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芣苢》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6.1《芣苢》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芣苢》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6.1米营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未营诗经周南采采茉首,薄言采之。采采荣首,薄言有之。采采米营,薄言掇之。采采米莒,薄言捋之。采采米莒,薄言祐之。采采茉莒,薄言禊之。乡村四月宋翁卷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诗均描写了 “劳动”的景象,画面生动鲜明,写出了劳动的欢快与繁忙。B.米莒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劳动过程。C.乡村四月前两句是静景,描写了山原河水、杜鹃鸣叫、烟雨飘飘的景色。D. “才了蚕桑又插田”
2、,未必就是实写,而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的忙碌情景。2 .以上两首诗在写劳动场景和乡村景象时,运用的手法及其作用有何不同,请简要分 析。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米首采采米莒,薄言采之。采采茉莒,薄言有之。采采米莒,薄言掇之。采采米莒,薄言捋之。采采米营,薄言秸之。采采茶莒,薄言襟之。3 .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o4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诗中所运用 的手法,然后要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诗经使用的手法可
3、以概括为赋比兴三种。赋,铺陈、排比。诗歌将一连串内容紧密关联 的景观物象、事态现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一组结构基本相同、语 气基本一致的句群。比,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从特征上讲,有直接起兴、 兴中含比两种情况;从使用上讲,有篇头起兴和兴起兴结两种形式。诗歌描写了妇女采荣营 的情景,用三节表现她们的动作,属于赋的形式。11.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诗中所运用的手法, 然后要结合诗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指出这种手法的艺术效果。本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动词是不断变化的,生动地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而 其余全部是重叠,所以采用
4、了重章叠句的手法,全诗在重章复沓中表达情绪与情感。12.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前 人读这首诗说: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 概括描述”,然后结合诗歌的标题、注释以及所运用的手法来全面理解诗歌的内容。注意分析题干的要求,“反复讽咏”的意思是使用赋的形式,对事情反复吟咏;“自然生其气 象”,意思是自然地表现出事物的特征。本诗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米 莒的过程,采用重章叠句的方式,产生简单明快、回环反复的节奏感,同时六个动词的变化, 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们在劳动
5、的过程中的喜悦之 情。13. 采采紫营 薄言采之薄言掇之 薄言捋之 薄言祜之 薄言禊之【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 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 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直接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 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米首、掇之、捋之、秸之、裱之。14. 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轻微,少”错误,“薄言采之”中的“薄”在句中是助词,无实义。句意:我们赶紧来 采呀。故选A。答案第4页,共9页15. C【详
6、解】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的能力。C项,“言是说的意思”错误,“薄”和“言”都是都是助词,无实意。故选G16. 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识记文言词语的能力。B项,“薄言,赶快,迅速地”解释错误,“薄” “言”都是助词,无实义。故选Bo17. 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 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 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C项,以兜鳌和甲借代”错误。三四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应
7、是比喻,不是借代。以 “兜鳌”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二 暗示抢插秧苗无异于一场紧张的战斗。故选Co18. B【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项,“采采”,茂盛的样子。故选B。19. 采了又采车前草,采呀快去采了来。采了又采车前草,采呀快快采起来。采了又采车前草,一片一片拾起来。采了又采车前草,一把一把捋下来。采了又采车前草,提着衣襟兜起来。采了又采车前草,别好衣襟兜回来。【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一群少女正聚在同伴家里聊天,聊到了现在正是采摘车前草的季节,七嘴八舌地商量着、提 供着哪里有这种菜,并描述了车前草繁盛美味的样子,于是商量好了成群结队地去采摘,一 群人
8、各自回家拿了工具,聚在一起,气势汹汹地出发了,一路上还唱着清脆的歌: 繁茂鲜艳的米技,采呀采呀采起来。繁茂鲜艳的米次,采呀采呀采得来。繁茂鲜艳的米技,一片一片摘下来。繁茂鲜艳的米技,一把一把捋下来。繁茂鲜艳的米鼓,提起衣襟兜起来。繁茂鲜艳的米技,掖起衣襟兜回来。答案第5页,共9页到了地里,歌声不停,先是把车前子摘下来,把带来的袋子都装满了,于是又把裙角折起, 围出一个兜来,又继续摘。少女们感叹:这车前草真多、真丰茂啊!即使把衣兜都装满,身 上的口袋都插满,还是摘不完!20. 采撷之乐。米莒仿佛看到风和日丽中,三三两两的美丽女子行走在田野间,看到满 山遍野的米营绿得鲜亮,她们喊着:“咱们一起采米
9、营吧!”一开始,姑娘们是一颗颗掇之, 米营太多了,姑娘们兴致勃勃,一把把捋之,手提衣襟秸之,扎起衣襟襟之,她们一边采摘 一边对歌,清亮的歌声在田野里飘荡。【详解】本题考查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概括,得出答案。从整体上来说,这首诗歌描绘了一幅热烈、紧张、繁复,充满欢欣的劳动图景。从具体诗句上来说,“采采紫营,薄言采之。采采紫莒,薄言有之”描绘了一幅采摘前的喜 悦图,一想到如此茂盛的米莒,即湍采而有之”,不由得心情欢悦,动作轻快,情绪高昂;“采采米莒,薄言掇之。采采米莒,薄言捋之”则是一幅采摘时的竞技图,慢慢摘取的动作 就变成了飞快
10、的拾取,紧接着由手指的动作变成了手指与手掌的协作,从“拾”变成了大把 大把的“捋工 竞赛时的紧张,收获时的快乐,蕴含其中。“采采米营,薄言秸之。采采米莒, 薄言穆之”变成了一幅采摘结束时的丰收图,飞快地采摘,让她们不得不一手拉起衣襟,一 手把捋下的车前子放进去。但这样仍然不够,最后,她们还要把已经沉甸甸像个大包袱似的 衣襟塞进腰带里。丰收的快乐感染了人们。21. (1)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动词(“采”“有”“掇”“捋” “秸”“裸”)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2)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 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
11、个动词的变化中,又生动地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审清题干,如本题“米 营一诗在形式上有什么鲜明的特点?有什么艺术效果”,然后对诗歌进行整体阅读,指出 形式上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并且分析这样的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艺术效果。米莒,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在关键部位,即动词部分有所变化,其余全是重叠,所以 运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重章叠句因为大部分是重叠,在回环反复中更富有音乐感,而动词 的变化也更生动地表现了采米营的过程。22. 茂盛的样子 无实义取得,获得拾取,摘取从茎上成把地取下提起衣襟兜东西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东西 肩胛他移栽、种植布
12、满、遍及答案第6页,共9页【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理解文言实词意思的技巧: 从语法搭配的角度辨析词性;从词义搭配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语境暗示的角度推断词义;从 字形构成的角度推测词义;从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用法的角度判断词义;从句子结构对 称的角度推断词义;从字音字形通假的角度推断词义。本句意为“茂盛的米营”,“采采”是形容词,意为“茂盛的样子”;本句意为“采摘它吧”,“薄言”二字在此处没有翻译,是助词,无实义,主要起补充音节 的作用;本句意为“取得它吧”,“有”是动词,意为“获得”“取得”;本句意为“摘取它吧”,“掇”是动词,意为“摘取”“拾取”;本句意为“
13、一把一把摘下来”,“捋”是动词,意为“从茎上成把地采取“;本句意为“提起衣襟兜起来”;“秸”是动词,意为“提起衣襟兜东西”;本句意为“把衣襟掖在腰带上兜回家二“撷”是动词,意为“把衣襟扎在腰带上兜东西”;本句意为“雨水从头流入脖颈沾湿肩膀”;“胛”是名词,意为“肩胛”“肩膀”;本句意为“呼唤他们歇息一会儿吃早饭”;“渠”是代词,“他”“他们”;本句意为“秧苗还未栽稳,稻田还没有插完”,“苛”是动词,意为“移栽”;“匝”是动词, 遍布。【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 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
14、 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 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 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23. (1)采采:色彩鲜艳而繁盛的样子。(2)米莒:野生植物名,车前,也称当道、牛舌草、车轮菜、蛤蟆衣。全体光滑或稍有短 毛。荒地或路旁常见,分布遍及全国。嫩叶可作菜蔬食用,有些地区用作饲料。全草和种子 皆可入药。(3)薄言:发语词,无义。这里主要起补充音节的作用。(4)秸:一
15、手提着衣襟兜着。(5)港耻 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往衣里面塞裹。【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结合平时的积累理答案第7页,共9页解词语本身的含义,然后还可以结合上下文来理解词语的含义,同时还可以借助字形来帮助 理解。本题中“采采米莒”中“采采”修饰米莒,所以“采采”指色彩鲜艳而繁盛的样子;“米莒 的偏旁都为“草字头”,所以指的是一种野生植物的名字;“薄言采之”中“采之”已经把意 思表达完整,并且“言”本身就有一个义项为:无义,起补充音节的作用,所以“薄言”为 发语词,无义;“秸”都和衣服有关,“秸”,指一手提着衣襟兜着;“穆”,指把衣襟扎在衣带上,再把东西
16、往衣里面塞裹。【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 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 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 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 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 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24. f u y T du dIu 6j i e xi e d 6 um d u j i d sh i
17、 zh a o【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 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和字形。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 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 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是形声字,注意不要把“营”错当称“莒(JD)”;该词应读作“千Uy T”;该字形近字很多,如“辍”“啜”“缀”等,要根据形旁和词义分辨读音,该字应读作“du o ”;该字为多音字,“I 0 ”,用手指顺着抹过去,使物体顺溜或干净。lud 用手握住条 状物向一端滑动;此处指一把一把地摘取,应读作“lu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芣苢 6.1 同步 练习 2022 2023 学年 统编 高中语文 必修 上册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