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7篇.docx
《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7篇.docx(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7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了解有关古代寓言的粗浅学问。 把握详细语言环境中文言词语的含义,了解一些特别的文言句式。 凭借解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2、力量目标: 培育学生诵读文言文的习惯,增加对文言文这种古代书面语的直接感受力量、诵读背诵力量。 3、情感目标: 理解本文的寓意,学习愚公移山的精神,培育学生坚韧的毅力和克制困难,战胜困难的士气和决心。 教学重点及难点: 1、理解愚公与智叟的对话内涵。 2、熟悉愚公生动的形象,理解课文寓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课文认读 1、听课文录音,留意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和文句的朗读节奏和语气。 2、分小组自
2、学实践,凭借课文解释和工具书排解文字障碍,疏通文意。 3、学生提出质疑,以学生相互解决疑难为主,教师点拨。 (三)课文研读 1、愚公移山的背景。 2、了解移山的缘由、好处、态度、方法、影响、艰难。(在课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3、分析愚公与智叟对话的内涵。 设问:A、智叟与愚公对话时的神态是怎样的? B、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C、愚公为何长息? D、给这两位人物命名是别有专心的,有何深长意味? 4、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抓住“诚”分析。 5、试着背诵课文,进一步理解愚公形象。 (四)课文赏读 1、观赏名画:徐悲鸿的愚公移山,感受愚公精神。 2、齐诵课文。 3、名曲观赏:江涛的愚公移山,颂扬愚公精神
3、。 4、试背课文。 5、概括小结。 (五)课文创读 组织学生争论: 1、学习了愚公移山一文,你受到什么启发? 2、我们今日是否仍旧需要愚公精神,为什么? 3、现实生活中还有没有愚公精神存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六)作业布置 1、必做题:背诵全文、整理课堂笔记 2、选做题:习作实践 文中对愚公、智叟两位人物的命名很有创意,请以“傻哥不傻,美人不美”为题写一篇400字短文。 我为愚公唱赞歌。 心中的愚公。 板书设计 长息(年高志短) 愚公 智叟 眼 笑(残年余力) 鼠 光 目 长 寸 远 对 光 不愚 比 不智 人力的无穷 八年级上册语文愚公移山教案设计 篇二 一、设计思路 自主学习落实文言词
4、句,反复朗读感知故事情节,合作学习探究形象寓意。 二、教材分析 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胜利,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宏大气势和顽强毅力。它告知我们要克制困难就要下定决心,坚持不懈。本文描写生动、形象,擅长运用比照手法。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顺畅朗读,了解故事大意。 2、分析愚公这一艺术形象,领悟其思想意义。 3、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展多角度的阅读。 四、教学重难点 1、积存常用文言实词,了解文言虚词“之”“其”“而”的用法。2.精确翻译、理解课文。 3、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进展多角度阅读。 五、课时安排2课时 六、教学过程
5、第一课时 借助工具书及书本解释自读课文,通过生生、师生的合作,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导入新课 1课前可让学生观赏歌曲愚公移山。 2这支兴奋人心的歌曲,歌名叫愚公移山。愚公移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间流传的寓言故事,信任在座的不少同学就熟知这个故事,有谁情愿给我们讲一讲这个故事呢?(学生讲好后,教师从鼓舞角度进展评价,板书课题,介绍相关学问: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列御寇,战国前期道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俗话说,吃菜要吃原汁原味,读文学作品也是如此,要多读原著。今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愚公移山这则寓言故事的原文,盼望大家能从中品尝出独特的味道。 (二)自读感知 1借助工具书及书
6、下解释,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停顿正确。(同座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听读,依据要求相互评价。) 2借助工具书及书下解释,逐字逐句读懂课文。(自读中,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在书上打上问号,预备向同学、教师求助。教师巡察,随时了解学生自读的进展状况。) (三)合作解疑 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教师应当尽量要求他们自己查工具书解决,或引导学生通过争论来解决,教师只解答学生经过努力仍旧无法解决的问题。 (四)检查自读(可用投影,也可课前打印) 1给加点的字注音: 万仞(rn)惩山北之塞(chng)(s) 荷担者(h)箕畚(j)(bn) 河曲智叟亡以应(w)一厝朔东(cu)(shu) 始龀(chn)无穷匮也(ku
7、) 雍南(yng) 2划出以下句子的朗读停顿: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3辨析多义词: (1)焉且焉置土石(哪里) 有子存焉(呢) (2)而而山不加增(可是,表转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表修饰) 何苦而不平(表承接) (3)其其如土石何(加强反问语气) 其妻献疑曰(他的,指愚公的) 惧其不已(他,指愚公) 4翻译以下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甚矣,汝之不惠 (3)其如土石何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五)小组评价 学习小组内,学生相互批改作业,教师巡察,解决学生争吵不下的问题。 (六)诵读稳固 (七)布置作
8、业 1整理文中的通假字。 2完成“思索与练习二”。 3反复诵读课文,给自己的父母复述这个故事。 其次课时 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的解读,稳固文言学问,了解不同人物对移山的不同态度,把握愚公这个艺术形象,领悟寓言的教育意义。 (一)诵读导入 (二)研读新课 上一堂课,同学们仔细自读,提出了不少问题,很多问题由于大家积极动脑,都得到了圆满的解决。可见只要大家积极思索,学习上的很多事是自己可以做好的。今日教师将提出一些问题,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进展思索,看看对课文理解得怎么样。 1这篇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人物? 提示:愚公、(其)妻、(其)子孙、遗男、智叟。(板书) 2愚公多大年纪了?智叟是哪个年龄阶段的人?那
9、个“遗男”多大了? 绽开全文阅读 提示:愚公“年且九十”,将近九十岁。(“且”,将近,快要。) 智叟老年人。(“叟”,老头。) 遗男“始龀”,七八岁。(“始龀”,刚刚换牙,七八岁的光景。) 3愚公为什么要移山?山移走了有什么好处? 提示:缘由“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好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阴”:水的南岸,山的北坡;“阳”水的北岸,山的南坡。) 4有哪些人参与了移山劳动?总共几个人? 提示:参与移山的人有愚公、“子孙荷担者三夫”儿孙中能挑担的三个人、遗男;总共五个人。 5移山的任务艰难吗?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出了任务的艰难? 提示:(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面积大,高
10、度高,可见土石工程之艰难。(2)愚公“年且九十”,遗男“始龀”,“荷担者三夫”移山者,老的老,幼的幼,总共还只有五个人,就移山这项巨大的工程而言,劳动力极弱,可见要完成任务极其艰难。(3)“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叩”“垦”“箕畚”,可见劳开工具落后,完成任务谈何简单。(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冬夏换季(一年),才回家一次,可见运送土石的路途遥远,劳动何其艰辛。 (学生只要能结合文本的解读,体会到移山的艰难,言之有理即可。不必面面俱到,亦无须拘泥于上述提示。) 6在如此艰难的移山任务面前,愚公的妻子、子孙、遗男、智叟他们分别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引导学生在文中画出相关语句)由此可见他们
11、各自持怎样的态度呢? 提示:(板书加点的字) (1)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献疑”关怀、担忧。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笑而止之”轻视、称赞。 (3)(子孙)“杂然相许”;(遗男)“跳往助之”支持、参加。 (愚公的妻子和智叟讲的话差不多,态度好像也很接近,这是一个教学的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进展比拟。可以通过揣摩朗读的语气,结合“献”与“笑”,“君”与“汝”,“如何”与“其如何”等字词及句式的比拟,来实现教学目的。) 7愚公认为山肯定能移掉的理由是什么,他是怎样驳斥智叟的呢? 提示:汝心之固何
12、苦而不平? 8这段话念起来让人感到特殊有力,这是什么缘由呢? 提示:(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顶真”的修辞作用)这段话,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方法,一句顶一句,层层紧扣,增加了语言的力气,充分说明白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 9小组争论:同样是面对移山这件事,可为什么愚公和智叟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呢? 提示:愚公以进展的眼光看问题,他有克制困难的决心,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有奉献自己造福后人的美妙愿望,所以对移山布满信念;智叟从静止的观点动身,畏惧困难,怀有私心,只看到一代人的力气及获利,从而断定在自然面前是无能为力的。(学生只要言之有理,就应当赐予确定,在学生充分发言的根底上,教师加以概括。) 10这样看来
13、,愚公和智叟究竟哪个人聪慧,哪个人愚笨呢? 提示:愚公不“愚”,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这叫“大智若愚”;智叟不“智”,是一个鼠目寸光的人。(板书加点字上的引号) 11追问:为什么在这两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呢?有何用意? 提示:在两人的名字中将“智”和“愚”反过来使用,不仅加重了比照颜色,而且具有挖苦的效果。 12故事结尾,两座山还是靠了神仙的相助才搬走的,有人说,愚公究竟还是无能的人。大家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引导学生从文中找依据) 提示:“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可见愚公移山的决心行动,使山神都可怕了;“帝感其诚”说明愚公的精神连天神都感动了。所以,故事以神话结尾,更加突出
14、了愚公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感人至深。同时故事的结局也照顾了故事的开端。 (三)延长拓展 争论思索:以现代人的价值观来看,你认为愚公的做法可取吗?为什么?假如你是愚公能不能有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此题的目的在于鼓舞学生进展多元思维,教师不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对于学生的明显偏频的观点,教师应当引发学生相互评点或辩论。) (四)布置作业 以“愚公移山”外传为题,写一则小故事,说明自己对某些问题的见解。 愚公移山优秀教案 篇三 教学目标 1积存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 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 力量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育文言文自读力量。 2把
15、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比照,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 德育目标 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困难险阻,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难点 1积存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育语感。 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培育多角度分析问题的力量。 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唯恐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请看动漫flash-愚公移山。 学生观赏画面,品尝奇妙的乐曲。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循声跟读。 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 惩山北之塞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遂率子
16、孙荷担者三夫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学生依据解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争论沟通,教师巡察,答疑解惑。 4指出以下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始一反焉 汝之不惠 亡以应 一厝朔东 无陇断焉 三、思读课文,理解寓意 1学生分两组,绽开课堂辩论。 辩题:愚公、智叟究竟淮愚? 正方:愚公实愚 反方:智叟不智 辩词选摘:正方:愚公实愚 两座山宏伟高大实难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气微弱, 况且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助;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远运山外;路途遥远。运土石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反方:智叟不智 愚公痛感迂塞
17、之苦,有艰难奋斗的精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确知移山之利,有长期奋斗的思想预备;有子孙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顺当开头;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有进展变化的观点;感动天帝,将山搬走,显示愚公移山力气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难而止,无所作为,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 教师总结:经过一番剧烈的辩驳,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2提问: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胜利的故事说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 例如:要克制困难,就必需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胜利终会属于我们。 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决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8、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胜利、失败亦如此。 四、品读课文,把握本文的艺术特征 1提问:如何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 生1:这是迷信思想的反映。 生2:这反映了阶级的局限性。 生3: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气和宏大精神的确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予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成功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加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 教师点拨: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兴旺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梦想通过具有超人力气的神来帮忙人类制服自然。这个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妙愿望。 2关于比照、衬托手法 学生争论,明确:文中有多处比照,如愚公与
19、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比照。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群众和后代子孙的雄伟理想,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决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宏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比照,一个高尚,一个平凡。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比照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怀,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视,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地全出。 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势,说明移山劳动的艰难具有衬托作用。
20、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行动摇。 五、研读课文,总结升华 教师提问: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 总结: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解干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旧需要这种精神。假如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的放射胜利,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进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才智,照亮前行的路。去寻找明天的太阳! 六、课堂小结 教师朗读愚公移山歌词: 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任凭那扁担把脊背压弯,任凭那脚板把木屐磨穿。面对着王屋与太行,靠着是一身肝胆。 讲起来不是那奇闻,谈起来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愚公移山 年级 上册 语文 教案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