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林算法实验报告.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大林算法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林算法实验报告.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林算法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大林控制算法的基本概念和实现方法;2、进一步熟悉MATLAB的使用方法;3、掌握在MATLAB下大林算法控制器的调试方法;4、观察振铃现象,并且尝试消除振铃现象二、实验原理1 .大林算法的原理及推导大林算法是IBM公司的大林(Dahlin)在1968年提出了一种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含有纯 滞后对象的控制算法。其目标就是使整个闭环系统的传递函数相当于一个带有纯滞后的一 阶惯性环节。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大林控制算法的设计目标是使整个闭环系统所期望的传递函数” (s)0(s)二相当于一个延迟环节和一个惯性环节相串联,即:e-TsT s +1T整个闭环系统的纯滞
2、后时间和被控对象GO(s)的纯滞后时间t相同。闭环系统的时间常数为T t,纯滞后时间工与采样周期T有整数倍关系,T皿。其控制器形式的推导的思路是用近似方法得到系统的闭环脉冲传递函数,然后再由被 控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反推系统控制器的脉冲传递函数。由大林控制算法的设计目标,可知整个闭环系统的脉冲传递函数应当是零阶保持器与理想的“(s)串联之后的Z变换,即6 (z)如下:o(z) =皓 Ze 一工(1 -=z-n对于被控对象为带有纯滞后的一阶惯性环节即:G(s)二0Ket sKe nts1 + Ts11 + Ts1其与零阶保持器相串联的的脉冲传递函数为:; 加 1/1-0-T/T1G(z)二 Z1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算法 实验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