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3篇).docx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3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要求能疏通文意,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2、掌握关于学习方法与学习态度的名言警句。3、了解论语的基本情况及孔子的教育思想。教学重点掌握古文中重点词语及句式的用法,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介绍孔子及其论语。朗读、背诵课文。研读前六章内容。一、导入,出示学习目标1、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 化。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
2、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 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 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第四则主要谈对知识的巩固与创新。学习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 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为人师表,简练的 话语中蕴含深刻的哲理。第五则讲的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和思考相结合的必要性,阐明 了 “学”与“思”的辩证关系。第六则是讲孔子称赘颜回,对他作了高度评价。这里讲颜回“不 改其乐”,这也就是贫贱不能移的精神,这里包含了一个具有普遍意 义的道理,即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 求,即使
3、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第七则讲的是兴趣是的老师。孔子在这里没有具体指懂得什么, 看来是泛指,包括学问、技艺等。第八则是要提倡“安贫乐道二 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 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 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 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第九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 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已 成为至理名言。第十则讲要珍惜时间,孔子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 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第十一则讲人要立志。“志”就
4、是人的志向、志气。“匹夫不可夺 志”,反映出孔子对于“志”的高度重视,甚至将它与三军之帅相比。 人要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应维护自己的尊严,不受威胁利诱,始终 保持自己的“志向第十二则讲教育方法问题。即: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就与切身 有关的问题提出疑问并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2 .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哪几则讲的是学习态度,哪几则讲的 是学习方法,哪几则讲的是品德修养?谈学习方法的有:第一则、第四则、第五则、第十二则。谈学习态度的有:第七则、第九则。谈品德修养的有:第一则、第二则、第六则、第八则、第九则、 第十一则、第十二则。3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下面问题。宋开国丞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5、”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结合所学的论语十二则,说说你的理解。学生讨论,教师指导: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 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结束语:论语的思想内容博大精深,我国古代就有“半部论语治 天下”之说。我们学习的这一部分主要谈的是求知和修养问题。大家 不仅要懂得它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联系实际,指导自己言行,今后我 们要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 冶自己的情操。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论语十二章导学案【第3篇】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论语十二章课时:第二课时授课教师:马文佳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进一步熟悉文言文,掌握一些重点词语2 .技能目标:通
6、过诵读,准确把握词语与情感3 .情感目标:结合孔子与颜回的生平与思想,理解“孔颜乐处”并有 自己的体会。教学重点:通过诵读,准确把握词语与情感教学难点:结合孔子与颜回的生平与思想,理解“孔颜乐处”并有自 己的体会教学方法:讲述法、诵读法、合作讨论法学法指导:诵读法、合作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前两节我们分别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当中的几章有关学习方法和个 人修养的语录,现在我们一起温故一下。(齐读:PPT出示)这节课,我们可通过一读字词、二读理解、三读情感及对比赏析的方 法继续精读、品析六与八章。二、精读第六章(一)一读字词(PPT出示第六章)1 .请同学们跟老师读。2 .参照注释梳理重点字词,
7、解释“贤”的意思。教师讲解:孔子有曰:“见贤思齐焉”。从古至今,我们中华传统文化 就很讲究“贤”,一个人不仅要有道德、有才能,而且得是高尚的。 从古代帝王到当今领导,无一不是“求贤若渴、选贤举能”。孔子又 是如何赞美颜回的“贤”的呢?让我们一起学习第六章。3 .赏析:贤哉,回也!(断句)依次解释: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 竹器。陋:在别人都以这种生活为苦,哀叹抱怨的时候,颜回却不变 他乐观的态度,多么令人敬佩。(断句)贤哉,回也!解释:反复手 法的运用,加强赞美。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 能始终保持心境的那份恬淡和安宁。4 .我读你译:请一竖列同学起立翻译。5 .颜回何乐之有?请同
8、学们将课前搜集的颜回小故事与大家分享。小结:孔子认为,君子乃胸怀大志之人,不太顾及眼前的生活。达则 兼济天下,想着天下己任,穷则独善其身,一个人在困窘于不堪的境 地时,仍不放弃个人修养,不断学习、完善自己,此乃颜回之乐,与 贫富无关,同富贵相连。顾程子曰:“颜子之乐,乐箪瓢陋巷也,不以贫篓累其心而改其乐也,顾夫子称其贤。”(二)二读理解1 .理解此乐放进此章,读出来。(两名同学读,生评、再读)2 .此章是怎样赞美颜回的?从句意、描述、修辞、情感和句式等角 度思考。(学生答)明确:倒装、反复和对比的修辞手法;感叹句与细致的描述。本章有着极美的节构与深挚的情感。(三)三读情感分组读,一咏三叹,读出
9、众人交口称赞的气势。过渡:颜回作为孔子七十二贤之首是如此之贤德,那教他的老师 孔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孔子自述心志的第八章。 三、精读第八章(一)一读字词1 .依据注释,梳理重点字词,补“浮云”:转瞬即逝、不切实际, 虚无缥缈,不值一提,聚散无常,至轻至淡,过眼云烟。教师讲解:”不义”与“富贵”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而坚守“义2 .翻译:请一横排同学依次翻译。3 .孔子何乐之有?(学生回答)(PPT)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学而不厌:满足,厌烦诲人不倦:倦怠教师小结: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一个人不仅安于贫贱,而且他的 内心有一种清凉
10、的欢乐,不会被贫困生活所剥夺,他依然是内心快乐 富足的,彬彬有礼的君子。(二)二读理解(齐读)朗读指导:我们在读这一章时,前半部分应读出自我欣慰和重音高度, 后半部分应读出阳刚之气,读出响遏行云之势。(三)小组讨论孔子这种“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的操守观点,在今天还适用 吗?小结:一个人内心的安定与高洁是最重要的,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 在贫困中不能坚守道义,应有承受贫穷的勇气,拥有努力奋斗的坚强 意志。这也是我们学习经典的意义,使我们尽早建立君子仁爱情怀, 能够符合社会道义标准,不论是对自己的心还是对于社会岗位,都有 一种无愧的交代。(四)三读情感(分层读,评价)四、对比赏析这两章都写了生
11、活状况与志趣追求,都写了内心的强大,开阔的心胸 与坦然的心境。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乐。老师收获了 诲人不倦的乐,读之愈久,愈觉其乐无穷,你呢?(同学回答) 我想,圣贤的意义就在于此,他以简约的语言点出人生大道,而后世 的子孙或蒙昧的,或自觉地,或痛楚地,或欢欣地一一去实践,从而 形成一个民族的灵魂。当这些古圣先贤的思想精华,在你的血液中流 动起来的时候,你欢欣的态度本身就是我们今人对于古典最高的致敬。 道不远人,让我们在圣贤的光芒下,学习成长。最后,老师创作了一副对联想送给大家:上联:安贫乐道轻名利下联:尚义崇仁重贤德横批:乐在其中今日作业A类、原来你们是这样的师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语 部编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十二 章导学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