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六单元(表格版).pdf





《(完整版)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六单元(表格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部编语文五年级下册教案第六单元(表格版).pdf(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总第()课时年月日五年级下册实用教师:课题自相矛盾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 课时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吾、弗、夫” 3 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矛、盾”等4 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7.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
2、和结局,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学会“吾、弗、夫” 3 个会认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会写“矛、盾”等4 个会写字。正确读写“矛盾、何如、弗能”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猜测重点词语的意思。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了解课文内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5)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 谈话激趣: 同学们,在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中,成语是其中的瑰宝。它概括性强、内涵丰富。如果在作文或说话中,恰当地运用一些成语, 就可以获得形象生动、 言简意丰、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这些成语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历史故事、 神话传说、名家名言等。【
3、出示课件 2】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46 页 - - - - - - - - - - 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 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 简单地说“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2. 引导交流:说说自己了解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 郑人买履 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农夫和蛇 等。)3. 导入课题:今
4、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 自相矛盾。 (板书课题:自相矛盾) 学生齐读课题。4. 理解题目: 请同学们互相交流对课文题目的理解。(矛是古代人作战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是古代人作战中保护自己的盾牌。“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自相矛盾选自韩非子 ?难一。)5. 简介作者 【出示课件 3】韩非子韩非为韩国公子 (即国君之子) 。战国末期韩国人( 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韩非子”。韩非所写作品后来集为韩非子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6. 谈话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韩非子的寓言自相矛盾
5、,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借助注释理解每句话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整个故事,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高潮和结局,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明白寓言告诉我们的道理。7. 教师范读课文。交流寓言,导入课题,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寓言的基础上,告诉学生学习寓言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渗透在整节课的教学之中。新课教学(33 )分钟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 学生自读课文,要求:(1)大声流利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3)了解这篇课文与以前的课文有什么不同。2. 自学课文生字词, 可以用笔在文中圈出来, 然后用合适的方法来解决生字词。3. 了解文言文。【出示课件
6、4】文言文的简单演变【出示课件 5】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简单区别4. 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出示课件 6】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46 页 - - - - - - - - - - (1)楚人:楚国人。(2)鬻(y ) :卖。(3)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4)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5)利:锋利。(6)以:用。(7)弗:不。(8)应:回答。(9)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三、再读感知,交流学法1. 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
7、的意思。 想想: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这件事的?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3. 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4. 教师总结:借助注释读懂古文。(1)方法:读懂古文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在读好、读通课文的基础之上, 对照课文中的注释和平时掌握的语言表达特点相结合来理解, 自己尝试弄懂每个词、 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实在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借助外界的各种力量来进行理解。(2)运用:比如文中的句子,就可以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就能把每个词、 每句话的意思理解了, 还能根据文中提供的信息来把握课文
8、内容的要点,从中明白读书的方法。四、指导朗读1【出示课件 7】楚人/ 有鬻/ 盾与矛者,誉之 / 曰:“吾盾 / 之坚,物 / 莫能陷也。”又誉/ 其矛曰“吾矛 / 之利,于物 / 莫不陷也。”或曰:“以子/ 之矛, 陷子/ 之盾,何如?”其人/ 弗能应也。夫/ 不可陷 / 之盾/与无不陷 / 之矛,不可 / 同世而立。2. 学生练习朗读。3. 小组学生互读互听,互相评议。4. 教师范读。5. 指名多个学生朗读,师生评议。指导学生掌握朗读节奏,为更好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9、 - - - -第 3 页,共 46 页 - - - - - - - - - -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2)分钟五、课堂总结,布置背诵【出示课件 8】1. 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 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读熟了课文,大体了解了课文内容。2. 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给加的字注音。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二、把下列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楚人卖。鬻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
10、意思。誉楚国人。陷锋利。利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以回答。弗用。应不 。【答案】一、y dnm o w xi nf 二、楚人:楚国人。鬻:卖。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利:锋利。以:用。弗:不 。应:回答。教学反思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46 页 - - - - - - - - - -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总第()课时年月日五年级下册实用教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理清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了解故事中
11、人物的思维过程。2.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2)分钟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1. 指名多个学生朗读课文,师生评议。2. 谈话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自相矛盾。检查背诵环节的设计,既是为了与上节课衔接,又是为了开启下节课的教学。新课教学(36)分钟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1. 自由读课文,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出示课件 2】(1)一边读一边看插图;(2)对照注释,揣摩句意;(3)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2. 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和补充修改,试着在小组内统一说法。3. 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师生评
12、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出示课件 3】(古文及逐句翻译)4. 指名请同学连起来说一说。5. 互相交流在学习中掌握的翻译文言文的方法。【出示课件 4】(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逐句理解,降低了学习文言文的难度, 掌握了翻译文言文的方法。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46 页 - - - - - - - - - -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词。(3)“补”,就是增补。
13、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5)“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6)“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把文言文中难懂的词句换成通俗易懂的词句。6. 小组推荐代表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师生评议,教师相机指导并小结。故事范例:古时候,一个集市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有一个商人从商店里搬出矛和盾,在大街上高声叫卖。矛上的红缨闪闪发光,矛杆上的龙纹栩栩如生;而盾上的金纹更是光彩夺目,很快就吸引了很多人。那人见这么多人来围观, 心里很是高兴, 他想:哈哈,这
14、下子我才发财了!于是他说:“朋友们,我这矛和盾可是最完美的武器!赶快买呀!”有个年轻人问:“为什么说这是最完美的武器?”那个商人听了,连忙拿起盾来,炫耀道:“这块盾坚硬无比,世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损它一丝一毫!”人群中不少人惊叹不已。他又举起他的矛, 炫耀道:“这是世界上最锐利的矛,它能穿破任何事物,不管多厉害的盾,我也能一下将它刺穿。”人群中人们都开始叫:“我买!我买!”那个商人心中暗喜:发财了,发财了。正当他忙的手忙脚乱的准备收钱的时候,有一个老年人站了出来,大声说:“等等!”大家都回过头来望着那个老年人,那个商人也吃惊地望着老人。那个老人捋着胡须慢吞吞地说:“你不是说你的矛最锐利,你的盾最
15、坚固吗?那用你的矛刺你的盾会怎么样呢”人们先是一愣,接着哄堂大笑,一哄而散,只留下那人满脸羞愧的商人和他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6 页,共 46 页 - - - - - - - - - - 的矛和盾。从那之后,商人不再卖弄小聪明,而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地做生意,他的生意很快就红火了起来,全家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三、深读感悟,拓展交流(一)深入感悟。1. 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那谁愿意再来给大家读读课文?2. 指名读课文,正音。3. 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16、(古代一个卖矛与盾的人,他先夸他的盾好,什么也戳不破;又夸他的矛好,什么都能戳破。旁人问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人哑口无言。)4. 读了故事,感受了人物语言,你觉得可以用个什么样的词语来形容文中那个卖矛又卖盾的人?(夸口)文中是谁在说大话?他说的是什么大话?学生勾画相关语句,指名朗读,学生评议。5. 谁来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指名多个学生学着文中的人夸夸矛和盾。)6. 如果你是围观的人,你会怎样想?怎样说?(学生各抒己见。)7. 指导朗读:指导读好问话。 (设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让学生品味语气。)8. 【出示课件 5】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只能“弗能应也”是什么意思?(无法回
17、答。)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哑口无言 。)他为什么无法回答?(因为他的话前后矛盾。)9. 那个人售物时说话前后矛盾对他会有什么后果?(东西卖不出去,失去信用。)(二)深入理解,探究寓意。1. 互相交流,深入理解。(1)再读课文 ,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起因、发展、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46 页 - - - - - - - - - - 高潮和结局。(2)小组交流,小组长整理并记录小组同学的意见。(3)全班交流,师生评议,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出示课件 6】:故事的起
18、因是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板书: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故事的高潮是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板书:高潮或曰:“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何如?”)故事的结局是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板书:结果其人弗能应也。)2. 现场表演,理解寓意。(1)谈话激趣:如果你是那位卖矛与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东西卖出去,你会怎样推销自己的矛与盾?(2)小组同学合作交流:说
19、一说,演一演。教师巡视。(3)指名小组现场表演,师生评议。(4)通过学习课文、参加和观看表演,你明白了什么?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没有无坚不摧的矛,这个楚国人片面地夸大了矛与盾的作用,结果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比喻说话做事前后抵触,不能自圆其说。说话、做事不能相互抵触,要前后一致。【出示课件7】 (板书: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5)你身上有过自相矛盾的现象吗?如果有会有怎样的后果?你应该怎么办?(学生自愿举手发言。)表演这一环节能帮助学生深化对寓意的理解。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3 )分钟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1. 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 以后用来形容做事或说话前后不统
20、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心情。后用此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相应合。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矛盾无处不在,我们要用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无论做事、说话,都要注意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8 页,共 46 页 - - - - - - - - - - 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2. 作业:搜集并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和同学互相交流。板书内容自相矛盾1. 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2. 高潮或曰:“以子之矛, 陷子之盾,
21、何如 ?”3. 结局其人弗能应也。)4. 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后一致。课堂作业新设计一、说说下列“之”“其”是什么意思。(1)誉之曰之:(2)又誉其矛曰其:(3)吾盾之坚之:(4)其人弗能应也其:(5)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之:二、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1这则寓言名叫 ,选自作者是时期家。2.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2)物莫能陷也(3)以子之矛,陷子之盾(4)其人弗能应也3.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1)誉之曰。译文
22、:(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译文: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9 页,共 46 页 - - - - - - - - - - 4. 这则寓言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我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能盲目夸大,否则会出现无法自圆其说的局面。(2)不要自己夸要自己。(3)同伙间不要相互争吵或冲突。(4)同学之间要互相团结,不要发生矛盾。【答案】一、( 1)代指他的盾。( 2)代指他(卖盾又卖矛的人)。(3)的。(4)卖盾又卖矛的人(5)的。二、1自相矛盾韩非子?难一战国思想韩非子2
23、. (1)的人。( 2)穿透。( 3)用。 (4)不。3. (1)夸耀它说。( 2)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4.(1)教学反思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0 页,共 46 页 - - - - - - - - - -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总第()课时年月日五年级下册实用教师:课题田忌赛马课型讲读课文授课时间2 课时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 会认“策、荐”2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赢、拳”等 4 个生字;理解“赏识、胸有成竹、信任、对阵、摩拳擦掌、跃跃
24、欲试、兴致勃勃、遥遥领先、不动声色、好奇、出谋划策、引荐”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3. 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来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 抓住细节描写感悟人物的情感及性格特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学习他认真分析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思想方法。教学难点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孙膑的足智多谋;理解田忌转败为胜的原因。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自主学习字词, 会认“策、荐”2 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
25、写“赢、拳”等 4 个生字;理解“赏识、胸有成竹、信任、对阵、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兴致勃勃、遥遥领先、不动声色、好奇、出谋划策、引荐”等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3. 理清课文层次,了解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设计意图导入(6 )分钟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 (板书:赛)2. 同学们,你们认识黑板上这个字吗?请大声地读出来。你能用这个字组个词语吗?(比赛、竞赛、赛跑、赛车、赛马、赛事、赛场、赛艇、大赛、初赛、复赛、决赛、球赛)3. 在我们的学习或日常生活中,你见过或参加过哪些比赛项目?(参加过奥数比赛、骑车比赛、拔河比赛、踢毽比赛、跳精品资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完整版 语文 年级 下册 教案 第六 单元 表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