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2019广东专用)01(全解全析).pdf
《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2019广东专用)01(全解全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2021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测试卷(人教版2019广东专用)01(全解全析).pdf(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测试卷01(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高一化学全解全析12345678910ADBADACBDD11121314151617181920BCBCABDACB1 .【答案】A【解析】废弃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利用的垃圾,选 A。2.【答案】D【解析】掘泥过程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A 不选;做坯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B 不选;画坯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C 不选;烧炉过程中做好的坯体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新的物质,D 选。3.【答案】B【解析】铁、铝在冷、浓的硝酸或硫酸中钝化,B 正确。4.【答案】A【解析】乙醇和
2、水互溶,和水混合后不分层,A 符合题意;苯难溶于水,和水混合后分层,B 不符合题意;四氯化碳难溶于水,和水混合后分层,选 项 C 不符合题意;乙酸乙酯难溶于水,和水混合后分层,D 不符合题意。5.【答案】D【解析】A1与稀硫酸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是放热反应,A 不选;N a 与乙醇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是放热反应,B 不选;N a O H 与硝酸的反应,属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C 不选;Ba(O H)28H2O与N H 4 a 的反应,属于吸热反应,D 选。6.【答案】A【解析】羟基中的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 个,与氢原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对,羟基的电子式为:0 ,A 错误;甲烷分子是正四面
3、体构型,甲烷的空间充填模型或比例模型是),B 正确;丁烷含有四个碳原子,碳原子均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丁烷的球棍模型:黄,C 正确;分子式是表示纯净物分子的组成的式子,乙醇的分子式:C2H6O,D正确。7.【答案】C【解析】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A正确;在室温下,1体积水能够溶解700体积的氨气,因此氨气极易溶于水,B正确;N%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 7,比空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 9小,因此相同条件下,氨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小,C错误;氨气能与水反应产生N H ylhO,NHFHZO电离产生O H,使溶液显碱性,因此氨气与水反应生成的N H ylhO是碱性物质,D正确。8.【答案】B【解析】乙
4、烯在空气中的燃烧属于氧化反应,A不选;甲烷与氯气混合光照时,甲烷中H被C1取代,属于取代反应,B选;乙醇使酸性高钵酸钾溶液褪色,为氧化反应,C不选;乙烯与漠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时,乙烯中碳碳双键断裂,与漠发生加成反应,D不选。9.【答案】D【解析】“最先出现浑浊”,即反应速率最快;A项 与B项温度相同、H2s0 4浓度相同,B项中Na2s2O3的浓度比A项大,反应速率:B项人项;C项 与D项温度相同、H2SO4浓度相同,D项 中Na2s2。3的浓度比C项大,反应速率:口项(:项;B项与D项Na2s2O3、H2sCh浓度都相同,D项温度高于B项,反应速率:D项B项;则反应最快的是D项,D项最先出现
5、浑浊,选D。10.【答案】DII CU,【解析产c和14C互为同位素,A不合题意;0 2和0 3互为同素异形体,B不合题意;与H-!:HI|CH,CH,CH,CH,是同一种物质,C不合题意;I ,与CH,-:-&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 H j C,(Z 113CH,D符合题意。11.【答案】B【解析】煤的气化过程是一个热化学过程。它是以煤或煤焦(半焦)为原料.以氧气(空气、富氧或纯氧)、水蒸气或氢气等作气化剂(或称气化介质),在高温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把煤或煤焦中的可燃部分转化为气体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过程,A错误;根据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6、物理因素有:加热、加压、搅拌、振荡、紫外线照射、超声波等;化学因素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三氯乙酸、乙醇、丙酮等,高温或日常用的消毒剂可使禽流感病毒蛋白质变性,B正确;重金属盐溶液能使蛋白质变性,会使人中毒,C错误;加入氧化钙可与煤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钙,二氧化硫排放量减少,但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燃煤中加入CaO后可减少酸雨的发生,但不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D 错误。1 2.【答案】C【解析】Na用电解方法冶炼,A 错误;A1用电解方法冶炼,B 错误;Fe采用热还原法冶炼,C 正确;Ag用热分解的方法冶炼,D 错误。1 3.【答案】B【解析】由于金属钠与水、乙醇
7、均能反应,故不能使用金属钠来除水,而应该用C aO,然后进行蒸憎,A 错误;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更难溶于饱和碳酸钠溶液,而乙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故可以进行分液提纯,B 正确;由于Cu与氯化铁反应,生成了氯化铜引入新的杂质,应该改用铁粉,C 错误;乙烯、二氧化硫均能与酸性高镒酸钾溶液反应,不能达到目的,应该使用NaOH溶液,洗气,D 错误。1 4.【答案】C【解析】含有苯环的蛋白质可发生颜色反应,可以利用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检验某白色织物是否为蚕丝制品,A 正确;肥皂是高级脂肪酸盐,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与甘油,称为皂化反应,可以制得肥皂和甘油,B 正确;淀粉水解生成葡萄糖,利用葡
8、萄糖的银镜反应,只能检验淀粉发生了水解反应,不能检验淀粉是否完全发生了水解反应,应该用碘单质遇淀粉变蓝色的性质检验,C 错误;乙烯和溪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液态的1,2一二溪乙烷,可用溟水除去甲烷中混有的少量乙烯,D 正确。1 5.【答案】A【解析】由于乙醇和乙酸能以任意比混合,不能用分液的方法将混合液进行分离,A 符合题意;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N(h,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N O,观察到NaOH溶液冒气泡,试管中溶液变为蓝色,有红棕色气体产生或者有无色气体而后变为红棕色,则能证明铜与硝酸的反应,B不符合题意;用氨气作喷泉实验,快速形成喷泉是由于氨气易溶于水,导致烧瓶中的压强快速减小,滴
9、加酚歆后形成红色喷泉,则证明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C 不符合题意;配 制 100 mLO.500 moiLTH2sOa溶液时,转移时为了防止液体滴落而溅出容量瓶外面,需用玻璃棒引流,D 不符合题意。1 6.【答案】B【解析】从图中可知,到 6 min末物质A 减少了 0.6m oL物 质 B 增加了 0.3mol,A 为反应物,B 是生成物,且物质的量之比等于系数比,且 6min后都不再改变,说明是可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A 寸 金 B,A 错误;从图中可知,2 m in时物质A 在继续减小,物 质 B 在继续增加,反应在向正方向进行,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B 正确;从图中可知,
10、4 m in时,A、B 的物质的量均为0.4mol相等,但是物质A 还在减少,物 质 B 还在增加,反应并未达到了平衡状态,C 错误;反应开始至6心 f,八 Ac An 0.8 m ol_0.2 mol”,T_.min,A 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v(A)=-=-=-=0.05 mol L-min,D 错误。f V-Ar 2 L x 6 min17.【答案】D【解析】乙烯含有碳碳双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烷,A 正确;过程断裂化学键吸收能量,过程、形成化学键释放能量,B 正确;H-H 是非极性键,C-H 是极性键,因此反应中有非极性键断裂、极性键形成,C 正确;催化剂可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
11、变能量变化,D 错误。18.【答案】A【解析】浓硫酸的密度大于水,稀释放热,则 向 a 试管中先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冷却后再加入冰醋酸,A 错误;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乙醇和乙酸,乙醇和乙酸与水互溶,则试 管 b 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目的是防止实验过程中产生倒吸现象,B 正确;实验时加热试管a 的目的之一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平衡向生成乙酸乙酯的方向移动,同时也加快反应速率,C 正确;乙酸、乙醇均易挥发,采用长玻璃导管有导气兼冷凝的作用,可充分利用原料,D 正确。19.【答案】C【解析】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水,得到的无色气体是一氧化氮,抽入空气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0 2021 学年 高一化学 学期 期末 测试 人教版 2019 广东 专用 01 全解全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