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docx(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学设计课题 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型 新授课一、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古代历史上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的人口迁徙,以及移民所面临的机遇 与挑战,认识在迁徙与融入当地社会过程中出现的文化认同。在具体教学中,以时空观念为框架,梳理出印欧人早期迁徙和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路线 和区域;以史料实证为手段,分析印欧人迁徙和亚欧游牧民族迁徙的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本课选自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文化交流与传播第三单元第6课,1课时 完成。本课介绍了古代印欧人和亚欧民族大迁徙的基本概况,主要涉及两个学习要点:古代 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重点突出了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相互碰
2、撞与融合,形成文 明程度更高的新的区域文化。老师和学生对于本课涉及的印欧人和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都是 陌生的。但作为选择性必修内容,对于培养学生深入了解人类迁徙以及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进行历史研究的内容和方法和提升学生历史学科素养水平都是大有裨益的,所以又是必要 的。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基础:中外历史纲要(上下)两册和 本册一二单元已经有所涉及,如中外历史纲要(上)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 迭与民族交融,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第2课古 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第3课中古时期的欧洲、第4课中古时期的亚洲, 学生已经基本了解区域文化的基
3、本内容。从兴趣角度看,高中学生对于历史上的人类迁徙应 该是保有兴趣的,所以也就有了教学的潜在优势。但学生对区域文化发展交融的原因、过程、 影响缺乏系统理解,尽管有必修世界史的铺垫,但这部分内容对没有充分的涉猎和阅读的高 中学生来说相对较远,是有难度的。而且本课涉及的理论性较强,内容较多,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将努力化繁为简。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唯物史观】认识古代人类两次大迁徙的特征和影响。【时空观念】认识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所处的特定时空。【史料实证】探究古代人类两次大迁徙的发展历程,通过史料分析迁徙带来的影响,提高学 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历史解释】认识
4、游牧民族的相关情况,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家国情怀】认识古代人类迁徙,带来的文明交流,文化认同,培养家国情怀。六、目标评价:设计四个水平的学习目标作为学生评价的参照依据。水平1:通过自主阅读教材并参照导学案分析古代人类迁徙的原因水平2:通过画图掌握古代人类迁徙的过程,培养学生认识重点知识的能力。水平3:通过合作探究,学会在合作中合理分工、交流展示、协调矛盾冲突的能力。水平4:通过拓展学习,能理解迁徙带来的影响,理解迁徙带来区域文化的形成。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古代人类迁徙的相关史实。【教学难点】古代人类端徙带来的影响。八、教学准备1 .教师利用教科书及其他相关备课资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教学设计-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古代 人类 迁徙 区域 文化 形成 教学 设计 高中历史 统编 2019 选择性 必修 文化交流 传播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95576451.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