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0.pdf
《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0.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30.pdf(15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我们的民族小学教学目的:1、认 识“坝、傣”等 5个生字。会 写“坪、坝”等 1 2 个字。2、能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 1 9个词语。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准确掌握生字生词的发音与拼写。教学难点:理解民族小说的校园生活。教学方法:情境教学与媒体资源播放。教学用具:生字卡片、媒体资源(PPT、动画、视频)。教学时间: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你是哪个民族的?我国有多少个民族?请举例说说。有些少数民族地区的小学有很多来自不同民族的学生。今天的新课就是要给大家这样一所民族小学。板书:我们的民族小学二、范读课文1、教师配上少数民族音乐范读课文或是
2、播放教学演示软件P P T。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3、文中提到哪些民族,请把他们划出来。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查字典,把不认识的生字注上拼音。对于标有拼音的字重点掌握。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拼读:坪 坝(b 6)、绒球花、傣(d d i)族、景 颇(p d)族、阿 昌(c h d n g)族、德 昂(d n g)族、绚丽多彩、蝴蝶、孔雀舞、摔 跤(j i d o)、山狸凤尾竹、摇 晃(h i k m g)3、学生互相检查拼读,教师巡视。4、教师抽查学生拼读情况。5、教师讲解难写的字词,学生练习书写:着重分析指导:“戴、蝴、蝶、雀、舞”。“戴”:半包围结构,
3、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蝴”:左中右结构,相互要靠近些。“蝶”:要注意右旁由两部分。“雀”:“小”字下边的撇3)要长些。“舞”:中间四竖要写短小、靠拢些,第三横要长些,整个字第十三画是撇折。6、听写。四、朗读课文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点名让学生示范读.2、分组朗读课文。3、背诵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词,导入新课1、出示生字词卡片,抽查学生生字词的发音。2、请学生到黑板前听写。二、学习第一自然段1、指名读第自然段2、教师提问:这一段写了什么?师:这一段写了小学生上学的情景。这些小学生来自不同的民族。大家看看课文,都有哪些民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傣族、景颇族、阿昌族
4、、德昂族、汉族师:不同民族的学生有什么不同?(穿戴不同、语言不同。)师:(补充)不同民族的人生活习惯也不太一样。他们居住的地方相对集中。比如:壮族主要居住在广西,蒙古族主要居住在内蒙古,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在新疆。3、结合媒体资源中的图片,介绍少数民族的概况:师:我们有5 6 个民族,一般来说,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民族服装,语言、文字也不一样。当然,现在很多少数民族也穿汉装,说汉语。有些少数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是,一些地方或是在一些民族节日,少数民族的的人还是穿自己的民族服装,说自己的语言。请学生注意观察图片中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服装有什么不同?4、师:看课文,民族小学的学生们到学校后,做了些什么?学
5、生回答,教师板书:向小鸟打招呼向 老 师 问 好向 国 旗 致 敬三、学习第二、三 自然段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2、第二、三自然段主要写了民族小学上课前、上课时和下课后的活动:上课前:师:小学生们怎么知道上课了?学生说,教师板书:上 课 前 敲 钟上课时:师:民族小学的小学生上课做了什么?学生说,教师板书:上 课 时 读 课 文师:上课时,窗外很安静。作者是怎样写的?把课文中描写的句子划下来。学生说,教师板书:窗 外 安 静树 枝 不 摇 了鸟 儿 不 叫 了蝴 蝶 停师:这些小动物们都很安静,作者说,它们好像在听小学生们读课文。最有趣的是跑来了几只猴子,它们好像也在听小学生们读课文。下课后:师
6、:民族小学的小学生们下课后做什么?学生说,教师板书:下课后 跳舞、摔跤、做游戏四、学习第四自然段1、师:这一段描写了民族小学的环境。这所学校美不美?作者写了它的什么?学生说,教师板书:铜钟、大青树、凤尾竹、白墙。这所学校是什么样子的?请同学根据课文,用自己的话来描绘。2、抒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五、小结师:这篇课文写了一所民族小学的校园生活。写了这所学校的小学生们上学、上课、下课的生活。板书设计:1、我们的民族小学路 上 到 校上 课 下 课自豪教学反思:我们的民族小学课文通过描写西南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反映了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在课堂上,学生对于民族小学的特
7、殊之处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小动物们的到来感到很新奇,在课堂上大家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认为这样一所民族小学是十分令人怀念的,在那里读书也是十分幸福的。在读书中学生可以很好地把握情感基调,课文读得有感情,学生好像身临其境一样。2、金色的草地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2认识本课15个生字,包 括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3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认识蒲公英一天的变化。教学难点:学会善于观察事物,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教学准备:蒲公英的资料生词卡片课时安
8、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提出问题激发兴趣1同学们,草地是什么颜色的?你见过其他颜色的草地吗?2出示课题:金色的草地看到课题想到了什么?(生: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3好,带着你心中的疑问来读课文,并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朋友,跟它交朋友。二、分小组自学,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小组长带领组员商量准备用什么方法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扫除文字障碍。2、教师指导提出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可概括为四读:读:扫 读(扫除障碍读)。小声自由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字音读准,把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词做上记号,查字典解决。二读:连读。小组内成员分自然段连读课文,读通课文,检查字的读音。三读:想读。小声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什
9、么?四读:选读。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回指导)4、检查自学情况(1)(板书生字)在自学生字时,你有哪些困难?(在字音、字型、字义等方面的困难)在自学生字时,你还有哪些好的方法要告诉同学们?师生共同解决困难,教师相机指导理解”开心、本正经、揪掉、合拢”,可让学生做-一 做相应的动作,重点理解 合拢”。重点指导学生区别“近和进”、“反和返”(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并说说哪些内容比较吸引你的注意。通过读课文,你解决了哪些问题。检查学生课前搜集有关蒲公英的资料,先让他们说一说,然后对照课文的描写和课文
10、中的插图,让学生进行比较、观察,蒲公英是什么样子的?花是什么颜色的?有什么不同之处。教师简单介绍蒲公英:别名黄花地、婆婆丁,外皮黄棕色,叶根生,花为头状花序。(4)本课生字较多,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记忆.要指导读准字音,如“蒲、傍”,识字要与词语的学习结合。(5)完 成“语文天地”抄 一 抄2四、回顾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课学了哪些知识,并带领学生复习一下重点的内容。注释:通过学生自学,既加深了印象,同时在介绍的过程中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反复联系,加深印象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面积。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整体感知1读过课文之后,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为什么草地是金色的?2把你见过的蒲公
11、英的样子讲给同学听听。出示蒲公英的图片(蒲公英开放,学生描述。)二、品味课文,体会感情1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2从读课文中你体会到了“我”的什么感情?(用课文中的话来说)3“我”和弟弟为什么那么开心啊?先用课文中的话说说,再自己说说。4那“我”和弟弟是不是 直都在做这个游戏啊?我们来看后面的课文5指导学生读课文第2部 分(第3、4自然段)6作者有什么新发现?有了新发现后“我们”有什么变化?指 导(学生完成语文天地中“图示蒲公英的变化”)7“我们”为什么不再随意揪它?引导:喜爱金色的草地一为什么是金色的一不再随意揪一金色的草地8若“我”没有发现蒲公英的变化,后果会怎样?三、思
12、考交流1指导学生再读课文2说说自己是如何观察喜爱的花草的?引导学生明白善于观察是个很好的习惯。3从课文中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填到语文天地中四、课后延伸请学生用刚学会的观察方法观察自己喜爱的事物板书设计:寻开心2、金色的草地(太美了)发 现教学反思:在 教 学 金色的草地一课时,我主要抓住一条线,小作者讲的两件事,第一件事让学生通过读、演、体会出玩得有趣,在这里与作文相结合,让学生体会作者又是怎么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和语言,把这么一件事描写得有趣生动,这个环节学生能够投入其中,在表演时学生的创造力没有激发出来,除了课文反映的情境,学生自行增加的不多。第二件事小作者的发现,学生通过读两次不同的发现,
13、体会到了仔细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有的学生还提出大自然很奇妙,有很多趣事,最后一段是总结,有的学生说最后一段“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说明作者也和蒲公英之间发生了很多事,他们产生了感情,所以特别喜爱。有的学生说:“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说出了蒲公英的有趣,看来学生的思维和语言是进步了不少。3、爬天都峰教学目标:1.认 识18个字,学会其中的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暑假、笔陡、石级、铁链、似乎、发颤、奋力、鲫鱼、纪念、辫子、勇气、决心等。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3.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 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
14、战胜了困难。4.学习养成多读多想的读书方法。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 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是读好对话,读出不同人物的语气和心情。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 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了困难。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爬过山吗?能谈一谈你爬山时的感觉吗?2.有一位小朋友,她爬上了一座高高的山峰天都峰,这节课就让我们来看一看她都有哪些感觉。(板书:爬天都峰)二、初步感知1.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多读儿遍。2.通过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你不认识的词语的意思。
15、3.再读课文,给课文的自然段标明序号,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你不能理解,在书上画出来。三、检查预习情况1.认读生字词。2.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在什么时候,到什么地方,干什么?读后明确: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和一位不相识的老爷爷相互鼓励,一起爬上了天都峰。四、质疑请同学们把你们画出的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对于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进行归纳,如果学生之间能相互帮助理解的,尽量鼓励他们相互帮助理解。有些师生共同归纳。)五、布置作业1 .正确,流利地读课文;2 .抄写生字词;3 .自己查找资料或同学之间相互讨论,试着理解下列问题
16、:(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2)我和老爷爷、爸爸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对 于“奋力”“终于”“居然”这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3)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第二课时一、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 爬天都峰。二、细读课文1 .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朗读,其他同学思考:读这咱然段都让你知道了什么?读后明确:暑假里,“我”和爸爸一起去爬天都峰。2 .学习第二自然段。(1)自由读,想一想第二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明确:天都峰又高又陡(2)你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高和陡?你是怎么理解的?师生交流后明确:“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
17、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这句话中的“云彩上面”就是说天都峰非常高。“啊、哩”两个语气词,表达了我的惊叹,烘托了天都峰的高。“我爬得上去吗?”这句话也突出了天都峰的高,这句话写的是对自己能不能爬上天都峰的怀疑,也衬托了天都峰的高。“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这句话中的“笔陡”“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能突出天都峰的陡,因 为“笔陡”就是笔直笔直的;“从天上挂下来的”是说天都峰特别陡,所以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天都峰的陡;“真叫人发颤”表达了“我”当时害怕的心态,烘托了天都峰的陡。(同学们说到哪老师就引到哪,不一定按顺序说)在云彩上面天
18、都 峰 爬 得 上 去 吗板书:挂下来发颤(3)指导朗读对于天都峰的高和陡,要读出气势。自由读,体会一下 指名读。3 .学习三、四、五自然段。(1)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三、四、五自然段又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明确:“我”和老爷爷相互鼓舞,决定一起爬天都峰。(2)面对又高又陡的天都峰,我为什么不再犹豫了?师生交流后明确:“我”看到的老爷爷“白发苍苍”,“年纪比我爷爷还大”,通过对老爷爷的描写,可见他年岁已经非常大了,“我”看到年纪这么大的老爷爷也来爬天都峰,于是勇气倍增,不再犹豫,并和老爷爷约定一起爬天都峰。(3)朗读指导。同座分角色试读。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4 .学习六、七自然段。(1)朗读6
19、、7自然段,思考:他们是怎样爬上天都峰的?你觉得爬天都峰怎么样?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应抓住“奋力”“一会儿一会儿”“手脚并用”“爬呀爬”“终于”等词语来理解。)我(奋力)向峰顶爬去。问:“奋力”是什么意思?“我向峰顶爬去”一句加上“奋力”有什么好处?说明了什么?明确:“奋力”就是充分鼓起劲来,能使我们感受到爬山不容易。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终于”在这里指什么?这句话用上“终于”好在哪里?明确:“终于”指 我 和“爸爸”经过艰苦的努力,登上了峰顶。用 上“终于”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爬山很费力,很不容易。(2)小结:“终于”是“奋力”的结果,这两个词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
20、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3)指导朗读。试读、指名读。5 .学习八、九自然段。(1)自由读八九自然段,思考:爬天都峰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会互相致谢呢?(2)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 在(居然)爬上来了!“居然”是什么意思?这句话用上“居然”有什么好处?明确:“居然”是出乎意料的意思。用 上“居然”,词能使我们感到爬天都峰很不容易,但只要有勇于攀登的精神,是定能爬上天都峰的。(3)指名分角色感情朗读八、九自然段。6.学习第十自然段。(1)看 到“我”和“老爷爷”互相致谢,爸爸又说了什么?你怎样理解爸爸说的话?爸爸听了,笑着说:“你们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都
21、会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汲取力量”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明确:汲取力量就是得到鼓舞。(2)我们想想课文前面的内容,老爷爷和小妹妹是怎样互相鼓舞的?明确:小妹妹爬山的勇气使老爷爷增添了勇气,老爷爷爬山的勇气又使小妹妹增强了爬山的信心。(3)练习用“鼓舞”这个词说一句话。(4)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互相鼓励,你在平时有这样的体会吗?(5)通过以上分析,谁能再具体理解一下爸爸的话?老爷爷爬山给“我”增添了勇气。“我”爬山使老爷爷增强了爬山的信心。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却能互相鼓励,互相学习。三、根据课后练习读句子,用带点的词语各写一句话四、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积极主动,课 文 爬天都峰主
22、要讲了在暑假里,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我”与一位素不相识的老爷爷,互相鼓励,一起爬上天都峰的事,从这件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要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干什么事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攀登,一定能成功).板书设计:3、爬天都峰在云彩上面(高 陡)挂下来发颤奋 力手脚并用 汲取力量爬 呀 爬终 于教学反思:爬天都峰是一篇讲读课文,这课描写了在暑假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路遇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大爷,“我们”互相鼓励,克服山高路陡的困难,终于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我在教学这课时,从下面两大方面着手:一、抓住关键词句突破教学重难点;二、以读感悟,体验情感对话。4*、槐乡的孩子教学要求:1 .品味重点词句
23、,感受槐乡的五月给孩子们带来了幸福与快乐,体会槐乡的八月磨练了孩子们勤劳淳朴,热情好客、潇洒豪放的品格。学习他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的精神。2.了解槐树、槐花、槐米及槐树种子的知识,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3 .学会六个生字,认读四个生字,积累叠句。教学重点:1 .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2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品析语言的魅力。教具准备:课件;槐花图;音乐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分钟竞赛(一分钟记忆)山山洼洼嚅蟒啪啪摇摇晃晃匆匆忙忙犹犹豫豫甜 丝 丝 香 喷 喷 白 茫 茫 绿 油 油 美 滋 滋 清 凌 凌一、出示槐花图片及诗句,导入新课
24、槐林飘香一湖月夜渚流光,万树琼花浮暗香。心醉不知归去路,欲把草畔做寝床。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走进生活在那里的天真可爱的孩子们。二、初读课文1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2 .当我们沉醉于这如诗如画的槐乡风情中,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听后的整体感受。3 .槐乡独特的风土人情令人陶醉,相信读了课文你们一定会被槐乡那独特的风情所吸弓I.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要想像当时的情景、联系生活实际去理解,如暮霭、草垛等。三.品读欣赏1、按自然段指名朗读,教师相机纠正读音。(如“酿”读 n i d
25、n g,不要读成l i d n g;“塑料”的“塑”读 s t i,不要读成s u。)2、你最喜欢槐乡的那个季节?把你喜欢的部分读给大家听,并联系课文说说理由。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评价。(1)请喜欢五月槐乡的孩子谈体会:(槐乡的五月令人兴奋,让人陶醉,处处浸润着槐乡特有的风情。)(2)喜欢八月槐乡的同学谈体会:(槐乡的八月,给孩子们带来繁忙与收获,浸透着孩子们吃苦耐劳的精神。)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喜欢的段落。4、小结:槐花飘香的五月,是孩子们满意的季节,他们幸福快乐;繁忙的八月,孕育了孩子们勤劳善良、自立自强的品格。5、说说心里话:你想做槐乡的孩子吗?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回答,畅所欲言。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年级 语文 上册 教案 3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