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中年级段语文要素解读.docx
《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中年级段语文要素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中年级段语文要素解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中年级段语文要素解读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编写的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 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以读写训练项目作为语文训练的主线。统 编教材为凸现语文素养,明晰教学目标,采用“双线组织单 元内容”,即以宽泛的人文主题将单元课文组织在一起,同 时将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包括必需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 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 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分布并体现在各个单元,形 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一、什么是“语文要素”?所谓语文要素就是语文训练的基本元素,包括:基本方法、基本能力、基本学习内容和学习习惯。“语文要素”关系:抓基本方法,学基本内容,形成
2、基本习惯,形成基本能 力。包括基本的语文知识、必需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 略和学习习惯,以及写作、口语训练,等等,分成若干个知 识或能力训练的点,由浅入深,由易及难,分布并体现在 各个单元的课文导引或习题设计之中。”统编教材中单元语文要素从三年级开始出现,一直延续 到六年级,主要包含“阅读要素”和“习作要素”,其他诸 如词法、句法、修辞、标点符号等语文基础知识以及口语交 际方法策略等,则分散在教材的其他部分。4个年级8册教 材,在单元导语中共出现阅读要素68个(其中6个单元提 出2个阅读要素),习作要素63个(其中1个单元提出2个 习作要素)。对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 下
3、简称“课程标准”)中年段阅读教学目标,对中年段36个 阅读要素进行解读。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提出了 9条阅读教学目标。1.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 矢口文章大意。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 字、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 解生词的意义。4.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 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 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 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
4、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 象,领悟诗文大意。7.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 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8.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 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9.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 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这9条教学目标大致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学会朗 读、默读课文,学习略读;二是读懂、理解文章,借助各种 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思想 感情,有自己的阅读感受;三是掌握阅读策略;四是其他能 力的培养。对照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阅读教学目标,将统编 教材三、四年级教材中的3
5、6个阅读要素进行分类解读。一、学会阅读的方法1. 正确、流利地朗读统编教材没有将朗读作为单独的语文要素提出来,但几 乎每篇课后习题中都有朗读课文的要求,这充分说明朗读是 每篇课文教学的基本要求,每篇课文都应该读懂、读熟。语 文教师都知道朗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阅读方法,因此一般 都很重视朗读,但并非都清楚地认识到了朗读的主要功能。 不少教师仅仅把朗读视作理解课文的手段,这就错了。其实 朗读最主要的功能是积累语言经验,形成语感。如果仅仅是 理解课文内容,那么默读效果更好;如果是要学习课文语言, 培养规范的语言习惯,那就非朗读不可,而且必须反复读、 读得滚瓜烂熟,才能真正将课文语言转变成自己的语言,
6、才 能形成语感。正确、流利地朗读是默读的基础,是每个学生 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课文读不流利,读得结结巴巴,说明 认读技能不熟练,看到文字符号不能即刻转变成意义理解, 时间上总是滞后一两拍,这就会给阅读能力发展留下隐患。 熟练的认读技能只有靠学生自身大量的认读实践(朗读)才 能获得。因此,掌握熟练的朗读技能,应该是对每个低学段 学生的基本要求,且必须人人过关。然而语文教师都知道, 即使到了三年级,也总是有部分学生(并非个别)不能正确、 流利地朗读,这说明其认读技能不熟练,这部分学生其实就 输在了起跑线上。很多语文教师都很重视有感情朗读的指导, 特别是在公开课上,往往将它作为重点。其实课程标准提出
7、“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应该分为两个层次:“正确、 流利”是一个层次,小学生必须人人过关,这是保底要求;“有感情”是第二个层次,是上不封顶的要求,因为无论教 师如何指导,也只有部分学生能够达到,即使成年人能做到 有感情地朗读的也不太多。这一点语文教师必须想明白。2默读即“无声视读法,是汉文快读最根本、最重要的一种读 书方法”,嘲也是最有价值的阅读方法之一。朗读是有声阅 读,眼、脑、口、耳四种器官一同参与,有利于语言的输入 和语言运用经验的积累。朗读的好处很多,但也有缺点:一 是阅读速度相对较慢,二是不利于思考。默读省去了口、耳 的参与,眼和脑直接相通,省时快捷,一般认为默读速度相 比朗读可
8、快约3倍,并且有利于思考。因此课程标准从二年 级开始要求“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统编 教材三年级以后没有将默读作为语文要素单独提出,而是将 默读与阅读策略的学习和能力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比如, 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 想;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四年 级上册第一单元,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年级 上册第六单元,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等等。这些语文要 素中的“读”或“阅读”,都是要求学生通过默读的方法学 习各种策略,提高语文能力,都可以视作默读能力的训练。3.略读指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略读时 读者可以有
9、选择地进行阅读,跳过某些细节,用最快的速度 抓住文章的大义。略读的用处有很多:可用于预习课文,可 用于课外阅读,帮助选择自己想看的书。所以略读是非常实 用的快速阅读技能。略读也被称作“浏览”或“跳读”。“学 习浏览”是课程标准第三学段的目标,因此统编教材第二学 段没有将“略读”作为语文要素提出,而是放在了第三学段 与“浏览”合二为一。二、读懂、理解文章低年段以识字为重点,认识了 1600个左右的汉字,学 生就能自己阅读。中年段开始,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自学,培 养其独立阅读的能力。从三年级开始,教材中的单元语文要 素对如何读懂、理解课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一步步进行正 规的阅读训练。将教材中与读懂、
10、理解课文有关的语文要素 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借助各种方法理解词句意思学生阅读文章,首先遇到的障碍就是文章中不理解的词 语和难懂的句子。遇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怎么办?三年级上 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提出“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 语”,就是帮助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学生在一、二年 级学过了 “借助图画理解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联 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还学过查字典理解词语。三年级开 始要求学生运用掌握的多种方法理解词语,重在多种方法的 灵活运用。这不是一个单元能够学会的,应该作为一种自学 的常规动作,成为一种阅读的习惯。从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开始,每篇课文中的理解词语的要求严格意义上都
11、应该由学 生自学完成,教师的任务是检查学生自学词语的结果,并针 对学生自学有困难的词语适当作些辅导。利用大量的阅读实 践,使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成为学生自动化的阅读行 为。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 难懂的句子”。与理解词语的方法相比,理解句子的方法似 乎很难说得清楚。其实理解难懂的句子,更多的是凭借阅读 经验,比如“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衣袖怎么 能带走云彩?这违背常理。但是学生如果有诗歌阅读的经验, 知道这是诗歌语言,是诗意表达,就能理解了,这就需要学 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句子理解还要靠知识背景,比如“四 周围黑洞洞的,怎么会不碰壁”,如果学生对鲁迅所
12、处的时 代不了解,没有背景知识的支持,即使掌握了一些理解句子 的方法,也理解不了这句话的意思。有教师总结理解句子的 方法有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想象画面、观察插图等 几种,这当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理解难懂句子的关键还是要 多读,积累阅读经验,努力扩大学生的知识背景。2.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先理解词语、句子,再逐渐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是语 文教学中的通常做法。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方面看,这样 的做法可以减小学生概括的难度。统编教材中涉及理解段意 的语文要素有两个: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要求理解自然段的 意思,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要求概括段意。从理解到概括, 要求逐步提高。特级教师刘中林认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统编 教材 小学语文 中年级 语文 要素 解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