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建筑建筑规范_行业资料-国内外标准规范.pdf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建筑建筑规范_行业资料-国内外标准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建筑建筑规范_行业资料-国内外标准规范.pdf(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防治空气污染,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置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要求。本规范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组织和管理,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
2、照本规范对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进行组织和管理。第二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 第四条设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能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监测网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的代表性。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可分为 4 类:污染监控点、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对照点和空气质量背景点。第五条国家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为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设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全国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
3、反映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水平;(二)确定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背景水平以及区域空气质量状况;(三)判定全国及各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四)为制定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第六条各地方应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按本规范规定的原则,设置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或市(地)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以下称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空气污染物可能出现的高浓度值;(二)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各环境质量功能区空气污染物的代表浓度,判定其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三)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重要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四)确
4、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的背景水平;(五)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六)为制定地方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第七条环境空气质量常规监测项目应从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污染物中选取。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测点,须开展必测项目的监测(必测和选测项目见附件一);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以及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对照点,还应开展部分或全部选测项目的监测。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测点,可根据各地环境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及具体情况参照本条规定确定其必测和选测项目。第三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点位的设置与调整 第八条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设置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以及区域
5、环境空气质量对照点。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置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组织和管理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范对地方环境空气质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监测网的
6、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第九条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可从根据国家环境管理需要确定的地方空气质量评价点中选取。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的点位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位于各城市的建成区内,并相对均匀分布,覆盖全部建成区;(二)全部空气质量评价点的污染物浓度计算出的算术平均值应代表所在城市建成区污染物浓度的区域总体平均值。区域总体平均值可用该区域加密网格点(单个网格应不大于 2 千米2 千米)实测或模拟计算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其估计值,用全部空气质量评价点在同一时期的污染物浓度计算出的平均值与该估计值相对误差应在 10%以内;(三)用该区域加密网格点(单个网格应不大于 2 千米2 千米)实测或模拟计算
7、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区域总体平均值计算出 30、50、80 和 90 百分位数的估计值;用全部空气质量评价点在同一时期的污染物浓度平均值计算出的 30、50、80 和 90 百分位数与这些估计值比较时,各百分位数的相对误差在 15%以内;(四)各城市区域内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的设置数量应符合附件二的要求。(五)根据附件二,按城市人口和按建成区面积确定的最少点位数不同时,取两者中的较大值;(六)对于必测项目中存在年平均浓度连续 3 年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20%以上的城市区域,空气质量评价点的最少数量应为附件二规定数量的 1.5倍以上。第十条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和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对照
8、点应根据我国的大气环流特征,在远离污染源,不受局部地区环境影响的地方设置,也可在符合上述要求的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中选取。空气质量背景点原则上应离开主要污染源及城市建成区 50 千米以上,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对照点原则上应离开主要污染源及城市建成区 20 千米以上。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置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组织和管理各
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范对地方环境空气质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监测网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第十一条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设置空气质量评价点、并根据需要设置污染监控点和空气质量对照点。地方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的设置数量应不少于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在相应城市的设置数量,其覆盖范围为城市建成区。在划定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地区,每类功能区至少应有 1 个监测点。污染监控点和地方环境空气质量对照点的数量由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
10、部门组织各地环境监测机构根据本地区环境管理的需要设置。其数据可用于分析空气污染来源、作为环境规划依据,但不参加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平均值计算。地方环境空气质量对照点应离开主要污染源、城市居民密集区 20 千米以上,并设置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向。第十二条应根据本地区的污染源资料、气象资料和地理条件等因素,确定本地区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调查的方式,并根据调查数据筛选出适合的地方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所筛选出的点位应符合下列要求:(一)位于各城市建成区内,并相对均匀分布,覆盖全部建成区;(二)用全部空气质量评价点的污染物浓度计算出的算术平均值应代表所在城市建成区污染物浓度的区域总体平均值。区域总体平均值可
11、用该区域加密网格点(单个网格应不大于 2 千米2 千米)实测或模拟计算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其估计值,用全部空气质量评价点在同一时期测得的污染物浓度计算出的平均值与该估计值相对误差应在 10%以内;(三)用该区域加密网格点(单个网格应不大于 2 千米2 千米)实测或模拟计算的算术平均值作为区域总体计算出 30、50、80 和 90 百分位数的估计值;用全部空气质量评价点在同一时期的污染物浓度计算出的 30、50、80 和 90 百分位数与这些估计值比较时,各百分位数的相对误差在 15%以内;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
12、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置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组织和管理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范对地方环境空气质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监测网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第十三条除本规范第九、十、十一、十二条规定的要求外,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的设置还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具
13、有较好的代表性,能客观反映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环境空气污染水平和变化规律;(二)各监测点之间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各个监测点获取的数据具有可比性;(三)监测点应尽可能均匀分布,同时在布局上应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主要大气污染源的污染现状及变化趋势;(四)应结合城市规划考虑监测点的布设,使确定的监测点能兼顾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五)为监测道路交通污染源或其他重要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而设置的污染监控点,应设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的污染物高浓度区域。监测点周围环境和采样口设置的具体要求见附件三。第十四条各城市所设置的污染监控点可根据地方环境管理工作的需要以及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增加、变更和撤消。纳入国
14、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空气质量评价点和各城市所设置的空气质量评价点和空气质量对照点原则上不应变更,各城市应采取措施保证监测点附近100 米内的土地使用状况相对稳定。存在本规范第十五条所列情况时,可申请增加、变更和撤消监测点位。增加和变更监测点位的具体要求见附件四。在增加、变更和撤消监测点位后,城市建成区内的监测点应满足本规范第九条和第十二条的规定。因各种原因,造成原设置的环境空气质量对照点不再适合作为环境空气质量对照点的,可按环境空气质量对照点的设置要求重新选择,原环境空气质量对照点是否纳入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按新增设点位的要求重新确认。第十五条当存在下列情况时,可增加、变更和撤消监测点
15、位: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置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组织和管理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范对地方环境空气质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监测网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
16、设监测点位(一)因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或行政区划变动,导致现有监测点位已不能全面反映城市建成区总体空气质量状况的,可增设点位。(二)因城市建成区建筑发生较大变化,导致现有监测点位采样空间缩小或采样高度提升而不符合本规范要求的,可变更点位。(三)因城市建成区建筑发生较大变化,导致现有监测点位采样空间缩小或采样高度提升而不符合本规范,在最近连续 3 年城市建成区内用包括拟撤消点位在内的全部点位计算的各监测项目的年平均值与剔除拟撤消点后计算出的年平均值的最大误差小于 5%,且该城市建成区内的监测点数量在撤消点位后仍能满足本规范要求时,可撤消点位,否则应按本条第二款的要求,变更点位。第十六条国家环境空气
17、质量监测网点位调整应报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具体程序另行发布。第四章环境空气质量自动和手工监测 第十七条采用自动监测方法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应按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HJ/T193-2005)所规定的方法和技术要求进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中的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背景点上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应优先选用自动监测方法。第十八条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背景点上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还应具备完善的手工监测能力,并可用手工监测方法进行非常规项目监测。采用手工监测方法进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应按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HJ/T194-2005)所规定的方法和技术要求进行。第五章数据管理与处
18、理 第十九条监测数据的管理应遵守下列要求:(一)现场监测采样以及样品保存、运输、交接、处理和实验室分析的原始记录是监测工作的重要凭证,应在记录表格上按规定格式填写;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置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组织和管理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范对地方环境空气质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
19、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监测网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二)原始记录应使用墨水笔或档案用签字笔书写,字迹端正、清晰、数据更正规范,不得涂改或撕毁原始记录;(三)监测人员必须具有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各项记录负责,及时记录,不得以回忆方式填写;(四)测试人和审核人在原始记录上签名后方可报出数据;(五)原始记录应有统一编号,按期归档保存。第二十条数值修约按数值修约规则(GB/T8170-87)进行。进行加法或减法运算时,所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取决于绝对误差最大的数值,即最后结果的有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环境 空气质量 监测 技术规范 建筑 规范 行业 资料 国内外 标准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