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教学设计-【经典教学资料】.docx





《将相和教学设计-【经典教学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相和教学设计-【经典教学资料】.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将相和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K A)认读“璧、蔺”等生字,会写“赵、拒”等生字。(2)理解“完壁归赵”“湘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内容。3( A)能抓住 人物特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务求理解的读书习 惯。2、过程与方法A( 1 )通过把握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能力。2( A)通过表演加深对人物形象的认识与理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1 )感受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识大局和大将军廉颇知错认错等优秀品质。(2 )懂得遇事要从国家利益出发,顾大局,识大体,讲团结。A 二、重难点:A(1) 了解“完壁归赵”“涌池之会”“负荆请
2、罪”的主要内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及各段与整篇的关系。(2)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4 三、教学方法:自渎感悟,讨论交流。A 四、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A第一课时(发预习内容)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课前搜集的故事背景资料。二、初读课文,学生自悟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中存在的问题。2、速读课文,讨论交流。1( A)画出“将”、“相”分别指谁? “和”是什么意 思?(2)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清脉络,概括段意。A(1) 了几个小故事?找出每个故事的起止,并用一个合适的小标题概括每个小故事的内容。(2)讨论交流。A 4、明时每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a 四、熟 读课文第
3、二课时(展示课)一、导入新课A1、书课题后提问:通过上节课的预习,我们己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蔺相如从一介布衣升为上卿,可谓平步青云,廉颇对此很不服气,那么,他是怎么说的? A请快速从课文中找出这段话。谁来读一读? A 2、我廉颇功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1)你从这句话中都读明白了些什么?(2 )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a 3、这样下去,廉颇和蔺相如迟早会闹僵,为了能 使将相和,你现在的任务是劝劝正在气头上的廉颇。愿意承担这个重任吗?二、解析“完璧归赵”(一)自读故事,感悟人物特点。1、大家先读读“完璧归赵”
4、这个故事,看看蔺相如到底有什么能耐。为了使你的劝说词 更具说服力,老师建议你把蔺相如与文中其他人物作作比较,看看在秦赵两国围绕和氏璧发生 的这一外交事件中,其他人都是怎样说怎样做的,而蔺相如又是怎样说怎样做的,把有关句子 勾画下来,读一读,通过比较你或许很快就能发现蔺相如的过人之处。2 即自己就近找 有相同体会的同学一起讨论讨论,通过和这些人物的比较,你发现了蔺相如的哪些过人之处, 依据是什么?(二)集体交流,深化认识。a 1、蔺相如与赵王及文武大臣对比,你得出了什 么结论?2、点拨要点:(1)赵王接到了信非常着急a、为什么非常着急? ab、生体会秦赵双方实力差距。c、想象一下赵王能急成什么样
5、,谁能用自己学过的词语形容一下?(2)想了一会儿,说:“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 把壁交给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 由。 a a、相如说话前为什么要“想一会儿”? a b、加思索便成竹在胸, 读一读这句话,想想强调哪些词,才能读出这种胸有成竹的从容。己先练一练。指名读。 a 3、教师小结。4 乐蔺相如与秦王比,你得出了什么结论?(1)生阐述结论,师追问:课文中哪些描写表现出了这一点,要言之有据呀! 2(2学生自由回答,师相机点拨。要点:aA、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
6、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 ”a、理直气壮”什么意思?蔺相如为什么能“理直气壮”?b、蔺相如真的要把“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吗?c、谁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理直气壮”的语气来。aB、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这句话中有一处细节充分体现了蔺相如不仅胆大而且心细,发现了吗?(3)体会蔺相如洞察人心,秦王的映衬作用。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a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a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 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aa、王老师有个疑问,这个故事的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典教学资料 教学 设计 经典 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