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docx
《2023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解析版含作文导写及范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学业质量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 .答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纸上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所在学校及班级等 填写清楚。2 .所有试题的答案必须全部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写 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答题时应注意试题题号和答题纸题号一一对应,不能错 位。3 .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运用10分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2) ,不能十步;,功在不舍。(荀子劝学)(3)曾皙在侍坐时说的“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咏而归”,既是孔子之“志”,也常是后世文人所追求的。【答案】
2、 .无边落木萧萧下.骐骥一跃.野马十驾 .浴乎沂 .风乎舞雪【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萧萧、骐骥、鸳、沂、零。2.按要求选择。(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任何现实问题的解决,都有赖于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首要任务就是,, , o落实到人才培养上,除了传授学科的基础知识,还需要训练和提 升学生运用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具体问题整合相关学科的材料、数据、理论、方法整合不同学科的知识实现知识从简单叠加到有机结合的转变最终得到一个整体的解释A.B.C.D.(2)红楼梦对语言、服饰、居室等的描写往往和人物相对应,请
3、指出下面判断正确的一 乙诗通过开窗见新竹,踏上回家的路途,仿佛闻到稻花香,表达渐近家乡的喜悦。【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由“稻花香”可知,过诗所写的季节是初夏。故选Bo【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 “桑树林”错误。“柴桑”指故里。故选Do【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甲诗:“云淡山横日欲斜,邮亭下马对残花。自从身逐征西府,每到开时不在家”意思是:阴云暗 淡山岭横躺太阳将要沉落,在驿馆路边下马看着未落尽的花。自从只身追随征西将军南征北 战,每次到了鲜花盛开之时都不在家。诗人借傍晚在邮亭所见残花,联想到家中每
4、年花开却 不在家,表达了对家的思念(漂泊之感)。乙诗:春后,青翠的竹子比房屋还高,打开窗户,竹林似一片青绿色的油布车帷。踏上回家的路途, 仿佛风中传来稻花的清香。诗人开窗见新竹,踏上回家的路途,仿佛闻到稻花香,心情愉悦, 表达渐近家乡的喜悦。(四)(1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朱燮元,万历壬辰进士,授大理寺评事,出为苏州知府。苏财赋甲天下,凡属邑赋应输府藏者,邑先为嬴羡,资吏干没。燮元立条程使邑自 封识不关决吏手即属邑亦无名征民羡余矣。是时税使横征,课及蔬鲜。葛成等万余人擒委官, 拥至中贵署,诸大吏惊惶,不知所出。时燮元已升川南道,苏人咸曰:“非朱太守,不能戡 此乱! ”诸大吏飞檄委
5、之。燮元出署中臧获及牙役数百人杂入人丛中,授以意,单骑至,好 言慰谕。诸威获及牙役齐声言:“太守言是,吾辈当跪听之。”数百人先屈膝,众皆举头抢 地矣。不数言,而立解散去。四载,迁广东提学副使。铁面古执,粤中津要不敢为士子延誉。御史某以巡按至, 自贵倨,于公所录外,强以二十人檄藩司,令与省试。燮元大怒曰:“我奉命专治士,若何 为者,敢挠我法!谓我难弃一官耶? ”尽除其名,复榜为首者数人于市。御史恨刺骨,皮害 无所得;人多直公而薄御史者,御史以事罢去。十一年,燮元薨于黔。凡黔、蜀之民咸为罢市,行服、立祠。讣闻,天子震悼,赐祭 九坛,遣官视葬。燮元性极俭朴,衣必布素。生平无姬媵声伎,并无记室校书,署
6、中惟一、二老仆,几 上惟破书数帙及笔研阶麋而已。在黔、蜀二十年,公费赎钱数十万尽籍之于朝,并不染指。(选自张岱石匮书后集 朱燮元列传,有删节)【乙】崇祯元年六月,复召燮元,巡抚贵州,赐尚方剑。时寇乱久,里井萧条,贵阳民不及五 百家,山谷悉苗仲。燮元招流移,广开垦,募勇敢。总兵官许成名、侯良柱等遇贼十万,大 破之,贼帅崇明授首。捷闻,帝大喜。以成名与良柱争功,赏久不行。崇明之死实川中诸将 功,而黔将争之。燮元颇右黔将,屡奏于朝。(选自明史朱燮元传,有删节)注羡:剩余。延誉:这里指请托。喻麋(yu m。:墨的古称。右:袒护。15.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1)凡属邑赋应输府藏者(2)非朱太守,
7、不能戡此乱 16 .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1)是时税使横征,课及蔬鲜()A.考核 B.督促 C.征税 D.教授(2)复榜为首者数人于市()A.张贴 B.题署 C.揭示 D.击打17 .把第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18 .第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19 .甲、乙两文刻画的朱燮元形象同中有异,请作分析。20 .从叙事特点看,甲、乙两文有何区别?请简要分析。【答案】15. (1)送,运送 (2)用武力平定,平定16 .CD17 .御史(对他)恨之入骨,陷害(他)不成;人们称赞朱燮元正直公正而看不起(轻视) 御史,御史因事被罢免去职。18 .燮元立条程/使邑自封识
8、/不关决吏手/即属邑亦无名征民羡余矣。19 .甲乙两文都刻画了朱燮元能干(治理能力强)、受到皇帝信任。不同之处是,甲文还刻 画了朱燮元爱民、智勇、刚直、俭朴、廉洁,而乙文却写了其偏袒黔将。20 .甲文具体生动,如戡乱的细节;手法多样,如侧面描写(皇帝的称赞)。乙文概括,简 略。【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1)输,输送。句意:凡是所属邑县的赋税应该运送到府库的。(2)戡,平定。句意:除了朱太守,没人能平定这次叛乱。【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1)句意:这时税使横征暴敛,征税甚至涉及蔬菜水果。课,征税。故选C。(2)句意:又在街上击打为首
9、的几个人。榜,动词,击打。故选Do【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性害”,陷害;“多”,称赞;“直”,认为正直;“薄”,看不起,轻视。【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句意:朱燮元设立条目,让官吏自己封好标记,不经过府吏的手,就是属邑没有理由向百姓 勒索各种附加税。“燮元立条程”是一个完整的主谓宾句,因此后面需要断开。“使邑自封识”是“让邑”的意思,这是“条程”的具体要求内容,其后需要断开。“不关决吏手”后是“即”,“即属邑亦无名征民羡余矣”是完整的一句,解释前文条程的 要求,所以“即”前需要断开。故句子断句为:燮元立条程/使邑自封识/不关决吏手/即属邑亦无名征民羡余矣。
10、【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不同文本中塑造人物异同的能力。相同点:甲文中描述朱燮元出任苏州知府正解决了苏州的赋税问题。乙文中描述了朱燮元镇压贼寇的 军功战绩。都是其政绩显赫的表现,这一点人物形象是相同的。不同点:甲文中的朱燮元刚正不阿,文中有“铁面古执”之形容,还把御史强塞进省试的二十人除去 姓名,在街上捶打,这一点在乙文中没有体现,甚至乙文中还展示出朱变元偏袒私护的一面, 他偏袒黔将,想让他拿军功。这是两文的不同之处。此外,甲文还强调了朱变元性格俭朴,不爱慕钱财,经手的钱财全部还归朝廷,自己并不染 指,从第五段可以看出来,这是乙文中没有提到的。【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比较文章叙事特点
11、的能力。甲文以时间顺序来叙事,讲述了朱燮元在不同职位中的经历,并且选择有代表性的事件重点 描述;后叙述了朱燮元死后社会、天子的表现,侧面描写朱燮元在当时的影响和威望;并在 文末对朱燮元至“俭朴”进行补叙。叙事完整,点面结合,其情感褒贬的色彩也很明显,字 里行间传达出对朱燮元的欣赏、赞扬。乙文重点叙述朱燮元巡抚贵州时镇压时寇 事件,客观地记录了事件全部经过,也公正地记 录了朱变元袒护黔将的行为。叙事较为简洁,重点明晰。叙事客观,并没有加以美化,反映 出史书记载公正客观的特点。参考译文:【甲】朱燮元,万历壬辰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大理寺评事,出任为苏州知府。苏州财政赋税在天下是第一,凡是所属邑县的赋税
12、应该运送到府库的,邑县首先留下 剩余,官吏暗中吞没。朱燮元设立条目,让官吏自己封好标记,不经过府吏的手,是属邑没 有理由向百姓勒索各种附加税。这时税使横征暴敛,征税甚至涉及蔬菜水果。葛成等一万多 人捉住主管官员,簇拥着来到中贵的官署,各位官吏惊慌失措,不知道怎么力、,这是朱燮元 已经升迁到川南道,苏州的人都说:“不是朱太守,不能平定这次暴乱。”各大臣们速递檄 文把这件事委托成朱燮元。朱燮元从官署中找出几百个奴婢和差役,让他们混在人群里,把 自己的意思讲给他们,然后自己一人骑马来到官署,用好话安慰晓谕众人,那些奴婢和差役 齐声说:“太守说的是对的,我们应当跪着听从。”这几百个人先屈膝下跪,其他人
13、都拿头 撞地。没有几句话,就立即解散离开了。又过了四年,朱燮元升任为广东提学副使。铁面无私古板执着,广东的权贵们都不敢 为孩子向他请托。某个御史因巡视检查来到广东,自认为尊贵而倨傲,除了公家所录取的人 之外,他用檄文晓谕藩司强硬地把另外二十个人加进去,让他们参与省试。朱燮元大怒,说: “我奉命专门管理土人,你是干什么的,竟敢干扰我的原则!难道认为我难以丢掉一个官职 吗? ”于是把这二十人全都除去姓名,又在在街上捶打几个为首的人。御史(对他)恨之入 骨,陷害(他)不成;人们称赞朱燮元正直公正而看不起(轻视)御史,御史因事被罢免去 职。万历十一年,朱燮元死在黔州任上。凡是黔、蜀的百姓都因为它而罢市
14、停业,穿丧服、 建祠庙。讣告传来,皇上惊愕悲悼,赏赐让他在九坛举行祭礼,派遣官员参加葬礼。朱燮元本性极其俭朴,穿衣服一定是布衣素服。一生没有小妾和歌伎,也没有记室校 书,官署中只有一二个老仆,案几上只有几卷破书及笔墨砚台而已。在黔、蜀二十年,几十 万赎罪的银钱都登记在朝廷,一点儿也没据为己有。【乙】崇祯元年六月,又征召朱燮元,担任巡抚贵州,赐予尚方宝剑。当时贼人作乱日久,乡 里日益萧条,贵阳百姓不及五百家,山谷里住的都是少数民族之人。朱燮元招抚流亡百姓, 广开土地,招募勇武之人。总兵官许成名、侯良柱遇到十万贼兵,大破之,贼兵奔逃,占据 山巅。贼兵首领奢崇明被杀。捷报上闻,皇帝大喜。因为许成名与
15、侯良柱争功,赏赐很长时 间没有兑现。当初,奢崇明之死,实际上是四川诸将的功劳,但是贵州将士争功。朱燮元一 向偏袒贵州将领,多次上奏朝廷。(五)(11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清凉山晓望记【清】孙学颜清凉山在金陵城西乌龙潭之西,其下有寺日清凉寺。庚子夏四月三日,余与江君敛 谷,访马君孝升于乌龙潭。孝升携具,饮余两人清凉寺中。有诗僧中洲来自黄山,闻余至, 欣然出谒,磐礴具道黄山云海之奇。久之,如坐余于天都、始信诸峰,纵观烟岚变幻,不 知身在金陵也。是夕,谈饮既罢,孝升、中洲俱别去,余与敛谷宿寺僧耕烟寒香阁中。明日天方曙,余先起,坐阁外磐石上。望见长干浮屠仅余三四尺许,隐见半空中。 其四面皆白云环
16、绕,使人目眩心动。因促敛谷披衣起,与登山之绝顶望焉。时城内外诸山, 皆薄云笼罩峰顶。而东南一带,炊烟出屋,渐次腾起。少焉,朝瞰从东山上迸光,与云烟相 掩映,如绮缩绣错,紫翠重叠可爱。忽有风从西南来,掀簸炊烟,或聚或散。须臾雾起蟠空, 与城内外诸山云气相连结,若巨浸吞天,弥望皆成水国。于是钟山、雨花、鸡鸣、覆舟皆 若飞浮,往来惊涛骇浪中。而金陵烟火百万户,遂杳不知其所如。惟向所见长干浮屠,犹若 与远村烟树争奇献巧,出没弄影于岛屿间。盖虎踞龙蟠,磅礴郁积之气,蒸变不测如此。余 与敛谷顾而乐之。因笑谓黄山云海之奇,殆不是过欤?乃复归坐寒香,以语耕烟。耕烟日:“此吾山间不常见之景也。”余谓:“金陵名胜
17、 甲江南,而山川秀发,烟云变态,四时固常有之。但非好奇之士,莫肯破晓登峰,迭意观览, 以快心于尘埃喧嚣外耳。”敛谷日:“吾子之言是也。然吾生平固好游者,燕楚诸名胜登眺 几遍矣,而故乡山水负此奇致,今始见之,是亦可为忽近求远之一戒也。吾子倘记其事,幸 并书此意,以贻后来者可乎? ”因次第本末,录置寒香壁间,并寄孝升、中洲一笑云。(选自孙学颜文集)【注】庚子: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磐礴:大声宣扬。天都、始信:黄山著 名的山峰名。长干:地名,在南京。巨浸:大水。21 .如果将第段中画线句改为“下有清凉寺”,方框内可填入的虚词是()C.哉D.焉A.也B.矣22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8、A.和“我” 一起喝酒的有江敛谷、马孝升、中洲、耕烟。B. “我”和江敛谷于次日早晨登上清凉山顶看到了奇致。C.文章第段按照时间顺序描写了清凉山晓望所见之景。D.文章运用了比喻、比拟等多种手法写日出前后的景象。23 .第段都提到“黄山云海之奇”,分别有何用意?请作分析。24 .第段中的“此意”在文中指什么?请简要概述。【答案】21. D22. A23 .第一次提是引出下文去登清凉山,第二次提是将黄山之景和清凉山所见之景做比较,并 引出下文关于“美景常在身边”的议论。24 .美景常有;需好奇之士才能看到;需克服困难才能获得快乐;需要关注身边的景物,不 要舍近求远。【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
19、理解文言文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下有清凉寺”意思是:下面有清凉寺。本句是陈述句。A. “也”,用于句末,表判断、表疑问或反问、表感叹或祈使,此处均无上述用法,排除。B. “矣”,在文言文中表示陈述,相当于“了” ;表示感叹,相当于“啊、呀”;表示命 令或请求、表示疑问等,此处均无上述用法,排除。C. “哉”,位于句末,表疑问或反诘或感叹,此处均无上述用法,排除。D. “焉”在此可理解为“兼词”,相当于“于此”,“下有清凉寺”意思是:下面有清凉 寺(在这里)。故选Do【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 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 和我一起喝酒的有江敛谷、马孝升、中洲、耕烟”错误。和“我” 一起喝
20、酒的没 有耕烟。故选Ao【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语段作用的能力。第一次,由“有诗僧中洲来自黄山,闻余至,欣然出谒,磐礴具道黄山云海之奇。久之,如 坐余于天都、始信诸峰,纵观烟岚变幻,不知身在金陵也”可知,此处“黄山云海之奇”, 是为了引出下文去登清凉山一事。第二次,由“余与敛谷顾而乐之。因笑谓黄山云海之奇,殆不是过欤? ”可知,此处将黄山 之景和清凉山所见之景做比较,并引出下文关于“美景常在身边”的议论。【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由“吾子倘记其事,幸并书此意”可知,“此意”指前文“余”与“敛谷”之心得,即“金 陵名胜甲江南,而山川秀发,烟云变态,四时固常有之。但非
21、好奇之士,莫肯破晓登峰,恣 意观览,以快心于尘埃喧嚣外耳”“然吾生平固好游者,燕楚诸名胜登眺几遍矣,而故乡山 水负此奇致,今始见之,是亦可为忽近求远之一戒也”。由“金陵名胜甲江南,而山川秀发,烟云变态,四时固常有之”概括为:美景常有; 由“但非好奇之士,莫肯破晓登峰,恣意观览,以快心于尘埃喧嚣外耳”概括为:需好奇之 士才能看到;需克服困难才能获得快乐;由“而故乡山水负此奇致,今始见之,是亦可为忽近求远之一戒也”概括为:需要关注身边 的景物,不要舍近求远。参考译文:清凉山在金陵城西面乌龙潭西,它的下面有一座寺庙,叫做清凉寺。庚子年的夏天四 月三日,我和江敛谷,到乌龙潭拜访马孝升。马孝升携带器具,
22、和我们两人在清凉寺中饮酒。 有一位来自黄山叫做中洲的诗僧,听说我来了,高兴的出来拜见,大声宣扬、详细谈论黄山 云海的奇特之处。过了很久,我好像坐在天都、始信等山峰之上,尽情的欣赏山里蒸腾起来 的雾气变幻,不知道自己身在金陵。这一天的傍晚,我们谈论、饮酒后,孝升、中洲都离开 了,我和江敛谷住宿在寺僧耕烟的寒香阁中。第二天,天刚亮,我先起床,坐在阁外的磐石上。望见长干塔仅有三四尺,在半空中 若隐若现。它的四面都有白云环绕,使人目眩心动。于是我催促敛谷披衣起来,和他一起登 到山顶观赏。当时城内外诸山,都有薄云笼罩峰顶。而东南一带,炊烟出屋,渐次腾起。过 了一会,初升的太阳从东山上升起,与云烟相掩映,
23、光彩夺目色彩错杂如绣,紫色与翠色交 织在一起,非常可爱。忽然有一阵风从西南吹来,炊烟翻腾,时聚时散。不久,雾气翻腾, 和城内外的山峰的云气相连,好像大水要吞没天空,一眼望去整个天地都像是水国一般。这 时,钟山、雨花、鸡鸣、覆舟都好像飞浮在空中,在惊涛骇浪中往来。而金陵的百万户人家, 遂不知到在哪里。只有先前向所见的长干塔,仍然好像与远村烟树争奇献巧,出没于岛屿之 间。大盖虎踞龙蟠,磅礴郁积之气,蒸腾变换如此。我和致谷看到这样的景色高兴。于是笑 着说,黄山云海之奇,大概是过誉了吧?于是回来又到了寒香阁,把这话告诉耕烟。耕烟说:“这是我们山间不常见之景色啊。 我说到:“金陵名胜在江南首屈一指,山川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3 上海市 闵行区 高三二模 语文试题 解析 作文 范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