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3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古诗三首《十五夜望月》(教案)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1.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十五夜望月教学目标品味诗歌的表达方法,感受诗歌语言的艺术美,体会诗人思亲怀远的思想情感。教学重难点品味诗歌的表达方法,感受诗歌语言的艺术美,体会诗人思亲怀远的思想情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疏通了这首诗的字词,明白了它的大致意思,那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这首诗,看看诗人写了哪些景?抒发了什么情?二、分析前两句(写景)“十五的月亮圆又圆”,诗人在中秋之夜,除看到了皎洁的明月外,还看到了什么?你能找 出来吗?(一)讲解“中庭地白树栖鸦”1、说“地”(详讲)(1)地是怎样的地? “地白”,地为什么是白的?这两个字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表现了 月光什么样的特点呢?(2)同学们,看到这如水般
2、皎洁的月光,你想到了李白的哪句诗呢?(生答: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对了,“地白”就是“疑是地上霜”2、说“树栖鸦”(1)你还看到什么呢?(乌鸦)他们在做什么呢?(在休息,快睡着了)(2)乌鸦原本是很爱啼叫的鸟儿,然而此刻却没有了声音,这庭院中的中秋之夜还真是 (万籁俱静)3、齐读(齐读前一句)来,让我们把这种幽静的感觉读出来。还不够静,我们再来读一遍,嗯,现在好多了,此刻 真乃是“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二(-)讲解“冷露无声湿桂花”同学们,诗中还写了什么景物?(露水、桂花)1、说“冷露”这是什么样的露水?(寒冷的露水),此时正值秋季,“天凉好个秋”!所以秋天的露水显得 格外的冷。2、说“桂
3、花”“冷露无声湿桂花”,同学们,桂花被什么打湿了?(露水)是呀,露水浸润了桂花,这 一过程诗人注意到了吗?(没有)他在干什么呀?(对了,他在望月亮)。3、夜已经很深了,月光如水,鸟儿入眠,冷露打湿了桂花,诗人望着那轮明月,感受到了 什么呢?(三)诵读诗歌,想象画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此刻世界只剩下孤独的诗人,对着形单影只的月 亮,他的内心是(学生说)。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我读上句,你们读下句。(师生对读)三、赏析后两句(悟情)(一)品“望”之情感美1、寂寞的世界是无声的,望着天上的明月,诗人心中涌动的是无尽的愁思,所以,诗人写 道: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此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十五夜望月 古诗 十五 望月 教案 部编版 语文 六年级 下册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