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导学案(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导学案(3篇).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导学案【第1篇】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理解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 达的思想感情。三、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2、搜集有关马的诗句。四、教学过程一、引入。(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一()当先()到成功老(千军万()万()奔腾快(二)理解意象出示古诗)识途)力口鞭 通过一组初步认识马的形象。题马诗。同学们,通过看诗题,我们知道,这首诗,诗人描 写的对象是什么?(马)3
2、、师: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那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指名(李贺) 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的有 关李贺的资料?4、学生汇报。(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二)初读古诗,读准字音。1、师:我们已经明确了这首诗的描写对象,又知道了诗人的背景,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一起看看诗文写了什么。首先请同学们 听老师范读古诗,注意听清每个字的读音。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圈出来,加上 拼音,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3、圈好生字了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一记这些生字,然后把你 的识字方法和同桌说一说。4、本课的生字你都认识了吗?老师把这些生字请到大屏幕上来,你 们
3、还能认识他们吗?(课件出示)(燕钩络踏漠)指名读,齐读。“燕”除了 yan这个读音,还读什么?能组成哪些 词?在这些字中,“燕”最容易写错。同学们请看,“燕”的部首是草 字头吗?那是什么?对了,这个字nian,指二十,但廿不是燕的部首, 谁知道,燕的部首是什么呢?好,我们一定要记住,燕的部首是四点 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燕字各笔画在虚宫格中的位置,然后工 工整整的写一个燕字,展示作业。这是*写的字,看他写的多好, 我们要向他学习,把字也写得这样好。下面,谁能为这些生字组些词 呢?同桌之间比一比,赛一赛,看谁组的词语多。5、我们再把这些生字带到古诗中读一读好吗?课件出示,指名读。 (1)名6
4、、五言古诗,朗读时怎样停顿比较好呢?学生汇报。好,谁能按照 这样的停顿再读一读。(23)名。我们一起读一遍。7、自读诗文,启迪质疑。用学过的方法,自读,思考:这首诗写了 什么内容?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3、汇报交流,教师点拨。4、品读第一、二句。理解:大漠:广阔无边的大沙漠。燕山:指燕然山,一说燕山。古代一直是边疆征战之地。钩:战场上用的武器。这两句诗中,哪些词语两两相对?这样写,看起来怎样?读起来呢? 在这里,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还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意思。(漠漠旷野,沙石像雪一样晶莹洁白,燕 山顶挂着一弯金钩似的新月o)指导朗读。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
5、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 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 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是呀,一弯冷月下,大漠闪现出如雪般的清辉,是那么清冷,悲凉, 气氛是何其肃杀,此时此刻,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心里在想什么? 你马上要做什么?边关战事一触即发的形势下,本是良马驰骋关山的时刻,可是,情况 却是如此吗?(不是)所以,诗人情不自禁的发出这样的呼喊:学生(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5、品读三、四句。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安得,希翼之意。络脑:马络头。金络脑:说明这是一匹被人看重的骏马。走:跑。清秋:金秋,取自秋高气爽之意。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
6、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什么时候才能够带上黄金的笼头,在秋高气爽的战场上奔驰杀敌 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内容?是呀,一匹千里之驹,纵有广阔天地,但不能肆意纵横,驰骋关山; 一个虽有一腔抱负之人,但不能施展宏才,为国立功,有所作为。这 其中的壮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又能与谁人说?联想到 自己的身世,境遇,人、马何其相像!这真是,马,即是人,人,即 是马,马和人早已浑然一体!好一首马诗,写的分明就是诗人自 己呀! 一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渴望,让我们齐读这首诗;一 个“何”字,包含了诗人多少企盼,让我们齐
7、读这首诗;一个“何” 字,包含了诗人多少愤懑,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马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三、朗读背诵,体会感情。指导学生背诵古诗。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指名学生背诵。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四、小结:李贺的这首诗,既是写马,也是写人。马,希望纵横大漠、 快踏清秋,在广阔无边的天地里自由地奔驰;人,也希望有施展自己 才能的机会。板书设计:马诗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写景何当金络脑,抒情快走踏清秋。施展才华为国立功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一般是什么?1、学生齐读:一看诗题明对象,二看作者知背景,三看诗文解大意, 四看资料(注释)悟诗情,反复诵
8、读入诗境。(四看诵读法)2、明确这首诗,诗人描写的对象是什么?(马)3、课前,老师让大家预习这首古诗,现在,谁来汇报一下,你收集 的有关作者李贺的资料?(二)简介作者酝酿情感。1、学生汇报。2、(出示幻灯片)教师补充作者资料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他是 唐朝宗室郑王后裔,但家族已经没落。他才华横溢,壮志凌云,满腹 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因为他的父亲叫李晋肃,“晋” “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讳父亲的名讳不举进士, 使得他终不得登第。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 悲苦中去逝。他生不逢时,又不愿媚俗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
9、 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 一层冷艳 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作者不得志之时。而“燕 山”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方。本诗正是当时所 写。(三)初读诗文,初步感知。自学要求:1、自由朗读,注意节奏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与同桌讨论后还不认识的,提问。交流展示:汇报交流,教师点拨。(四)分步解读,理解句意1、自学要求:朗读之后同桌相互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 你最想知道什么,想好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它同学认真听。小组讨论:品读句子,联系注释理解词语以及诗文意思。2、交流展示:3
10、、理解诗句意思(五)体察诗蕴品悟诗情1、自读第一、二句,思考(1)这两句诗中,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还把什么比喻成了什么?(2)写了些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这是一段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4)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 现马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师生共议。拓展练习:看,仿写诗句。2、品读三、四句。(1)题目是马诗不见一个马字,是否离题了?为什么?(2) “金络脑”是指什么?为什么不是铁,木,竹呢?这是一匹怎样 的马?(引导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 健的风姿。)(3) “何当”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4)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情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
11、理想的迫切 心情。(六)整体参读总结写法李贺就是在写马吗?马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从马 身上表现的都是人的情绪思想,这种描写的方法叫托物言志。马诗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咏马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 三、当堂检测。1 补充古诗大漠, 燕山 O何当,快走 O2、马诗的作者是朝诗人。诗句“,表达了作者盼望建功立业的抱负。四、诗词拓展。复习托物言志的诗青松。五、作业布置。1 .搜集有关马的诗歌作品。2 .并且按“四看诵读法”学习所搜集到的诗歌。六、小结:板书设计:马诗写景抒情施展才华为国立功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导学案【第2篇】马诗教学设计任利荣一、教学目标:1 .感悟诗歌大意,能正确、
1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2 .在学习过程中体会马的形象,感受马的精神。3、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成语导入激发兴趣一当先 到成功 老识途 千军万 万奔腾 快加鞭(二)理解意象 出示 古诗马是人类忠实的朋友!日行千里是高效的象征,负重不言是坚韧不拔、 吃苦耐劳的象征,温和人易接近是善良谦逊的象征,早在远古时代, 马就和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人喜欢以“千里马”喻良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马的诗,看一看唐朝时的李贺又赋予了马 以怎样的形象。(三)初读诗文,初步感知。自学要求,4分钟1、自由朗读,注意 节奏2、找出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提
13、问。3、朗读之后说一说你明白了些什么?你不明白什么,在这之中你最 想知道什么,想好组织好语言快速提问,其它同学认真听。(四)简介作者酝酿情感。李贺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27岁时在郁闷悲苦中去逝。他才华 横溢,壮志凌云,满腹傲气,迫切地想为国家人民奉献,但不愿媚俗 取宠,因而饱受世事的嘲弄。这种情绪直接影响了他的性格,融进了 诗作使他的诗平添了一层冷艳神秘的色彩,因而人们称他为“诗鬼”。 通过对李贺生平的阅读你有什么感受?他像一匹怎样的马?(五)分步解读,理解句意自读思考,4分钟第一句:写了些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说一说写一写看谁写得最精彩。第二句:这是谁发出的慨叹?
14、他想得到什么?做什么?连成一句通顺 的话,看谁说得又通顺又流丽。(六)体察诗蕴 品悟诗情1、自读第一句,思考4分钟(1)写了些 什么景物?各有什么特点?充分发挥你的视觉听觉感觉想象,闭上眼 睛想一想,构成了一幅怎样的图画?(景物、色彩、环境、气氛等)(2)题目是马诗不见一个马字,是否离题了?为什么?(3)这是一段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作者为什么特意描写“大漠”“燕山”这些地方?这对表现马有 什么特别的意义?赏析前两句的含义,师生共议“沙如雪”、“月似钩”的丰富意蕴,这 是一番怎样的情景?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引导学生展开想 象,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5)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
15、,感受“大漠、燕山”空阔寂寥、清冷 大气的场面。师相机点拨:这悲凉、清冷的场面从侧面衬托了诗人壮 志未酬、怀才不遇、异常愤懑的心境。2、自读第二句,思考4分钟比较“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和“已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你 从中读出了些什么不同?联系李贺的生平,你感受到李贺一种怎样的 心境?(1) “金络脑”是指什么?为什么不是铁,木,竹呢? (2)为什么 是“踏清秋”?不是“踏春风”?有什么情绪的差别呢?踏之中你能读出些什么?用“踩”好不好?为什么? (3)“快走”之 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自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是一匹怎样的马?(引导 学生抓住“金络脑”、“快走”,形象暗示出
16、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表 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作者多么希望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投笔从戎,驰骋沙场,建功立业, 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献上自己的一点力量。可是昏庸腐败的 朝廷不认同他的才华,英雄无用武之地,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焦急?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忧虑?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想到这些,诗人怎能不愤慨?读“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5)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想象情境,体会作者想要实现理想的迫切 心情。(七)整体参读 总结写法 李贺就是在写马吗?从马身上表现的都是 人的情绪思想?这描写的方法叫托物言志。马诗是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诗人通过咏马
17、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八)作业:1、背诵这首诗。2、学习马诗其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五、板书设计环境沙如雪月似钩空旷冷峻马 慨叹何渴望、感慨、愤懑、矛盾借物喻人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马诗导学案【第3篇】马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2、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背诵古诗。教学重点:理解古诗意思,背诵积累古诗。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查找有关李贺的资料。2、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1、(出示)同学们,看!这是什么?(马)你们都知道哪些有关马的 知识呢?同学们说的真好,那你们喜欢马吗?(喜欢)是呀,不但同 学们喜欢马,古代人也很喜欢马,他们通过不同的方式歌咏马,赘美 马。其中在众多歌咏马的名篇中,有一首诗独树一帜,千古流传,表 达了许多人的共同愿望,你们想知道是哪首诗吗?(想)好,今天,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首诗。2、板书课题马诗3、齐读课题:马诗二、学习新课(一)回忆一下,学习古诗的方法有哪些?1、学生汇报:1看诗题明对象,2看作者知背景3看诗文解大意4看 资料(注释)悟诗情5反复诵读入诗境。2、师:好,我们就用这些方法来学习马诗。好,我们再次齐读诗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