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对于“教养”也即精神和心灵 的完善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是我们的自我的意识的增强和扩展,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享受更 多更大的幸福。因此,真正的教养一如真正的体育,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 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 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2、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 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条路永无止境,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 候将它走到头;任何人也不可能在什么时候将哪怕仅仅只是一个文化发达的民族的全部文学通通读完并有所了解,更别提整个人 类的文学了。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不是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而是 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 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3、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 心脏的跳动而跳动。这,归根到底是一切生活所赋予的意义,如果活着不仅仅为了满足那些赤裸裸的需要的话。读书绝不是要使 我们“散心消遣”,而是要使我们集中心智;不是要用虚假的慰藉来麻痹我们,使我们对无意义的人生视而不见,而是正好相 反,要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要想建立与世界文学的生动联系,读者的第一要务乃是认识自己本身,进而再认识那些特别能引起他共鸣的作品。他必须 走一条爱之路,而非义务之路。仅仅因为某部作品有名,因为羞于不了解它就强迫自己去阅读,实乃大错而特错。恰恰相反,每 个人都该在他感觉
4、最自然的地方,开始对书籍的阅读、了解和喜爱。(摘编自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材料二:在第二十七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的今天,人们的阅读相较于传统阅读方式,有什么显著变化?我们能够明确的感知到, 最大的变化是阅读的对象早已不只是纸质书籍,呈现多元化特点。有报告显示,今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达351.6亿元,数字 阅读用户规模达到4.94亿。在数字化阅读日益普及的当下,有人习惯在纸质书卷中感受阅读的魅力;有人钟情于视听兼备,在 数字化世界里享受读书的乐趣。数字化阅读确实让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然而也引发了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等方 面的担忧。当白纸黑字化为虚拟数字、实体书籍变身数码屏幕,碎片化
5、、轻量化日益成为阅读的新特点,我们该怎样实现阅读的 意义?首先,我们要在阅读中求知。从“读书”到“读屏”,阅读习惯的改变,换个角度看也是阅读方式的丰富。数码产品的更 新换代,纸质书籍的电子化,让获取知识更为便捷;融合多重形态的视听内容,更让阅读由平面式的“纸上得来”升级为立体式 的“视通万里”。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数字化打通了书籍之间的“链接”,让人们能在跳转来源、聚合推荐等方式 里,实现知识的触类旁通、由点及面、串珠成链。可以说,数字化拓展了求知的渠道、丰富了学习的体验。无论是“读书”还是 “读屏”,都有益于知识的增长,而关键在于阅读的内容本身是否有意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阅读中
6、思考。无论哪种阅读方式,沉潜往复都是必不可少的阅读过程。文字留白处的掩卷沉思,声 画落幕后的品味咀嚼,都丰富了读者的精神家园。读一本好书,如同攀一座高峰,唯有不断向上攀爬,才能领略“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以思考在信息浪潮中保持专注与笃定,同样是阅读之于我们的意义。可见,在阅读中获得沉甸甸的知识,阅读之后有所思考,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收获精神的启迪,完成阅读的目的,实现阅 读的意义。(摘编自人民日报时评通过阅读涵养我们的精神世界)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获得真正的教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研读世界文学,阅读者要找到特别能引起自己共鸣的作品,由此建立与世界
7、文学的生动联 系。B.人们应该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但必须是杰作。研读杰作不在于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精读,深入地探究。 C. “读屏”可以实现“视通万里” “一屏万卷”,从而拓展求知的渠道、丰富学习的体验,因此“读屏”定会有益于知识的增 长。七、简答题组(共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近代以前,长期的农业社会,产生和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现在只要打开古代岁时广记一类的文献看看,就会使你 感到惊异了。 ?是古人闲着无事干,或者他们物力、精力过剩,所以要来弄弄这些“四时八节”吗?不是的。尽管过去有 些节日,现在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 ,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在过去节日
8、及其活动中,有些是有一定现 实意义和作用的,有些却只是满足生活、心理的要求的。_,这是由于当时人们对付实际事物的能力还很有限,认识事物的 知识又比较低下。因此,为了满足需要,不能不借助巫术及宗教信仰、仪式。我们已经采用了一些新节日,如青年节、劳动节、建军节、国庆节。但同时有些传统节日仍在普遍或局部沿用,如春节、 清明、中秋节等。这样做,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这些有长远历史的古老节日,在新社会中就成了新文化的一部分。我以 为传统节日行事中,还有些是颇有意义或情趣的,像上文所提到的晒衣物、婵尘等,符合新学理和新社会要求。此外,如清明踏 青、踢链子、重阳登高(南方并放纸莺),甚至如七夕的女儿月下穿针
9、、中秋的玩兔儿爷等,虽没有显著的社会或科学意义,但 作为民族的传统生活情趣,以某种适当形式给予保留,也是可以考虑的吧?节选自节日与文化21 .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 .请结合选文第二段,概括作者保留“传统节日行事”的理由,每条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节日但在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后者往往带有幻想和迷信的色彩22 .有古老长远的历史符合新学理和社会要求有民族的传统生活情趣【解析】【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结合前文”产生和继承、发展了许多节日”“就会使你感到惊异了”可知
10、这里强调节日多,后文”有它的主客观原因 和相应条件。在过去节日及其活动中,有些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作用的”对节日多的原因做了具体的解释,所以这里应该是对节 口多发出疑问,可以填: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节口。第二空结合“尽管过去有些节日”可知句式上可采用“但”,结合“现在看来是无谓、可笑乃至可厌的”可知这里讲的是与 “现在”相对的“当时”,强调节日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当时有它的主客观原因和相应条件,可以填:但在被创造乃至被继承的 当时第三空结合后文“因此,为了满足需要,不能不借助巫术及宗教信仰、仪式”可知对应的是前文“有些是有一定现实意义和作用 的,有些却只是满足生活、心理的要求的”提到的后一种情况,特
11、点是带有幻想和迷信的色彩,可以填:后者往往带有幻想和迷 信的色彩。【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的能力。根据“这些有长远历史的古老节日,在新社会中就成了新文化的一部分”概括出“有古老长远的历史”;根据“还有些是颇有意义或情趣的,像上文所提到的晒衣物、婵尘等,符合新学理和新社会要求”概括出“符合新学理和社会要 求”;根据“虽没有显著的社会或科学意义,但作为民族的传统生活情趣,以某种适当形式给予保留,也是可以考虑的吧”概括出“有 民族的传统生活情趣”。八、材料作文(共4分)23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劝学是两千多年前荀子对学习问题的朴素认识,师说是一千多年前韩愈对“耻学于师”
12、的批评。随着社会的发展 变化,我们今天在学习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比如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知识“触手可得”,以至于部分学生丧失思考的能力;还有 人只为考高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不关心诸葛亮关于学习也曾经说过:“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上述材料给你怎样的思考与启示?请针对自己当下网课阶段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为网络班会写 一篇发言稿。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作文材料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劝学师说这两篇经典文章的内容进行了简要概
13、括。我们知道,劝学对学习问题 的朴素认识主要集中在“学不可以己”这句话上,文中讨论的学习的重要性、学习需要积累和学习态度要专注等方面,依旧值得 我们继承和借鉴。而师说中对士大夫“耻学于师”的批评在今天看来依然振聋发唳。第二部分提出新的学习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今天的学习出现了新的挑战,除了材料中提到的信息技术让知识似乎“触手 可得”,但我们的思考能力却正在丧失,以及部分学生只关注分数不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之外,还有其他一些学习问题, 如重新认识学习的意义,学习方法应该与时俱进,如何看待网络学习的利弊,如何进行合作学习,如何创新性学习等。而诸葛亮 的名言则引导我们深入思考立志、学习与成才的
14、关系问题。由此我们应该明确,学习是我们从古到今以至于未来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学习特点、学习方法等,但有些 东西不会改变,如学习与思考必须相辅相成,学习过程中应当向老师请教,学习是成才的必由之路,立大志才能成大才等。写作任务要求我们针对自己当下网课阶段学习中的某些问题,以“劝学”新说为题,为网络班会写一篇发言稿。注意发言中 针对的是网课学习中的问题,应当结合自己网课中遇到的问题,如学习缺乏自律,学习效率不高,学习中遇到问题不方便与老师 同学交流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发言,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只是罗列问题,而应当深入思考,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同学们在班 会上进行深度交流。注意发言稿的
15、格式和发言情境。此外注意题目是“劝学”新说。写作时考生可以从劝学师说切入,就着原文观点进行新的阐释;也可以依据材料中提到的“逐步发展”、循序渐进,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虚心请教,发表自己的看法,如勇于质疑、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从兴趣出发、勇于创新等等均可。不管哪个角度,都不能脱离“学习”的话题。立意:L网络不能代替思考,学习必须深思。2 .虚心求教,学不可以已。3 .学习要自律,成才需立志。D.今年中国数字阅读产业规模和阅读用户规模庞大,数字化阅读已取代纸质书卷的主要地位,让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2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读书的意义,不过
16、二者针对的阅读对象并不完全相同。B.阅读活动中阅读者往往处于主导地位,活动的目的就在于涵养阅读者的精神。C.两则材料都针对读书发表议论,行文思路清晰,语言朴素犀利,富有哲理。D.空暇时间通过电子书精读世界名著,掩卷沉思,反复品味,也能提升精神境界。3 .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古人云: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B.赵恒劝学篇: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C.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D.林语堂生活的艺术:读书使人得到一种优雅和风味。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5.班里布置了一个读书角,班主任面向全班同学征集阅读建议,准备择优张贴上墙,以期启迪同学
17、,提高阅读效果。请结合材 料,提出你的建议。【答案】1. A 2. B 3. B4 .第一段是提出问题,即数字时代,人们如何实现阅读的意义。第二、三段是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阅读中求知、并思考。最后总结问题,即经过求知和思考后才能实现阅读的意义。5 .要阅读世界文学中的杰作。阅读不贪多,要选择自己能和作品中的精神世界相沟通的作品。在阅读中要学会求知,更重要的学会思考。【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 “而在于精读,深入地探究”于文无据。原文“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 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类所思、
18、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 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可知,原文的意思是要沉浸在杰作中,和作品中的所思、所求建立密切的关系。C. “因此读屏定会有益于知识的增长”错误。原文“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数字化打通了书籍之间的链接, 让人们能在跳转来源、聚合推荐等方式里,实现知识的触类旁通、由点及面、串珠成链。可以说,数字化拓展了求知的渠道、丰 富了学习的体验。无论是读书还是读屏,都有益于知识的增长,而关键在于阅读的内容本身是否有意义”可知,是否有 益于知识的增长还要看阅读的内容本身。D. “数字化阅读已取代纸质书卷的主要地位”错误。原文“在数字
19、化阅读日益普及的当下,有人习惯在纸质书卷中感受阅读的魅 力”可知,还有人习惯阅读纸质书籍。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 ”活动的目的就在于涵养阅读者的精神”过于绝对。材料二“首先,我们要在阅读中求知”“可以说,数字化拓展了求知的渠 道、丰富了学习的体验。无论是读书还是读屏,都有益于知识的增长”可知,除了 “涵养精神”,还有“益于知识的增 长”。故选Bo【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教养是一个人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的素养。而阅读世界上的杰出作品是 获得真正的教养的最重要途径之一。A.选
20、项的意思是阅读好书可以改变人们愚昧的一面。B.选项的意思是读书好的人可以不用买田置地就可以得到财富。C.选项的意思是阅读书籍可以提升人类精神的高度。D.选项的意思是读书使人成为优雅和有魅力的人。故选Bo【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由材料二“人们的阅读相较于传统阅读方式,有什么显著变化? ”可知,第一段是提出问题,即数字时代,人们如何实现阅读的 意义。由材料二“首先,我们要在阅读中求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阅读中思考”可知,第二、三段是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问题的 办法,即阅读中求知、并思考。由材料二“可见,在阅读中获得沉甸甸的知识,阅读之后有所思考,才能获得真知灼见,
21、收获精神的启迪,完成阅读的目的,实 现阅读的意义”可知,最后总结问题,即经过求知和思考后才能实现阅读的意义。【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提出见解的能力。由原文“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 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然而,对每一部思想家或作家的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可 知,要阅读世界文学中的杰作。由原文“对于我们来说,问题不在于尽可能地多读和多知道,而在于自由地选择我们个人闲暇时能完全沉溺其中的杰作,领略人 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从而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
22、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着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 动”可知,阅读不贪多,要选择自己能和作品中的精神世界相沟通的作品。由原文“首先,我们要在阅读中求知”“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阅读中思考”可知,在阅读中要学会求知,更重要的学会思考。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百合花茹志鹃回到包扎所以后,我就让通讯员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 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 ”说完就脚不点地的走了。我 走过去拿起那两个干硬的馒头,看见他背的枪筒里不知在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先前
23、那些做点缀的树枝一起,在他耳边 抖抖地颤动着。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在新媳妇家借棉被时不小心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我真后悔没给他缝上再走。 现在,至少他要裸露一晚上的肩膀了。包扎所的工作人员很少。乡干部动员了几个妇女,帮我们打水,烧锅,作些零碎活。那位把唯一的嫁妆百合花棉被 借给我们的新媳妇也来了,她还是那样,笑眯眯的抿着嘴,偶然从眼角上看我一眼,但她时不时的东张西望,好像在找什么。后 来她到底问我说:“那位同志弟到哪里去了? ”我告诉她同志弟不是这里的,他现在到前沿去了。她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说: “刚才借被子,他可受我的气了!“说完又抿了嘴笑着,动手把借来的几十条被子、棉絮,整整
24、齐齐的分铺在门板上、桌子上。 我看见她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天黑了,天边涌起一轮满月。我们的总攻还没发起。敌人照例是忌怕夜晚的,在地上烧起一堆堆的野火,又盲目地轰 炸,照明弹也一个接一个地升起,好像在月亮下面点了无数盏的汽油灯,把地面的一切都赤裸裸地暴露出来了。在这样一个“白 夜里来攻击,有多困难,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我连那一轮皎洁的月亮,也憎恶起来了。乡干部又来了,慰劳了我们几个家做的干菜月饼。原来今天是中秋节了。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竹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那 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摊给月亮娘娘享用过的
25、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是唱着: “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通讯员,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也许,几年以前,他还唱过这 些歌吧!他现在大概正趴在工事里,也许在团指挥所,或者是在那些弯弯曲曲的交通沟里走着哩!一会儿,我们的炮响了,天空划过几颗红色的信号弹,攻击开始了。不久,断断续续地有几个伤员下来,包扎所的空气 立即紧张起来。包扎所的担架不够了,好几个重彩号不能及时送后方医院,耽搁下来。外边月亮很明,也比平日悬得高。前面又下来一个重伤员。屋里铺位都满了,我就把这位重伤员安排在屋檐下的那块门 板上。担架员把伤员抬上门板,但还围在床边不肯走。一
26、个上了年纪的担架员,大概把我当做医生了,一把抓住我的膀子说: “大夫,你可无论如何要想办法治好这位同志呀!你治好他,我我们全体担架队员给你挂匾”他说话的时候,我发现其 他的几个担架员也都睁大了眼盯着我,似乎我点一点头,这伤员就立即会好了似的。我心想给他们解释一下,只见新媳妇端着水 站在床前,短促地“啊” 了一声。我急拨开他们上前一看,我看见了一张十分年轻稚气的圆脸,原来棕红的脸色,现已变得灰 黄。他安详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这都是为了我们,”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我们十多副担架挤在一个小巷子里,准备往前运动,这位同志走 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
27、从哪个屋顶上摆下颗手榴弹来,手榴弹就在我们人缝里冒着烟乱转,这时这位同志叫我 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例媳妇又短促地“啊” 了一声。我强忍着眼泪,给那些担架员说了些话,打发他们走了。我回转身看见新媳妇已轻轻移 过一盏油灯,解开他的衣服,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这位高大而又年轻的小通讯 员无声地躺在那里。我猛然醒悟地跳起身,磕磕绊绊地跑去找医生,等我和医生拿了针药赶来,新媳妇正侧着身子坐在他旁 边。她低着头,正一针一针地在缝他衣肩上那个破洞。医生听了听通讯员的心脏,默默地站起身说:“不用打针了。“我过 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包新媳妇却像什
28、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那个破洞。我实在看不下去了,低声地 说:“不要缝了。”她却对我异样地瞟了一眼,低下头,还是一针一针地缝。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 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L1L生员让人抬了一口棺材来,动手揭掉他身上的被子,要把他放进棺材去。新媳妇这时脸发白,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 瞪了他们一眼。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半条盖在他身上。卫生员为难地说:“被子是借老百姓的。”“是我的“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在月光下,我看见她眼里晶莹发亮,我也
29、看见那条枣红底色上洒满 白色百合花的被子,这象征纯洁与感情的花,盖上了这位平常的、拖毛竹的青年人的脸。(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采用女性视角,观察细致,更多地展现细节,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鲜明生动,也使作品充满抒情色彩。B.新媳妇“劈手夺过被子,狠狠地瞪了他们一眼”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她对卫生员揭掉被子这一无理动作的愤怒和责怪。C.文本第段三个“我想”开头的句子突出“我”对通讯员的牺牲难以置信,表现了极为不舍又非常沉痛的复杂心理。D.小说不论叙述、描写还是对话,都给人一种自然清新、柔和优美的感觉,把关于战争的故事,写得充满诗意。7.关于文
30、中通讯员受伤被送到卫生所时众人的表现,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那个担架员负罪地说道”这句话表现了担架队员对通讯员因救助他们而身负重伤的感激之情及自责之意。B. “猛然醒悟地跳起身”表明“我”乍一见到负重伤的通讯员极为震惊,“磕磕绊绊地跑”表明我此时异常慌乱。C.新媳妇第一声“啊”是吃惊地发现了伤员是通讯员,第二声“啊”反映了她内心的震动、痛惜、歉疚和崇敬等复杂情感。 D.医生说“不用打针了”,是在委婉告诉众人通讯员已经牺牲,与前文被送来时“已变得灰黄。他安详地合着眼”相照应。 8.为什么文中反复强调通讯员是“拖毛竹”的年轻人?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9 .著名作家欧阳文彬评价百合花:
31、“特别善于运用道具,并且在情节上前后呼应,有时候还赋予他们象征性的风味” 请结合文本,试举一例,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6.C 7. B10 以竹写人。毛竹生长漫山遍野,不经开化,尽显质朴、自然之气;19岁的通讯员充满朝气,不设城府,甚至有些孩子气。 毛竹和通讯员在生长环境、内蕴气质上十分相似,小说通过毛竹意象寓示这个淳朴大男孩昂扬向上的青春气息。通讯员在民族 大义的担当上毫不含糊,他有朴素而鲜明的革命意识和使命担当,在精神气度上有毛竹一般的坚毅刚强的特征。11 道具:被子;情节:“借被子被刁难(失利)” “(新媳妇)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等情节形成呼应; 象征:“百合花被子
32、”在小说中的应用具有多元的作用和丰富的文化意蕴。于普通人来说,它是一种实用性的物质,具有保 暖御寒的功能;于“新媳妇”来说,是她唯一的“嫁妆”和美好爱情的象征;于“通讯员”来说,是他生命最后的尊严;于读者来 看,它是军民情同鱼水、水乳交融的重要见证。【解析】【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 突出我对通讯员的牺牲难以置信”错误。由14段“我实在看不下去了”“我想拉开她,我想推开这沉重的氛围”可 知,“我”并不是对通讯员的牺牲难以置信,而是对新媳妇的行为感到痛苦、压抑,虽然对通讯员的死亡感到极为不舍又非常沉 痛,但也希望新媳妇能够直面通讯员的死亡。故选Ce【
33、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 “猛然醒悟地跳起身表明我乍一见到负重伤的通讯员极为震惊”错误。结合前文”她刚才那种忸怩羞涩已经完全消 失,只是庄严而虔诚地给他拭着身子” 一处可知,“我”从新媳妇对通讯员伤势的处理方式中,突然想到得赶紧找医生过来帮 忙,因此“猛然醒悟地跳起身”更多的是“我”意识到要去找医生时候的状态。故选Bo【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品味情节作用,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在文学作品中,毛竹具有鲜明的象征意义。毛竹竹根盘错,象征生命有源、根基稳固;竹体中空,象征虚怀若谷、可塑可造;竹 节连连,象征生而有节、有节必露;竹性柔韧,象征弯而不折、柔中有刚。而由原文“我就
34、让通讯员回团部去。他精神顿时活泼 起来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向我敬了礼就跑了。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挂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两个馒头,朝我 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等处可看出,通讯员充满朝气,不设城府,青春洋溢,这些品质与毛竹 十分相似。据此可以概括答案;由原文“这都是为了我们,”“这位同志走在我们后面,可谁知道狗日的反动派不知从哪个屋顶上搭下颗手榴弹来这时 这位同志叫我们快趴下,他自己就一下扑在那个东西上了。”等处可知,通讯员舍身救助战友,显示了他高尚的革命情操和 无私的舍身精神。牺牲自我成全他人是革命大节。这种“节”与竹性相合,由此可概括答案。【9题详解】本题
35、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被子”是在小说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道具,小说中的“被子”是有多种类型的一一“棉絮”“被子” “百合花被子”三种类型。“被子”作为该小说中出现最多的道具和意象,是小说情节推动的驱动力和主题完成的核心,小说高潮部分都是围绕“被子”这 一道具展开的。“被子”的存在,让人物得以生发关系,“被子”成为一个重要的纽带,文字围绕“被子”发生。如“那位把唯 一的嫁妆一一百合花棉被借给我们的新媳妇也来了”中的“百合花棉被”,这里“被子”受到“唯一的嫁妆”的催化,文字背景 得以加厚,“被子”依附在人物上,成为新媳妇的性格的某种支点。但是,“被子”最终
36、的走向是“(新媳妇)自己动手把半条被子平展展地铺在棺材底”。对于新媳妇来说,“被子”就这样彻底消 失,成为小通讯员的物品。从现实和革命的角度来看,“百合花被子”是一个隐喻和符号,代表着革命年代的物质,但是战争的本质是对物质的破坏和毁 灭,新媳妇虽然失去了 “被子”,但是精神却获得了超脱,为“通讯员”完成了 “死”的仪式,尊重死亡,升华主旨,为革命贡 献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此时不论是物质还是她自身,都成为一个符号和缩影,“被子”的使用功能变成审美功能,不再是“嫁妆”,而是“通讯员”的勋章。由此可概括被子的象征。三、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
37、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 *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客曰:“今者簿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 之妒。顾安所得酒 乎? ”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崂岩,披蒙茸,踞虎豹,登 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 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
38、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缩衣,戛然长 鸣,掠予舟而西也。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土,羽衣端趾,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日:“赤壁之游乐乎? ”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 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 ”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B.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C.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D.予亦悄然而
39、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侧重于写景,景中寓情。B. “望”在古代是表示日期的词,其他常见词语还有既望、晦、朔等,既望是十六,朔是初一,晦指每月阴历最后一天。C. “玄裳编衣”中“玄”是黑色,“编”是白色,“玄裳缩衣”意为黑色的上衣,白色的裙子,这里来描写鹤的颜色。D. “开户视之”句中“户”指的是“门”,和“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木兰当户织”句中的“户”意思是一样的。1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
40、项是()A.第一自然段作者独自“摄衣而上”,描绘了冬夜赤壁凄凉可怕的景色,此景衬托出作者无限感伤的心绪。B.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C.文章末尾“道土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D.前赤壁赋比较积极乐观,表达了一种豁达随性的情感。后赤壁赋则显得有些消沉,流露出一种苦闷孤独之情飞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已而叹日:“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14 .夜游赤壁,作者的心境随着时间景
41、物的变化而起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答案】10. C 11. C 12. B13 . ( 1)过了一会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即使有酒也没有菜肴。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 怎么度过呢? ”(2)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14 .来到赤壁的下面,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安谧清幽、山川寒寂,作者心胸开阔。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那“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的场景又不能不使他产生凄清之情、忧惧之心。到半夜,一只孤鹤的“横江东来”、“戛然长鸣”后擦舟西去,已经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解析】【10题详解】本
42、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 就在那里停泊。“凛乎”是“其不可留也”的原因,关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D。故选Co【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 “玄裳缩衣意为黑色的上衣,白色的裙子”错误。玄,黑。裳,下服。缰,白。衣,上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D.正确。句意:开门一看。/流动的水不会腐臭,经常转动的木门轴不易被虫蛀蚀。/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故选Co【12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 “文中山高月小,
43、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赤壁赋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错误。“山高月小,水落石 出”和“清风徐来,水波不兴”都是动静结合。故选B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已而”,过了一会儿;“肴”,菜肴;“何”,怎么。(2) “畴昔”,昨天;“飞鸣”,边飞边叫;“子”,你。【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纯粹写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声”四句,却写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溅流缓而石出有声的初冬独特夜景,从而诱发了 主客弃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兴,这里,作者不吝笔墨地写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谧清幽、山川寒寂、“履嵋岩,披蒙茸,踞虎 豹,登虬龙;攀西鹊
44、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奇异惊险的景物更令人心胸开阔、境界高远。可是,当苏轼独自一人临绝顶时,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 令人畏惧,不可久留,不得不返回舟中。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 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长声音叫着,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写了一只孤鹤的“横江东来”、“戛然长 鸣”后擦舟西去,于是,己经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悯,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澜,还为下文写梦埋下了伏笔。参考译文: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从雪堂出发,准备回临皋亭。有两位客
45、人跟随着我,一起走过黄泥坂。这时霜露已经降下,叶全都 脱落。我们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头望见明月高悬。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乐;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诗,相互酬答。过了一会 儿,我叹惜地说:“有客人却没有酒,即使有酒也没有菜肴。月色皎洁,清风吹拂,这样美好的夜晚,我们怎么度过呢? “一位 客人说:“今天傍晚,我撒网捕到了鱼,大嘴巴,细鳞片,形状就像吴淞江的妒鱼。不过,到哪里去弄到酒呢? “我回家和妻子 商量,妻子说:“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为了应付您突然的需要。”就这样,我们携带着酒和鱼,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览。 长江的流水发出声响,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耸;山峦很高,月亮显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来。
46、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览 所见的江景山色再也认不出来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着险峻的山岩,拨开纷乱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状的怪石上,又不时拉住 形如虬龙的树枝,攀上猛禽做窝的悬崖,下望水神冯夷的深宫。两位客人都不能跟着我到这个极高处。我大声地长啸,草木被震 动,高山与我共鸣,深谷响起了回声,大风刮起,波浪汹涌。我也觉得忧愁悲哀,感到恐惧而静默屏息,觉得这里令人畏惧,不 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划到江心,任凭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这时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觉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 只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翅膀像车轮一样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洁白的衣衫,它夏夏地拉长声音叫 着,
47、擦过我们的船向西飞去。过了会儿,客人离开了,我也回家睡觉。梦见一位道上,穿着羽毛编织成的衣裳,轻快地走来,走过临皋亭的下面,向我 拱手作揖说:“赤壁的游览快乐吗? 我问他的姓名,他低头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细了。昨天夜晚,边飞边叫着 从我这里经过的人,不是你吗? ”道士回头笑了起来,我也忽然惊醒。开门一看,却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四、古代诗歌阅读(共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鹊桥仙宋秦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咏七夕的节序词,“巧”与“恨”则将七夕人间“乞巧”的主题及牛郎织女故事的悲剧性特征点明,练达而凄美。B. “迢迢”二字极言银河的辽阔,从而更加凸显了相思之苦;“暗度”二字紧扣一个“恨”字,让欢乐的相聚带上了一丝悲愁。 C. “忍顾鹊桥归路” 一句,承上启下,既是“佳期”快乐的延续,又为下文的议论张本,使得本诗构思巧妙,浑然天成。D.本词熔抒情与议论于一炉,融天上人间为一体,优美的形象与哀乐感情结合起来,起伏跌宕,取得了极好的艺术效果。16.宋代的欧阳修、张先等人也曾吟咏这一题材,都因袭了 “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