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1新版).docx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1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1新版).docx(7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2021新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 放大镜【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1课。学生在这一单元起始课的学习中,将进一步 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为后续学习工具的演变奠定基础。本课聚焦部分明确研究对象“放大镜”,提出了“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实现了从用放 大镜到研究放大镜的转变。探索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 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通过三种不同功能镜片的比较,发现放大镜与其他两种镜片在结构上的 不同特点,从而了解放大镜是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第二个活动是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 镜片有什么不同。其目的是研究放大镜的放大倍
2、数与什么有关。在研讨环节中,通过“放大镜的 镜片有什么特点? ”“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 ”三个 问题引发学生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的思考,从而总结出放大镜镜片的 特点。在拓展部分,要求选择材料自制放大镜,目的是通过活动引导学生应用放大镜镜片的特点, 认识具有和放大镜一样中央厚、边缘薄的特点的透明物体,也能把图像放大。【学生分析】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一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他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 放大镜的意义,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了解。本课将鼓励学生带着新的 问题,用科学研究的方法,找出答案,同时学
3、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2. 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科学探究目标1. 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2. 在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结构特点。3. 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体验放大镜的功能。科学态度目标1. 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2. 表现出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了解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认识到从用肉眼观察 到发明放大
4、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2. 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等许多方面。【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 关。难点能在比较观察不同镜片的活动中发现放大镜的特点。【教学准备】学生直径相同但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片、近视眼镜片(凹透镜)、普通玻璃片、围棋子、 平面镜、滴管、载玻片、烧杯、水、学习单。教师放大镜、教学课件、红外遥控、圆底烧瓶、水、烧杯、载玻片。【教学过程】一、认识工具一一导入课题出示放大镜,请学生说说这是什么。(板书:放大镜)二、回忆体验一一放大镜的作用1. 全班交流:哪些场合会用到放大镜?2. 小结:人们在生产、生
5、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要用放大镜帮助观察。设计意图通过回忆哪些场合会用到放大镜,帮助学生了解放大镜的广泛应用,激发研究放 大镜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兴趣。3. 回忆巩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放大镜动,物体不动;物体动,放大镜不动;放大、清晰)4. 学生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皮肤上的毛孔。5. 汇报交流:使用放大镜观察皮肤上的毛孔,你有什么发现?6. 小结:利用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板书:把物体 的图像放大,显现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设计意图通过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皮肤上的毛孔,再次感受放大镜的功能与作用,并学会 正确使用放大镜,为后续探索奠定基础。三、观察比较
6、一一发现放大镜的特点(一)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1. 提问: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它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呢?2. 学生根据自己知道的情况回答。放大镜的镜片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特点(简图+文字描述)3. 这个1号镜片是从放大镜上拆下来的镜片,2号镜片是一个普通玻璃片,3号镜片是一个 近视眼镜的镜片。请你仔细观察,它们都能放大物体吗?它们各自都有什么特点?将你的发现记 录在活动手册第1页第1张表格中。4. 用放大镜换取新材料后分组观察。5. 汇报交流。(1)放大镜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图像?它有什么特点?(2)如果把放大镜的镜片纵切一刀,我们发现它的截面有什么特
7、点?请你将它画下来。(3)普通玻璃片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图像?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用图表现出它的特点吗?(4)近视眼镜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图像?它有什么特点?这个特点你能用图表示吗?(5)能放大物体图像的镜片和不能放大物体图像的镜片有什么不同?(6)这三个镜片虽然不同,但它们也有共同的特点,你能总结出来吗?6. 小结:通过比较观察,我们发现放大镜的镜片的特点是中央厚、边缘薄,所以放大镜又叫 凸透镜。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普通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发现放大镜的镜片 的结构特点。通过观察三种镜片截面的特点,用图形来抽象表示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架起“中 央厚、边缘薄”这一概念与实物之间的联系
8、,形成“凸”这一概念。(二)观察比较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1. 出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在投影下展示不同的放大效果。2. 明确要求。(1)排序:按放大倍数从小到大排序。(2)观察:镜片侧面特点,用简图表示。3. 用刚才的材料换取新的材料,分组观察。4. 汇报交流。5. 小结板书:凸度越大,图像放大得越大。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不同放大镜的放大效果,激发学生对放大倍数的研究与探索。要求学生 先按放大倍数从小到大排序,再观察镜片截面特点,并用图表示,让学生建立起镜片截面厚度与 放大倍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四、制作体验一一深化放大镜特点的认知1. 过渡:出示玻璃片,这个能
9、把字放大吗?把玻璃片放在字上,投影展示。提问:你有什么 办法使玻璃片也能把字放大? 2.同桌讨论交流。3.尝试根据学生回答的方法做一个放大镜。4.明 确任务。(1)做一做:玻璃片也能把字放大吗?(2)比一比:谁能让字放得更大?(3)想一想: 字放得大的原因。5.全班交流:采用的方法及字放得大的原因。6.提问:根据刚才的发现,我 们还有什么办法自制一个放大镜。7.学生交流,尝试制作。(教师根据课堂时间情况决定是否制 作)设计意图通过制作一个水滴放大镜,学生在做一做、比一比、想一想中,巩固对放大镜特 点的认识。用更多的办法自制一个放大镜,引导学生从认识一种放大镜推向一类物品,即中央厚、 边缘薄的透
10、明物体,都可以做成放大镜,能把图像放大,从而建立结构特点与功能之间相互联系 的认识。五、小结延伸一一引向微生物的观察事实上,在我们的世界里,有很多我们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他们存在于我们身边,丰富 多彩,充满了无限生机。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利用放大镜来观察更多的物体,获得更多信息。设计意图通过总结描述,引导学生对丰富多彩、充满无限生机、肉眼看不到的微小世界进 行观察与探索。【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本课活动手册有两项活动。第一项“几种物体的比较”用于记录三种不同镜片的功能与结构 特点。学生在通过使用三种不同镜片观察文字或其他物体后,将观察发现结果直接记录在表格第 二行对应的位置中。表格第三行,引
11、导学生关注三种镜片的特点,从而建立镜片特点与能否放大 物体之间的联系。表格第三行,要允许学生用简图或文字来表述。第二项“观察不同放大倍数的 放大镜”是用于探究放大镜放大倍数与镜片凸度之间关系的。这里可以采用两种办法:一种是教 师直接告知学生每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观察镜片侧面特点(有凸度)。另一种是教师为学生提供 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通过使用放大镜观察文字放大倍数的不同,引导学生去发现放大镜放大 倍数的不同,然后观察镜片侧面的特点(凸度不同)。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放大镜没有明确标注放大倍数,而仪器的放大率和像的放大率是有区 别的,前者对同一放大镜来说是一定的,而后者则随物距而变化。本课所指的放
12、大倍数是指仪器 的放大倍数。因此,教师在让学生使用不同倍数的放大镜观察比较时,需要特别强调观察到的图 像是“放大而清晰”的这一要求。【教学后记】2. 怎样放得更大【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2课。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放大镜的 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但是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 的,聚焦部分引导学生提出“怎样才能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呢?”的问题。探索部分分为三个 环节:一是引导学生操作显微镜,将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调节合适的距离并固定,让学生在其 过程中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能使图像放得更大;二是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微小物体,比较 和肉
13、眼观察的不同之处,并记录新的发现;三是认识实验室常用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包括目 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本课中不涉及实验室显微镜的使用,这就需要学生通过 比较自制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异同,来了解光学显微镜每个结构的功能。拓展部分主要是介绍 显微镜的发展历史,了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及其在观察对象上的变更,在比较中体会到技术的改 进为科学研究的发展所带来的巨大作用。【学生分析】在第1课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放大镜的基本特点,掌握了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凸度有关。本课需要学生在观察的同时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对观察所得 进行记录。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
14、一定的观察能力,并能用简单的词句进行 记录。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2. 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3. 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它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科学探究目标1. 能利用两个凸透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2. 在观察过程中,能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科学态度目标1. 乐于参与自制显微镜的活动。2. 体会科学家对科学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 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2. 认识到科学
15、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的不断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教学重难点】用两个放大镜组装成一个简易显微镜,并用它进行观察记录。【教学准备】学生两个放大镜、印有小字的纸片、A4白纸、剪刀、透明胶带、餐巾纸、供观察的物体(如 头发、花蕊、纸纤维、昆虫标本等)、学习表。教师两个放大镜、一架光学显微镜、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 每位同学发一张印有小字的纸片,观察上面写了什么内容。提问:(1)用肉眼观察,能看清纸片上的信息吗?(2)用放大镜观察,能看清吗?和肉眼观察有什么区别?2. 谈话:用肉眼观察,我们只能勉强辨认纸上写的内容;用放大镜观察,我们发现字放大了 一些。可看起来还是比较
16、累,有什么办法能放得更大吗?(板书课题:怎样放得更大)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纸片上微小的字,让学生体会到仅仅用肉眼和放大镜来观察微小的物体 是不够的,需要有能让图像放得更大的方法或仪器,从而引出课题一一怎样放得更大。二、探索和研讨(一)自制显微镜提问:提供两个放大镜,把它们组合使用,能不能使物体图像放得更大?1. 第一次活动。(初步尝试)(1)学生两人一组,使用两个放大镜的组合,轮流观察文字的放大效果。(2)研讨:通过尝试,两个放大镜组合能否让图像放得更大?在观察过程中,为什么要不断 调节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尝试用两个放大镜组合来观察,发现两个放大镜平行组合下,能让物 体图像放得更大
17、一些。并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两个放大镜之间需要调节合适的距离,才能使观察 的图像大而清晰。引导学生认识到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会影响放大倍数和清晰度,为下面的活动做 铺垫。2. 第二次活动。(找准方法)(1)谈话:我们发现调节两个放大镜之间距离会改变放大倍数和清晰度,这两者哪个要优先 保证?(板书:清晰度)我们要在保证清晰度的前提下,尽量让图像放更大倍数,这就需要我们 找到合适的距离,老师来介绍一种方法(PPT出示)。 先用一个放大镜观察,在清晰的前提下,观察到最大的图像。 保持第一个放大镜不动,在下面平行增加第二个放大镜。 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找到最大的清晰图像。 保持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不变,反
18、复移进和移出第二个放大镜,比较所观察到的图像。(2)学生用上述方法边观察边调节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并比较两 个放大镜组合观察所得的放大倍数和一个放大镜观察的放大倍数之间的差异。(3)保持两个放大镜之间的最佳距离不变,另一名同学用尺子测量出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并记录。(4)研讨:怎样组合放大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在这个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通过操作方法的介绍,让学生认识到调节放大镜之间距离并不是随意的,边观察 边调节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既是一种对方法的应用,也是一个探究的过程,旨在让学生发现两个 放大镜恰当地组合能使图像的放大倍数得到有效的提升。3. 固定放大镜
19、的组合。(1)谈话:我们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放大倍数比一个放大镜更高,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解 脱不了双手,一旦手动了,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导致图像清晰度和放大倍 数发生变化。怎样固定两个放大镜?(2)提供材料:A4纸、剪刀和胶带(或者直径和放大镜相当的塑料管、透明亚克力管等), 做一个纸筒将两个放大镜固定好,这样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提示:提供的A4纸尺寸要事先裁好,长度大于刚才测量的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宽度和放 大镜周长相同。如果是塑料管和透明亚克力管等硬质材料,应课前进行处理,割出一条纵缝,保 证放大镜镜柄放得下去。设计意图动手制作简易显微镜,不仅要固定好两个放大镜,
20、还要让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 保持为大而清晰的测量值。制作时需要两个同学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能力。(二)用自制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1. 明确活动要求:用自制的简易显微镜来观察餐巾纸和自己选择的其他物体,比较用肉眼观 察和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的区别,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学习表上。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记录观察所得。3. 研讨:用肉眼和自制显微镜观察在放大倍数上有什么不同?还有什么新的发现?设计意图通过对多个对象进行观察及观察方式的对比,进一步发现自制的显微镜能有效提 升放大的倍数,同时也认识到放大倍数的提高能够让我们发现事物更多的细节。(三)认识实验室显微镜的结构1. 谈话
21、:早在16世纪,来自荷兰的詹森父子就已经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能使图像 放得更大,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根据这个发现,他们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显微镜(出示PPT 图片),它和我们做的显微镜有什么相似之处?2. 出示光学显微镜,用课件介绍光学显微镜主要有目镜、物镜、反光镜、载物台和调节旋钮 等结构。3. 学生观察比较光学显微镜和自制显微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几个主要结 构的功能。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和比较,发现光学显微镜和自制显微镜原理一样,也是利用两个放大镜 组合来进行观察。让学生认识光学显微镜的优点在于其具有稳定的结构以及观察和操作上的便利。三、拓展1. 了解电子显微镜:呈现
22、电子显微镜图片,介绍它的放大倍数和所能观察到的微小物体。2. 研讨:放大倍数的不断提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设计意图通过对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以及所能观察到的微小物体的了解,认识到放大倍数 的不断提高能使观察内容变得越来越清晰,体会技术的进步给科学发展带来的促进作用。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两个放大镜组合能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利用放大镜能使我 们发现更多微小物体的特征,这也是光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利用光 学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发现更多微小事物的特征。【活动手册使用说明】活动手册要求学生用组合放大镜观察周围常见物体并记录它们的特点。表格第二栏观察的第 一样物体为餐
23、巾纸。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并非观察整张餐巾纸,而应观察餐巾纸被撕下的一个小 角。在用组合放大镜观察之前,要先用肉眼进行观察,把肉眼观察的结果记录下来。记录的方式 既可以用词语或短句的文字形式,尽量全面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也可以用画图的方式,形象地 把观察到的特点画下来,再辅以文字进行简要说明。在记录组合凸透镜观察的现象时,要把餐巾 纸放大后的一些细节记录得尽量全面,能和肉眼观察的结果形成对比。观察的第二样物体可以是 头发、花蕊、棉线、昆虫的局部等一些肉眼观察不清楚的微小物体,记录的方式和观察餐巾纸类 似。【教学后记】3. 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3课。本课由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教科版 六年级 上册 教案 2021 新版
限制150内