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推荐3篇).docx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推荐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推荐3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学理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 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 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一 定要密切关注语言文字,高度重视语言表达,只有紧扣学科本质,才 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2011版的课程标准还非常重视识字 与写字,指出: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第二、第三 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 做到天天练。教学中,我们要合理安排识字写字教学环节,切实
2、提高 学生的书写质量。二、说教材理解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是小学语文人教课标版第十册第二单元中的 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俄国作家费奥多罗夫,文章描写了作者 童年时一次难忘的发现之旅。这篇课文共有19个自然段,篇幅较长, 加之文章所写到的有关胚胎发育规律的内容并不是学生们所熟悉的, 外国作家的语言表达习惯又不同于我们,因此,学生学习本课可能会 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学中,我们应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拉 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这篇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 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了证实。作者概括介绍和具“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
3、妙的问题。(2)我们一起找老师请教,老师给我们的解答。(3)老师的解答激发了 “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了人究竟是怎 么来的。(4)我对“九月怀胎”进行思考,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有了伟 大的“发现”。(四)作业1、抄写课文中描写“我”的发现的句子。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的发现和发现的过程。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童年的发现说课稿【第3篇】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童年的发现的作者是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课文讲述了 “我” 童年时的一个有趣的发现。作者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这个发现的经过, 以及在这过程中有趣的经历。课文讲述的是作者童年时代的发现,因 此贴合学生心理,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二)教学
4、目标。1 .认识“胚、祸”等10个生字,正确读写本课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三)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若渴、 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二、说教法。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1 .朗读与默读结合法本课继续要求学生默读课文,锻炼学生通过默读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教学时采用朗读与默读两种方式相结合,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朗读中 了解课文内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2 .发现点拔教学法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我
5、”的发现过程,体会课文风趣的语言,准 确把握课文的情感。同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自 己有哪些发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多思考的习惯。3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课文生 字等内容,辅助教学。三、说学法。学习本课,重点是了解“我”的发现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发生了 哪些有趣的事情。可以找出关键字,根据关键字对发现过程进行梳理。四、说教学流程。本课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课前要安排预习,课堂上安排了一个 课时的教学内容。(一)布置预习1 .利用工具书,把不认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2 .圈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考为什么。(二)教
6、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题导入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童年的发现,大家先看课题,猜 想课文的内容是什么。板书:童年的发现。二、学习生字词1 .自由朗读课文,学习生字,注意字的读音。2 .课件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认读。会认的.字:胚祸患赋痴绞嘿伊娜窘3 .引导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的成语。情不自禁: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心意,想怎样就怎样。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一本正经:形容很规律、很庄重。不怀好意:胸怀恶意,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三、学习课文内容1 .根据课文导语的要求,默读课文。2 . “我”童年的发现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3 .读课文第2自然段,你觉得
7、作者是以怎样的语气来写这个故事 的。(幽默)4 .读第373自然段,思考:“我”是怎样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又是怎样找到答案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谈谈自己 的体会。5 .探讨交流,理清脉络。(1) “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他同学也 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为什么只有晚上睡 觉时才长? ”“那么为什么人在生长的时候就要飞呢?这究竟是什么 道理? ”“人怎么会是鸟?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 “我”的想 象力,渴
8、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观察, 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 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 现将来的人应具备的某些特征o ”(4) “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发现流程图如下:草履虫一鱼一青蛙一猴子一人。6 .读第1479自然段,找出你觉得有趣的部分。7 .引导学生理解“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当老师讲到“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从简单生命进化成人的过程” 时,“我”想起了自己的发现居然跟进化论的观点完全一致,因此, “情不自禁地笑出了声音”。这里丝毫没有恶意。那么,为什么老师
9、会以为“我”不怀好意呢8 .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 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作者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对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说,谁 让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呢?被轰出教室也不足为奇了。9 .让学生发言,说一说自己有过什么有趣的“发明与发现”。四、课文小结本课讲述了作者童年时的一项科学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 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五、板书设计充满幻想的孩子童年的发现喜欢刨根问底的孩子 幽默的孩子 体叙述的表达方法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训练点。课文重点记叙了作者 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旨在让学生感受到童年时代的作者 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探究精神和大
10、胆的想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依据2011版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对第三学段提出的具体要求,在细读 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学生实际,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1 .认识“胚、绞、汁”等7个生字,会写“胚、臀”等生字。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弄明白作者的发现以及发现的过 程。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领悟作者童年时求知 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激发学生探究发现的欲望及对童 年、对生活的热爱。4 .学习作者概括介绍和具体叙述的表达方法。三、说教学过程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这样设计本课的教学: (一)回想童年生活,引入新课学习1 .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童年 发现 说课稿 推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