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应试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应试策略.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考语文应试策略(-)现代文阅读常见问题答题模式1、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描绘类提高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 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 +对象+效果, 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 性格特征)。答题例如:问:“好一个淘气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得意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淘气比“得意更切合爱 女的性格特征。构造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
2、 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 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例如:问:文中的“告诫 ”教训 ”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 换为什么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特性。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 旨起强化作用等;强调了+对象+特性3 .比照:强调了突出了4 .设问: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5 .反问:强调,加强语
3、气等;6 .反复:强调了 +加强语气答题例如:问:若何理解这一段中“有时发出细微的声响,让人们欣慰地咀嚼和回味; 有时却又像飓风似地咆哮,催促人们赶快付诸行动的表达作用答:此处运用了比喻、比较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达了知音的传说带给 人们的美感和鞭策作用。2、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模式:1 .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 念,为下文作辅垫。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前文。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构造严谨;画龙点 睛;皆有尽而意无穷。答题例如: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
4、作品中的作用。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 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 “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3、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艺术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答题例如: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 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大方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 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 涵义。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 色。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人称类提问方
5、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第二人称:便于感情交流,进展抒情,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答题例如:问:这篇散文中,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第 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答: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因为这句 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 抒怀。4、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
6、步整合答案。答题例如: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 词“母亲的爱花 “安静古雅 “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3)花里有自 己珍惜的记忆。5、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答复。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 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 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答题例如: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即 刻提出了质疑。那时我
7、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 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女主人说,傻瓜 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一 一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三个 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一一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辞退我,是因为我看 上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我示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 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似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 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一一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 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
8、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节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若何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 说明。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一 一农民。或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 “傻瓜蛋等)(二)、记叙文阅读1、词语:答题时一定要在文段句词的前后找答案或找解答的依据。(1)能理解词语的外表意义,以及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并能理解其表达的 效果;(2) 3确定词语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上文,找出后代入原文,看是否通顺合理.2、文章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展综合、概括。内容概括(一句话概括 故事情节:人物和事件主题概括:“本文通过某
9、人做某事反映了什么意义(人物性格、作者感情、 人生哲理)。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提醒了)。 主旨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的作用:构造上贯穿全文,内容上点明中 心。3、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 的情感。作用:贯穿全文,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 层次清晰。4、修辞方法及表达作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表达了情感。排比:表现了,抒发了,增强了语势,加强了感情。反复,夸大:突出了强调了)的情感),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设问: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思考,使文章有起伏。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语势,表达
10、了 的情感),使文章有起伏。模式:(1).点明何种表现手法(2).表现了什么内容(3).表达了若何的感 情?此句运用了从而生动形象表现了表达了4、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开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防止表达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4平叙1略)6、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容、构造两个方面来进展做答) 11)构造上:承接上文、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
11、过渡、 照应前文开头)首尾照应。(2)内容上:开篇点题、抒发情感、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画龙点睛2009中考语文新题型及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一、词语的比较选词填空1、比较词义,尤其是意思相近的词,一定要仔细区分两个词在程度、适用 范围、感情色彩的方面的区别。2、选好之后应该将相关句子多读几遍,反复体会。二、语句作用 含义分析题1、句中用了关联词“虽然但是,这组关联词表转折关系;用了 关联词“不但而且之类,这类关联词表递进关系,两者用意都在于强 调后者。2、倒装句的作用:往往是强调前置(即调到前面的局部,例如:“甚矣, 汝之不惠就是为了强调“汝之不惠的程度是“甚矣。又如“并不见佳,我 以为 一句是为
12、旗帜鲜明地强调作者对“雷峰夕照这一胜景的评价是“并不见 佳。3、评价、赏析一句话:应从两个方面入手,先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对称或准确严密再 评思想内涵,即说明这一句表达了什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4、分析一句话的含义也可从分析关键词入手,着重体会关键词在特定语境 中的含义。5、说明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说明内容、说明对象的特征和说明文语言的特色1准确、生动)。6、记叙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文章所渲染的特定气氛、表达的感情、人物形象的特点等。7、议论文语段中分析一句话要紧扣住论点(或是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是所 在段的分论点
13、)以及议论文语言的特色。8、关键句子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点明题旨的句子;描写、议论、抒情 的句子;总结全文的句子;起承转合的句子(如相互照应的句子和起承上启 下作用的过渡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如比喻、拟人、夸大、排比、 对偶、反复、反语、设问、反问,特别是引用的句子)。理解关键句子主要是指 能体味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喜怒哀乐、褒贬态度 及思想倾向等。同时要理解句子在文中的功能、作用、特点。9、指明语句所用的写作方法:一定要注意文体特征和名词使用的准确性。三 问答题型、常规答题术语及技巧(-)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2、在答复时必须结合当时
14、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 句提醒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二)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开展;3、渲染气氛;4、衬托人物形象1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三)句子在文章构造上的作用分析:1、对上文或全文):照应上文、首尾照应、总结上文(或全文);2、对下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3、对上下文:承上启下(过渡。(四)用自己的话答复以下问题:1、这种题目往往就是限定不能直接用原文中的语句来答复,从另一个层面 上来说,也就是暗示你原文中有相关语句,所以你首先应该找出原文中的相关语 句;2、现在要考虑的
15、就是若何将原文中的语句变成自己的话,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翻译句子法,适用于文言文语段;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 子,而题目又要求做出明确表达的情况。(五)文段中主人公的判断:原则:必须依据本文的主题。例如:孔乙己一一 “孔乙己。散文包括杂文、通讯、一般记叙文中的“我等于作者本人;而小说中 的“我不等于作者本人,而是作者在生活的根基上通过虚构塑造出来的人物形 象。(六)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2、采用1 + 2或1 + 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
16、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 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 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七)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八)根据短文提出的观点补充举例:1、可举名人事例,有更大的说服力,并能展示出自己的知识面,但一定要 写准确人物、事件,切忌张冠李戴。2、也可举凡人事例,可以编造,但要注意具有真实感,切忌过于夸大,让 人一看就知道是胡编乱造的。3、格式:人物+事例+简短评价(九)文段中事例的概括: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事情;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十)划分段落、
17、层次,概括段意、层意:要注意理清文章的线索,借助文章中的过渡性的段落、句子和词语,表示时间变化的语句,表地点转换的 语句,还要注意人物出场的先后顺序。(十一)提炼中心、主题: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 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 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 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挖苦、 说明、提醒、反映等。(十二)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答题方式: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3、程序说明文: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18、本句用了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 说明了(说明内容),使读者。(十三)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主要有两种题型:A、词好在哪里答题方式:用了 “XX 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 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B、“XX词能不能删掉答题方式:不能,用了 “XX 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 就没有这种效果。不能,删掉“XX 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 “义 X 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十四)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
19、他、以上、如此、此;2、一般是往前找;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十五)说明文中的主观题及其解答:着重要表现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主要题型:1、对文中的内容进展简明、准确的改写。如:根据提示给事物下定义、文 字图表式处理、图表文字化、简要概述所举例子等。2、对文中内容进展合理的补写。如:加标题、结合语境补写句子、对文章 说明的对象按要求进展补充说明。3、联系实际举例说明。(要符合文段的说明中心的要求)4、对文章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与设想。(要有科学性,切忌胡编乱 造)5、对语言的表达特色进展评说。(结合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文语言 特色来考虑)(十六)
20、识别或提炼中心论点、分论点:1、论点出现的形式和位置2、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较完 整的句子。位置:标题、开头、篇末、论述过程中(注意承上启下的过 渡句、表述不集中,需要概括。3、当碰到文中没有现成的表达论点的句子时,尽管有一定难度,但也有方 法可循:需要在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的根基上,抽取文章核心,依据论题和论据, 参考作者要解决的问题,准确判断和提炼作者的观点,然后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4、要注意的是,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 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十七)分析论据与论点的关系:答题方式:本文(段)的论点是,这里所列举的属(
21、事实或道理)论 据,是为了从1反面或正面)证明这个论点,(十八)辨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1、答复这类问题,首先需要明确常见的几种论证方法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然后结合语境,具体内容具体分析。2、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十九)仿照原文中表述论点(分论点)的句式,提出自己的一个观点:1、答复这类问题,首先要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再根据阅读文章的启示 获取独特体验,最后用规定的句式表述出来,并构成一个论点(分论点)。2、这种题目既考察联想能力,又考察语言表达能力,还考察把握分论点 与中心论点关系的能力。(二十)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察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 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展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历,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察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 (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发挥联想、想象补写有关内容;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展赏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