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部成本核算管理规定成本核算方法类别产品成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部成本核算管理规定成本核算方法类别产品成本.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财务部文件编号:成本核算管理规定版号:0/A页次:1/4一.目的为了兼顾成本核算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和简便性,结合本公司生产上的连续多步骤生产 加工模式,充分考虑到产品型号规格繁多和半成品不外卖的特点,经研究决定,制订本制 度。二、内容成本核算方法本公司采用“分类法+定额比例法”相结合的一个成本核算方法体系,进行产品生产成本 核算。1 .首先采用“分类法”。公司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成本费用均先以产品类别为对象 进行归集,直接或分配记入各类产品的成本明细账中,以做到对号入座地核算出各类产品 的实际生产成本。2 .其次采用“定额比例法”。把类别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在类内各成员产品之间进行合理 分
2、配,以核算出各成员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3 .然后根据在产品月末盘点表和产成品收发存月报表分析整理取得“约当产量”,以“约 当产量”为媒介,把各成员产品的实际生产成本在产成品(即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进行 合理分配,以核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内部价格转移:1、 为了加速成本核算进程,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设定内部价格转移方案如下:1 .各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材料,统一按领用时的价格冲减该类产品的当期生产费用,在该 类别产品的“生产成本一一直接材料”科目列支。2 . A车间之月末在产品的约当量计算:投料约当产量,统一按100%计算。施工约当产量,统一按50%计算。3 . B车间之月末在产品的
3、约当量计算:投料约当产量,统一按100%计算。施工约当产量,统一按50%计算。4 . C生产车间(一、二、三车间)之月末在产品的约当量计算:投料约当产量,统一按70%计算。施工约当产量,统一按50%计算。成本核算程序:书馆一类别产品成本5 .类别产品的材料成本根据领料单上注明的领料用途,分别计入各类别产品的“生产成本一一直接材料”明 细科目进行分类汇集。6 .类别产品的人工成本根据计件工价、计件产量进行核算,分别计入各类产品“生产成本一一直接人工”明细 科目进行汇集。7 .类别产品的燃料动力分配率=某类产品人工成本/ 2各类产品人工成本X 100%,某类产品燃料动力额二本期燃料动力总发生额X分
4、配率;8 .类别产品制造费用:分配率二某类产品人工成本/ 2各类产品人工成本X100%,某类产品制造费用额=本期制造费用总发生额X分配率;(某类别产品所耗用的制造费用明细项目之金额,参此公式计算)二成员产品成本:1 .某产品产量=某产品完工产量+某在产品约当产量;2 .某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某产品材料消耗定额X某产品产量;3 .分配率=某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2类内各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X100%;4 .某产品实际生产成本=类别产品实际生产成本X分配率。三流程图算类别产品总成本甲类产品乙类产品丙类产品v 汨r j mzi / /a hhm入在产品成本产成品成本A产品B产品C产品生产成本产品成本明细
5、账(或成木计算单)产成品成本I ,I ID产品E产品在产品成本F产品四完工产品成本1 .分配率二某产品完工产量/某产品产量X 100%;=某产品完工产量/ (某产品完工产量+某在产品约当产量)X100%;2 .某完工产品总成本二某产品实际生产成本X分配率;3 .某完工产品单位成本二某完工产品总成本/某完工产品产量。产成品成本G产品在产品成本成本账设:1 . “生产成本”明细账按产品类别设置生产成本明细账,账内按成本组成项目设置专栏,进行成本明细核算。通过“产品成本核算表”分配核算出各成员产品的完工总成本和单位成本。并据此输入 进销存软件登记产成品明细账。2 .“制造费用”明细账:按车间名称设置
6、制造费用明细账,账内按制造费用组成内容设置专栏,进行制造费用明 细核算。制造费用分配结转入类别产品生产成本明细账时,应先将辅助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结转入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然后将基本生产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结转入各类产品成本明细账进行核算。编制:审核:批准:生效日期:精品文档精心整理内部审核检查表被审核部门:采购审核时间:要素审核要点审核方法审核结果2、采购1. 1采购过程0是否规定了对供方选择和定期评价准 则?实施情况如何?对供方的控制是否体现了采购产品对 随后实现过程及其产品的影响程度?是否记录了评价的结果和跟踪措施?索要合格供方明录,从中抽查数个合格供方的有关 记录、业绩,包括都是否都进行
7、了评审,并且按采 购合同要求的能力选择了不同的评价方法,有关部 门是否参加了评价,是否对其进行了有效控制,控 制的方法和程度是否考虑了采购产品对成品质量的 影响程度以及对供方质量管理体系能力的证实情 况,是否有控制记录; 抽查数份采购合同,是否都在合格供方范围告内。1.2采购 信息 是否清楚明确规定了采购产品的信 息?规定应该具备哪些采购文件?采购文件发放前,是否对规定要求的 适宜性进行了评审?评审的方式是否有 效?抽查数份采购文件,判定其采购文件是否齐备,是 否经审批,其中标准产品是否写明了规格、型号, 非标准产品是否写明了具体要求,并考虑不周了顾 客要求,对关键产品和批量大的产品是否提出了
8、质 量管理体系能力方面的要求。1. 3标识 和可追溯 性是否在生产和服务运作的全过程对产 品进行标识(包括在运作过程中对产 品的测量状态进行标识)?当有可追溯性要求时,是否控制和记 录了产品的唯一性标识? 抽查数份伴随产品的标识记录(如入库单),检查 是否有标识记录;抽查数个有追溯性要求的产品进行追溯,评定其是 否达到目的。查看生产现场是否有明确的测量状态标识以及对状 态标识的保护情况。1.4顾客 财产 对顾客财产是否进行了标识、验证、 保护和维护?当顾客财产发生问题时是否有记录? 是否向顾客报告?了解对顾客财产的管理情况,并到现场核实具体的 实施情况;查看如何对顾客财产进行标识、验证及维护当
9、顾客财产出现问题时,如何向顾客报告。1.5产品防护在生产和服务的全过程中是否明确了 需实施防护(包括标识、搬运、包 装、储存和保护)的产品类别和要 求?了解产品防护的规定,重点了解是否对标识、搬 运、贮存、包装和保护作了具体规定,并到现场了 解实施情况。检查配件仓、成品仓等仓库的管理情况,是否具有产品防护的实施是否符合要求?是否 有效?储存产品布置区位图?库存产品和物料是否得到了 防护?摆放是否符合要求?账、卡、物是否相符? 抽查具有可追溯性要求的物料是否能实现可追溯性? 抽查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管理是否具有规定?管理 是否符合要求?2.数据分 析 组织对哪些数据进行了分析?采用了 哪些统计技
10、术?分析的结果提供了哪些信息?信息的 利用程度如何?21检查组织是否收集了有关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得 到顾客满意程度、产品符合性、产品特性及其趋势 以及过程和体系的信息。22组织是否能及时利用这些信息来评价体系的有效性 和适宜性,寻找对体系改进的机会。23检查组织对数据收集作出的规定,包括数据来源、 人员职责、渠道和方法;检查组织对数据分析的有 关规定,是否明确可获得产品、过程、体系和顾客 满意程度等方面的信息;检查在收集和分析数据的 规定中,是否确定正确使用统计技术;检查组织利 用数据分析的信息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评价和寻找改 进机会的结果。2. 1纠正 措施24是否制定了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否
11、 包括了标准规定的要求?25是否包括顾客投诉在内的不合格按规 定的要求实施了纠正措施?26纠正措施是否有效?重大的纠正措施是否成为管理评审的 输入?27 了解是否对纠正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作了明确规定, 是否有效地利用了信息来源,是否对纠正措施的实 施进行了控制,对实施的效果进行了评价。28查数份不合格报告,并查相应的纠正措施报告、跟 踪验证报告及文件更改记录(必要时),评审实施 情况是否符合程序规定的要求。查管理评审输入是否包括重大的纠正措施。2.2预防 措施29是否制定了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否 包含了标准规定的内容?30如何识别和分析潜在不合格?31实施了哪些预防措施?是否符合规定 要求?对组织的改进是否起到作用?是 否保存了相应的记录?重大的预防措施是否成为管理评审的 输入?32 了解是否对预防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作了明确规定, 是否有效地利用了信息来源,是否对预防措施的实 施进行了控制,对实施的效果进行了评价。33检查如何通过收集相应的信息制定适宜的预防措 施,并查制定的预防措施报告、跟踪验证报告及文 件更改记录(必要时),评定实施情况是否符合程 序规定的要求。查管理评审输入,是否包括重大的预防措施内容?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