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案与反思(3篇).docx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案与反思(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案与反思(3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 锡的其它古诗。情感目标: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 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点想像这首诗描绘的优美景象,感受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的柔 美皎洁和精美绝伦。背诵古诗。教学难点理解词语“两相和”、“白银盘”和“青螺”,感悟诗境,体会诗 人对洞庭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教学准备1、资料搜集:作者刘禹锡的生平、君山的传说2、电化教具:投影片、课文录音磁带
2、3、实物准备:白盘子、青螺教学过程(一整体读,感知美。1、导入: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地大物博,山青水秀,美不 胜收。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追随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足迹,到湖南岳阳5、同位互查读,力争人人过关。(注:介绍刘禹锡生平和洞庭湖考察学生课前搜集信息的能力, 激发学生读诗的欲望。正所谓“不积珪步,何以至千里”,熟读古诗, 人人过关,是下步教学的良好开端。)(二)理解读,洞察美。1、导入:学习古诗,意在读出它的韵味,它的意境,读好古诗 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呢?2、学生各抒己见。3、学生读诗,先说说能够理解的词语的意思。(1)自由理解。(2)小组内研讨。(3)全班交流。(相:相互和:和谐镜:铜镜,比喻
3、洞庭湖水面镜未磨:未被磨拭过的铜镜遥望:远望)重点研讨“镜未磨”:为什么把湖面比喻成未经磨拭的铜镜呢?引导学生想象:作者观察时恰逢晚间,在月光照映下,湖面迷迷 蒙蒙,不是很清楚,而未经磨拭过的铜镜应该就是一种模糊的感觉。4、凭借课文插图,叙说古诗大意。(1)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发挥想象,大胆述说古诗意思。(2)小组内练说,让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先说,其余同学做好补充。指名到台前看投影上的插图解说O 重点指导理解“白银盘里一青螺”:教师演示:一个大白盘子里放着一颗青螺。让学生谈看到的感受。质疑:诗中的“白银盘”是指什么? “一青螺”又指什么?再与课文插图对照,洞察艺术之美。(古诗大意:秋夜,洞庭
4、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 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经磨拭的铜 镜一样。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 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5、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6、背诵古诗,水到渠成。(注: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 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古诗词文字 精简,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 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边读诗,边想 象
5、,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三)对比读,深化美。1、投影映示:望洞庭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盘里一青螺。白银盘里一青螺。2、对比读,比较内容的不同之处,说说原诗的精妙之处。3、自由理解的基础上,同位交流。4、指名汇报。(正因无风,湖面才会如此宁静、和谐;正因作者 在远望洞庭的山山水水,君山才显得小巧玲珑;之所以是“白银盘”, 正因是在皓月银辉下。)5、再读原诗,深化美。(注:诗可言志,亦可传情。古诗是语言的浓缩,而往往浓缩就 是精华。作为中国独有的宝贵文化遗产,让学生意识到古诗语言的精 炼与美妙,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还可以
6、引发学生对 祖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四)延伸读,升华美。1、投影映示:题君山题君山烟波不动影沉沉,曾于方外见麻姑,碧色全无翠色深。闻说君山自古无。疑是水仙梳洗处,元是昆仑山顶石, 一螺青黛镜中心。海风吹落洞庭湖。2、自由练读后,指名读。3、师:自古君山的来历便充满神奇色彩,众说纷纭,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4、指名讲述课前搜集的有关君山的传说。4、再读两首题君山,洞庭湖与君山的神奇之美在脑中升华。(注:诗中有诗,诗外有诗,以诗带诗,以诗比诗,把相关的诗 词优化组合,既加深对原有教材的理解感悟,又丰富拓展学习内容, 让学生悟出了学习古诗要运用对比的方法。美丽的传说自然勾起学生 的幻想,演绎精彩的朗
7、读。这是教学内容的延伸,亦是学生情感升华 的阶梯。)(五)多样作业,表现美。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注: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学生的兴 趣是有差异的。传统的单一的作业难以迎合所有学生的口胃,给学生 一个选择的机会,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发展。)教学反思:望洞庭是诗人在看到洞庭湖的美景时有感而发。诗人描写真 实,生动、具体,把湖光和月亮浑然一体的和谐、宁静比作镜子,把 君山比作青螺,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学生通过学诗看课件图片,体 会诗人所描写的
8、意境,学起来很有兴趣。我在教学这首古诗时就打破 了传统的逐字逐词逐句牵引,而后串诗意的串讲式的教学模式,充分 还给学生独立思考、发挥想象的空间。因此,在上课时,我紧紧围绕 以学定教的原则设计教学环节,从学生已知入手,探讨未知。强调学 生的积极参与和全程参与。在教学中,适时地安排自学环节,鼓励学 生利用工具书查解字词,给学生创建自读自悟的机会。在交流自学成 果的过程中,变单纯的“师教生”为“生生互学”“生生互补”,变僵 硬的教师灌输为学生间的自我启迪,从而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学习,自 悟,自得。教学效果不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望洞庭教案与反思【第3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背诵课文。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 诗的景色。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 的熏陶。【教学重难点】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背诵古诗。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教师相机评价)2、刚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诗。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 其中很多古诗都是诗人漫游登临写下的见闻感受,如王之涣的登鹳 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一千 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
10、 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著名的诗人刘禹锡。3、简单介绍作者:刘禹锡,唐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代表作竹枝词、陋室铭。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教师提问:你掌握了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 音?2、学习一下生字词:正音:和h e hu 6 hu d潭、君是前鼻音。磨是多音字,螺是边音。3、再读一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一下诗句: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还有哪些诗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别人帮助的。4、说一说,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写的很美。你读了有怎样的感受和体验:(1)湖光秋色两
11、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注意:和的意思是指和谐。 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了解到未磨之镜,很模糊。而 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到洞庭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2)白银盘里一青螺:让学生想象一下常见的大白盘子里放一个青螺。结合一下文中的 “白银盘”是指的什么? “青螺”有指的什么?之后让大家想一想, 青翠玲珑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怎 样的美丽?三、通过我们刚刚的学习,了解到诗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静我们来好好读一读,看看怎样能把它读好。(注意重音、停顿) 中间可以指导学生,正因为作者对于洞庭山水的热爱,所以笔下的洞 庭是那么美丽。四、通过学习,相信同学对于洞庭山水一定好
12、奇,出示洞庭山水 的图片资料。让学生感受一下现实中的洞庭山水五、这样的美景,吸引着许多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描写洞庭的 诗文名篇。1、出示:杜甫登岳阳楼和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让大家读一读,背一背。【布置作业】一、解释加横线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1诗 句 的 意 思 是2、 此句中诗人把 比作O二、认真背诵诗歌,仔细观察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望洞 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写下来的洞庭湖走一走,看一看。板书:望洞庭2、指名说了解的刘禹锡和洞庭湖。(刘禹锡,唐代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字梦得。洛阳人。刘 禹锡工诗能文,兼擅书法。所著有刘宾客集。洞庭湖,我国第二 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部编版 语文 三年级 上册 望洞庭 教案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