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语文Word版含解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学年高一年级第二学期四校联考语文试题考生须知:1 .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 .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填涂);3 .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埃德蒙在社会人类学一书里评论包括我在内的中国几个人类学者的著作时,提出了两个问题: 一是像中国人类学者那样,以自己的社会为研究对象是否可取?二是在中国这样广大的国家,个别社区 的微型研究能否概括中国国情?埃德蒙对这两个问题都抱否定的态度。先以第一个问题说,我们的分歧归根到底是各自的文化传统带来了 “偏见”或
2、更正确些应说是“成 见”。这些“成见”有其文化根源,也就是说产生于埃德蒙所说的公众的经验。他所谓公众经验,在我 的理解中,就是指民族的历史传统和当前处境。我的选择是出于一种价值判断,个人的价值判断离不开他所属的文化和所属的时代。我是出生于二 十世纪初期的中国人,正逢社会剧变、国家危急之际。我学人类学,是想学习到一些认识中国社会的观 点和方法,用我所得到的知识去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所以是有所为而为的。如果真如埃德蒙所说中国 人研究中国社会是不足取的,就是说,学了人类学也不能使我了解中国的话,我就不会投入人类学这门 学科了。埃德蒙第二个问题的矛头则直指我的要害。如果我学人类学的志愿是了解中国,最终
3、目的是改造中 国,那么我们采取在个别小社区里进行深入的微型观察和调查的方法,果真能达到这个目的么?个别入 手果真能获得概括性的了解么?我确是没想把江村作为整个中国所有千千万万的农村的典型;也没有表 示过,研究了这个农村就能全面了解中国国情。我也同意,解剖一个农村本身是有意义的。但我的旨趣并不仅限于了解这个农村。我确有了解中国 全部农民生活,甚至整个中国人民生活的雄心。调查江村这个小村子只是我整个旅程的开端。我这样想:把一个农村看作是全国农村的典型,用它来代表所有的中国农村,那是错误的。但是把 一个农村看成是一切都与众不同,自成一格的独秀,也是不对的。我对客观事物存有类型的概念。一切事物都在一定
4、条件下存在的,如果条件相同就会发生相同的事 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援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 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 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节选自战国策东周策一) 材料二(烛之武)夜缝而出,见秦伯,日:“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 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 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 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
5、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 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节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注】赵累:战国时期周王大臣。公仲:韩国相国,又称公仲侈、韩公仲。甘茂:战国中期 秦国名将。周公旦:姬旦,周文王之子。主:古代贵族在举行朝聘、祭祀等典礼时拿的玉器,依其 大小,以别尊卑。景翠:战国中期楚国贵族将领。煮枣:古邑名,战国魏地。10.下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宜阳城方八里/材土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B.宜阳城方八里材/土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 C.宜阳城方八里材/土十万粟
6、/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 D.宜阳城方八里/材土十万/粟支数年/公仲之军二十万/景翠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距关,毋内诸侯距:同“拒”,据守B.度,然后知长短度:估计C.遽效煮枣效:献出D.而德东周德:感激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东周国君认为宜阳内有英勇的士兵、充足的粮草,外有依山扎寨相机援救的楚 军,秦国一定会无功而返。B.赵累劝说楚国大将景翠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恰当时机出兵宜阳,既令秦国害怕,又得韩国感激,最 终从两国获利。C.战国策又
7、称国策,为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以战国时期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主要内容, 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一些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D.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文公当时为侯爵,故称“晋侯”;秦穆公当时为伯爵,故 称“秦伯”;郑文公当时为伯爵,故称“郑伯”。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义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14 .在评价烛之武时,有人称赞他是“辩士”“勇士”“志士”,请结合课文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0.A11.B 12. B13 . (1)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们的建议去攻
8、打宜阳,如果宜阳不被攻取,秦王会以此事为耻。(2)如果(您)放弃攻打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外交使者供给他们缺少的资 粮,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14 .烛之武是一个机智善辩的辩士、外交家,一名勇于担当、直入敌营的勇士,更是一位深明大义的爱国 志士。他是一位辩士。烛之武面对强敌,不卑不亢,侃侃而谈,一字未提郑国的利益,却成功说退秦师。先 引导秦伯认识到灭亡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然后承诺保存郑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处,既可使对方感兴趣 进而权衡利弊,又不失本国尊严。最后从秦晋的历史关系入手,揭示出晋文公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本 质,公开挑拨秦晋两国关系,这就使秦伯认识到晋是敌而非友,并最
9、终和郑国结盟。他仍是一名勇士。两方交战,生死未卜。出使秦师,成败难料。国家危亡之际,生死存亡之时,他站 在了危机的最前线,作为一个不被重用的文官,烛之武“夜缱而出”,勇入秦营,其知难而上、义无反 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他还是一位志士。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满腹牢骚与委屈溢于言辞,以至于用“老矣,无能为也 已”来推辞。郑伯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自己坚持,选择了对烛之武信任。同时他也指出如果郑国 亡国了,烛之武就成了亡国之人,对他也没有什么好处。也正是郑伯的一番诚意和对国家形势与个人利 益关系的透彻分析,最终感动了他,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 爱国
10、志士。【解【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宜阳方圆八里,英勇善战的士兵十万,粮食足以支用好几年;(在宜阳附近)有韩相国公仲的军队 二十万,还有景翠率领的楚国的军队,依山扎寨相机援救宜阳,秦国一定不会有收获。“方”指方圆,后接“八里”作其宾语,句意完整,且“材士”指英勇善战的士兵,中间不能断开,排 除BC。“以楚之众”构成动宾结构,句意完整,且“临山”作“救”的状语,二者不可断开,排除D。故选Ao【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意义的能力。B.度:丈量。句意:丈量之后才会知道(事物)的长短。故选Bo【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8. “赵累劝说楚国大
11、将景翠从自身利益出发”说法错误。从文中“对日:君谓景翠日”可 知,不是赵累直接劝说景翠,而是给周赧王的建议。故选B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 “义”,同议建议。“拔”,攻取。“耻”,以为耻。(2) “以为,把当作;“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行李出使的人;“共”,供给;“乏困”,缺少的东西。【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对于题干中所说烛之武是“辩土”,可以从烛之武劝说秦王退兵的策略上看出。烛之武先引导秦伯认识 到灭亡郑国对秦国有害无益,“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 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灭亡
12、郑国只会让晋国有利,而对秦国不利;接着,烛之武说到“若舍郑 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承诺保存郑国将会对秦国大有好处,既可使对方 感兴趣进而权衡利弊,又不失本国尊严。最后,烛之武找到了秦晋联盟的弱点,从秦晋的历史关系入 手,揭示出晋文公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本质,“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 君之所知也”,而最重要的是“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也就是晋国在灭亡郑国之后,一定会去攻打秦国。这一系列的分析,逻辑严密,同时佐以事例,让他的 话非常具有说服力,体现出一位“辩土”的本色。说烛之武是一位勇士,是因为他在危险面前
13、临危不惧,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当时郑国受到秦晋两个大 国的进攻,国家势如危卵,随时都会亡国。而出使秦师,成败难料。作为一个不被重用的文官,烛之武 完全有理由不去冒这个风险。但面对国家危亡,在生死存亡之时,他依然“夜缱而出”,勇入秦营,其 知难而上、义无反顾的冒险精神也展示了他的勇士性格。最后,说他是一位志士,是因为他体现出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怀。由于长期未被重用,烛之武满腹牢骚与 委屈溢于言辞,以至于用“老矣,无能为也已”来推辞。郑伯没有选择放弃,而是选择了自己坚持,选 择了对烛之武信任。同时他也指出如果郑国亡国了,烛之武就成了亡国之人,对他也没有什么好处。正 是在郑伯诚心道歉后,同时指出这不仅是
14、关乎个人命运,也关乎国家的存亡的情况下,烛之武觉得自己 对国家负有不可推卸责任,所以他决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出使秦师。这足以说明他是个深明大义的爱国 志士。参考译文:材料一:秦国攻打韩国的宜阳城,周赧王对大臣赵累说:“你认为这次战事会怎样?赵累回答说:“宜阳 必定会被秦国攻破。”赧王说:“宜阳方圆八里,英勇善战的士兵十万,粮食足以支用好几年;(在宜阳 附近)有韩相国公仲的军队二十万,还有景军率领的楚国的军队,依山扎寨相机援救宜阳,秦国一定不 会有收获。”赵累回答说:“秦将甘茂,客居异乡(秦国),攻打宜阳如果能建立功勋,那么他就成了秦 国的周公旦;如果攻不下宜阳,那么他在秦国就会销声匿迹。秦王(秦
15、武王)不听群臣父兄们的建议去 攻打宜阳,如果宜阳不被攻取,秦王会以此事为耻。所以我说能够攻下宜阳。”周赧王说:“那么你替 我谋划一下,该怎么办呢? ”赵累回答说:“请您对景翠说:你的爵位已经达到执圭,你的官职已经 是上柱国,即使打了胜仗,官爵也不可能再升了;但如果不取胜,就必定是死罪。不如避开秦兵援助宜 阳。(等秦国攻下宜阳),你再出兵,秦国担心你趁他疲惫时进攻他,就一定会拿出宝物贿赂你;公仲认 为(慕:思,估计)你是为了他韩国去攻打秦国,也一定会拿出所有宝物送给你。”秦军攻陷宜阳以 后,楚将景翠果真出兵了。秦国害怕,赶紧献出煮枣城。韩国果然也献出贵重的宝物。景翠从秦国得到 了煮枣城,从韩国得
16、到了宝物,因而感激东周。材料二: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 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 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 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 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 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 您所知道的。晋国,怎
17、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 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 ”秦伯 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酬乐天频梦微之元稹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梦微之白居易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注元稹:唐朝诗人,字微之,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阿卫:微之的小儿子。韩郎:
18、 微之的爱婿。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酬和诗是古代文人间相互应答、酬谢所做的诗,元诗正是对白诗“梦同游”的酬和之作。B.元诗开篇点明二人相隔数千里,音信难通,好友牵挂诗人,在梦中也关心着他的境遇。C.元诗中“因病” 一语双关,表面指诗人患病的苦闷,实则饱含了精神上的无限凄凉。D.白诗提到两位晚辈相继离世,由此感慨人事无常,生命短暂,以问句结情意味深长。16 .同样是写梦,两首诗中梦境的内容以及因梦而起的情感各有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15.A 16.梦境内容:元诗“惟梦闲人不梦君”,梦见的是不相干的闲人,而没有梦到友人; 白诗“夜来携手梦同游”,梦见与
19、友人重逢,二人携手同游。因梦生情:元诗运用白描,先写好友梦己, 再写自己没有梦到友人的惆怅,表现对友人的思念之情。白诗先以梦中相会的愉悦与梦醒后的失落对比, 再由梦引出下文凄苦的现实,抒发了和好友天人永隔的哀伤,同时也流露出对生命无常的感叹。【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 能力。A. “元诗正是对白诗梦同游 酬和之作”错误,依据梦微之颈联的内容,白居易写作“梦同 游”时元稹已经去世八年之久。故选Ao【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梦境内容:元诗酬乐天频梦微之中描写梦境内容的诗句是“惟梦闲人不梦君”。元稹收到白居易诉说衷肠的诗 篇的时候,正在病中,由于生
20、病心神错乱,经常想念的好友不曾出现于梦中,而一向没有想到过的“闲 人”却屡次在梦中出现。白诗梦微之中描写梦境内容的诗句是“夜来携手梦同游”。作者夜里梦见与元稹携手共同游玩,梦 中二人携手同游,他们可能意气风发地畅谈天下大事、黎明苍生;可能痛斥那宦海风波、官场污浊;可 能耻笑那膻魅小人、假义君子点出了梦中与老友相会的愉悦。因梦而起的情感:元稹的这首酬答诗构思奇巧,全诗纯用白描,感情极其诚挚。诗一开始交代好不容易收到白居易寄来的 一首诗,诗中告诉元稹,前一天晚上又梦见了他。老朋友感情这样深挚,使他深深感动。后两句,诗人 紧扣好友寄诗中的急切询问,并作了深情的回答。诗中并没有直接叙述自己对好友的苦苦
21、思念挂牵,而 是用写梦来抒难尽之情,他回答好友自己因病魔缠身,经常想念的好友不曾出现于梦中,而一向没有想 到过的“闲人”却屡次在梦中出现,使人感到痛苦惆怅,借此表达了对友人的苦思相念之情。梦微之是白居易在元稹离世九年后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交代梦中二人携手同游的情形,可是 梦总有醒来的时候,泪水打湿了绢帕,老泪纵横也无心擦拭了。后文又由梦境引出现实生活的凄苦:颔 联写自己身体多病,而老友已长眠地下近十年;颈联设想老友一身枯骨已化作泥土,自己徒剩一具躯壳 寄于世间;尾联告诉老友,儿子爱婿已相继离世。全诗用梦中相会之愉悦和醒来之痛苦相对比,更突出 了对故人的思念之切和对自己现实不幸的感伤和惆怅,
22、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慨叹。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乡村中常听到的声音的句子是“,(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描写琵琶女犹豫不决之后才娇羞出场的句子是(3)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他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哂笑子路 是因为“,”。【答案】.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为国以礼.其言不让【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吠” “颠” “遮”。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江流到此成逆转,奔入中原壮大观。“发端于青藏高原的金沙江,在高山峡谷
23、间奔腾咆哮了两千 余里,至云南丽江境内时,遇横断山脉阻挡,陡然往东北急转。这个陡转的大弯呈“V”字状,因其壮美 奇特,人们赋予它“长江第一湾”的名号。“V”字的底部,有一镇名曰石鼓。石鼓因镇上的一面鼓状汉 白玉雕刻的石碑而得名,此石碑据传可追溯诸葛亮南征年代。石鼓偏安一隅,当地纳西民族风情保存完 好。86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行军至此处,在28名船工的帮助下,跨越了金沙江天堑,继续伟 大的长征之路。46岁的张学文是土生土长的石鼓纳西族人,健谈、清瘦。在红军后代和党史专家的帮助下,张学文 对红军在云南的这段经历o他目前是镇上最受欢迎的导游。他曾一天讲了 20多场,却不知疲倦。至今,他已为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杭州市四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联考语文 Word版含解析 浙江省 杭州市 2022 2023 学年 一下 学期 联考 语文 Word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