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南省衡阳市和湘潭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
《2023届湖南省衡阳市和湘潭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湖南省衡阳市和湘潭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届湖南省衡阳市/湘潭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中国的文学中始终有生态文学的类型。易经中的“一阴一阳谓之道”,可谓开启了 中国人道法自然的思想先河,先秦时期道家的著作可看作是最早的生态文学。如果说西方 人的文化特征是在逻辑思维之上建立的神学观念,那么,中国人的文化特征则是在观察自 然、体味人性的感性与理性共融基础上确立的人学观念。道德经中的道法自然是中国文 化最根本的特点。在古代文学中,对自然的书写始终是文学的主题之一,意境便是人与自 然合为一体时的最高境界,同时也是古代诗学的美学特征之一。现代以来,中国文学开始向西方学习,尤其是
2、向近现代西方学习,古代文学传统被忽 视,所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开始专注于写人,而忽略了自然。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天人合一 的美学意境,仅能在沈从文等少数作家、诗人那里窥见,大部分作家对自然生态并不重 视。改革开放后,中国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大力发展经济,使中国在短短三 十年的时间内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生态问题便 是突出的问题之一。王蒙说:“作家往往更早一点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发出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呼声。” 事实上,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些敏感的作家就已经关注到了生态危机,并通过文 学的形式向人类发出生态预警,而他们所采用的大都是报告文学的方式。以沙青
3、、徐刚、 麦天枢等人为代表的一大批报告文学作家,展现了当时中国方方面面的环境问题,如展现 城市生态恶化问题的北京失去平衡(沙青);反映水问题的挽汾河(麦天枢);提示 森林问题的伐木者,醒来!(徐刚)。此外,李青松等作家还关注了珍稀动物、矿产资源 等问题。王治安的人类生存三部曲则对中国的生态问题进行了全方位的审视,引起了 较大的社会反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西方生态哲学、生态伦理思想和生态文学著作翻译到中 国,与中国作家的生态思想结合起来,形成了自觉的生态写作精神,写作文体从原来的报 告文学发展为散文、诗歌、小说、童话、跨文体写作等,这些作品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读 者和批评家的关注,对社会也
4、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作家张炜、阿来、苇岸、于坚、李 青松、徐刚等人纷纷创作出版了大量的生态文学作品,一时之间引起了国内文学界和社会 的广泛关注。这些作品的出现,使人们开始思考几十年来的生态问题,同时也引起了党和 政府的高度关注。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大部分人的生存问题已经得到解决,生态问题却越来越突出。今天,我们的物质条件、教育投入 ,大学毛入学率连年提升.但在名家、大师 的产出上还不尽如人意。当前,我们需要进行系统而深刻的教育改革。杨叔子等教育家既 看重专业能力培养好,又强调文理兼修,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杨叔子先生既是我国智能制造的首倡者,也是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倡导人之一,还是 一个产出
5、颇丰的诗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科学技术心就会落后八一打就垮;然 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人文精神J就会异化,不打自垮。”那个“爱写诗的院 士”留给后人的箴言,在网上被大量转发、引发共鸣。斯人已去,然其留下的人文思考却 无穷无尽。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 得改变原意。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二)语言文字运用n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 。趁着这明 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
6、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听约两盏茶 时,方才止住,大家称赞不已。于是遂又斟上暖酒来。贾母笑道:“ ? ”众人笑 道:“实在可听。我们也想不到这样,须得老太太带领着,我们也得开些心胸。”贾母 道:“ ,须得拣那曲谱越慢的吹来越好。”说着,便将自己吃的一个内造瓜仁油松 穰月饼,又命斟一大杯热酒,送给谱笛之人,慢慢的吃了,再细细的吹一套来。媳妇们答 应了,方送去,只见方才瞧贾赦的两个婆子回来说:“瞧了右脚面上白肿了些,如今调服 了药,疼得好些了,也不甚大关系。”贾母点头叹道:“我也太操心。打紧说我偏心,我 反这样。“因就将方才贾赦的笑话,说与王夫人、尤氏等听。王夫人等因笑劝道:“这原 是酒后
7、大家说笑,不留心也是有的,岂有敢说老太太之理。老太太自当解释才是。” 21 .下列句子中的“解释”和文中加点处的“解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解释旨义曰传,其订证事实曰考。B.堕落千年难解释,沉沦永世不翻身。C.激发壮气,解释忧愤,使布衣寒士乐而忘其穷。D.是冬大赦,乃得解释。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0个字。四、写作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画的墨线本身就具有一种独立的美学价值。宋代韩纯全在山水纯全集中提道:“用笔有三病:一日板;二日刻;三日结。”所谓“板”,是说没有腕力,用笔不灵 活,画出来的笔线平
8、扁,没有圆浑的立体感;所谓“刻”,是说笔画过于显露,甚至妄生 圭角,不自然,没有生气;所谓“结”,是说落笔僵滞,欲行不行,当散不散,笔线不流 畅。用笔犯了这三个毛病,就谈不上线条的美感。因此要克服笔病,一要增强腕力,做到 “笔为我使”;二要顺应自然,不矫揉造作;三要在行笔之前做到“胸有成竹”。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届湖南省衡阳市/湘潭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15题答案】【答案】1 D 2. C 3. D4 .
9、时间维度:材料一从历史时序的角度,论析中国生态文学的发生、发展与繁荣的历程; 空间维度:指出近现代西方文学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影响,阐述20世纪90年代中期西 方生态思想和生态文学等译著对中国作家形成自觉生态写作精神、丰富生态写作文体的促进 作用。5 .人要尊重自然,敬畏自然。人是地球的一分子,不可肆意妄为、贪得无厌,凌驾于地球 之上,应摒弃人类中心主义观点。人要爱护自然,保护自然。人与地球本为一体(或“天人合一”),人要善待地球,秉持 可持续发展理念,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二)现代文阅读n【69题答案】【答案】6.C7.D8 .是提供人物活动的舞台:三哑的清明祭扫,与小林、琴子、细竹的交
10、谈、看风景,都是 在松树脚下的坟地展开的。是组织故事情节的枢纽:三哑扫墓,小林看风景,看美人,忆 放牛,看坟,与琴子、细竹谈坟等情节,都围绕着坟及其周围风景来组织。是关联人物思 想情感(心理情绪)的载体:主人公小林对于时间、生死的思考,都由其清明时节所看到的 坟地及周边风景而触发。是彰显作家独特审美认知与深厚佛学修养的媒介:“坟”是大地 的景致,具有超逸的诗意,内含佛教循环的时间观。9 .示例:(1)诗境:小说侧重描写自然景致、民俗风情和人物情绪体验,抒情性居于主导 地位,而情节性淡化了,弥漫着一股孩童般单纯天真的气息,犹如散文诗。小说语言呈现 鲜明的诗化特点,简洁幽深,多用省略、跳跃、暗示等
11、曲折的表现手法,以及想象、联想、 引用等修辞手法,产生“语不接而意接”的审美效果。(2)画境:小说描绘了清明时节,松树脚下绿草如茵的坟地风景,犹如高明画家绘制的 一帧古画。阴天里,坟头深树浅草中的两位女子琴子、细竹,宛如镜中比肩的美人,眉山 如黛,是可以细品的入画美景。(3)禅趣:清明是以意象、意境为主体的诗体小说,散发着浓厚的禅趣。松树脚下 的坟地风景,清幽、静寂、生机勃勃,出离了死亡之痛苦,传达出禅宗的彻悟与达观。小 说中的人物如小林、琴子,细竹等安然,纯真、自然,适意的状态,呈现出禅宗式的任意随 缘的人生态度。小林与琴子、细竹等的对话,具有较多的省略、跳跃、转折、空白,平实 朴讷,而充满
12、机趣,体现了禅家所追求的素朴与“明心见性”。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014题答案】【答案】10. C11. C 12. D13 . (1) 一再劝诫,只得停笔不再作诗,但还是有时偷偷地写。(2)此后编辑新诗旧作,渐渐汇集成册。14 .作者以杜甫、郑所南为例,说明自己的心迹。表明他没有因为诗作的不幸而消沉。(二)古代诗歌阅读【1516题答案】【答案】15.C16.思乡孝亲之情。“徇禄仍怀橘”,写自己任职微官,求得俸禄.仍旧怀乡孝亲。随性自适,追慕隐沦之心。自己虽“卑栖”而能恬然自得;“看山免采薇”, 有美丽山居风景可赏,免遭采薇(野菜)而食之苦,暂可随遇而安。思念朋友,珍重知音 之意
13、。晚归蓝田,而时时回首身居长安的知音,可见眷恋之深。(三)名篇名句默写【17题答案】【答案】.可使足民.如其礼乐.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1820题答案】【答案】18坚定不移异曲同工今非昔比19 .杨叔子等教育家既看重专业能力,又强调文理兼修的教育思想,依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 义。20 .使用了对比和对仗的手法。使用对比手法既指出科学技术的重要,又突显人文精神更有 价值。使用对仗手法使句子句式整齐美观,节奏鲜明,具有诗歌的趣味。(二)语言文字运用n【2122题答案】【答案】21.C22.吹出笛
14、声来果然可听么这还不大好四、写作23题答案】【答案】略在这个时候,中国人的生态思想便显示出它的魅力来。尊重自然,把自然当成自己的一部 分,而不是把自然当作奴隶和资本,同时也把自己当成自然的一部分,放弃人类中心主义 的观念,我们才可能拥有绿色家园。绿水青山便是金山银山,洁净的空气和明亮的阳光便 是自由与幸福。只有这种尊重自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才能解决人类与自 然的根本冲突。(摘编自张晓琴为天地立心:生态文学的终极关怀)材料二:自然写作也好,生态文学也罢,在当下,都存在着两种弊端,即“人类中心主义”与 “生态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指当下文坛创作中存在的将人之价值判断赋予自然的创作倾
15、向。在这些 创作中,作家对自然的呈现以人的价值判断为依据,在意念深处认定“春风十里不如 你”。自然在作品中成为主客观对照的纯粹客体,作家缺乏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在读者的 阅读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人与自然的隔膜。创作者所展示的自然仅仅是观念系统中的文学想 象,而非经验化的体察,遗失了形而上的精神超越,脱离了自然文学的价值轨道,或者说 不能求达更高文化层级的价值观照。生态中心主义指写作者在创作中忽略了人的维度,将人与自然二元对立,以批判性、 简单化的逻辑性思维将自然绝对化、孤立化,从而隔绝了自然与人的有机联系。比如有些 作品存在偏执的理解,认为自然灾害的原因都是人类行为的结果。在出现动植物保护热点 事件
16、时,在冲动的写作状态下,有些作家往往会极端地判决人之存在便是原罪。人在自然中有应有的位置与合法性,自然也有其运行的规律,这规律中有天人合一的 圆美也有物竞天择的残酷。人之存在,天道之运行都是信仰伦理的范畴,不以人的意志为 转移,因此,我们对自然应持基本的敬畏,而不是随意发出任何向度的主观臆想。自然文学的视角应是超越、多维、融合性的视角,而不是批判、二元对立的单向度的 绝对化视角,天地人都应在一个和谐共存的体系中动态互参。“万类霜天竞自由”,人与 万物是类别之分,而非主客之分。自然文学应有贯通天地的高度与境界,而不是以狭隘的 视域,极端的单向度思维割裂天地人的整体性,降低自然文学的精神维度。即便
17、是生态文 学创作,也应该注重对精神伦理的探寻,提高文本的文化层级。(摘编自王昉自然文学、生态文学的价值坐标与现实之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文学在中国渊源已久,它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道家等思想观念,比如老子“道法自 然”的观点和古代诗学中的意境观。B.中国现当代文学专注于写人而忽视自然,少有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美学意境,这与 近现代西方思潮的涌入有关系。C.相较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生态写作文体大都为报告文学的单一形式,20世纪90年 代中期生态写作文体开始变得丰富多样。D.生态中心主义把人与自然二元对立,隔绝其有机联系;而人类中心主义强调人与自然不
18、 分主次,这两种倾向都是片面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文化特征不同,前者属于人学观念,后者属于神学观念,因此中国人 的生态思想、生态文学要比西方的优越。B.当今时代,随着大部分人的生存问题的解决,生态问题被提到更重要的位置,而解决该 问题的唯一出路就是中国人的生态思想。C.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一批作家采用报告文学的方式揭示当时中国的各种环境、生态问 题,这反映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D.自然文学是现代时期的文学范畴,它产生于社会历史的现实层面,它秉持超越、多维、 融合性的视角,注重对精神伦理的探寻。3 .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说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湖南省 衡阳市 湘潭市 第一次 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