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青铜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先秦青铜器.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先秦青铜器08123030 蒋绮思先秦包括夏、商、周三代。先秦美术中以青铜艺术成就最高,故有青铜时代之简称。铜是人类历史上生疏的第一种金属。自然界的铜通常呈赤红色,所以又称为红铜。后来,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觉察,在红铜中参与少量的锡或铅, 制造的工具更加锐利和适用。这种铜和锡或铅的合金原来呈金黄色,生锈后呈青绿色,所以叫做青铜。青铜较之红铜,有熔点低和硬度大等优点。1、青铜器的类别先秦时代的青铜器分为四大类:礼器、乐器、兵器、工具和车马器。其中,礼器是青铜器中最主要的局部。礼器包括:炊煮器:鼎、鬲、甗(yn)等。食器:簋(gu)、盂、簠(f)、豆等。酒器:觚(g)、爵、觯(zh)、單(ji)
2、、尊、卣(yu)、觥(gng)、盉、壶、钫等。水器:盘、匜、鉴等。青铜器用于贵族阶层的各种礼仪活动,成为礼制的工具,因而被称之为“礼器”。在中国古代,“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所以,礼器只归贵族使用,是贵族身份地位的标志,死后大局部随葬到墓穴里。同时,奴隶主贵族内部等级森严,使用青铜器的数量和规模必需同他们的地位相当。如周朝礼制规定: 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决不能超越这个规定,否则就是非礼。当反映等级制度的行为标准被严格地确立下来,便形成了“礼制”。2、青铜器造型与装饰特点青铜器造型大都端庄凝重,纹饰华美而怪异。作为礼器,青铜器在造型和纹饰上要表达确定的政治主题和宗教观念。在
3、先秦时代,神和权力至高无上,人被鬼神化。青铜礼器造型端庄凝重,纹饰华美而怪异,无疑有助于造成一种严峻、静穆和惊奇的气氛,表达了早期奴隶制社会统治者的威猛、力气和意志。青铜器上的主要纹饰:饕餮toti)纹兽面纹、凤鸟纹、龙纹、夔(ku)纹、云雷纹、乳钉纹等。其次有蝉纹、蚕纹、鱼纹、象纹等。饕餮纹是传奇中的怪兽形象,是一种想象中的奇异动物。它由正面的动物颜面组成,包括虫、鱼、鸟、兽的局部形体特征,它运用综合或分解的手法组成图案, 可能是由虎或象、牛的头、羊的角、鸟的羽和足、蛇的身等器官拼凑而成的。它表现精巧,构造严谨,外貌凶狠而庄重,表达了统治者的威猛、力气和意志。凤鸟纹凤鸟纹是一种想象中的神鸟,
4、头部有华美的冠饰,嘴部为呈弯钩状的啄, 体躯和尾部装饰性很强。凤鸟是风神,又是天神的使者。龙 纹有曲折躯体的动物大都归属为龙纹。在中国神话中龙是水神,被视为惊奇的灵物,人们把它看作自然力气的形象而加以崇拜。夔纹夔纹是传奇中的一种近似龙的动物。图案多为一角、一足、张口、尾上卷。通常作侧面描写。多作为器物上的主纹。云雷纹云雷纹是大多是连续的盘旋状线条。一般称圆形的为云纹,方形的为雷纹。多用作地纹底纹,以衬托主要文饰。蝉 纹鱼 纹象 纹3、青铜器造型和纹饰的演化先秦时代的青铜器艺术可分为四个时期:1初期-殷商前期青铜器还明显地具有陶器的某些特征,器型稚嫩而古朴,尚未脱离原始的风味;有的器表全为素面,
5、无纹饰。这一时期,鬼神的观念和奴隶主贵族对现实世界的统治尚未结合的严密, 所以器物上饕餮纹也处于松散状态,还没有后期那种威猛、恐惊异特的气息。这件器物几乎是犀牛的写实造型。素面通体无纹饰,躯体上的铜绿斑剥,给人以质地粗厚的感觉。背有口,失盖。雷纹扁足鼎商前期河南郑州出土(2) 盛期-商后期至西周初期青铜器造型庄重、典重、古朴。全身施饰,多在全身雷纹中施以饕餮纹、夔纹。能鲜亮地表达出“礼器”的性质,含有丰富深刻的政治宗教意义。从审美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青铜器最有价值。兽面纹斝商后期斝是古代盛酒器,是中国最早的礼器之一。器物的颈、腹部各饰兽面纹。腹部兽面纹,双目突出,带有惊奇感。乳钉雷纹三耳簋商后
6、期高圈足,人面兽形耳。腹饰乳丁雷纹,圈足饰兽面纹。三耳簋目前仅见一件。司母戊鼎商后期河南安阳武宫村出土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重达 875 公斤,是目前已觉察的中国古代形体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该鼎造型庄重雄伟。 除鼎身四周中心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饰纹。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局部主纹饰各具形态。鼎身四周在方形素面四周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双耳为两虎食人纹, 足为兽纹。人面盉商后期河南安阳出土 “盉”是温酒和调酒器。此件器物的形体、花纹均及极诡异,盉盖是半浮雕的人首,长有双角,器身的纹饰是龙身,人的两耳是供手开盖用的把手,到达了有用与审美的统一。龙纹钺商后期陕西城固县出土“
7、钺”,古代兵器。镂空的龙疾旋与器面上,有很强的装饰感。可以推断,这件钺已不是直接用于战场上的兵器,而是统治者权威的象征。龙虎尊商后期安徽埠南出土这件青铜器上,纹饰丰富: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曲折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近于圆雕。尊的腹面上各有二组双身虎噬人纹。值得留意的是,虎噬人未咽的形象在一些鼎的把手上也有消灭,它说明,在商周,人与动物是反受支配的关系。折觥西周早期陕西扶风出土“觥”是饮酒器,也是盛器。折觥的造型是一个动物的综合体,有笨拙、厚实之感。(3) 转折期-西周晚期至春秋中期青铜器造型与纹饰日趋简率,带状花纹增多。这一时期,奴隶制趋向衰落,与之相适应,青铜器的造型与文饰日趋简率,人们已
8、不象殷商以来那样对天地鬼神感到恐惊了,而作为那个时代精神的艺术符号饕餮纹也多缩小而降于附庸地位。带状花纹增多。总之,这一时期青铜艺术给我们的感受不再是惊奇、恐惊的狞厉美,而是一种高雅和谐美。宜侯矢簋西周江苏丹徒烟墩山出土 “宜”是地名,“矢”是人名, “簋”是一种食器。分器身和圈足两局部,器身有四个兽首耳,圈足上有四个扉棱。整个形体端庄敦实,主要有涡纹。此簋内底有铭文 120 余字,是关于西周实行分封的重要史料。大克鼎西周晚期陕西扶风县法门镇任村出土造型雄伟古朴,沉稳坚实。纹饰是三组对称的变体夔纹和宽阔的窃曲纹, 线条雄浑流畅。假设说大克鼎的形制和纹饰显示出庄重厚重,给人以威猛与权力的联想,那
9、么铸于鼎腹内壁上的长篇铭文则蕴涵着丰富的史料价值。铭文共 28 行 290 字,为西周大篆的典范之作,也是争论西周奴隶制度的贵重资料。(4) 衰落期-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这一时期随着奴隶制的衰落,兴地主势力渐渐加强,与此相适应,青铜器从内容到形式都发生了变化,代表着政治和宗教意义的种种神灵在青铜器表上渐渐消逝了,青铜器消灭世俗化的气息。青铜器在造型上,轻松适用,质薄形巧;在纹饰上消灭了生活气息浓郁的图案,如狩猎、习射、采桑、宴乐、攻战等。这是兴的封建统治阶级推行嘉奖耕战政策在青铜器艺术上的反映。莲鹤方壶春秋河南郑出土这件方壶表达了青铜艺术风格的转变,它摆脱了浓重诡异的传统青铜造型,有一种走向清爽
10、俊逸的趋势。壶的底部是虎,身上浮雕有蟠螭(pnch)纹, 在莲花瓣般的口沿上,矗立着一只张翅欲非的仙鹤,它直挺长颈,伸展体态,为整个壶的造型制造了生气。这种活泼轻松的审美趣味,是对沉闷宗教思想的解脱。宴乐狩猎水陆攻战纹壶(战国宴乐攻战的主题消灭在青铜器上,是战国时代艺术的内容。此壶图景包括采桑、宴乐、奏乐、戈射、渔猎,水陆攻战。它几乎容括了战国时期最主要的人的社会活动,神与兽支配人的观念被重视人的活动的观念所取代,是对人的精神、力气的热忱赞美。4、青铜雕塑时期的青铜器,不仅只被当作工艺品来赏识,同样可以作为雕塑艺术来赏识。很多青铜器作品的纹饰就是绝妙的浮雕艺术佳作。商周时期的青铜器造型方式与原
11、始陶塑一样,分为三种: 青铜鸟兽形器全器承受一种动物形象或具有独立雕塑意味的形式。如象尊、羊尊、鸭形尊等。它们本身就是完善的圆雕艺术。鸮尊(xiao) (商) 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此尊作鸮形,有一双圆睁的小眼和一双龙形的大角,吻部突出,双腿粗大有力,宽尾下垂,构成三足,造型稳定。该尊还集多种纹饰为一器,格外协调,有豪华、威猛的气氛。器物口下内壁有铭“妇好”二字。可能不是有用酒器,而是用以祭祀的供奉品。猪尊商湖南湘潭出土此尊腹体圆浑,腿粗尾短,既突出了猪的特点,又格外适合盛放液体的功用。背上所立木鸟,是尊盖的钮,增加了几分意趣。虎食人卣商 湖南省安化、宁乡交界处出土 “卣”,盛酒器,有提梁。虎以足
12、和尾撑体,口含一人,体附在虎体上。一般青铜器都是造型形式听从于有用要求,即能盛放东西,但此件青铜器的有用性让位于造型,器表的不规章减弱了有用效果。假设去掉提梁,就是一件完整的圆雕。 用圆雕、浮雕、透雕形式的人或动物对青铜器局部进展装饰。四羊方尊商后期湖南宁乡出土此尊造型简洁秀丽,承受线雕、浮雕手法,把平面图象与立体浮雕,器物与动物外形有机地结合起来。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 显示了超群的铸造水平。此尊具有精细得罕见的纹饰。器腹上圆形四个羊头,形象逼真;器身上的卷云纹鱼羊的卷角谐调照顾,使器物呈现出鲜亮的共性。人面方鼎商后期湖南宁乡出土鼎腹四周各有一浮雕人面,神态严峻,这是目前
13、觉察的唯一以人面作为装饰的青铜器。古代传种中有“黄帝四周”的说服法,因而有人认为它是黄帝的形象写照;也有人认为是战斗中敌国首领的形象,用以纪念战功。不管怎么说, 商代晚期,人们已经从对鬼神顶礼膜拜的狂热中渐渐摆脱出来,有了重视人的制造力的观念。从“铸鼎象物”到铸鼎刻人,这是一个深刻的变化。(3) 独立的青铜雕塑这类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1985 年在四川广汉三星堆祭祀遗址中出土的商代晚期的大型青铜铸像,开掘出数十件青铜大型人像、人头像和人面像面具。广汉三星堆古属巴蜀国。这批铜像的开掘不仅为中国古代雕塑史上增加了颜色,也为深入探讨巴蜀文化渊源供给了实物资料。立人像立人像通高有 262 厘米。人像头戴莲花高冠,身披法带,端庄肃穆、威猛凛凛立于神坛方座之上。其造型气度恢弘,神圣威猛,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神权和王权,呈现了一个集神、巫、王于一体的首领人物形象。神面具神面具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强调其视听器官的特异功能。双目突出,大耳宽嘴,使人望而生畏。这可能是古代传奇中能呼风唤雨,具有耳听八方、眼观六路特异功能之神。此物高达 65 厘米,体积浩大,为分块铸造法制成,说明四川一带当时已具有较高的青铜铸造工艺。人头像人头像青铜头像与真人大小相近,在表现上,都承受了概括夸大的手法, 其形象神貌都有一种难以揣摩的静穆感和惊奇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