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考古学孕育于传统的金石学,金石学具有“证经补史”的作用,将青铜、石刻等古物上的文字 当作传世文献之外的史料,可以修正和补充文献记载的历史,但金石学产生和发展的动机是对金、石等 古物中人文价值的探索。周易日:“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故有“器以载道”之说;礼记日:“葡意 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故有“器以藏礼”之说。器物承载的“道”和“礼”是无形的,却通过 有形的器物来体现,是来自前代的知识与传统,是可以被传承的人文价值。在金石学萌芽的先秦时期, 儒家思想
2、家就十分重视古物中的人文思想。孔子“信而好古”,他的一部分知识就来源于古器物中的 “道”,并借助对“道”的阐释来传承古代的人文思想。荀子记载了一个孔子与“欹器”的故事: “孔子观于鲁桓公之庙,有欹器焉。”孔子见到的这件“欹器”不是一般的容器,被悬挂起来时,无法 盛满,也不能空置,只有恰好盛到一半时才能保持端正。显然,这件供奉在宗庙内的器物不具备实用价 值,而是有着“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特殊寓意的礼器,孔子借助这件古器来阐发他的中庸思想。北宋是金石学发展的第一个高峰,知识阶层热衷于对古代金石的搜求与研究,一个主要动机是借助 对商周古器物的研究来复古三代礼制。宋初颁行三礼图,但“未必尽如古昔“,
3、于是兴起了以古器物 来诠释古代礼制的热潮。吕大临所撰考古图是一部传承至今的古器物研究著作,然其意义远在证经 补史之外,是借助对古器物的考订来恢复三代古礼。吕氏家族是这场复古运动的积极倡导者和执行者, 一家数代复古学礼。从蓝田吕氏家族墓地的考古发现看,吕氏极力复古了周代的墓园制度、棺椁制度, 而且直接以大量的古器和仿古器随葬。宋代金石学从古器中寻求古代的人文传统,起到了人文传承的作 用。宋代以后金石学一度式微,直到清末民初,随着新发现的甲骨、简犊等被纳入搜求的范畴,金石学 得以复兴,但这时的金石学也像其他很多传统学问一样,发生了向现代学术的转型,现代考古学应运而 生。与中国古代的金石学类似,作为
4、欧洲考古学前身的古物学,其最初的动机也是寻求古物中的人文价 值及其传承性。从14世纪开始,欧洲社会兴起了从希腊、罗马等古典文明中寻求人文传统的风潮,大量 古物被发现和阐释。知识精英也像北宋的金石学家一样,把古物当成了比文本更可信赖的人文知识来 源,努力从古物中寻求古典文明的价值观及其与当时社会的联系。19世纪,古物学开始了向现代学术的 句读,四释意,五连篇,六涵泳,七辩论,八开讲。当年我教书时,秋水一篇,光是注音、解字,就 准备了一个礼拜”,秋水中父亲采用独特的方法指导“我”读秋水,焚稿中“父亲的床上、枕 旁全是书,读书时手不离纸笔,他不用本子,或用铅笔在书页上批注,或把原文抄下来批注”,可见
5、两 位父亲治学有识见,学问厚实;秋水中父亲说“当年我教书时,秋水一篇,光是注音、解字,就准备了一个礼拜”,焚稿中 父亲说“我生不逢时,饱经战乱,半辈子为生计奔波,难得静心治学,纵使勤奋,怎敌乾嘉学人的读 书、考据功夫?这些文字,即兴涂写,一鳞半爪,不成系统。万一你拿给外人看,轻则贻笑大方,重则 误人子弟,为父罪过不浅。趁手脚能动,烧了它,死也瞑目了”,因不想贻笑大方或误人子弟而焚毁自 己的文字,可见两人治学很严谨,自我要求高。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言至公也。古有行大公者帝尧是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得舜而 传之不私于其子孙也去天
6、下若遗躅于天下犹然况其细于天下乎非帝尧孰能行之?易曰:“无首 吉。”此盖人君之公也。彼人臣之公,治官事则不营私家,在公门则不言货利,当公法则不阿亲戚,奉 公举贤则不避仇触,忠于事君,仁于利下,推之以恕道,行之以不党,伊、吕是也。故显名存于今,是 之谓公。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日:“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 ”仲尼闻之日:“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遗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仲尼所谓大公也。晋文公问于咎犯日:“谁可使为西河守者? ”咎犯对日:“虞子羔可也。”公曰:“非汝之仇 也?”对曰:“君问可为守者,非问臣之仇也。”子羔见咎犯而谢之曰:“幸赦臣之过,荐之于君,得 为西河守
7、。”咎犯曰:“荐子者,公也;怨子者,私也。吾不以私事害公义,子其去矣,顾,吾射子 也!”楚文王伐邓,使王子革、王子灵共招菜。二子出采,见老丈载畚,乞焉,不与,搏而夺之。王闻 之,令皆拘二子,将杀之。大夫辞曰:“取畚信有罪,然杀之非其罪也,君若何杀之? 言卒,丈人造 军而言曰:“邓为无道,故伐之。今君公子搏而夺吾畚,无道甚于邓。,呼天而号。君闻之,群臣恐。 君见之,日:“讨有罪而横夺,非所以禁暴也;恃力虐老,非所以教幼也;爱子弃法,非所以保国也; 私二子,灭三行,非所以从政也。丈人舍之矣,谢之军门之外耳。”(节选自说苑至公)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古有行大公者/帝
8、尧是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得舜而传之不私/于其子孙也/去天下若遗蹦/于天 下犹然/况其细于天下乎/B.古有行大公者/帝尧是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得舜而传之/不私于其子孙也/去天下若遗蹦/于 天下犹然/况其细于天下乎/C.古有行大公者/帝尧是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得舜而传之不私/于其子孙也/去天下若遗躅/于 天下犹然/况其细于天下乎/D.古有行大公者/帝尧是也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得舜而传之/不私于其子孙也/去天下若遗蹦/于天 下犹然/况其细于天下乎/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奉公举贤”与“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陈情表)两句中 “举”字含义相同。B
9、. “楚人遗弓”与“深追先帝遗诏”(出师表)两句中的“遗”字含义不同。C. “取畚信有罪”与“信可乐也”(兰亭集序)两句中的“信”字含义不同。D. “丈人造军而言曰”与“造饮辄尽”(五柳先生传)两句中的“造”字含义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伊尹、吕尚有着显赫的名声,是“人臣之公”的代表,这类人从不结党营私,也不会徇私枉法,用忠 诚侍奉君主,用仁德使民众得利。B.楚共王认为楚弓楚得也很合理,否定了侍从的建议。孔子评价过这件事,认为侍从的公心不算大,孔 子所说的才是真正的“大公”境界。C.晋文公向咎犯询问西河郡守的合适人选,咎犯认为自己的仇人虞子羔可以胜任,这让
10、晋文公很惊讶, 之后咎犯据实回应了晋文公的疑问。D.楚文王让两个王子去采野菜,他们却寻衅滋事,与一位老者发生冲突,老人在军门外控诉两位王子的 行为,楚文王召见了老人并向他赔罪。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邓为无道,故伐之。今君公子搏而夺吾畚,无道甚于邓。(2)讨有罪而横夺,非所以禁暴也;恃力虐老,非所以教幼也。【答案】10.B11. C 12. B13. (1)邓国干出些无道的事,所以你们才攻打它。现在君王的儿子殴打我并夺走我的筐子,这比邓国还 要不讲道义。(2)讨伐有罪的人却蛮横抢夺,这不是禁止暴行的办法;仗恃力气虐待老人,这不是教育年轻人的办法。【解析】【10题详解】本题
11、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古代有能实行最大公正的人,就是帝尧。帝尧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发现舜并传位给他,并不把 天下私传给自己的子孙,离开天子的地位如同脱掉鞋子一样。对于天下都能这样,何况那比天下细小的 事物呢?“古有行大公者/帝尧是也”是一个判断句,“者也”为判断句标志,应从“也”后断开;“贵为 天子/富有天下”是对称句,“贵”后不断开。排除ADo“得舜而传之”中,省略主语“尧”,“得舜”“传之”是两个连动谓宾结构,结构完整。“不私于其 子孙也”中,“于”引出“私”的对象,作其宾语。故应在“不私”前断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C.第一句,信:确实、
12、实在,句意:夺取老人 筐确实有罪;第二句,信:确实、实在,句意:实在很 快乐。两字含义相同,词性也相同,均为副词。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8. “认为侍从的公心不算大”说法错误,依据原文“惜乎其不大,亦日人遗弓人得之而己,何必楚 也? ”可知,孔子批评公心还不算大的人是楚共王而不是侍从。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赋分点:(1) “为”,行为、做事;“搏”,殴打;“无道”,不讲道义;“无道甚于邓”,状语后置。(2) “横夺”,蛮横抢夺;“所以”,的做法;“非所以禁暴也”,否定判断句;“恃”,依仗; “教幼”,教育年轻人。参考
13、译文:尚书上说:“不偏私不结党,王业的道路就平坦宽广。”讲的就是最大的公正。古代有能实行 最大公正的人,就是帝尧。帝尧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发现舜并传位给他,并不把天下私传给自己的子 孙,离开天子的地位如同脱掉鞋子一样。对于天下都能这样,何况那比天下细小的事物呢?除了帝尧谁 能做到这样?易经上说:“不自居首位就吉利。”这大约就是人君应具有的公正吧!那作臣子的公 正表现在:处理国事不经营私人的利益,身在君主之门就不计较财利,在国法面前不袒护亲戚,奉行公 事推举贤能不排弃仇敌,用忠诚来事奉君主,用仁德来使民众得利,用宽容的品德来推行自己的措施, 用不结朋党的办法来实行自己的主张,伊尹、吕尚就是这样的
14、人。所以他们显赫的名声能流传到现在, 这样的人做事就叫做公正。楚共王外出打猎,丢失了他的弓,左右的侍从请求去找回来。楚共王说:“算了吧!楚国人丢了 弓,楚国人拾到它,又何必去寻找它呢? ”孔子知道后说:“可惜他的公心还不算大,要是说有人丢 了弓,有人会得到它就行了,为何一定要说楚国呢? ”孔子所说的就是大公。晋文公向咎犯问道:“谁可以派去做西河的郡守? ”咎犯回答说:“虞子羔可以。”晋文公问: “不是你的仇人吗? “咎犯回答说:“君王问的是可以作西河郡守的人,并没有问我的仇人是谁。”子 羔拜见咎犯并道谢说:“多承您赦免了我的过错,向君王推荐了我,使我能做西河郡守。”咎犯说: “我举荐你,是为了
15、公事;我怨恨你,是因为私事。我不能因为私事而损害公理。你赶快走吧,再回 头,我就要射杀你了!”楚文王攻打邓国,命王子革、王子灵一起去采摘野菜,这二人出外采集野菜,看见有个老人头上顶 着一个筐子,便向老人乞讨,老人不给他们,于是就殴打老人夺下筐子。楚文王知道了这件事,命令将 二人都拘押起来,将要杀掉他们。大夫进言说:“夺取老人的筐确实有罪,但杀死他们却不是他们该承 当的罪。君王为什么要杀死他们呢? “话刚说完,那老人就来到军门外说:“邓国干出些无道的事,所 以你们才攻打它。现在君王的儿子殴打我,还抢夺了我的筐子,这比邓国还要不讲道义。”说完就呼天 抢地号哭。楚文王听到了这些话,群臣也感到惶恐不安
16、。楚文王召见那老人说:“讨伐有罪的人却要蛮 横抢夺,这不是禁止暴行的办法;仗恃力气虐待老人,这不是教育年轻人的办法;爱自己的儿子却放弃 法令,这不是保住国家的办法;对这两个儿子徇私情,毁灭以上三种德行,这不是治理国政的办法。请 老人家宽恕我,我将在军门外斩杀二子,来向您赔罪。”(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咏盆池唐姚合浮萍重叠水团圆,客绕千遭屐齿痕。莫惊池里寻常满,一井清泉是上源。观书有感(其一)宋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注盆池:即挖地成盆或埋盆于地,引水灌注,种养鱼类与水生花草以供观赏。渠:第三人称代 词。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
17、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姚诗中水面上重叠的浮萍惹人怜爱,朱诗中水面则像一面镜子一样澄澈明净。B.姚诗咏盆池着眼在“满”,朱诗咏方塘着眼在“清”,诗人观察视角有所不同。C.姚诗“惊”字写出对盆池常满的惊异,朱诗“问”字表达对方塘常清的赞许。D.两首都写到水有源头,姚诗 前,朱诗在后,朱熹写作时有可能借鉴了姚诗。15.这两首诗的的后两句语意相近。请结合诗句分析朱诗后两句为何流传更广。【答案】14. C 15.意象构成上,朱诗着力突出方塘之“清”,与前两句呼应紧密,形象鲜明,更富 诗意;姚诗只写盆池之“满”,与前两句呼应不太紧密,形象有点呆直,意趣不足。艺术技巧上,朱诗 把水当成人来写,以水喻
18、人,一问一答,易于引发读者思考和共鸣;姚诗较为平实地道出眼前所见,不易 激起人的启悟。思想内容上,朱诗立意别致,见水非水,富有理趣;姚诗立意浅近,写景客观,见水是 水,理趣不显。【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 “朱诗,问,字表达对方塘常清的赞许”分析有误,应是表达对方塘常清的思考。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能力。意象构成上,朱诗着力突出方塘之“清”,与前两句呼应紧密,“清”得不仅能反映出“天光云影”, 而且能反映出“天光”和“云影”“共徘徊”这么一种细致的情态,形象鲜明,更富诗意;姚诗“莫惊 池里寻常满”,只写盆池之“满”,与前两句
19、呼应不太紧密,形象有点呆直,意趣不足。艺术技巧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诗把水当成人来写,以水喻人,一问一答,因 为“方塘”不是无源之水,而是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给它输送了 “活水”。这个“方 塘”由于有“源头活水”的不断输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陈腐,永不污浊,永远“深”而且“清”,易于引发读者思考和共鸣。姚诗“一井清泉是上源”较为平实地道出眼前所见,直接告诉人们 事实,不易激起人的启悟。思想内容上,朱诗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 补充新知识。立意别致,见水非水,富有理趣。姚诗“一井清泉是上源”属于客观写景,见水是
20、水,立 意浅近,埋趣不足。(三)名篇名句默写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诗经氓中,以桑叶的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 ”。(2)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论述“士”要抱负远大、刚强勇毅、担当重任、负重前行的两句是:,o(3)阿房宫赋中,杜牧用“, ,告诫后世统治者如果不能汲取秦覆灭的教训 就会重蹈覆辙。【答案】.桑之落矣 .其黄而陨.土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后人哀之哀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陨”“弘毅” “哀” “鉴”。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诗是的活东西,史是它的
21、骨干。作品在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里产生,但是它反映这些情 况和表示这个背景的方式可以有各色各样。然而假如单凭内容是否在史书上信而有征这一点来判断诗歌 的价值,那就仿佛要从爱克司光透视里来鉴定图画家和雕刻家所选择的人体美了。宋朝收拾了残唐五代 那种的割据局面。不过,宋的国势远没有汉唐的强大。宋太祖知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 睡”,曾把南唐吞并。到了南宋,那张卧榻更从八尺方床收缩而为行军帆布床。南宋的爱国志士最担心 的是:若不赶早恢复失地,沦陷的人民就要跟金人习而相安,忘掉了祖国。不过,对祖国的忆念是留在 情感和灵魂里的,不比记生字、记数目、记事实等等偏于理智的记忆。后面的一种是死记忆2好比在石 头
22、上雕的字也随你凿赞凌幺星T佳久工空要模糊销灭;前面的一种是活记忆,好比在树上刻的字J 到避柯如愈为 它身上的字迹也就愈长愈牢。从宋人的记载里,看得出北方虽然失陷了近五十年,那 里的人民还是怀念祖国。范成大的诗就是加强地表白了这种的爱国心,所以那样真挚感人。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7.有血有肉 兵荒马乱 始终不渝18 .文中把两种不同记忆分别比作石头上刻的字、树上刻的字,用这两种字随着时间加深而产生的不同变 化来表现两类记忆的特征,比喻贴切新颖,生动形象,让人易于理解和接受。【解析】【17题详解】本题
23、考查学生在语境中选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需要选个成语修饰诗是“的活东西”,从后面“史是它的骨干”,这里“诗” “史”并 举,而且用比喻的手法把“史”比作骨干,那么“诗”就可以用“血肉” 一类的东西来比喻,故选成语“有血有肉”。有血有肉:比喻文艺作品描写生动,内容充实。第二处,需要选一个成语修饰残唐五代分裂割据的状态,根据“分裂割据”一词和自己掌握的五代十国 的对峙、纷争状态,可以选用成语“兵荒马乱”。兵荒马乱: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第三处,需要选用个成语来修饰范成大笔下南宋时期,沦陷区的北方民众的爱国心,从后文“从宋人的 记载里,看得出北方虽然失陷了近五十年,那里的人民还是怀念祖国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宣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 Word版含解析 安徽省 宣城市 2021 2022 学年 高二下 学期 期末 语文 Word 解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