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九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学校:姓名:班级:考号: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正是从诗经的许多具体作品中,后人归纳出了所谓“赋、比、兴”的美学原则, 影响达两千余年之久。最著名、流行最广的是朱熹对这一原则的解释:“赋者,敷也, 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古人和今人对此又有颇为繁多的说明。因为“赋”比较单纯和清楚,便大都集中在比兴 问题的讨论上。因为所谓“比兴”与如何表现情感才能成为诗歌艺术这一根本问题有关。中国文学(包括诗与散文)以抒情胜,然而并非情感的任何抒发表现都能成为
2、艺术。 主观情感必须客观化,必须与特定的想象、理解相结合统一,才能构成具有一定普遍必 然性的艺术作品,产生相应的感染效果。所谓“比兴”正是这种使情感与想象、理解相 结合而得到客观化的具体途径。文心雕龙说,“比者,附也;兴者,起也” “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 生”。锋喋诗品说:“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实际上,“比” “兴” 经常连在一起,很难绝对区分。“比兴”都是通过外物、景象而抒发、寄托、表现、传达情感和观念,这样才能使 主观情感与想象、理解结合联系在一起,而得到客观化、对象化,构成既有理智不自觉 地干预而又饱含情感的艺术形象。使外物景象不再是自在的事物自身,而染上一层情感
3、 色彩;情感也不再是个人主观的情绪自身,而成为融合了一定理解、想象后的客观形象。 这样,也就使文学形象既不是外界事物的直接模拟,也不是主观情感的任意发泄,更不 是只诉诸概念的理性认识;相反,它成为非概念所能穷尽,非认识所能囊括,具有情感 感染力量的艺术形象和文学语言。王夫之说:“小雅鹤鸣之诗,全用比体,不道 破一句。(姜斋诗话)所谓“不道破一句,一直是中国诗歌美学的重要标准之一。 司空图诗品二十四则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严羽沧浪诗话所谓“羚羊 挂角,无迹可求”等等,都是指的这种非概念所能穷尽、非认识所能囊括的艺术审美特 征。这种特征正是通过“比兴”途径将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合而为一的产物。
4、诗经 在这方面做出了最早的范例,从而成为百代不桃之祖。明代李东阳说:“所谓比与兴者,D.本词上片重在叙元日之事,下片重在写元日人情,结尾更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23 .请简要概括本词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六、混合默写2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离骚中屈原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仍然因进谏而遭到贬黜的两句(2)李白的蜀道难中,, ”两句,写飞瀑直下,引 发万壑雷鸣,场面宏大,震撼人心。(3)杜甫蜀相中,“, ”两句写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 景象,诗人却将自己的主观情意渗进了客观景物之中。(4)望海潮词中的“”写了街巷河桥的美丽;“”写了居 民住宅的雅致。(5)扬州慢中用拟人手法形容战乱残
5、酷和破坏之深重并从侧面反映了人们对战乱的 痛心疾首的诗句是“, ,(6) , o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杜甫客 至)(7)朱弦已为佳人绝,,万里归船弄长笛,o (黄庭坚登 快阁)(8)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o (陆游临 安春雨初霁)七、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汉代诗歌的新成就集中体现在汉乐府和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中。汉乐府继承 了诗经反映现实的优秀传统,如战城南十五从军征等,写战争和兵役给人 民带来的苦难;有所思上邪等,则歌咏了男女间诚挚坚贞的爱情;陌上桑赘 美了平民女秦罗敷的美丽智慧,讽刺了贵族官僚的荒淫无耻;孔雀东南飞叙述了焦 仲卿与刘兰芝 的悲剧,批
6、判了封建家长制的冷酷无情。汉乐府民歌语言朴素真率,活泼生动;句式多样,以五言为主,是中国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一次创新。随着 汉乐府的流行,文人开始仿作五言诗。到汉末便呈现出五言诗大兴,其中有十九首南朝 梁萧统编入文选,当时代表了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古诗十九首主要表现了夫 妇、朋友的离情别思,官员、士人的仕途失意,有的作品还流露出感叹人生短促、的消极情绪,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东汉后期 的社会环境下知识分子的心态。后人把古诗十九首奉为五言抒情诗的典范,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如刘 勰誉之为“五言之冠冕”。25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6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有
7、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葛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 的佳肴。B.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 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C. “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是巴金的代表作,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D.二十四节气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先民广博的智慧,被国际气象界誉为“中国第 五大发明”。27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不得改变原意。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柳永是开一代词风的宋词名家。如果说苏轼通过“以诗为词”的途径建立了豪迈词风, 从而使作为“艳科”的词提高了文学地位,并与传统文
8、学并驾齐驱,那么,柳永则通过“以赋为词”的方式,使慢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 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在柳永生活的那个年代,慢词只在市井艺人口中传唱,柳永 勇于摒弃传统的偏见,创作、填写大量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 的格局,使慢词与小令两种体式平分秋色,齐头并进。如果没有柳永对慢词的探索创造, 后来的苏轼、辛弃疾等人或许只能在小令世界里左冲右突,而难以创造出像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样辉煌的慢词篇章。( )o凡有井水处,皆能诵柳词,柳永在市井中的声望连帝王将相都望尘莫及。他的词多 反映青楼女子的内心世界和下层人民的悲欢离合,笔法细腻,感
9、情深挚,雅俗共赏,每 每流传甚广。在柳永之前以及同时代的同类题材词作中,爱情缺失的深闺女性一般只是 自怨自艾,逆来顺受,内心的愿望含而不露。而柳永词作中的世俗女子,则是大胆而主 动地追求爱情。在词史上,柳永也许是第一次将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 诉说心中的苦闷幽怨。柳永还把词的题材朝着自我化的方向进行了拓展。晚唐五代词,除韦庄、李煜后期词作以外,大多表现离愁别恨、男欢女爱等类型化情感,柳永词则注 重表现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2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柳永于词的贡献,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是里程碑式的 B.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
10、碑式的,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 C.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可以说如柳永于词的贡献一样 D.可以说如牛顿、爱因斯坦于物理学的贡献一样,柳永于词的贡献,是里程碑式的 29.宋代是词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风格各异,请以词人柳永为描述对象,写一段话。 要求:结合其词作内容;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表达对词人或词作的评价; 不少于70个字。八、材料作文3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中国文化自古重视对优雅的言谈举止、美好的为人风度的追求。诗经郦风中 有“人而无仪(威仪,举止风范),不死何为”的语句,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 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屈原说“
11、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对古代 名士“玉树临风” “风度翩翻” “雍容闲雅” “雅量高致”的描绘史不绝书。而当今社会人们学习、工作、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有些人因此不修边幅,不讲究 举止风度。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着装举止,习古礼,看重社交礼仪。你对上述内容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请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不少于800 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皆托物寓情而为之者也。盖正言直述,则易于穷尽,而难于感发。惟有所寓托,形容摹 写,反复讽咏以俟人之自得,言有尽而意无穷,则神爽飞动、手舞足蹈而不自觉,此诗 之所以贵情思而轻事实也(怀
12、麓堂诗话”这比较集中而清楚地说明了 “比兴”对诗(艺术)的重要性所在,正在于它如上所 述是情感、想象、理解的综合统一体。“托物寓情” “神爽飞动”胜于“正言直述”, 因为后者易流于概念性认识而言尽意尽。即使是对情感的“正言直述”,也常常可以成 为一种概念认识而并不起感染作用,“啊,我多么悲哀哟,并不称其为诗,反而只是 概念。直接表达情感也需要在“比兴”中才能有审美效果。所以后代有所谓“以景结 情”、所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姜斋诗话)等等理论,就 都是沿着这条线索而来的。(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材料二:中国古人讨论诗歌时常提及的“比兴”不仅是诗歌的创作手法,也是对审美思维方
13、 式的一种表述,比兴思维在审美想象的作用下实现物我交互,四时万物在激发人的情感 的同时,又成为情感的寄托,物我相照,贯通交融。比兴思维不同于理性判断,它遵循 “类”的规律和原则,实现物与物、情与物的联结。日常生活中的种种物象都可起兴, 任何一物都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联系到他物,起兴之物象和所咏之物象两者间 存在着广泛的联系。但这样的联系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必须遵循“类”的原则,这一原 则在比兴思维中有两方面的体现。其一,主体基于对事物之间的相似性特征的感知,将此物与彼物联系在一起,此为 以物喻物的基础。其二,两个事物虽然各不相同,甚至差异巨大,但是都具有能够与主 体的某种情意产生共鸣的属性
14、。这种属性是将物与情联系起来的关键,也是“取譬引类” 与以类比逻辑为特征的理性思维之间的重要区别。如作为“岁寒三友”的松、竹、梅, 在形貌上相去甚远,并没有相似性特征。但是,由于松树岁寒不凋、翠竹经冬不衰、梅 花凌寒独放,三者共同拥有的耐寒属性与主体高洁坚韧的情志产生共鸣,因此使其成为 人们联类讴歌、表情达意的对象。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基于比兴思维展开的类比联想,是 审美意象动态生成的一种表现。中国文化自古就有将天地万物视为一体的认识传统,在 这个浑然为一的系统之中,物与物、物与情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而是强调彼此间的 互相感应、转换与影响。(节选自何琪琦论审美意象生成的心理过程)1.下列对材料相
15、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经中归纳出的“比兴”原则与诗歌抒情的根本问题密切相关,历来讨论颇多。B.只要运用“比兴”就能使情感的抒发表现成为艺术,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C. “岁寒三友”形貌上并不相类,却因耐寒的共同属性与主体情志产生共鸣而被联类赞 美。D.在诗歌创作中遵循“类”的原则不是做简单的类比,而是有情感共鸣的“取譬引类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文学作品中,具有情感感染力量的艺术形象和文学语言都具有“不著一字,尽得 风流的审美艺术特征。B.对情感的“正言直述”是一种概念性的认知,言尽意尽,所以直接表达情感也需要在“比 兴”中才有审美
16、效果。C. “以乐景写哀”的手法体现了“比兴”的理论,通过想象和反面理解使情感客观化,这 体现了古诗贵情思而轻事实的特点。D.如果具有能与主体情感产生共鸣的某一属性,任何一物都能突破时空限制和与之有 相似特征的事物联结。3 .下列选项中的句子,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B.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C.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D.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甚! ”4 .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17、5 .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理解/不道破一句一直是中国诗歌美学的重要标准之一:二、文学类阅读一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夺枪张一弓一九三八年那个遥远的夏季,齐楚能够进入我这个四岁幼童的记忆,仅仅因为他手 中“僻里啪啦”地摇着一把破芭蕉扇。堂舅告诉我,在他摇着芭蕉扇的时候,他和大舅 已经盯住了国民党一个排的溃兵,准确地说,是盯住了溃兵的四十多条“捷克式”步枪, 再加上两挺特别诱人的重机枪。这群溃兵从徐州战场上惶惶地跑过来,到了杞地就把一 个村庄里的祠堂当成了老巢,干起了打家劫舍的勾当。土匪头子大老李给这群溃兵的麻 排长捎话,让他把溃兵拉过去,许给他一个副司令。麻排长正跟大老李讨价还价,眼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2022 2023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期中 语文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