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自理·自立:立足学生成长的三大生活必修课程.docx
《自知·自理·自立:立足学生成长的三大生活必修课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知·自理·自立:立足学生成长的三大生活必修课程.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知自理自立:立足学生成长的三大生活必修课程二,研究综述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发展史上,许多教育家都对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进行过详细 阐述,并分别提出过自己的生活课程设置思路。(-)古罗马以追求幸福生活为主旨的课程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探索生活课程的发展脉络,可以把源头追溯到古罗马 时代追求实用主旨的思想家那里。在辛尼加(Seneca)这位古罗马哲学家看来, “幸福生活的要旨,也就是教育的主要用意”,“为生活而学习,非为学校而念书”。 普鲁塔克是古罗马另一位教育思想家,他在儿童教育一书中,提出了与生 活有关的非常实用的箴言:“勿摸黑尾巴一一勿结交坏人。勿坐吃山空一一未雨 应绸缪。勿用剑挑火一一不要激怒他人
2、”等。这些警句成了儿童成长的行为指南。(二)斯宾塞用科学改变生活的“生活准备”课程教育应该适应现代生产、生活的需要,教育要为未来生活做准备,斯宾塞从 这个角度出发,把人的活动分为五类,并依此确立了课程内容。他提出的“生活 准备”课程以科学知识为中心,重视个人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希望通过知识 使人类“更好地认知自我和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之带有一定的进化论的味道。(三)杜威基于儿童生活的课程与理论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中,开篇提出:“教育是生活的需要。”在他 看来,教育的根本意义就是促进个人“经验”的不断生长,“生长”不仅没有终 极目的,而且是永无止境的。他主张,应让儿童从他们的活动中获得知
3、识,在生活中创建课程,从而提出活动课程理论。(四)陶行知生活教育观和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观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许多学者发现陶行知的课程思想对当前课程 改革具有强有力的支撑作用。打破教育间阻隔的大课程观,既要满足社会需要又1林玉堂:西方教育思想史,九洲出版社,2006年版,第102页2 英斯宾塞著,胡毅、王承绪译:斯宾塞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版,第70页。要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社会、自然、生活都是课程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深刻地影响着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三概念界定(-)生活素养:这里指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价 值观。它是一种对人的态度、行为等起稳定作用的素质
4、,包括生活自理能力、生 活能力和心理社会能力等。(-)生活课程: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 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 展,在发展中生活。3(三)成长必修课:本文试阐述的成长必修课,是基于以上理解,立足儿童 的生活,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习成长的校本课程。具体依托学校实 际,开设“好习惯课程、生活必修课和游学课程”三项生活课程。1 .好习惯课程:在行为心理学中,人们把一个人的新习惯或理念的形成并得 以巩固至少需要21天的现象,称之为21天效应。据此效应,学校征集了小学生 当下最需养成的好习惯,以“每月一个好习惯”推进习
5、惯养成教育。2 .生活必修课:以提高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为核心的,家庭教育与实践为主, 学校考核与评价为辅的校本课程。我们把它叫做“没有课时的必修课”。3 .游学课程:本文所指的“游学”,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游学,而是学生假日 活动的一种形式。校本演绎的游学课程,是学生假期中,通过“游”与“学”的 融合亲历一段过程,并且在这个体验、学习和发现的过程中,通过访问、学习、 思考等形式,梳理感觉,品味文化,打开智慧,收获成长。(-)研究对象:*学校一至六年级全体学生(-)研究方法1 .文献法:对小学生养成教育、生活教育等的文献资料、研究成果进行系统 学习、梳理,筛选出有效的经验,为研究提供借鉴。2 .行动
6、研究法: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针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展开实践研究; 分段实施家校合作的生活必修课;课程化教学,让“游学”更具实效。3吴岩:南非”2005课程改革”中的生活课程,外国中小学教育,2005年第11期27-28页3 .案例分析与经验总结法:在实践过程中,要不断地分析小学生行为习惯的 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及时进行经验总结,以形成更为有效的课程实施方案。密切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状态,进行适切的“生活必修课”与“游学课程”。(三)研究目标与内容以好习惯课程、生活必修课、游学课程的六年一贯设计,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促进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学习与他人、与社会的文明交往,最终成长为一个自 立、自强、
7、自信的现代化公民。五、具体操作以“生活素养”为旨趣的校本课程建设,学校整合德育处、大队部与教科室 的力量,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设计了 “六年一贯制”的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 围绕“提高学生生活素养”的教育目标,学校建构管理网络分成三个层面。第一 层面决策层:是统筹学校工作的校长室与教科室,不仅担任规划与实施的重要作 用,更是总结评价、不断改进的决策中心,同时与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主动联系, 全程全权保障活动的实施;第二层面执行层:由德育处、大队部和教导处三个部 门负责的执行部分,同时具体负责计划的实施、检查以及最后的总结评价活动, 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及时把相关的信息反馈。第三层实施层:是由班队活
8、动、 系列活动、学科教学、校园文化等组成的德育活动,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紧紧 围绕教学目标而开展一系列适合于学生发展、学生成长的活动。(成长必修课成长必修课涉及的三大生活课程,主要实施主场地虽有所不同,但学校、家 庭、社会之间相互融通,是一个多维整合体,并不是相互割裂。“三大”生活课 程的实施方案,是“同中存异”,从课程内容的设定开始,开发多种途径的教学 方式,以及多平台的交流与展示;其评价机制,是面向全体学生获得不同层次提 升的多样评价。以下,逐项介绍课程具体操作过程。课程之一:好句保课程好习惯课程,立足于小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教育。从广义上说,小学生好习惯 养成教育是指人的基础的心理素质、思想
9、素质、包括思维方式、道德品质、行为 习惯和生存能力,健康体魄的培养和教育。狭义的小学生好习惯养成教育单指人 的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特别是指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 惯的养成。面对纷繁的习惯培养内容,如何确定课程内容呢?(-)从生活中来,建立“好习惯”课程“好习惯”征集面向全体师生,让师生互相发现彼此身上习惯方面的欠缺 与不足之处,初步提出急需整改、需要养成的一些好习惯内容。面向新入学的一 年级老师、学生和家长征集“好习惯令”,最后由大队部、教导处分析、研究与 筛选,总结出最具典型的一些学生好习惯的要求与希望。我们将习惯初步分成两 大板块:重点习惯和基本习惯。XX学校“一月一个好
10、习惯”基本内容(草案)重点习惯(重点实施)十大生活习惯1文明就餐2人离凳进3靠右行走4讲究卫生礼仪习惯5礼貌对话6规范升旗7文明玩耍8出操集会学习习惯9积极应答10读写坐立基本习惯(初步设想)礼仪(品德)习惯1尊敬老师3爱护公物5诚实守信7乐于助人2尊敬他人4遵章守纪6关爱同学8孝敬父母9敬老爱幼11主动归还10邻里和睦生活习惯1勤俭节约2勤于锻炼3热爱劳动4注重仪表5按时作息6保护环境7待客做客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2课前准备3安静倾听4认真作业5课外阅读6课后复习7规范读写其中重点习惯包括以学年为单位开展的十大习惯:分别包括生活习惯、礼仪 习惯和学习习惯三个部分;其中又从礼仪(品德)习惯、生活
11、习惯、学习习惯等 三方面提出了 25个基本习惯。在保障落实好重点习惯的基础上,再逐一进行基 本习惯的培养落实。(-)到生活中去,实施“好习惯”课程确定了重点习惯之后,学校就初步拟定了 2012学年第一学期的“好习惯”课程安排,以“每月一个好习惯”的形式,指导学生行为养成。1 .细化“课程”内容,明确课程实施的标准传统的课程观认为课程内容就是教材,甚至就是教科书,这无形中窄化了教学途径。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开发者和实施者,在“好习惯”课程的推进过 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与研究意识,制定、实施、完善课程内容。在每月一个好习惯出台之后,细化“好习惯”的教学与评价标准:XX学校“一月一个好习惯”重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知 自理 自立 立足 学生 成长 生活 必修 课程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