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高一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祝考试顺利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 (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材料一:“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 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 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从1955年进入中医研究院, 她几十年如一日,埋首于深爱的事业中,将一份份漂亮的成绩单回馈给党和人民。屠呦呦入职时正值中医研究院初创期,条件艰苦,设备奇缺,实验室连基本通风设施都
2、 没有,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的屠呦呦身体很快受到损害,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除了 在实验室内“摇瓶子”外,她还常常“一头汗两腿泥”地去野外采集样本,先后解决了中药 半边莲及银柴胡的品种混乱问题,为防治血吸虫病做出贡献;她结合历代古籍和各省经验, 完成了中药炮制经验集成的主要编著工作。屠呦呦最引人瞩目的成就是发现青蒿素,青 蒿素是从中药青蒿中提取的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菇内酯药物,是防治疟疾的一线药物。疟疾是 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 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万余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 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
3、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 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唾咻类药物已产生抗 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 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数以百万计 疟疾患者的生命,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 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青蒿,南北方都很常见的一种植物,郁郁葱葱地长在山野,外表朴实无华,却内蕴治病 救人的魔力。正是如青蒿
4、一样的科学追梦人,大爱在左,奉献在右,随时播种,随时开花, 将生命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绿意盎然,让不同地域、种族的人一起吮吸现代科技的芬芳。(改编自黄文君的她用绿色守护生命)材料二:1969年,屠呦呦临危受命中药研究所“523任务”研究组组长,带领4名小组成员寻 找抗疟药物的线索。屠呦呦四处走访老中医,整理历代医籍,最终整理出一本抗疟单验方集,包含640 多种草药,其中就有后来提炼出青蒿素的青蒿。不过,在第一轮的药物筛选和实验中,青蒿 提取物对疟疾的抑制率只有68%,并没有成为屠呦呦重点关注的对象。那时,她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胡椒上。这种在中国极为常见的植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 达到了 84%。这
5、是一个很让人兴奋的数据,但此后的深入研究却事与愿违。屠呦呦发现,胡 椒只能抑制疟原虫的裂变繁殖,灭杀效果却非常不理想。放弃了胡椒,她把目光又转向了效 果并不突出、却在中医药典籍治疟药方中屡屡被提及的青蒿。早在公元前2世纪,中国先秦医方书五十二病方已经对植物青蒿有所记载;公340 年,东晋的葛洪在其撰写的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说它能“治疟疾寒热”。根据材料二原文“1969年,屠呦呦临危受命中药研究所523任务研究组组长,带领 4名小组成员寻找抗疟药物的线索”中的临危受命,可知她对于祖国的医学事业具备极强的 责任感和使命感。(二)现代文阅读H (本
6、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5. B(3 分)6. C(3 分)7 .(6分)第一次突出人物不休边幅、不拘小节的性格特征。第二次写主人公自身价值受到重视,意气风发、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第三次突出主人公不注重一己得失、坚守自我的高贵品质。8 .(4分)专业教育存在缺陷,医疗人员缺乏专业培养,以致霍乱来临时慌乱不堪。有关部门对防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应有的医疗设备严重缺乏。科学知识普及程度不够。医疗队进村遭遇抵抗,村民认为医疗队小题大做。对专业人才缺乏应有的尊重和待遇。闻达临危受命,医疗队付出巨大努力消灭疫情后 没有出现“期待的辉煌”。【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内容的理解能力
7、。B项,“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防疫条件的落后以及防疫医疗设备的匮乏”是错误的。主 要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防疫工作的轻视。故选Bo6.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赏析能力。C项,“设备完善后骄傲自得的心情”是错误的。此时设备还未完善,人物的心情应是 “激动兴奋”。故选Co7.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塑造方法的把握能力。第一次是“闻达头发凌乱的脑袋在资料堆中徽微摇晃,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 的,是他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不配套皮鞋的大脚”,“鞋与脚不配套”说明人物不修边幅、 不拘小节;第二次是“闻达走路变得格外轻盈,皮鞋不再像平时那样不知深浅地摩擦地面, 破旧的白大褂在他身后飞荡起来,使他像一
8、只忙碌的喜气洋洋的燕子”,为何“走路变得格 外轻盈,皮鞋不再像平时那样不知深浅地摩擦地面”?因为臭塘村发生霍乱,大家对这个病 知之甚少,都不知如何是好,站长如见救星,紧紧地握住闻达说:“乱成一锅粥了,现在看 你的了。” “有关部门的领导都赶来了,小车密密麻麻塞满门口。领导都主动与闻达握手, 摇着他的手说:老专家啊,全靠你了”可见这个细节是表现主人公自身价值受到重视, 意气风发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第三次是“闻达回到了从前,依然每天下班之后写一个小时 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走路又是拖泥带水了,鞋底总是啜啜地摩擦地面,两只不同的皮鞋又 穿在了他的脚上”,闻达和同事们成功阻止了疫情的爆发,但是群众不知道
9、,“臭塘村的人 们觉得我们是在小题大做,他们最终也不知道自己患的是霍乱”,并且“因为严格的保密, 事后便没有我们所期待的辉煌”,而闻达并没有因此而闹情绪,这个细节描写突出主人公不 注意一己得失、坚守自我的品质。8. 本题考查学生探讨文本创作意图以及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本题问作者的担忧包括哪些方面。根据“我们学习的流行病学教材是一九七七年印刷的, 它告诉我们:我国在解放后不久便控制和消灭了天花、霍乱和鼠疫。于是,在学习流行 病各论的时候,这几种传染病的章节是哗哗翻过去的”可以概括写出“专业教育存在缺陷, 医疗人员缺乏专业培养,以致霍乱来临时慌乱不堪”。根据闻达的八条处理方案,开出了 一系列我们防
10、疫站本来就应该配备却一直没有的正规化设备,大大小小写满了三页纸,可以 概括出“有关部门对防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应有的医疗设备严重缺乏”。根据“男人们拿 起木棒、铁锤,在村口堵住了闻达,一把缴获了闻达手里的喇叭,凶狠地说:少来这套, 我们生病了会自己去医院。说实话,你们为什么要包围我们村子?后面围上来的人是不是要 使用化学武器?“其实我们哪里有什么病?谁夏天不拉几次肚子?从来没有医生像你们 这么好,实在是辛苦你们了! ”“臭塘村的人们觉得我们在小题大做,他们最终也不知道自 己患的是霍乱”可概括出“科学知识普及程度不够。医疗队进村遭遇抵抗,村民认为医疗队 小题大做” o根据“大家对霍乱除了恐惧,其
11、他一无所知。站长答非所问地应付着大家, 人们非常不满,于是到处是寻找闻主任的声音:闻主任呢?闻达呢?“站长如见救星, 紧紧地握住闻达的手说:乱成一锅粥了,现在看你的了。有关部门的领导都赶来了, 小车密密麻麻塞满门口。领导都主动与闻达握手,摇着他的手说:老专家啊,全靠你了。 “因为严格的保密,事后便没有我们所期待的辉煌”可以概括出“对专业人才缺乏应有的尊 重和待遇。闻达临危受命,医疗队付出巨大努力消灭疫情后没有出现期待的辉煌”。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9. C (3 分)10. B(3 分)11. A(3 分)12. (8
12、分)(1)(如果)燕国不解救魏国,魏王就会改变志节割让土地,把国家的半数 土地割给秦国,秦国一定会撤兵。(2)我并不是吝惜钱财才拿羊去替换牛,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13. (3分)对赵国,孟尝君表以忠心,以存魏的好处打动对方。对燕国,孟尝君则是晓以利害,以亡魏的弊端引起燕王的重视。【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赵国不救魏国,魏国就要与秦国结盟。这样,赵国就等于直接和强秦为邻。 赵国将年年有战乱,百姓将年年有死亡。这就是我所说的“忠于大王”啊。“魏献盟于秦”是状语后置句,“于秦”是“献盟”的后置状语,中间不可断开,排除 AD;“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是判断句,“此也
13、”是判断句的标志,中间不可断开, “之所以”是固定结构,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Co10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8. “侍坐章中子路所言千乘之国是指实力强盛的大国”错误。“千乘之国”是 指中等国家。故选Bo1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孟尝君并表示希望替魏王出使诸侯”借误,由文中“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可知,是魏王希望孟尝君出使诸侯。故选A。1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折节”,改变平日的志向行为;“以”,把;“与”,送给;“去”,离开。(2) “爱”,吝惜,舍不得;“易”,交换,替换;“易之以羊”,状语后置句,拿 羊去替换
14、牛;“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主谓倒装,百姓认为我吝啬是理所当然的啊。13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由“孟尝君游说赵王时先说夫敢借兵者,以忠王也”和“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 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分析可知,孟尝君首先向赵王表 示忠心,意思是说我向您借兵是对您的忠心,之后分析魏国存在对于赵国的价值,魏赵两国 的军队势力没有太大悬殊,而现在魏国的处境却不如赵国,是因为魏国是赵国西边的屏障, 挡住了来自秦国的威胁,一旦魏国灭掉,赵国就“与强秦为界由此可见魏国存在的价值, 这是用存魏的好处来打动对方。由“孟尝君游说燕王的时候说燕不救魏,魏王折
15、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 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可知,孟尝君晓 以利害,用魏国灭亡之后给赵国带来的威胁引起燕王的重视,一旦魏国“折节割地”,之后 会集合四国之力来攻打燕国,这是用亡魏的坏处“恫吓”燕王。参考译文:秦国准备攻打魏国,魏王听说以后,晚上会见了相国孟尝君,告诉他说:“秦国准备攻 打魏国,您为我出谋划策,该怎么办? ”孟尝君说:“如果有诸侯的救援,那么国家可以保 全。”魏王说:“我希望您为我走一趟。”并郑重地为他准备好一百辆战车。孟尝君到了赵 国,对赵王说:
16、“我希望借兵来救魏国。”赵王说:“我不能借。”孟尝君说:“敢来向大 王借兵的,是忠于大王的人啊。”赵王说:“可以听听你的道理吗? ”孟尝君说:“赵军并 不比魏军强,魏军并不比赵军弱。可是赵国年年太平无事,百姓也不见年年死亡,相反魏国 年年战乱,百姓年年有死亡的,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魏国在西边成了赵国的屏障,如果赵国 不救魏国,魏国就要与秦国结盟。这样,赵国就等于直接和强秦为邻。赵国将年年有战乱, 百姓将年年有死亡。这就是我所说的忠于大王啊。赵王答应借兵,于是为魏国派兵十 万,战车三百辆。孟尝君又到北边去拜见燕王,说:“现在秦国准备攻打魏国,希望大王能 救援魏国。”燕王说:“我们连着两年收成不好,
17、如果又要行军数千里去援助魏国,可怎么 办呢? ”孟尝君田文说:“行军数千里去救人,这是国家的大利。现在,魏王一出国门就可 以看见秦军,即使想要行军数千里去救人可能吗? 燕王还未答应借兵。田文接着说:“我 献给大王有利的计谋,可大王不用我的忠心计策,那么我只得请求离开。我担心天下将要发 生大的变化呀。”燕王说:“大变化我能够听听吗? ”田文说:“如果燕国不援救魏国,魏 王就会割地屈膝求和,把半个魏国献给秦国,秦军一定会撤退。秦军从魏国撤退以后,魏王 率领韩、魏大军,又从西边借来秦军,再联合赵军,用四国联军去攻打燕国,大王还有什么 好处呢?当魏、秦、韩、赵四国联军兵临城下之时,到底是“行数千里去助
18、人有利呢?还 是出燕都南门就看见四国联军有利呢?四国兵临城下,燕国和四国相距已很近了,运输也方 便了,这个时候,大王又有什么好处呢? ”燕王说:“您可以走了,我听从您的(建议)。” 于是为魏国派兵八万,战车二百辆,跟随田文。魏王非常高兴,说:“您借来燕、赵军队很 多,而且又快。”秦王十分害怕,便向魏国割地求和。于是魏国归还燕、赵的军队,并加封 田文。(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14 . C (3 分)15 .(6分)诗歌前四句写宫女的“宫怨”,五六句从镜前宫女转到室外春景。这两句写景,是围 绕着宫女的所感(“风暖”)、所闻(“鸟声”)与所见(“花影
19、”)来写的。临镜的宫女怨苦至极,无意中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以乐景衬托出她心中无春的寂 寞空虚之感。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宫怨”是一脉相承的。最后两句由眼前的“春景”,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 景,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今日的“宫怨”之深。【解析】14.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理解鉴赏能力。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都是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 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 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题C项,“在家乡溪
20、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分析错误,颈联写景,春风殆荡,风和日丽, 鸟语花香,借以烘托春心受残,寂寞空虚的情感。以往日的欢乐反衬出今日的“宫怨”之深, 末联写往日之悲苦,更露其怨情,不是表达“欢乐情景”。故选C。15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内容分析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诗歌的内容要在读懂诗歌的 基础上总结。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包括三个层面的内容: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1、修辞手法。修辞手法一般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反复、互 文、通感、借代、双关、叠字等。2、表达方式。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 抒情、描写。3、表现手法。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手法有:对照、衬托、渲
21、染、烘托、用典、 铺垫、象征、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托物言志、 以乐景写哀情、以哀景写乐情等。本诗内容上前四句写宫女的“宫怨”,五六句从镜前宫女 转到室外春景。这两句写景,是围绕着宫女的所感(“风暖”)、所闻(“鸟声”)与所见 (“花影”)来写的;手法上以乐景衬哀情,用“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这样的乐景衬 托出她心中无春的寂寞空虚之感,使景中之情与前面所抒写的“宫怨”一脉相承,写出了临 镜的宫女怨苦至极,但无意中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春天;最后两句写往日之悲苦,更露其怨情, 由颈联所写眼前的“春景”,使宫女想起了入宫以前每年在家乡溪水边采莲的欢乐情景,以 往日
22、的欢乐反衬出今日的“宫怨”之深。(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迩”“鉴”“琼”“扁”“澄”“练”“翠”“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 (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17 . D (3 分)18 .(6分)那么中草药到底是否具有毒性往往存在中草药、西药联用情况大家往往忽视这种情况【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处的“单纯”,意义是“单一”。A.形容人“
23、简单纯真”。19 形容事情“简单,不复杂”。C.形容人“简单纯真”。D.形容“单一”。故选Do20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文“我们常听人这样说:最近身体不是很舒服,吃点中药调理下身体 吧,中草药是没毒的。“与此同时,也会有人说:是药三分毒!”可知,生活中对 于中草药是否有毒有两种观点,一是认为没毒,一种就是认为有毒。再根据问号,可填入“那 么中草药到底是否具有毒性”。第二空,根据后文“中草药和西药联合应用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而使肝损伤风险增加的问 题”可知,前文列举的是中西医联合应用的情况,可填入“往往存在中草药、西药联用情况”。第三空,列举的是一些特殊情况,某些中
24、药制剂中含有西药成分,如维C银翘片中就含 有明确具有肝毒性的对乙酰氨基酚。根据“单纯地认为这类肝损伤是中草药所致”可知,人 们往往忽略了中药制剂中西药的毒性,所以可填入“大家往往忽视这种情况”。(二)语言文字运用n (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21 .(3分)非同寻常一无所有毕恭毕敬/顶礼膜拜22 .(5分)原句突出字纸篓的形状、材质和红纸贴条上的字。与语段的表意重点吻合,而改句落 脚点在字纸篓这个物品本身,不能突出重点。原句为连续短句,具有口语化特点,与语段的风格一致,节奏感强,整体更显和谐。23 . D(3 分)【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福建省 宁德市 霞浦县 2022 2023 学年 第二 学期 一期 质量 检测 语文试题 答案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