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物理专项练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含解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3中考物理专项练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含解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中考物理专项练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含解析).pdf(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3中考物理专项练习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单 选 题(本大题共1 0小题,共3 0分)1.(3分)身高1 6 0厘米的小明,利用自己的身体特征进行了以下估测,接近真实值的是0A、教室宽5臂展,约8米(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B、教室长1 0步幅,约3 0米(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C、课桌长4挂,约2.8米(拄:张开手,拇指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D、科学课本厚1指宽,约1 0厘米A.教室宽5臂展,约8米(臂展: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B.教室长1 0步幅,约3 0米(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间的距离)C.课桌长4挂,约2.8米(挂:张开手,拇指尖到中
2、指尖之间的距离)D.科学课本厚1指宽,约1 0厘米2.(3分)用一把分度值为1 m m的刻度尺不能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这时可测出“如n取1 0 0)张纸的厚度,然后用总厚度除以n,就可间接测出一张纸的厚度,在下列长度的测量中,与此种方法相同的是()A.测一较短曲线的长度 B.测一枚硬币的直径C.测一圆锥的高 D.测细铜丝的直径3.(3分)用甲、乙两把刻度尺测一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下列关于两把刻度尺的分度值、放置的情况是否正确及木块的长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 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 c mB.甲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 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 4 m
3、mC.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c 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 c mD.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 m m,放置正确,木块的长度为1.4 0 c m4.(3分)龟和兔在路程为s o的一段平直赛道上进行赛跑竞技比赛,它们赛跑的路程-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完成So赛段的比赛中,龟和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完成S。赛段的比赛中,龟比兔先到达比赛的终点C.在完成So赛段的比赛中,兔总是比龟跑得快D.在完成so赛段的比赛中,兔比龟的平均速度大5.(3 分)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既能美化城市也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B.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
4、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人有两只耳朵,具有“双耳效应“C.在 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声音的频率不同D.古代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快6.(3 分)某单位在一条平缓流动、流速恒定的河流上举行划船比赛,为此制定了一个规则:将甲、乙两船队分别置于上、下游;在两个船队之间的中点处放置一个插有红旗的小木箱,发令枪响时小木箱被释放且随河水流动;甲、乙两船队听发令枪声同时从上游和下游向着小木箱出发,先到达小木箱的船队获胜。针对这个比赛规则,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A.比赛规则不公平,因木箱顺水而下,所以对下游
5、的船队有利B.比赛规则不公平,因上游的船顺水而下,所以对上游船队有利C.比赛规则公平,因木箱被释放且随河水流动时相对于水是运动的D.比赛规则公平,因水流动对两船队比赛的影响效果是一样的7.(3 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减少噪声的唯一方法是不让物体发出噪声B.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相同C.医学上用超声波碎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D.“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放低些8.(3 分)从物理学的角度对以下成语进行解释,正确的是0A、掩耳逡铃 掩耳盗铃盗贼阻止声音的产生B、震耳欲查 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C、悦耳动听悦耳动听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D、隔墙有耳 隔
6、墙有耳声音的传播可以不需要介质A.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盗贼阻止声音的产生B.震耳欲登 震耳欲聋声音的响度很大c.声音的传播速度很大9.(3 分)某同学用一把刻度尺4次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下列记录数据中错误的是0A、18.77cmB、18.89cmC 18.74cmD、18.76cmA.18.77cm B.18.89cm C.18.74cm D.18.76cm10.(3 分)下列事例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 B.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C.利用声纳系统探知海洋的深度 D.利用超声波排出体内的结石二、填 空 题(本大题共5 小题,共 13分)11.(2 分)渔民可以利用
7、电子发声器把鱼吸引到网里来,表明 能传声;”土电话”表明固体能传声.声音不能在 中传播.12.(4 分)任何声音都是由于发声物体的 而产生的。温度一定时,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 不同,同时她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后两空均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13.(3分)当别人嚼脆饼干时,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嚼同样的饼干时,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是靠 传播的,后者的声音是靠传播的,而 传播声音的能力较强。14.(2 分)以下描述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震耳欲聋”说明声
8、音的 大;“脆如银铃”指声音的 高。15.(2 分)如图,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则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 同.(选填 音调”、响度”或 音色”)三、实 验 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 0分)1 6.(1 0分)某物理兴趣小组利用带有刻度尺的斜面,小车和数值钟“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如图所示,图中显示的是他们测量过程中的小车在甲、乙、丙三个位置及其对应时间的情形,显示时间的格式是“时:分:秒”(1)请你根据图示完成下表(2)分析表中的数据,小车全程是做匀速运动吗?为什么?小车由甲至乙小车由乙至丙小
9、车由甲至丙路程二cm2 6时间S4平均速度泮)1 51 7.(1 0分)如图是一小球从4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cm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 _ _ _ 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 的 平 均 速 度(填“大于、小于 或“等于”)小球从4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3)小球在 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 反 映 出 该 小 球 下 落 运 动 的 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四、计 算 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
10、 0分)1 8.(1 0分)2 0 2 0年9月2 9日芜湖长江三桥全段投入运营(如图所示),全长5.4 k m,其中主桥长约1.2 3 k m;上层桥面为双向八车道汽车主干道,设计速度为6 0 k m/h,下层为双向四线高速铁路,设计速度为2 5 0 k m/h。请计算:(1)如果驾驶汽车通过主桥上层桥面用时Im in,请问是否超过设计速度?(2)如果按照设计速度行驶,高铁列车通过长江三桥全长比汽车快多少秒?19.(10分)一辆汽车向着山崖以詈的速度匀速行驶,在距离山崖一定距离的地方鸣笛,经过1.2s后司机听到了回声。求:(己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产)(1)汽车鸣笛时距山崖多远?(2)此
11、时汽车距山崖多远?答案和解析1.【答案】null;【解析】解:力、中学生1臂展与身高差不多,在1.6m左右;教室宽5臂展,约5x1.6m=8 m,故4 符合实际;B、中学生的步幅在60cm左右;教室长10步幅,约600cm=6 m,故B不符合实际;C、中学生1挂大约1 5 cm,课桌长4挂,约60cm=0.6zn,故C不符合实际;0、中学生食指宽约1 c m,科学课本厚度与此差不多,在1cm左右,故。不符合实际。故选:Ao此题主要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长度的估测,必须熟悉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以此为标准对研究对象作出判
12、断。如: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步的步幅在75cm左右;一层楼的高度在3nl左右,等等.2.【答案】D;【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特殊测量方法的了解与运用,对被测物理量太小,不便于直接测量则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从而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该测量方法为“累积法”;本题的解题关键是了解减小测量误差的特殊测量方法,被测物理量太小,不便于直接测量;测多个相同物理量的总和,求平均值即可。A.由于刻度尺是直的,而题中是曲线,如果直接用来测量这个曲线的长度,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我们就需要用特殊的方法-“化曲
13、为直 法来进行测量,故4 不符合题意;B.由于硬币的直径不便于直接测量,可借助于直尺和三角板进行转化测量,这种方法称为“辅助工具法”,故B不符合题意;C.由于圆锥的高不便于直接测量,可借助于直尺和三角板进行转化,这种方法称为“辅助工具法”,故C不符合题意;D.由于一张纸的厚度、铜丝的直径都非常小,不易直接测量(小于测量工具的分度值);所以可以测出多个相同的长度总和,来达到减小误差的目的,即采用“累积法”,故D正确。故选D。3.【答案】D;【解析】解:由图可知甲刻度尺1个小格代表的是1 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乙刻度尺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1个小格代表的是0.1cm=1m m,即
14、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AB、木块左端与甲刻度尺的10.0cm对齐,右端约与11.4cm对齐,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11.4cm 10.0cm=1.4cm,但木块没有与有刻度的一边靠近,此测量方法不正确,故4、B错误:CD、木块左端与乙刻度尺4.00cm对齐,右端与5.4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5.40cm 4.00cm=1.40cm,测量方法正确,故C错误,D 正确。故选:Do刻度尺的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一端对齐;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
15、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刻度尺使用和读数的掌握,需要注意的是刻度尺读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后一位。4.【答案】D;【解析】由位移图象直接比较兔子和乌龟出发的时刻与位置.根据位移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分析兔子和乌龟的运动情况.当两个动物的位移相等时,说明到达同一位置;根据比较速度大小。本题是位移图象问题,关键要理解图线的斜率等于速度,纵坐标实质表示物体的位置。A.由图读出,乌龟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兔子先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七-土 3时间内静止不动,时刻以后又做匀速直线运动,故4错误;B.兔子跑完全程用的时间是土 4,乌龟跑完全程用时间t 5,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2023 中考 物理 专项 练习 声音 产生 传播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