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田家炳高中20222023学年度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1 .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的133座墓中,有些随葬品有五六十件,但有些随葬品极少;大溪 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没有随葬品,而有的随葬品达58件之多。这些现象说明 了 ()A.生产力发展,墓葬文化相似B.氏族内部分化,封建等级出现C.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明显D.国家已经产生,阶级压迫出现K答案U cK解 析据材料“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的133座墓中,有些随葬品有五六十件,但有些随 葬品极少;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没有随葬品,而有的随葬品达58件之 多”可知,两个文化遗址中的墓中随葬品均有多少的差异,这从本质上说明了随
2、着生产力 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材料主旨反映的是墓葬 随葬品的多少差异,但未涉及随葬品的种类区别,因此不能断定“墓葬文化相似”,排除 A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两个文化遗址均是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故“封建等级 出现”说法错误,排除B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两个文化遗址均是新石器时代的文 化遗存,此时国家尚未产生,故D项表述与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不符,排除D项。故选C 项。2 .武王灭纣后,封召公于北燕,召公为了辅佐周王,派其长子克代为封侯。如堇鼎记录了 燕侯派遣使者献物于召公,燕侯旨鼎记述了燕侯亲往宗周见事的史实。这可以用来说明, 西周初期()A.统治秩
3、序较为稳定B.移民实边得以落实C.燕国国君权力较大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K答案U AK解 析I根据材料可知,召公长子克代被召公封为第一代燕侯后,在西周早期保持了同周 王室密切 往来,由此可以用来说明分封制下西周初期的统治秩序较为稳定,A项正确; 移民实边、燕国君主权力大,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C项;燕国和周王室都处于中国北方, 空间上不存在南北交流,排除D项。故选A项。3 .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 能体现“时代背景影响历史解释”,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史实拓展推动史论深化,没 有体现“史观不同引发学术争论”,排除B项;后学者的解释明显比前学者深
4、化,排除C 项。故选D项。25 .通典记载唐玄宗“天宝八年(749),通计天下仓粮屯收并和汆等见数,凡一亿九 千六百六万二千二百二十石”。有学者认为,唐朝此阶段 实际人口数字在7800万左右, 人均粮储2. 5石,足够当时全国人吃上4个月,据此可知() 农业经济繁荣政府重视粮食储备两税法实施的效果显著政府开始成为社会救济主体A.B.C.D.R答案X AK解 析U根据材料“天宝八年(749),通计天下仓粮屯收并和汆等见数,凡一亿九千六百 六万二千二百二十石”,可知当时粮食产量颇丰,说明农业经济繁荣,正确;根据材料 “唐朝此阶段的实际人口数字在7800万左右,人均粮储2. 5石,足够当时全国人吃上
5、4个 月”,可知国家粮食储存量比较多,说明政府重视粮食储备,正确;两税法在唐德宗时 期才开始实施,错误;材料强调粮食的产量与储备,与社会救济无关,错误。错 误,排除B、C、D项,正确,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结束诸侯割据局面,完成封建国家的统一事业,是春秋战国以来历史发展的 必然趋势。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的加 强。封建割据以及由此引起的纷争混战,给农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负担。封建割 据,关卡林立,这些限制了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地主阶级为了保证对农民的剥削压迫, 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强有力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由秦国来
6、完成统一,不是偶然的。从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即位,到泰王政公元前238年亲自执政,共历六代123年,关东六国 一个一个衰败下去,唯独秦国越战越强。在此期间,秦消灭了六国共150多万军队,领土 从今关中地区扩展到陕南、陕北、甘肃、宁夏、四川、山西、河南、湖北、湖南等地区, 因而秦国最有条件来完成统一的事业。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上册)材料二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当年,即宣布废除西周创立并实行了八百余年的封建领 主制政治体制,推行新的适合于封建地主阶级的中央集权制度。这套制度是地主阶级用来 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但它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当时以及此后相当 长的一段时间中,这一
7、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 一定的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各朝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第二版) 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国完成统一大业的历史原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始皇创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主要组成部 分。K答案X (1)原因:生产力发展,各地经济联系加强;统一成为各阶层民众 共同愿望; 地主阶级力量增强,积极推动国家统一;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实力日益强盛,军力强大。(2)组成: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K解析HK小问1详析原因:根据材料“由于生产力的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
8、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已有一定程度 的加强”可知,生产力发展,各地经济联系加强;根据材料“封建割据以及由此引起的纷 争混战,给农民带来了难以忍受的痛苦和负担”可知,统一成为各阶层民众的共同愿望;根 据所学知识可知,地主阶级力量增强,积极推动国家统一;根据材料“从公元前361年秦孝 公即位,到秦王政公元前238年亲自执政,共历六代123年,关东六国一个一个衰败下去,唯 独秦国越战越强”可知,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实力日益强盛,军力强大。K小问2详析力组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冼夫人是梁、陈、隋时期岭南俚族首领,其参与平定侯
9、景、欧阳纥、王仲宣等 叛乱。冼夫人率部归顺隋朝后,请命设置崖州,使海南在遥领500多年后重新归属中央朝 廷。隋书记载,冼夫人在父母家时,就常劝亲族为善。隋仁寿元年,番州总管赵贪虐百 姓,引起俚僚人民反叛逃亡。冼夫人上书控告赵讷,并提出安抚百姓之策,情文帝采纳了 她的意见,惩处了赵讷,并委派冼夫人招抚叛亡的各族百姓,叛亡的各族百姓都重新归附 朝廷,岭南重获安定。粤西罗州刺史冯融听说冼夫人很有见识和才华,于是为儿子高凉太 守冯宝提亲。冼夫人作为俚人首领,排除了两家之间民族不同、文化各异、政治经济相殊的障碍,同意嫁给冯宝,对于其后的汉俚通婚,民族融合影响深远。南朝时期俚人社会 “法”的概念十分淡薄,
10、争强斗胜、恃强凌弱是常有之事。冼夫人明确要求但人“使从民礼”,不得违犯。她还与冯宝一起断案,俚族首领犯法,也决不姑息,岭南社会秩序日渐 和谐。冼夫人先后被多位君王敕封,被尊称为岭南“圣母”。隋书评价说:“至于明识 远图,贞心峻节,志不可夺,唯义所在,考之图史,亦何世而无哉!”摘编自李润等冼夫人信仰的精神内涵及价值功能(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冼夫人受到后人尊崇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冼夫人的历史功绩。K答案X (1)原因:反对分裂叛乱势力,坚定维护国家统一;以民为本,倡行仁爱,保护 百姓;推动汉俚融合,促进民族团结;革旧布新,改造社会,推动岭南地区社会进步。(2)
11、评价:夫人始终能顺应时代的进步方向,坚持不懈反对分裂割据,矢志不渝地为巩固 民族团结而努力,为发展汉越人民友好交往和安定岭南地区的局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夫人积 极提倡先进文化,锐意改革俚僚陋俗,使封建的典章制度、生产技术广为传播,改变了岭南 社会风气,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等。(言之成理即可)K解析XK小问1详析I原因:根据材料“冼夫人是梁、陈、隋时期岭南俚族首领,其参与平定侯景、欧阳纥、王 仲宣等叛乱。冼夫人率部归顺隋朝后,请命设置崖州,使海南在遥领500多年后重新归属 中央朝廷”可归纳出反对分裂叛乱势力,坚定维护国家统一;根据“隋书记载,冼夫人 在父母家时,就常劝亲族为善”“冼夫人上书控告赵讷
12、,并提出安抚百姓之策,情文帝采 纳了她的意见,惩处了赵讷,并委派冼夫人招抚叛亡的各族百姓,叛亡的各族百姓都重新 归附朝廷,岭南重获安定”可归纳出以民为本,倡行仁爱,保护百姓;根据“冼夫人作为 俚人首领,排除了两家之间民族不同、文化各异、政治经济相殊的障碍,同意嫁给冯宝, 对于其后的汉俚通婚,民族融合影响深远”可归纳出推动汉俚融合,促进民族团结;根据“冼夫人明确要求但人使从民礼,不得违犯”“她还与冯宝一起断案,俚族首领犯 法,也决不姑息,岭南社会秩序日渐和谐”可归纳出革旧布新,改造社会,推动岭南地区 社会进步。K小问2详析I评价:根据材料“冼夫人是梁、陈、隋时期岭南俚族首领,其参与平定侯景、欧阳
13、纥、王 仲宣等叛乱”“同意嫁给冯宝,对于其后的汉俚通婚,民族融合影响深远”结合所学知识 可知,夫人始终能顺应时代的进步方向,坚持不懈反对分裂割据,矢志不渝地为巩固民族 团结而努力,为发展汉越人民友好交往和安定岭南地区的局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根据“南 朝时期俚人社会法的概念十分淡薄,争强斗胜、恃强凌弱是常有之事。冼夫人不 得违犯。她还与冯宝一起断案,俚族首领犯法,也决不姑息,岭南社会秩序日渐和谐”结 合所学知识可知,夫人积极提倡先进文化,锐意改革俚僚陋俗,使封建的典章制度、生产 技术广为传播,改变了岭南社会风气,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等。们心目中的最高神一一“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据此我们可以断
14、定商代()A.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王权与神权相结合D.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K答案H DK解析I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商人已意识到祖先有灵,会关照子孙,因此托祖先转 达对“帝”的请求,体现了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D项正确;题干反映出商人敬 祖畏神,但不能得出祖先地位高于神,排除A项;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说法过 于绝对,排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了商人敬祖畏神,但没有体现王权与神权相结合,排除 C项。故选D项。4 .司马迁在史记中,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以及中国四边的匈奴 族、南越族、东越族、西南夷等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世系中去。据此可知
15、,司马迁意在()A.强调各民族保留自身特色B.启发民众摒弃华夷观念C.坚持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D.构建同源同祖思想观念K答案H DK解析根据材料“以黄帝为华夏第一帝,将五方之民的祖先一同纳入华夏世系 中去”可知,司马迁意在构建以黄帝为先祖的同祖同源观念,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民 族间的相互关系而非各自的特色,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华夷观念,排除B项;不虚美不 隐恶是司马迁对史记中历史人物撰写的原则,材料也无法体现,排除C项。故选D 项。5 .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 立锥之地”这则材料可以看出()A.秦朝土地私有制确立B. 土地兼并带来社会两极
16、分化C.秦朝赋税过重D.商鞅的做法加强了中央集权K答案H BK解析I根据材料中“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 者亡立锥之地”可知,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买卖和兼并,造成了贫富分化,B 项正确;商鞅在战国时期推行变法,并非秦朝,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秦朝的赋税制 度,排除C项;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 .春秋初年“宋公不王”,郑庄公就联合一批国家攻打宋国,宋国也只好向王室表示纳贡。郑国联合齐国等攻打不服从“王命”的许国时,要蔡、卫、邮国参加联军,因这三国 “不会王命”,于是受到郑国、齐国的讨伐。类似现象比比皆是。这体现了春秋时期 ()A. “君之
17、宗之”关系得到维持B. “礼崩乐坏”摧毁王室权威C. “尊王攘夷”得到普遍认可D. “诸侯争霸”推动社会转型K答案F AK解 析I材料显示,春秋时期出现不服从“王命”现象的时候,必然会遭到诸侯国联军的 讨伐,这说明,分封宗法体系一定程度上得到维护,A项正确;“礼崩乐坏”摧毁王室权 威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C项错在“普遍”,排除;诸侯争霸是社会转型的产 物,属于因果关系颠倒,排除D项。故选A项。7 .孔子家语六本记载:孔子的学生曾子因错把瓜苗的根锄断了,被其父曾皙一怒之下 用锄柄打晕,曾子醒后向父亲赔罪,还回房弹琴练歌,让父亲放心;孔子听闻此事很生 气,对曾子说:“(你)事父,委身以待暴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吉林省 辽源市 田家 高级中学 2022 2023 学年 上学 第一次 月考 历史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