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数学教案.pdf
《一年数学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数学教案.pdf(5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程表星 期 课 程 节 二三四五1数学数学数学语文数学2音乐体育语文音乐语文3语文语文语文语文品生4体育品生美术体育美术5品生语文健康自习体育6班会自习校本地方地方7活动活动活动活动活动8作息时间表早自习:7:30-8:00第一节:8:2 0-9:00第二节:9:1 0-9:50第三节:第:00-1 0:40第四节:第:50-1 1:30第 五 节:第:50-1 3:30第六节:第:40-1 4:2 0第七节:1 4:30-1 5:1 0学生成绩考核表学_Q_姓名前期成绩第至第四至六期中测试第七至九第十至十际合自测-综合自测1许金磊2刘耀铭3张政泽4王靖砚5宫伟民6孙政泽7891011121
2、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学情分析全班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本班人数6人。都是男生,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同学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一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处于启蒙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由于学生所特有的年龄特点,学生有意注意力占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维为主。1.对于一年级的数学学习,新生无论在数学知识上还是数学能力上都有所准备。就数的认识来看,新生二十以内的数数非常流利和连贯,可以正数倒数学生在这方面具有良好的知识准备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受过这
3、方面的训练,在幼儿园中大部分学生学习过十以内的加减法,同时在一些家长在家中也进行过辅导,另一方面,数数和十以内数的分解组合学生在生活中有机会使用,因此这方面的准备比较好。2.在数的计算中,学生对于十以内数的计算较为熟练,这和学生的生活需要、学习需要有关。一年级学生的计算学习要和意义理解与思维训练相结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计算策略的优化和算理的渗透,同时在计算教学过程中要渗透思维的训练。3.新生在数感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数感学生对数的意义理解有一定困难。通过个别访谈,了解到学生对于蕴涵在实际生活中的数的意义的理解较为准确,例如对于“你的小组中有几个小朋友,从前往后数,你是第几个,从后往
4、前数,你是第儿个,第*个小朋友是谁”这样的问题,学生的解答没有问题,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但是对于图形,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这可能是学生对图形的认识造成了对数的基数序数意义理解的干扰。4.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普遍学生关注的范围比较小,角度单一。在教学中要逐步渗透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已经作为数学知识的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随着数学知识的学习进行渗透。例如一年级教材中有很多地方可以渗透一一对应思想、函数思想、符号化思想的,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落实。教材总体分析全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全册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第一
5、册全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 一一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 0的认识、认识钟表、2 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 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 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
6、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全册教学目标: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 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
7、数的大小。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全册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 0以内的加减法和2 0以内进位加法。全册课时安排:共计64课时数一数.1课时比一比.1课时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认识物体和图形.2课时6 10的认识和加减法.23课时1120各数的认识.5课时认识钟表.2课时2 0以内的进位加法.14课时总复习.4课时第一单元教材分
8、析第 一 单 元 准 备 课一、教材内容数 一 数 比 多 少二、课 时 安 排(2课时)三、教材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第一、二课时:数 一 数(P 2、3、4、5,P 8练习一第1、2题。)(一)教学目标: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学前数数、认数、读数情况,并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2、在数数中,帮助学生了解学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二)数数的资源非常丰富。教材安排了一年校园场景:有非常丰富的数数资源,包 括 数 量 在1-1 0的各种事物,每个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如:1面国旗、1位老师、1个足球、2个单杠、3条凳子、4个垃圾桶、4朵向日葵、5朵花、5个大字、5颗
9、 星(1大4小)、6盆植物、7只鸽子、8只大雁、8棵树、9个女生、1 0个男生、2 0个人。在教材中人物的数量是2 0,以便老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三)教学中,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然后对数数方法进行指导;最后组织学生数一数身边的事物。(四)课外观察作业数一数在家里或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东西,并记录下来,和同学们交流。(五)教学注意点:1、在教学中,了解学生认数字情况在教学数一数中,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数数情况,灵活出示1 1 0十个数字。2、对1 1 0十个数字,只是了解而不是正式教学。3、教师可补充有关数数的素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4、在数数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第二单元教
10、材分析、教材内容上 下 前 后 左 右二、课 时 安 排(共 2 课时)三、教材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第一课时:上、下、前、后(P9,P11练习二第1、3、4 题。)(-)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能准确地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2、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同时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一定的发展。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二)先认识上下前后,再认识左右。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儿童 6 岁能完全正确地辨别“上下”“前后”,在日常生活中,“上下”“前后”的方位儿童基本上已建立起来了,所以我们先认识上下前后,并且把它们安排在一个例 题 中(
11、去掉了原来专门教学前后的例2,在 例 1 中加入了“前后”的认识);而左右相对于前两对方位难一些,所以后认识,并且专门安排一个例题进行教学。(三)结合情境和活动认识上下前后。1、教材以一座大桥为背景,有 2 层加上水面共3 层,每层都有交通工具,这些交通工具都有上下、前后位置关系。2、教材通过先示范如何用上下、前后来描述两种交通工具的位置,再让学生自己选两种交通工具像这样进行描述,以进一步明确上下方位。3、接着通过“做一做”的活动和练习,让学生充分地说,进一步巩固“上下”“前后”方位概念,感受位置关系是相对的。4、描述的语言不要过分单调、机械。可以像教材示范的那样说“谁在谁的上(下)面”“谁在
12、谁的前(后)面”,也可以说“谁 的 上(下)面是什么”“谁 的 前(后)面是什么:要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说法来描述,通过语言的灵活促进思维的灵活。5、也可以把对两种事物相关描述对照起来,如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汽车的下面;语文书在数学书的上面,数学书在语文书的下面等,进行比较,让学生从中体会位置关系是相对的。第三单元教材分析“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分为两段:卜5的认识和加减法、6 T 0的认识和加减法。这两段在编排上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是:数的认识都是从数的基数、序数含义,写法,数的顺序,数的大小的比较,数的组成等各个方面进行。不同点是:计算的编排方式不同,“15的认识和加、减
13、法”是认数与计算分开编排,先集中认识15各数,再教学加、减法;“6 T 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认数和计算穿插编排。计算穿插在认数(6、7;8、9;10)的各段中,每段在认数之后都有相应的加减计算。“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一、教学内容15的认识;力 、减法的初步认识;0的认识和加减法。二、课 时 安 排(共10课时)三、教材编排特点和教学建议(一)教材分析15的认识采用集中编排,从数概念的不同方面:基数、数的顺序,书写,大小比较,序数、数的组成等几个
14、方面进行认识。充 分感受基数含义。具体-抽象-具 体(教 材 中 安 排 从 实 物 数 f实物)通过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的方式,让学生体会1-5各数的基数含义。认读数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对基数含义的理解还包括认读数。包括两个方面:一认识数字,会读、知道怎么念。二看数字能知道每一个数字所表达的数量含义是什么。这两方面的任务,应该在体会基数的含义过程中完成。数 的 顺序。理解为什么是这样的顺序。由于学生很早就记住了数词的顺序,只要他能认得这些阿拉伯数字(把这些数词和相应的阿拉伯数字对应起来),知道它们的顺序并不困难。现在我们不仅要让他们知道这些数的顺序,还要让他们理解为什么是这
15、样的顺序。15的写法。重视书写、分散难点。由 于15的认识总集中编排,因此受教材编排方式的影响,15的写法也集中在了一起。但这里并不是要求集中教学15的写法。实际教学时,老师们要重视书写,但可以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灵活处理,把写数分散进行。(二)教学目标:1、经历从生活情境中抽象出15各数的过程,会读、会认、会 写15的各数,知 道15的数序。2、能 用15以内的各数来表述日常生活中事物的数量,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书写的习惯。3、初步建立数感,并能进行交流。第四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内容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直观认识,感受特征,能够辨认和区别。(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安排
16、了两个例题。例1教学认识四种立体图形:从实际生活引入,出示了学生熟悉的一些实物,让他们把形状相同的放在一起,分成四类,引出四种立体图形,分别进行认识。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身边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巩固几种立体图形的表象。在初步认识了四种立体图形后,“做一做”安排了两个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这种活动素材,老师们可以利用,也可以加以改造,如有老师把它改造成摸实物 一猜形状的活动。总之应该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立体图形的特征,以便建立清晰的表象。例2,立体图形的拼组,通过让学生用所学的立体图形进行拼组活动,初步体会各种立体图形的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进一步体会所学立体图形
17、的特征,另一方面以后的学习积累一些感性经验。(三)课时安排:2课时第五单元教材分析(-)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除了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还有混合运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教材说明与教学建议1.6-1 0的认识和加减法。(1)数 的 认 识(6、7 8、9-1 0)o基数。具体一抽象一具体,增加用点子图表示数。和1-5的认识一样,三段认数都是让学生经历从具体一抽象一具体的过程,来体会自然数的基数含义的。但有所不同的是,在抽象出数之前,增加了用点子图表示数。6的组成,是通过涂圆圈的方式,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体会6的组成,然后结合直观图让学生完整的填出6的组成。学生在一张纸上涂完所有6的组成
18、后的图非常形象、直观而且可能很有规律,可以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6的组成并更好地记忆。7的组成,没有全部给出,通过操作分木块,给出了 3组,提出一个问题“看到每一组,还能想到什么?”看 到1组想到另1组,让学生联想,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与义务教材相比难度降低了,原来在教学5的组成的时候就让学生联想,现 在 到7的组成时才不出全,才让学生联想。)8、9的组成,教师通过提问启发学生自己摆出,并 且8和9的组成都只给出了一部分,另一部分要求学生通过联想推出,要求比6、7的组成略高一些。1 0的组成,由于我们采用的是十进制计数法,满1 0要向进一,所 以1 0的组成很重要。教材先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的过程
19、填出1 0的五种组成,再让学生推想出1 0的另外4个组成,逐步加深学生对1 0的组成的理解。(2)力 口、减法。这部分计算,主要是结合操作和图(也 就 是“一图二式”“一图四式”)来教学。教材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具体说),但在实际教学中,对 于“一图二式”“一图四式”老师们有一些现实问题:经常有老师问图到底该列儿个算式?比如 在一图二式中,列两个加法算式,列减法算式的图,有虚线。而它到了-图四式,不仅列了两个加法算式,还列了两个减法算式,那么到底什么情况下列减法算式?教师觉得不好把握。在列减法算式时,有的学生列出了把两部分相减的算式。如:OOOOI o学生列出4-3=1。学生的算式也是有道理的,
20、这种情况怎么处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对教材进行了一些调整。改变了“一图几式”的编排:压 缩“一图二式”(不再作为一小段),直接由 一图二式”过 渡 到“一图四式”,最 后 由“一图四式”过 渡 到“一图三式”(一加两减)。(三)课 时 安 排:2 3课时第六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1 1-2 0 各数的认识分两段编排:(1)1L 20各数的认识;(2)10加儿、十儿加儿和相应的减法。(二)教学说明和教学建议(1)11-20各数的认识11-20各数仍然是从数概念的几个方面:数数、数的顺序、比大小、序数、读数、写数、数的组成来认识的。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 1 教 学 1卜2 0 各数的认识,从
21、数数、数的组成、读数几个方面来认识;例 2 教学数的顺序和比大小;例 3 教学写数(具体说明三个例题的是什么),序数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熟悉,没再安排例题,只在练习中巩固。虽然仍然是从这些方面认识,但由于数的范围不同,数的特点也不同了,因此侧重点也不同了。如数数,10以内是1 个 1 个地数,120不仅要以“个”为单位数数,还要以“十”为单位数数。11 T 9 计数的结果就是一个十和儿个一,2 0 是 2 个十。所以这里数数要从认识计数单位“十”开始,由此了解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借助计数单位“十”认 识 1 1-2 0 各数。教材在认识1卜2 0 各数时,就是在认识计数单位“十”
22、的基础上,借助计数单位十来认识11 20各数的。结合数的组成按数位写数。教材把用小棒计数的结果,先用计数器(是数位的具体化)表示出来再对照教学写数。还 通 过 11中两个1 的对比,让学生体会位值的意义。丰富数数的经验为了丰富数数的经验,本单元在练习中安排了 2 个 2 个、5 个 5 个地数的习题(这也是生活中常用的数数方法)。(2)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例 4 教学十加儿及相应的减法,主要是通过操作(摆小榛)利用数的组成进行计算。一方面可以巩固11 20各数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学习进位加法做准备。例 5,教学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以后学习多位数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这里通过在
23、计数器拔珠计算,使学生看到,这里的加减法实际上是相同单位(个)在进行加减。在这里第一次给出“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等名称,只是让学生认一认,不要求学生背下来,随着老师的使用,让学生熟悉。(3)解决问题这里结合学生掌握的数数经验,安排了用数数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同时体会到解决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式,前面是用列式的方法,这里用数数的方法也能解决问题。教学中老师们还可以设计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用数数方法解决的问题。如解决乘车要坐几站、要爬几层楼、再过几天是小朋友的生日的问题。(三)课时安排:5 课时第七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认识整时(二)教材说明和
24、教学建议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认识整时。这部分内容教材主要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来编排的,我们将时间(准确的地说是时刻)与学生熟悉的活动对应起来,让学生不仅会看钟面和电子表认整时(这一点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还会对看不见、摸不着的时间有所感觉。知道什么时间该做怎么,对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习惯也是有帮助的。概括认识“整时”的方法。渗透接近整时的习题。为了降低认识“儿时儿分”的难度,并丰富练习的形式,教材特意安排了“儿时过一点儿”“快到几时”的习题,并为后面认识“几时几分”做铺垫。渗透一天有2 4 小时。P 8 5 通过展示小明一天的活动,巩固整时的认法,并通过提问“小 明 9时在做什么”使学生初步知道
25、一天有两个9时。增加了“你知道吗”的版块。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教材介绍了一些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这两种工具计时的原理比较复杂,可以以学生能理解的方法简单的说明。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巩固整时的认识,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做孕伏。(三)课时安排:2课时第八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2 0 以内的进位加法(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1)20以内的进位加法计算的具体内容和结构没太大变化,仍然让学生自主探索算法,体现算法多样化,适当突出“凑十法”。9 力 口 儿:让学生自己先探索怎么算,教材呈现两种方法:接着数、凑 十 法(拆小数凑大数),还通过小精灵的提问“你是怎样算的?”让学生说说其他的算法。8、7、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 数学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