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docx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推荐3 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第1篇】过渡:故事中的王戎从小就很聪明,他七岁就是一位小神童了!后来, 他长大后还成了西晋的名士呢!被称为“竹林七贤”之一。竹林七贤, 就是当时有七个文人常在竹林之下,饮宴游乐,创作文章,个个都是 大学问家。而王戎是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小古文王戎不取道旁李。这篇小古文 讲的就是王戎小时候的故事。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这个有趣的故事。 1.师示范读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 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日:“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
2、/苦李。” 取之信然。2 .合作朗读课文,要读准生字。读完评价,找出不足之处,然后交流,纠正读错的地方。哪一小组来汇报(2个小组)谁最好?适当根据情况,再让学生读一读。3 .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课文,注意断句,理解大意。随机点找学生朗读,男生读,女生读,男女生比赛朗读等等多种形式,重在以点带面,通过典型个例,再次纠正发音和语句读法。(从字音、断句上帮助学生。)4 .合作学习生字。明确:王戎七岁的时候,曾经和许多小孩一起玩耍。他们看见路边李 树上果实累累,压得树枝都弯下去了,许多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奔过去 摘李子,只有王戎没有动。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李树在路边竟然还有这 么多李子,这
3、一定是苦李子。,摘来一尝,的确如此。(板书:道旁李 树、唯戎不动、此必苦李)2 .王戎为什么事先就知道李子是苦的?明确:因为在路边,如果是甜的,早就被别人摘光了。3 .小组讨论,从中可以体现出王戎怎样的品质?明确: 他善于观察,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善于思考和分析,从观察到的现 象中思考路边的李子无人摘的原因,进行分析、推断,得出正确的结 论。他是一个聪明、机智、善于动脑的孩子。4 .这件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同学们应该怎么做?明确:文章最后讲“取之信然”说明他的推理是正确的,我们应该学习王戎 的品质,他观察仔细,善于动脑筋,能根据有关现象进行理智的推理 判断。(板书:善于观察、思考、分析)(四)
4、拓展延伸本篇课文出自世说新语,是南朝文学家刘义庆写的,它在古代文 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书中有许多小故事,历经千年,依然鲜活生 动。“孔融让梨”“王戎识李”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小故事。(五)小结作业搜索世说新语的其他小故事,并在下节课前给大家分享一下。五、板书设计图片六、教学反思本篇课文着重引导学生对本文文言文的内容进行理解,在理解文章内 容的基础上学会读懂并理解文言文中的大意,教会学生向王戎学习, 学会细心去观察,我从课文的整体大意来划分,让学生在理解其意思 后,反复的进行朗读,从而使学生对于文言文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王戎不取道旁李教案与反思【第3篇】 教学目标:1 .
5、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做到熟读成诵。2 .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3 .对文言文产生浓厚的兴趣,走近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教学过程:一导入1 .正式上课前,张老师先和大家来一个热身小活动,我说上句, 你们答下句。2 .人心齐,泰山移。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酒肉亲。这两句 话和现代我们说的话一样吗?有何区别?语言简练。像这样的语言叫 文言。由文言组成的文章叫文言文。板书:文言文3 .今天,我们也将要学习一则文言文小故事,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写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写生字“戎”字 这个字由两部分组成-“戈”指的是长柄兵器, “十”指的是上战场时所穿的盔甲,合
6、起来表示争斗、战争的意思。4 .指名读题。你关注到了什么信息?事儿来说一说题目的意思?5 .让我们带着对题目的理解,一起来读读课题,齐读课题。二.读书。1 .为何王戎不取道旁李?先听老师读课文。2 .这则文言文一共几句话啊?(四句)你们能像老师这样读好它 吗?请同学们大声朗读文章3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尝试停 顿。3 .你们将字音读准了吗?检查字词句,开火车读。王戎七岁,尝 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讲 诸的意思,竞正音,竞是什么意思?争着)4 .把这些句子送进文章里,你还会读吗?试着读全文。谁来挑战?三、释书。1 .这篇文言文一共只有短短的四句话,到底讲
7、的是什么意思呢? 请各位同学结合书中的注释,四人小组,一人一句说说文言文的意思, 可以互相补充。2 .谁做勇敢的第一人上台来和大家说一说你对这篇文言文的理 解,其他同学认真听,过会他说完,你可以进行评价或补充。一句一 句地说。3 .理解了文言文的意思,你们现在能读好他们了吗?指名读,齐 读。4 .谁再来完整的说一说全文的意思。指名说5 .这则文言文其实是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你能用自己的话讲讲 这个故事吗?下面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可以加上恰当的 内容,让故事变得生动有趣。6 .你讲的真好!就请你将课文再次读给大家听一听,注意读准节奏,读书故事的韵味。7 .这短短的49个字,你会背了吗?
8、自己背,指名背,齐背 四、 寻书1 .同学们,为什么王戎说“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呢?2 .从中你可以看出王戎是个什么样的人?聪明,善于思考。3 .王戎除了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还是一位怎样的人呢?让我们 再来看一篇有关于王戎的文言文。出示王戎观虎4 .请同学自己读一读,根据老师所给的注释,能不能看出王戎还 是一个怎样的人?5 .看你们读的这么投入,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读,王戎是一个 怎样的人呢?(勇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6 .同学们,文言文难吗?看,你们读了一遍就能读懂了!可真厉害!让我们为自己鼓一次掌!7 .这两篇关于王戎的文言文出示出自世说新语,全书有一千 多则文言文,里全是这类有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四年级 上册 王戎不 取道 教案 反思 推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