛开的琼花就像衣装素淡的仙女,试罢新妆,满身香气,步履轻盈的走下楼来。遥想当日炀帝赏花情景: 清晨将琼花剪下,插入金瓶中时还沾有晨露,由护卫皇帝出行的骑士以流星快马送至行宫供炀帝赏玩。此 番在临安出现的、经过移根再植的花,原是她的精魂被风吹至。曾在扬州看到过的琼花,如今到了江南竟能在酒筵前相见。想起无双亭畔那“天下无双”的琼花,如雪般 素洁,在春风中摇动;不知自己何时能重游扬州,再睹那美妙的丰姿?自己重游扬州,已成妄想,唯有怅 望云霄,缅怀旧事而已。在这烟霭迷离、繁花旖旎的阳春三月,只有独倚阑干,默默无语。
19、【赏析】在我国的名花中,最珍异和神秘的要算琼花了。据宋人周密齐东野语卷十七记载:“扬州后土祠 琼花,天下无二本。仁宗庆历中,尝分植禁苑,明年辄柘,遂复载还祠中,敷荣如故。淳熙中,寿皇 (孝宗)亦尝移植南内,逾年,憔悴无花,仍送还之。其后,宦都东源命园丁取孙枝移接聚八仙根上,遂 活,然其香色则大减矣。”词人赵以夫得友人折赠琼花数枝,召聚咏赏,并作扬州慢词,这首词就是 郑觉斋当时应和而作。上片首句人花合写互相映衬。既是琼花之莹洁,又是女子轻盈体态。女子新妆试罢.于香雾缭绕中幽 思绵绵。琼花产于扬州,因此咏琼花之作大多或直接或间接地提到扬州,有赵以夫扬州慢一词为证。 前五句以女仙设喻,描绘琼花的态、
20、色、味,并没有作形状的描写,而着力写琼花的丰神。以仙女来比琼 花,写出它不同凡花的花姿、花色、清香。虽然词人未作工细的描绘,但却传出了琼花的精神。“记晓”三句,承上“迷楼”,追怀琼花昔日为御物,被星夜送入宫中以供炀帝观赏的盛事。“甚天 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两句,转入眼前的琼花,对照今日冷落,也是女子韶华不复的感伤。赵以夫原唱 扬州慢词序云:“琼花大而瓣厚,其色淡黄。”“堤骑星流”,写出炀帝赏花心情之切,从侧面烘托 出琼花之出众不凡。以“天中月色”拟之,可谓恰到好处。“南州”本泛指南方州郡,此指临安。词言琼 花“被风吹梦(到)南州”,下语极迷离恍惚。词开首既屡以仙女比拟琼花。则琼花亦像仙女一样
21、有梦魂。 想象富有情致。.下片由“吹梦南州” 一语点出新意。在酒筵前相见者,是花是人,已融为一体,故加以拟人化的描写: “似羞人、踪迹萍浮” O词人曾在扬州看到过琼花,而今也一样飘泊来到江南,难怪有“踪迹萍浮”之感 了。词人不由得陷入深深的回忆之中。他想起无双亭畔那“天下无双”的琼花,如雪般素洁,在春风中摇 动;不知自己何时能重游扬州,再睹那美妙的丰姿?,秦观琼花诗云:“无双亭上传觞处,最惜人归月上时。相见异乡心欲绝,可怜花与月应知。”郑 词所写情境,与之相似。“我欲”二句,写词人欲往扬州而不得的感慨。“缠腰骑鹤”,这里使用的是一 个著名的典故,也即原是说,话说一个人很贪婪,他既要腰缠万贯,又
22、要长生不老,而且还要到风景秀美 的扬州去玩儿;熟语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说的就是这么一回事儿。而在此词里,作者谓自 己重游扬州,已成妄想,唯有怅望云霄,缅怀旧事而已。“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这两句有无限 情韵。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烟花三月下扬州。”在这烟霭迷离、繁花旖旎的春三月,怀 念扬州的悠悠旧事,更触起了浓重的春愁,词人独倚阑干,默默无语。下片的构思与赵以夫不大相同,赵 作是通过赋花抒发扬州的盛衰之感,此词是借琼花移植到临安就与扬州时大不相同这一现象发出感慨,花 移地之后香色不如前,人呢?欲去扬州探花,这是不能实现的梦。再说杨州的琼花还是从前风姿吗?重重 慨叹交织在
23、一起,实有无限伤感之情,从而使词的意境更为幽远了。三、(宋)王溥咏牡丹与(清)袁枚苔咏牡丹(宋)王溥.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成一事又空枝。S(清)袁枚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L这两首诗除了托物言志之外,各自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2.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诗写枣花和桑叶,先抑后扬:先写其“小”与“柔”的特点,再褒扬其实用价值。B.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然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表露出作者的感情。C.袁诗前两句是说苔花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也努力展现自己,突出了它不畏艰难的精神。D.两首诗都写到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语文 二轮 复习 考点 古诗词 表现手法 抒怀 训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