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讯.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通讯 第4期2007年8月总第七十九期 高技能人才培养谱新章市工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科技测试技能竞赛成功举办中心工作 北京数控联盟承担重大科技项目 中心积极为北京科技咨询业开展服务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代表访问SPX北京中心 语重心长话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与现代服务业记者采访中国工程院李京文院士 人才中心组织在职研究生班参观可口可乐公司 组织科技咨询专项,提高咨询机构服务能力体系资讯 科技部印发国家级示范中心认定和管理办法 北京地区8家中心保持国家级示范中心资格 食品中心为食品行业提供卓越的专业化服务 热处理中心依托科技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生产力论坛 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性质与特
2、征政府、机构或企业委托,为国外食品进入中国市场的宣传和推广提供服务。5、会展M务。主力、承办食品或相关行业会议、展览,组织食品行业相关活动。中心承担过的国家主要项目:编制国家食品安全“十一五”规划、编制 2006年度食品安全状况报告、开展“乳品、猪肉、甜味剂等品种专业调查”、 承办“首届全国食品安全知识竞赛”、协办“中国国际啤酒节”、主办“中国食 品产业发展论坛”等。其中,2006年10月中心承办的首届全国食品知识竞赛活动,得到广大群众 积极响应,共收到试题答卷约36余万份,参赛试卷来自31个省、市、自治区, 600余个区县。经公证处公证,竞赛评出一等奖10名,二等奖30名,三等奖 50名,纪
3、念奖100名,优秀组织奖46个,集体组织奖126个;2007中国国际 食品博览会期间承办的“中国食品产业发展论坛”以促进中国食品产业健康发 展为主题,由产业(企业)界、政府、研究机构、社会公众和媒体共同参与, 针对食品企业、行业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理念、政策、方法等方 面的交流与沟通。该论坛已成为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固定常设论坛。(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热处理中心依托科技创新为中小企业提供服务热处理生产力促进中心于1998年经中国科学技术部批准成立,以北京机电 研究所为依托单位。中心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教授级 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陈蕴博先生任主任。中心的发展宗旨
4、是深化科技体制 改革,依靠政府,依托科技,服务中小企业,大力推动企业科技进步,促进企 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的增长,大幅度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中心成立以来,开展了锻件非调质化节能技术的研究、锂离子电池材料及 技术,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技术,变形镁合金技术,材料节能清洁热处理技 术等研究;向中小型企业提供了中心组织开发的热处理新技术新产品、热处理 设备及工艺,如:功能梯度材料、变形镁合金制备技术、锻件非调质化节能技 术、新型模具材料及其润滑技术、铝合金细化技术及其熔剂等;利用“中国热 处理”网为中小企业搭建服务平台,提供了企业管理科学诊断咨询、热处理设 备和热处理用材料以及热处理产品的检
5、测认证、热处理专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的 培训和再教育、热处理专业新技术新产品的鉴定和中介转让等全方位综合性服 务。与全国几百家企业合作,并提供服务。中心还采取“内联外聘”的方式,在充分发挥北京机电研究所所内200多 热处理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的核心作用的基础上,外聘所外同行知名技术专家 和管理专家,组成专家群体,积极依靠专家群体办中心;同时,中心以会员制 的方式吸纳企业为中心的会员,参与中心的业务活动。中心为会员提供了信息、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服务。中心拥有众多先进的材料性能检测设备、材料制备和成型技术与设备、以 及表面处理和热处理加工技术和设备。此外,还可提供高性能模具材料;高效、 环保型润滑材料及
6、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等产品。(热处理生产力促进中心)生产力论坛JF L 文化创意产业的基本性质与特征一、文化创意产业的性质“文化创意产业”或“创意产业”这一类新术语的出现当然有其自身的背 景和语境。那么这类产业是什么性质的产业?相关学者认为,从产业的定位来看:1、文化创意产业是传统行业在创新基础上形成的新的经济形态文化创意产业不再简单地囿于过去的传统文化产业,它是适应新的产业形 态而出现的创新概念,是对新形态的概括、总结和发展。英国提出的13类创意 产业部类,主要包括新生的产业类别,如动漫、游戏、数字艺术甚至软件设计、 手机增值文化产品,其余虽然仍然沿用过去的电影、电视、服装设计,但内涵 已大大
7、变化,已经转变成为数字电影、数字电视等。2、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重组与合作文化创意产业的越界主要是面对第二产业的升级调整,第三产业即服务业 的细分,打破二、三产业的原有界限,通过越界,寻找提升第二产业,融合二、 三产业的新的增长点,使第二产业实现三产化、创意化、高端化、增值服务化。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文化创意产业一方面是在过去总体的文化产业基础上发展 起来的产业概念,另一方面又是不同于过去文化产业的新的产业形态。文化创 意产业往往是在制造业充分发展、服务业不断壮大基础上形成的,是第二、第 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文化创意产业中既有设计、研发、制造等生产活动领 域的内容,也有传
8、统第三产业中的一般服务业,更有艺术、文化、信息、休闲、 娱乐等精神心理性服务活动的内容,是城市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是 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产业的根本观念是通过“越界”促成不 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重组与合作。在总体服务业的业态中,文化创意产业通过 越界,寻找提升和融合制造业的新的增长点,开拓艺术型、精神型、知识型、 心理型、休闲型、体验型、娱乐型的新的产业增长模态,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市 场,涵养新一代创意消费群体,以推动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并且通过在全社 会推动创造性发展,来促进社会机制的改革创新。3、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生产链的开发和延伸虽然所有产业都需要创造性,但在一些传
9、统的行业或领域中,创造性只是 一种附属品而不具有产品的核心地位,而文化创意产业则是把文化与创意作为 生产链的核心来开发和延伸的。同时这种创造性或创意还是相当宽泛化的一般 概念,如过去我们熟悉的特指艺术创作中的艺术家的独创性。而按照后标准化 时代的创意理念,创意或创造性成了特指的市场趋向的产业方式的核心,也就 是说,第二产业卖产品、卖机器,创意产业卖设计、卖理念、卖精神、卖心理 享受、卖增值服务。这样,创意就成了当代产业结构中的一种特殊的设置,它 决定了产业的性质,并由此决定了产业的管理与操作。4、文化创意产业注重创意阶层的崛起制造业的发展依靠机器、厂房、资源和劳动力,文化创意产业不同于制造 业
10、的汗水产业、劳动密集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靠创意阶层,依靠创意 群体的高文化、高技术、高管理以及新经济的“杂交”优势,特别是创意阶层 中最富创造性的高端创意人才。据统计,现代财富的创造更多集中在一些最优 秀的创意人才上,如比尔盖茨,如陈天桥。5、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一改常规的市场化的动态发展模式从产业运作模式上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更加动态化,它是市场经济运 行的高端方式,更加远离过去的计划经济方式,更多地依靠市场和消费自身的 推动,同时又不断地设计市场,策划市场,涵养市场,激发市场。也就是说, 在当下的全球化消费时代,市场的全球性,传播的全球性,需求的精神化、心 理化、个性化、独特化,消
11、费的时尚化、浪潮化,使得创意作为产业,从根本 上改变了过去常规结构、常规模式、常规营销、常规消费的固化稳态工业发展 模式,而代之以不断变动的创意策划,创意设计,创意营销,创意消费。文化 创意产业在不断关注市场中,创造消费惯例、涵养消费人群、引导消费时尚潮 流;它不断在创意中寻找热点、利润和机会,以一种动态的平衡模式替代或提 升过去的稳态工业发展模式。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高度依赖策划,依赖人才, 依赖变化,眼睛每时每刻盯着市场哪怕微小的变动,捕捉机会,放大机会,展 开新一轮竞争。文化创意产业的活力在于每个企业都有机会也有风险,每个企 业都要面对竞争也面对失败,每个企业都要弹精竭虑面对生存挑战,这就
12、是文 化创意社会的主旋律和大逻辑。二、文化创意产业的典型特征从全球的经验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文化以及 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战略价值,它的基本特征依据重要性排序,大 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八点:1、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内生型经济增长模式一个国家内在的技术创新机制是一国经济保持长期增长的引擎,科技教育 的投入和人力资源水平的提升是形成内在技术创新机制的基础,这是新经济增 长理论的基本观点,这种经济增长理论也称为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后工业国家 的经济增长事实说明,单纯追求GDP的经济增长模式日益被综合考虑环境与可 持续发展的增长模式替代,更人性化的经济增长使人们意识到技术创新需
13、要与 文化创意相配合。因此,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这种新兴产业模式是对以科技 为核心的内生经济增长的发展与补充。2、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附加价值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的核心价值是无形的知识产权,几乎不 需要消耗自然资源,不但不破坏环境,而且还有利于营造更人性化的、与天地 自然相和谐的人类生存环境。文化创意资源附加价值高,对于整体的经济发展 与结构优化具有强大的辐射性和渗透性;文化创意产业的产出不仅可以满足公 民的个人消费,而且通过个体性的或公共性的消费还可以产生一种内生型的创 新积累,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文化创意环境。3、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情智产业
14、与传统产业不同的是,文化创意产业的生产者高度关注自己的生产与产品, 与普通生产者较为单纯的为了赚钱谋生的外在需要不同,创意行为具有艺术创 造的特点,它是一种发自内在的需要。创意作品是被生产者高度重视的对象, 甚至可以满足生产者的自我实现需要。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文化创意产业是 一种满足消费者精神乃至情感需要的体验经济。从生产到消费,文化创意产业 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色,它是经济文化化与文化经济化的一种交汇。4、文化创意产业是科技创新与内容创新高度融合的产业当前,创新是时代的最强音。建设创新型国家体系成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战 略目标。不过,人们一般谈论的创新主要指的是科技创新,对于创新体系的建 设来
15、说,仅有科技的创新是不够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提出是对于国家创新体系 的一种非常及时的补充和完善。科技创新无疑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但单纯 追求科技创新正如简单追求GDP的增长一样,都是对经济发展内涵的忽视,只 有符合人性与自然和谐的发展才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真正目的。科技是一种 工具理性的产物,必须与文化的价值理性相融合,只有这样,自然与社会经济 的整体和谐发展才具可持续性。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和他的伙伴 提出“高技术(High Tech) ”与“高情感(High Touch) ”均衡发展观:“欢 迎保留人性的科技,拒绝侵犯人性的科技。承认科技是文化进步不可或缺的一 部分,是人类创造的
16、产物,我们的梦想与灵感的结晶承认创造新科技的欲 望是人类的基本天性;但是也认为艺术、故事、戏剧、宗教、自然和时间,都 是科技进化中的对等伙伴,因为这些东西滋养灵魂、满足渴望。想要表达生而 为人的意义,并且是充分运用科技来表达。”5、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或创意等无形资产投入为主的经济现象进入后工业化社会,人类经济发展发生了一个重大的结构性变革,经济的 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经济的增长由外生型向内生型转变。在这一革命 性的经济社会进程中,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成为一个核心问题。一个基本的趋势 是,对于有限的自然资源的破坏性使用转向开发附加价值高的无形智能资源。 这一资源利用模式变革正是文化创意产业兴
17、起的重要动力之一。文化、知识、 创意等无形资产的开发和投入不会耗散,在使用中不断累积,不断增值。通过 产业化的生产和消费,文化创意资本还将在流通中融合和提升整体经济发展的 内在创新机制与创意活力。6、文化创意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大文化创意产业实现的终端消费是人们的精神娱乐消费需要,是人们在满足 了基本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的基础上的一种较高层次需求。一个国家或地区 是否适宜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与该国家或地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与恩格尔系数 的结构有密切关系。按照普遍的说法,在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的经济发展阶 段,文化精神性的消费会有大幅度的增长,这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遇期。 由于文化创意产业的需
18、求收入弹性大,因此该产业的发展也会因社会经济发展 的差异而出现较突出的地区差异性。需求收入弹性大的产业特征也造成文化创 意产业虽然附加值高、利润空间大,但需求的不确定性高,市场风险也非常大。7、文化创意产业高度依赖全球化中的本土优势:特色与竞争文化创意产品生产的初始成本非常高,但是它的复制和流通成本相对较小。 文化创意产业的收益模式主要依赖于文化创意产品的重复开发和利用,通过广 泛传播、授权经营等方式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全球性的 传媒文化集团的经营实践也表明,内容产品是核心竞争力的依托,但70%左右的 利润是来自全球化的传播和产业链的延伸拓展。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19、市场细分和生产的专业性越来越强。 本土化的文化与创意的特色成为差异化竞争的核心要素,加之文化创意产品在 跨文化贸易中存在特殊的“文化折扣(Cultural Discount) ”现象,文化创意 产品的主体消费群是有相似文化背景或文化亲和力的本土文化娱乐消费者,因 此文化创意产业高度依赖本土文化特色与市场优势。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创 意产业之所以在全球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在于其巨大的国内消费市场保证了大 投入和成本回收周期短,利用复制及传播的低成本优势和成熟的国际化营销机 制将产品推向国际市场,赚取源源不断的高附加价值利润。8、文化创意产业具有生态化的灵活就业特点由于生产与消费的全民性特征,文化创
20、意产业具有巨大的就业潜力,凡是有创 意活力的人都有可能成为这一产业的从业者,比如一个彩铃的创作者,一个flash 的爱好者等等,都是创意工作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建 立完善的中介服务机制,将庞大零散的创意工作者整合进产业的链条中来。文化创 意人员的就业形态与传统产业有很大的不同,表现为典型的SOHO (Smal I Office Home Office)特征,不同于传统的固定集中的办公方式,文化创意从业者的工作 形式更加灵活,工作地点更加分散,工作联系更加网络化。没有了传统工业化的就 业模式局限,文化创意人才的分布出现了离心化的趋势,他们逐水草而居,贴近自 然,回归本真,
21、聆受天籁,形成了一种生态化的灵活就业新格局。(本文作者: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魏鹏举教授)编辑部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31号B座8层邮编:100088电话:(010) 82004297传真:(010) 82003354联系人:黄斌 关翠玉e-mail: yjsbjpc. org. cn网址:http:/www. bjpc. org. cn高技能人才培养谱新章市工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科技测试技能竞赛成功举办由市工业促进局、科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教委、总工会、团市委、北京 工业经济联合会和质量技术监督局共同举办的“第十二届北京市工业职业技能竞 赛”暨“北京市科技条件平台测试技能竞赛”于20
22、07年6月19日召开总结表彰 大会。北京市有关委办局的领导,全市工业企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的代表共 约900余人参加了大会。市工业促进局副局长常青代表竞赛领导小组作了题为搭 建技能竞赛平台,营造人才成长氛围的总结报告。大会进行了经验交流。始于2006年的本次大赛新设立了数控、计算机和多媒体等比赛工种,共涉 及149个工种、719家企业,参赛人员达36400人次,是开展此项竞赛以来举办 规模最大的一次。与以往十一届相比,本次大赛最大亮点是北京市科委首次参 与组织了 “北京市科技条件平台测试技能竞赛”,使得参赛竞赛选手范围由只限 于企业技术工人扩大到本市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参加“北京市科
23、技 条件平台测试技能竞赛”的选手有30%是来自我市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和农村技 术服务组织中从事气相色谱、液相色谱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专业技术人员, 他们大部分具有本科以上学历,其中21%为研究生学历。他们的参赛,对于提升 比赛工种的技术含量、参赛人员的素质及职业技能竞赛的影响力等,都产生了 积极的作用。本次大赛有244人获得高技术能手称号、11人获得测试技术能手 称号、120人获得行业技术能手称号,另有51人获得优秀教练员称号。获奖选手代表向全市工业企业、科研院所职工以及职业院校师生提出倡议, 号召大家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高 技术、勇于创新;为发展北京的高
24、端制造业、把北京打造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化示范基地做出应有的贡献。本次大赛进一步加强了信息化手段的使用,促进了资源整合和部门联动, 保证了大赛的高效组织和有序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锻炼了我市职工 的整体技能水平,而且还为各行各业的技能人员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交流平台, 在全市职工队伍中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崇尚技能、鼓励创新的工作氛围。特别是 大赛涌现出了 一批像中国航天集团北京卫星制造厂年仅23岁的高级技师卢锋这 样的青年高技能人才,这对于调整未来我市高技能人才的年龄结构和技术等级 都会起到十分重要的榜样作用。最后,北京市工业促进局局长李平受陆昊副市长委托对本次竞赛的成功举 办给予了充分肯定并
25、提出指导性建议,希望通过本次竞赛能够进一步加快完善 我市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激励机制建设,搭建促进高技能人才成长的平台,为 培养更多优秀的高技能人才提供良好的环境。同时,建立高技能人才的预警报 告制度,为首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和谐发展做出贡献。人才中心参与了本次大赛整体筹划、组织协调工作。中心工作北京数控联盟承担重大科技项目北京数控联盟是在官产学研间建立的一种相互合作的创新组织模式。在这 种组织模式下,企业积极参与联盟工作和活动,联盟也进一步开拓新的合作点、 创新点,从而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北京市数控技术与产业的健康发展。联盟近期承担第一个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高效精密数控关键技术研究 与应用”。市科
26、委组织专家对该项目所属三个课题的技术路线、实施方案可行性等 进行了论证,专家认为课题以研发行业急需的高效精密数控制造装备的关键基础 技术为总目标,符合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加 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精神;该课题的实施采取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 抓住了数控装备产业发展中的核心技术,通过联盟进行协调和成果推广,对促进 北京市装备制造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推动首都工业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中心积极为科技咨询业开展服务今年以来,北京中心在开展服务方面,为首都科技咨询业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1、召开北京科技咨询专项项目实施培训会为规范北京科技咨询专项协议书的签署和经费使用,北京中心于6月
27、20日 组织召开了 “北京科技咨询专项项目实施培训会”。邀请科委条财处王辉副处长 对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办法相关内容做了讲解;北京中 心苏敬声部长综合讲述了项目立项后涉及的主要工作,包括项目跟踪管理、验 收以及典型案例的总结宣传等工作;同时希望通过中心与各咨询机构共同努力, 把市科委要求的专项项目立项后管理工作做好。2、组织科技咨询机构开展“创新型服务业”研究市科委去年年底下达了创新型服务业系列研究课题。课题包括创新型服务 业政策体系研究、创新型服务业供需机制研究和创新型服务业理论研究。为了 充分发挥中心科技咨询机构资源的优势,中心对课题实行了公开招标,并确定 了由理实、零点和美
28、兰德分别承担,中心作为总牵头和总指导。经过三个多月 的研究,最终提交了一份总报告和三份分报告,研究结果得到了市科委领导的 首肯。这项研究的模式充分体现了社会科技咨询机构为政府制定政策服务和资 源科委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促进了这些机构间的互相合作,促进了中心组织、 协调能力的提升以及研究人员业务能力的拓展3、组织科技咨询专家到怀柔区考察7月19日,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农业物流信息化专家到怀柔区怀东冷链 物流基地考察,并与当地政府和企业进行了座谈。区科委魏海东副主任、怀柔镇 张春雷镇长、怀东科贸有限公司杜连波总经理介绍了怀柔农产品低温仓储、冷链 物流基地的区位优势、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基地今
29、后的发展设想;专家介 绍了国家有关物流发展政策、农产品物流发展现状和趋势以及目前国内外物流冷 链中普遍采用的信息化集成技术与运营模式等情况,双方针对怀柔农产品冷链物 流基地的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怀柔区政府领导和企业家十分感谢北京生产力 促进中心为怀柔引入首都专家科技智力资源,使他们拓展了思维,丰富了视野, 更新了经营理念,充实了实用信息,并希望北京生产力促进中心能继续多为怀柔 区的发展整合科技智力资源,促进怀柔科技进步和地域经济健康发展。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代表访问SPX北京中心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驻中国、蒙古、朝鲜及韩国地区首席代表安吉蒙先生 来2007年7月24日到SPX北京中心进行工作访问
30、。陪同来访的还有联合国工 业发展组织驻华代表处项目协调员马健先生,市科委熊正株总工、SPX北京中心 张强主任予以热情接待。安吉蒙先生对张主任、熊总的接待和安排会见表示衷 心感谢。随后双方进行了亲切友好的会谈。安吉蒙先生向熊正株总工、张强主任通报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最近一段 时间的工作情况。随后将谈话重点转移到如何进一步拓展SPX工作的话题上来。 安吉蒙先生具体谈到以下几点工作设想:1、每年举行1-2次UNIDO中国SPX中心会议,大家聚在一起畅所欲言,互 通有无,进行资源优势互补;2、通过培训提升中国企业在联合国采购中直接采购的份额(目前只占5%), SPX应在中国企业参与联合国采购中发挥更重
31、要作用。张主任对安吉蒙先生的工作设想表示赞赏,他说“安吉蒙先生自上任以来 的确带来了很多新的气象,一些提议也很好,我们会积极参与安吉蒙先生提议 的各项活动。”张主任同时表示要继续与联合国工发组织合作并希望UN I DO就SPX 北京中心走出国门与国外工商机构互动合作提供帮助。市科委熊正株总工与安吉蒙先生就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如何做到整合资源、 信息对等、寻求有效合作三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双方都表示要进一步密切联 络、加强沟通,为使SPX工作上一个新台阶做出努力。语重心长话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科技与现代服务业记者采访中国工程院李京文院士近几年来,随着北京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北京的现代服务业已步入跃升
32、期。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必须寻找新时期的新思路。为此,北京中心主办的科 技与现代服务业第七期主题确定为“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本刊记者针对现 阶段北京现代服务业的特点、发展动力及发展瓶颈,以及如何提升北京现代服 务业服务周边、辐射全国的产业推动作用,如何充分利用环渤海优势促进北京 现代服务业发展等问题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京文先生。作为我国技术经济和工程管理理论的开拓者之一的李先生指出,现阶段北京现 代服务业总体上保持高速的增长,电信业、金融业、医疗保健业、科学研究和综 合技术服务业、教育培训业和文化传媒业增长速度都很快。此外,北京服务业 中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外资比重进一步提高;现代服务业内
33、部主体行业成 长性好,成为北京现代服务业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现代服务业的区域分布 特征较为显著,高度集中于朝阳、海淀等城近郊区;企业利涧主要集中于垄断 行业和外资经济。以上构成了北京现阶段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在谈到该阶段推动北京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的主要动力时,李先生首先强调 信息生产力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信息化的生 产力代替工业化的生产力,信息和知识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生产要素。由于信息 活动渗透到生产、生活的各方面,成为各种社会活动的基础,互联网与生产、生 活融为一体。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就是在互联网基础上产生的商务模式,现代服 务业在信息运行平台上实现业务
34、重组、价值增值。第二,分工细化和专业化发展 也是北京现代服务业现阶段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知识价值的创造者逐渐变成既 是生产资料的拥有者,又是创造价值的劳动者。改变了工业革命以来生产资料同 劳动力的分离状态。这样就分离出许多以知识作为生产要素的产业。如制造业中 研发、咨询、评估等许多部门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服务行业。同时, 制造业也出现了服务化趋向,越来越多地依靠互联网的运行平台,进行网上设计、 供给、销售、营销,在虚拟合作中实现价值增值。第三个重要的发展动力来源于 需求结构的升级。需求结构升级是由代表低一级的消费需求时代的主流商品到代 表较高一级消费时代的主流商品的变革过程。现代服务
35、业与需求结构存在着互动 的机制。需求的发展还将进一步带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北京作为国内人均GDP 较高的地区,需求的发展对服务业的带动作用将更为明显。北京作为全国的首都和政治中心,其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全国具有一定的 辐射效应。李先生针对提高北京现代服务业高辐射性的主要措施提出了几点建 议。首先,北京应尽快制定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纲要,制定发展北京现代服务 业的“十一五”规划,打造北京现代服务业区域品牌。北京还应提升服务业的 内部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挖掘北京现代服务业蕴藏的巨大潜力。 第三,北京还应利用现代服务业的高增值性率先拉动北京现代制造业的经济增 长,提高北京现代服务业对制造业的
36、高辐射性。第四,北京应继续加快对服务 运作管理的研究,推动北京现代服务业标准化进程,根据服务运作自身的特点 来研究服务运作的管理方法;根据奥运会的要求加快对北京服务运作管理体系 的研究,尽快推进并实现服务标准化、国际化的进程。同时,北京还应改革现 代服务业的领导管理制度,在有效建立民间现代服务行业协会的基础上,确定 统一管理现代服务业的政府协调政策、制度和监管机构。建立和完善对现代服 务业的经常调研制度及其信息的监测、预测和发布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建立 现代服务业利用外资风险的监控与预警系统,促进北京现代服务业标准化进程。 人才方面,北京还应加快人才开发与引进,建设服务领域人才高地,实现北京
37、人才的高辐射。当代跨国机构大多实施“本土化”人才战略,成百上千跨国总 部机构的建立必然对高层次、复合型的国际化人才产生大量需求。最后,北京 还应建立健全服务业引资促进工作体系,加强与邻近省市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 交流。除上述问题外,李先生还对制约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北京能 否通过中西部互动发展使得北京实现高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的核心目 标,以及北京在环渤海区域内的地位及角色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此次专访的详细内容现已刊登在科技与现代服务业杂志第七期“人物 专访”栏目,敬请关注。人才中心组织在职研究生班参观可口可乐公司人才交流中心和高校联合开办了在职研究生班。为使学员获得了课程之外
38、 的超值服务,进一步强化学员所学知识,中心培训部于6月12日组织在职研究 生课程班全体学员到可口可乐(北京)饮料有限公司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学 员参观了可口可乐公司的生产线和博物馆,听取了公司人力资源部对人力资源 在公司中的角色、职能、战略、系统4个方面较为详细的讲解。通过此次活动 的组织使学员零距离地感受了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模式。公司的管理模式是以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人力资源部成为公司 与员工沟通的纽带:在招聘工作上,倡导以内聘为主,外聘为辅的原则;用人 方面倡导对员工适人适岗,不追求学历高消费的原则;育人方面以培训、辅导 为主,并且加以再教育的方式;留才方面主要以知人善用,一定
39、要用好留住真 正的人才为目标。可口可乐公司人力资源部在介绍中还说,对于一个优秀的企业,良好的环 境也是非常重要的。营造独特的企业文化氛围,能够使每一名员工都能感受到 这种企业文化所散发出的凝聚力:每一个人都会为公司的前途和荣誉而奋斗、 拼搏。因为对他们而言,公司就如同自己的家一般。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下,企业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可口可乐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经验使学员感觉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 知识,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层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激发了学员在专业领域 不断进取的激情。组织科技咨询专项,提高咨询机构服务能力2007年8月14日至15日,由北京中心承办的北京市科委2006年度科技咨 询专项项
40、目验收会召开,市科委高新处副处长张信、北京生产力中心主任张强 及相关专家参加了此次会议。在为期两天的项目验收会议中,专家组对27家机构的27个项目进行了验 收。专家根据项目承担机构提交的初审资料,结合项目承担机构对项目整体情 况的介绍,进行严格的评审,最终形成专家组意见。通过此次验收,在完成对验收机构项目考核的同时,还发现了一些咨询模 式较为典型的项目案例。如北京远卓科迅咨询公司的北京首钢红冶企业整体 发展战略规划咨询项目、北京理实国际咨询公司的北京四环医药业务战略 与干部队伍建设咨询项目等,这些项目在帮助委托方提高经济、社会效益的 同时,也使咨询机构自身的服务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专项项目的
41、实施达到 了培育优秀咨询机构、更好的服务于首都产业创新发展的目的。b Wk L,L L -r J体系资讯科技部印发国家级示范中心认定和管理办法为进一步完善社会化、网络化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服务体系,推动生产力促 进中心向专业化、规模化和规范化方向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实施国家中 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的通知(国 发20066号),科技部研究制定了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认定和管理办 法。办法指出:生产力促进中心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 件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提高企业特别是中小企 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科技中介服务机
42、构。科学技术部和各级科技行政部门负责对 全国及所在地区的生产力促进中心进行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生产力促进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在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机构、科研机构、 教育机构、金融机构等之间架起桥梁,通过整合社会科技资源,为企业特别是 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服务,为中小企业产品研制、技 术开发提供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企业技术、产品升级。科学技术部负责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以下简称示范中心)的认定 和管理工作,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服务能力较强、服务特色鲜明、服务业绩显著 的生产力促进中心,使其成为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的骨干力量。示范中心应具备的条件:(一)依法注册、独立运行2年
43、以上,且名称中必须含有“生产力促进中 心”称谓;(二)发展战略科学,机构设置合理,具有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管理体制 和运行机制;(三)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通过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以及年 度监督审核;(四)具有较为完备的服务条件和设施,自主支配的办公场所、设施及设 备能够满足为企业服务的需要;(五)服务能力强,具有稳定的企业服务群体和比较显著的服务业绩;(六)主要负责人具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丰富的实践经验及较高的管 理和学识水平;(七)从业人员中获得本科以上学位的占70%以上。示范中心的申报和认定程序:符合条件的生产力促进中心提出申请,经其 主管部门审核同意,报省、自治区、直辖市、
44、计划单列市或行业科技行政部门, 由其择优推荐;科学技术部组织绩效评价和专家评审,并依据评审意见进行认 定,予以公布。被认定为示范中心的单位与其主管部门的隶属关系不变。科学技术部负责组织对示范中心的运行情况及业绩进行考核,实行动态管 理。考核工作按照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绩效评价工作细则(试行)执 行,对达不到认定条件或未能通过年度绩效评价的中心,将取消其示范中心的 资格。科学技术部将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纳入国家科技计划予以支持,示范 中心的主管部门对列入国家计划的示范中心项目的经费予以匹配。地方科技行 政部门要将生产力促进中心工作纳入当地的科技发展计划,为生产力促进中心 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必
45、要的财政支持。各级科技行政部门应对在生产力促进工作 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北京地区8家中心保持国家级示范中心资格日前,科技部正式公布了 2006年度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绩效评价情 况,截至2007年5月,保持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资格的中心全国共有125 家,其中北京地区有8家。2006年度的绩效评价工作开始于2007年2月。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 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和有关单位组织本地区、 本行业的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陆续报送了 2006年度收入支出表、经 过中介机构审计认可的资产负债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科技部委托有关 机构,依据相关
46、规定,对各单位进行了年度绩效评价。北京保持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资格名单(排名不分先后):1、中机 生产力促进中心、2.中建材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3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 4.化工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5.皮革和制鞋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6.北京生 产力促进中心、7.北京市丰台区技术创新与生产力促进中心、8,北京软件产 业生产力促进中心食品中心为食品行业提供卓越的专业化服务食品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是2003年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成立的行业性科 技服务机构,在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登记,为非营利性独立事业法人单位。 中心的上级主管单位为中国食品工业(集团)公司。中心的宗旨是发挥信息和 人才优势,把
47、握食品行业的发展脉搏,坚持合作、创新,为行业提供卓越的专 业化服务。中心的目标以自主知识产权带动行业社会和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促进行业的科技成果的转化,提升行业的生产力水平。食品行业中心成立以来 主要开展了以下服务:1、咨询服务。食品及相关行业国内外法典、法规、标准咨询;接受机构或 企业委托,对行业及产业进行调研,编制行业调研报告、发展规划;承担食品 及相关行业项目的工程咨询、设计;为行业内的投资和并购活动提供咨询服务; 为客户提供市场调研、分析报告。2、政府事务。接受政府部门委托,组织相关行业、项目的调查与评估,为 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接受政府部门委托,评估产业发展方向,为政策的制 定提供建议;参与政府部门制定行业发展规划和计划。3、科技创新、技术推广。与大学、研究院所、检验机构密切合作,开展技 术创新;与企业合作,向商务部、科技部申报各种项目,争取资金支持;组织 开展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新设备、新包装等推广应用;组织和主持本行 业科技成果、新产品的鉴定;贯彻国家的宏观调控和行业发展政策,开展经济 技术合作与交流活动。4、交流、培训。组织国内及国际间的科技、商务考察与交流;定期发布食品 行业国际、国内最新动态信息;组织行业技术培训、专业技能教育和继续教育; 组织行业有关职业从业人员的等级考核,逐步规范从业人员就业资格;接受国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